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235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docx

近体诗排序方法策略概要

近体诗排序方法指津教案

教学目标:

结合近体诗的特点让学生把握近体诗的排序方法。

教学重点:

近体诗的押韵、对仗、平仄规则在排序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湖南高考题再现:

•1(201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城》一诗画横线处,得当的一项是(B)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沿途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

•2。

(2009)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岳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导入新课:

我们从以上两题可以看出湖南高考语文在语基第五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这种创新非常成功,它以诗歌和对联的形式出现既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厚重,又考查了学生对上下文的连贯、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物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等多方面能力。

明年的高考,第五题会从何种角度出题,我想在近体诗排序这个方面作点尝试。

下面就来讲讲近体诗的排序方法。

二。

近体诗排序方法指津:

(一)、看押韵

•押韵规则:

偶句押平声韵格律诗偶句相押,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押韵一韵到底,押平水韵。

1.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的次序打乱了,后面几种排列次序,哪一种恰当?

(B)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④山形依旧枕江流

•⑤西晋楼船下益州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⑦人世几回伤往事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③⑦①⑧②⑥④⑤B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③⑤①⑧⑦④②⑥D⑤③①⑧④⑦⑥②

解析:

•全诗押ou韵(附注),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发现A答案⑦⑧,C答案⑧,D答案⑧⑦②都是不入韵的诗句而处在偶句位置上。

所以正确选项为B。

(二)、看对仗

对仗规则: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格律诗对仗,律诗中最多;颔联和颈联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

格律诗对仗特点,可换成以下两点说法:

•①律诗对仗为中间两联,其它两联一般不对仗;

•②绝句可看作律诗的一半,对仗联在前还是在后,可根据诗意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确定。

2.排出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字母填在方格里):

A弯弯绿水绕青山B江心来往打鱼船。

C青山绿水风光好D重重青山抱绿水。

•答案:

D-A-C-B解析:

A与B两句押韵,作偶句;D与A对仗,C与B相连;由C句诗意“青山绿水风光好”知C句上承A句。

由此排出顺序:

DACB。

(三)、看平仄

•“对”的规则: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即相反。

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

3.下面《咏梅》的空缺诗句是

•不变尘埃半点侵,。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A何用浮多绊此身B寻得桃源好避秦。

C竹篱茅舍自甘心D与梅并作十分春

答案C解析:

看首句平仄:

丨丨一一丨丨一,知第二句平仄是一一丨丨丨一一。

看ABCD四句平仄,仅C答案平仄合乎要求,所以选C。

(注意,虽然“茅”为平声,这是拗救,我们可暂时不管拗救,可从整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观察,得知其基本句式。

(四)、看相粘

•粘的规则:

上一联对句第二字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即平粘平,仄粘仄。

也就是说第二句与第三句,第四句与第五句,第六句与第七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平仄相同。

•4.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把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原诗为《三衢道中》,曾几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绿阴不减来时路②梅子黄时日日晴。

③秋水芦花一片明④添得黄鹂四五声

•⑤小溪泛尽却山行

•A①③②⑤B②④①⑤。

C②⑤①④D③②①④

•除①句外,其它四句都入韵,四句中必须舍去一句;观备选答案,A答案②句入韵作了第三句,错误;BCD三个答案皆合乎押韵规律。

看对仗又不明显。

为此,只能用平仄了。

用现代汉语四声确定平仄:

•①丨一丨丨一一丨②一丨一一丨丨一

•③一丨一一丨丨一④一一一丨丨丨一

•⑤丨一丨丨丨一一

•(丨表仄,一表平)

•由前面的分析知:

①句为全诗第三句(第三句不能入韵),有三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这样便得全诗的平仄:

•丨丨一一丨丨一

•一一丨丨丨一一⑤

•一一丨丨一一丨①

•丨丨一一丨丨一

•我们虽然不能确定一、四两句,但能确定第二句是⑤句;再看备选答案,便能很快得出合理顺序为C(②⑤①④)。

(五)、看表达

•从表达方式看,格律诗常常表现为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景后写人,先叙述后议论或先叙事后抒情,先比后兴等。

