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749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docx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汕头市高考一模考试

广东省汕头市2015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安装煤炭“固硫”装置,降低酸雨发生率

 

B.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C.

研发易降解的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

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考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氮的固定;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分析:

A.安装煤炭“固硫”装置,除去了二氧化硫;

B.金属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继续反应;

C.使用易降解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是氮的固定.

解答:

解:

A.安装煤炭“固硫”装置,除去了二氧化硫,降低硫酸型酸雨发生率,故A正确;

B.金属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继续反应,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故B正确;

C.使用易降解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C正确;

D.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是氮的固定,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氮的固定,植物在常温常压下也能固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环境相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激励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分)(2015•汕头一模)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

Na+、K+、SO32﹣、Cl2

B.

NH4+、H+、NO3﹣、HCO3﹣

 

C.

Na+、CH3COO﹣、CO32﹣、OH﹣

D.

K+、Al3+、SO42﹣、NH3•H2O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A.氯气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

B.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

D.铝离子与一水合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解答:

解:

A.SO32﹣、Cl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H+、HCO3﹣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CH3COO﹣、CO32﹣、OH﹣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Al3+、NH3•H2O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分)(2015•汕头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H1,O16)(  )

 

A.

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18g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1mol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O分子数为NA

 

D.

1L1.0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数为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标准状况四氯化碳不是气体;

B、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得到分子数;

C、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分析;

D、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减小.

解答:

解:

A、标准状况四氯化碳不是气体,22.4L四氯化碳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A错误;

B、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

=1mol,得到分子数为NA,故B正确;

C、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分析,1mol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失电子为2mol,硝酸变化为NO得到电子为3mol,则还原硝酸产生NO分子数为NA,故C错误;

D、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减小,1L1.0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数小于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气体摩尔体积应用条件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计算应用,盐类水解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4.(4分)(2015•汕头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与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

卤代烃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根据生成的卤化银沉淀颜色检验卤原子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乙醇含有C﹣O键;

B.油脂水解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淀粉和纤维素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卤代烃不能电离出卤素离子.

解答:

解:

A.乙酸含有C=O键,而乙醇含有C﹣O键,故A错误;

B.油脂含有酯基,水解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

D.卤代烃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卤素离子,应先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难度不大.

 

5.(4分)(2015•汕头一模)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甲<乙

 

B.

非金属性:

乙<丁

 

C.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丙<丁

 

D.

最外层电子数:

丙>丁>戊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B.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同周期从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增大.

解答:

解: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为甲>乙,故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为乙>丁,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丙<丁,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增大,则最外层电子数为丙<丁<戊,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熟悉掌握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6.(4分)(2015•汕头一模)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

实验室制氨气

B.

测定盐酸浓度

 

C.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D.

石油的分馏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蒸馏与分馏;气体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中和滴定..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考虑,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B.从滴定管的使用和指示剂来考虑,氢氧化钠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C.从坩埚的用途和实验目的考虑,坩埚用来加热固体,加热液体用蒸发皿;

D.考察分馏所用的仪器,该题没有温度计.

解答:

解:

A.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故B错误;

C.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所用仪器为蒸发皿,坩埚用来灼烧固体的,故C错误;

D.分馏需要用蒸馏烧瓶且需要温度计和冷却水,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把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这类题的解法.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只选一个且正确得3分,但只要选错就得0分)

7.(6分)(2015•汕头一模)下列关于0.1mol•L﹣1NH4Cl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溶液中加滴加几滴浓盐酸,c(NH4+)减少

 

B.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NH4+)减少

 

C.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Cl﹣)>c(NH4+)>c(H+)>c(OH﹣)

 

D.

向溶液中加适量氨水使混合液的pH=7,混合液中c(NH4+)>c(Cl﹣)

考点:

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

A、NH4Cl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加入盐酸会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解后醋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

C、NH4Cl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分析离子浓度大小;

D、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离子浓度大小.

解答:

解:

A、NH4Cl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加入盐酸会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c(NH4+)增大,故A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解后醋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c(NH4+)减少,故B正确;

C、NH4Cl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分析离子浓度大小,c(Cl﹣)>c(NH4+)>c(H+)>c(OH﹣),故C正确;

D、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离子浓度大小,c(Cl﹣)+c(OH﹣)=c(NH4+)+c(H+),混合液的pH=7则c(H+)=c(OH﹣),c(Cl﹣)=c(NH4+),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分析,离子浓度大小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8.(6分)(2015•汕头一模)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电极为多孔镍,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下列说法正取的是(  )

 

A.

负极反应为