一般按起-承-转-合的顺序构思全诗。

•5.下面两首诗,分别是北宋文学家张舜民的《村居》和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B)

•①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②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三.综合排序:

•例:

下面以打乱次序的王禹偁的《村居》为例,作排序说明: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解析:

排列这首诗的顺序可按上述步骤:

第一步,定韵脚。

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

(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

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

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

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

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

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小结:

诗句排序,有法可依,一看押韵,二析对仗,三查平仄,四观表达,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

四.巩固练习:

•1:

杜甫诗《江村》次序被打乱,请正确排序:

A江村一曲抱村流B长夏江村事事幽C稚子敲针作钓钩D微躯此外更何求

E相亲相近水中鸥F但有故人供禄米G老妻画纸为棋局H自去自来梁上燕

•分析:

(1).根据对仗的规则CG和EH是对偶句为第二、三联。

(2).根据二、四、六、八押平声韵可知G和H为出句,C、E为对句。

•(3).根据“粘”的原则可知这四句顺序为H-E-G-C.

•(4).根据表达起-转-承-合的规则可推知正确排序为:

A-B-H-E-G-C-F-D

•2.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

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

•解题步骤:

(1)找韵脚。

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

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

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3.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B)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4.下边是一首打乱了次序的唐绝句,请将其正确排序。

•A今夜偏知春气暖B.北斗阑干南斗斜

•C更深月色半人家D虫声新透绿窗纱

•解答此题的最好方法应是:

•先找韵脚,这是所有诗词排序问题的关键之步。

我们发现此诗的韵脚有“斜”、“家”、“纱”三字,惟独A句不押韵。

根据前文所述押韵常识,我们就能准确判断A句乃该绝句的第三句。

找到了这个突破口,我们就将该句的平仄谱写出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今夜偏知春气暖)。

于是我们知道此谱的定式应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再根据“粘对原则”我们就知道了该诗第四句的定式平仄应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的定式平仄应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再由第二句平仄和该诗首句押韵,我们可以推知第一句的定式平仄应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也就是说该诗创作时所遵循的定式平仄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然后我们对B、C、D三句在最为关键的第二字上确定平仄。

只有B句的第二字为仄声,故B句应是该诗的第二句。

剩下的C、D两句因为它们遵循的定式平仄一样,我们无法根据这点去判断其正确位置。

这时就需要根据它们和已确定位置的A、B两句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判断了。

细看诗歌我们发现C句的“月色”与B句的“北斗”、“南斗”有关联,而D句的“虫声新透”又恰恰观照A句的“春气暖”。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该诗的正确排序应是:

CBAD。

•6.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登庐山(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__吴起白烟。

陶__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__?

•A。

东公田B。

东公耘

•C。

三令田D。

三令耘

•解答:

首先根据格律常识可以判断这是首律诗。

再看选项,平常说“东吴”较多,但依据对仗原则,应选“三”与前句的数目字“九”相对。

“陶公(尊称)”和“陶令(县令)”都无大碍,但是依据“粘对”规则,应选“令”与前句的仄声字“下”相粘。

最后,再依据押韵原则,应选“田”与全诗的“韵脚”(音“an”)同韵。

故答案为C。

•7.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哪一种排列次序正确《语文世界》(C):

•1调角断清秋2征人倚戍楼3春风对青冢4白日落梁州

•5蕃情似此水6长愿向南流7大漠无兵阻8穷边有客游

•A.12567834B.56781234

•C.12347856D.56127834

•8、(1987)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

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出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9、(1988)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

填入空白处的正确选项是(D)

溪①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②声笛起山前。

•A、①满②几B、①满②一

•C、①涨②几D、①涨②一

如何为近体诗排序

(一)

在高考题中给诗的排序测试主要在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里,因为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们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解答起来有规律可循。

下边分别说明。

(一)律诗顺序的排列:

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找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

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

第二步,找对仗句。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属非常严格的对偶句,即上下两句相对的部分词类、词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对。

第三步,确定首联和尾联。

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差别最大,容易确定。

主要是内容上的差别。

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先叙事后议论,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束。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

运用诗的平仄相黏规则。

“黏”就是平黏平,仄黏仄,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平仄要一致,如果时间紧,也可只看五言的二、四字,七言的二、四、六字是否相黏,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样,把对仗的两联的出句与首联的对句的平仄分别进行比较,就可确定出颔联和颈联了。

下面以打乱次序的王禹偁的《村竹》为例,作排序说明: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排列这首诗的顺序可按上述步骤:

第一步,定韵脚。

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

(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

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

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

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

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

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二)绝句顺序的排列:

绝句比律诗句数少一半,与律诗相比,判定比较简单,且大致相同,简略说来可分三步: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

(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以1986年高考题为例作简单说明:

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

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

解题步骤

(1)找韵脚。

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

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

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观历年高考试题,都有诗词内容的考查,就其内容看,主要有识记型、理解型与鉴赏型。

而诗词的句序的排列,是介于识记与理解间的一种命题形式。

排列好诗词的句序,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格律常识,又要求其理解诗词的内容,否则,就像步入迷宫,束手无策。

(二)

要走出这一迷宫,就必须把握好诗词的有关格律常识。

先说近体诗。

它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诗相区别,因而得名,又称为“今体”。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的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的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协,但限制也更多。

具体来说,律诗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

1、限字句。

一般每首八句,五律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每联有专门名称:

开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腹联),七、八句叫尾联。

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2、定韵脚。

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通常押平韵;只可押本韵(同韵部),不押相邻韵,否则叫“出韵”;只许一韵到底,不得中间换韵;也不能用相同的字押韵,否则就叫“重韵”。

单句不得押韵,只有首句可押可不押,可押本韵,也可押邻韵,但都不计入韵脚内。

因此,八句诗只能有四个韵脚,故称为“四韵诗”。

3调平仄。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汉语的入声已消失,分化到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大部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均为仄声。

而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相间的原则处理。

在每一联中,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否则叫“失对”。

4讲粘对。

“对”,是指诗歌每联的平仄相反、词性应相同、句式应相似。

“粘”是指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相同,因为每句诗的一、三、五字经常是可平可仄的,而二、四、六字的平仄比较固定,所以“粘”主要在二、四、六字。

再具体谈一谈绝句。

绝句,也叫“截句”“断句”“短句”。

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两种。

绝句篇幅短小,因而更为集中、凝练,适于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画面,进行特写式的描绘,表现作者一刹那间的印象。

它在平仄和押韵上,完全按照格律诗的格式,但在对仗上比律诗灵活,可以全首对仗(如柳宗元《江雪》),也可以前联或后联对仗[如王维《鸟鸣涧》、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官军西出过楼兰”)》],还可以通篇不对仗(如金昌绪《春怨》)。

懂得了以上常识,要走出近体诗词句排序的迷宫,就轻而易举了。

不妨浅析下面三道例题吧:

例1柳宗元《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的四句:

A.破额山前碧玉流B.欲采频花不自由C.骚人遥驻木兰舟D.春见无限潇湘意。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例2排列下列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1986年高考题):

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杨花漫漫搅天飞C.柳条折尽花飞尽答:

□→□→□→□

例3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哪一种排列次序正确《语文世界》(1999年增刊):

1调角断清秋2征人倚戍楼3春风对青冢4白日落梁州5蕃情似此水6长愿向南流7大漠无兵阻8穷边有客游A.12567834B.56781234C.12347856D.56127834

以上几道题取材于教材外,难度较大,要做对这几道题,不仅要运用以上介绍的格律诗那些押韵、粘对等知识,还得对诗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何作答,可采取如下三个步骤:

首先从“押韵分析法”入手。

以上三个例题分别是绝句与律诗,它们逢偶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例1和例3都押ou韵,例2押ui韵,三首诗的首句皆入韵。

而例1和例2的D句均不押韵,肯定都排列在第三。

因例3中的357这些句子均不押韵,造成备选项的迷惑性较大,我们只得以第二步的“粘对分析法”来推敲。

例3是一首律诗,其颔联和劲联必须对仗。

其中12、34、78均构成对仗,惟有56两句不对仗。

显然,56可能置于首尾两联的其中一个位置,故可先排除A项。

再看例1,根据“粘”的知识,就容易找出哪一句排列第二了。

因为D句第二个字“风”是平声,第四个字“限”是仄声,第六个字“湘”是平声。

而第二句与第三句要相“粘”,那就只有D句中的“人”、“驻”、“兰”分别与“风”、“限”、“湘”的平仄相同了。

而A、B两句则不然,由此可知C句肯定排列在第二。

再根据整首诗的内容看,B句为“结穴”(抒情)之句,也不可能安排在首句。

因此,这首诗的排列顺序便是A→C→D→B。

再来分析例2四句诗。

A、C两句明显构成了对偶,A、B、C三句又押韵,据格律知识可以推知,答案应为A→C→D→B。

最后,我们可以从“情景分析法”来遴选或检验答案。

古代诗歌以抒情释理为主,又往往结合写景、叙事,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化。

而多以写景起始,起比兴作用;中间铺陈渲染,篇末议论抒情,画龙点睛。

例3取材于唐末张乔的《书边事》,12句勾勒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

好一个清秋季节,碧空万里,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征人倚楼,悠然自得。

34句以虚写手法,承上层“所闻”转入所见;傍晚,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梁州)时,夕阳西下,金光灿烂,正是一派日丽风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78两句在“无”与“有”、“兵”和“客”的对比中,渲染边关地区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的祥和气氛。

这两句对前面的景物起到了点化作用。

以上写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深化了全诗的意境。

最后,诗人远眺黄河滚滚奔流,思潮起伏:

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金瓯无缺,海晏河清!

它通过边塞的所闻、所见、所感,意境高远;气韵贯通,又而一波三折,盘屈跳荡;慷慨豪迈,神驰八极。

分析至此,答案为C则可十拿九稳了。

以上“押韵分析法”“粘对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是走出近体诗迷宫的三步法。

词的句序排列方法

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淮海居士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

词的篇幅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如《十六字令》,最长的不过240字,如《莺啼序》。

按字数多少来分,有人将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以及长调(91字以上,又叫“慢”“引”等)。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或一片,片与片之间是乐曲的暂时休止,而不是全曲的终了。

从上一片过渡到下一片,叫“过片”或“过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词关键之所在。

词从片来分,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几种,单调不分片,多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双调分两片,如《西江月》《菩萨蛮》;三叠有三片,如《兰陵王》《西河》;四叠分四片,如《茑啼序》。

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一剪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韵。

词牌原是曲牌的名称,乐曲失传之后,就成了词的格律形式标志。

词的押韵不同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押韵,主要区别在:

(一)韵部不同于诗韵。

因为词最初是民间的歌辞,它的押韵,必然要比作科举考试的诗韵要宽。

况且,唐宋时代只有写诗的诗韵,而没有填词的词韵。

(二)上去通押。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古体诗也可押仄声韵,但必须同一声调的字才能押韵。

虽然在某些古体诗中也有上、去通押的情况,但毕竟是个别现象。

从词的押韵来看,上去通押的现象就比较普遍,例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以上声“起”“里”与去声“异”“意”“闭”“计”“地”“泪”押韵。

(三)押韵的方式多种多样:

1一韵到底。

如《沁园春》《十六字令》《江城子》《满江红》等。

2转韵。

有的词牌规定要转韵,如《清平乐》上阕的仄声韵,下阕为平声韵,全篇押了两个韵。

3平仄互押。

平仄互押和上去通押性质不同,上去通押,用上用去一般是随意的;平仄互押,平声的韵脚和仄声的韵脚都是由词调规定的。

例如《西江月》规定前后阕的第二句第三句押平韵,第四句押仄韵,所以苏轼《西江月》前阕以“霄”“矣”“草”平仄互押,后阕以“瑶”“桥”“晓”平仄互押。

4交替押韵。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上下阕基本上押平声韵,然而,在上阕中间,有押仄声的,下阕中间有押入声的。

上下阕的押韵都是由平转仄,再由仄转平。

但是,这个平声韵是通篇从头贯穿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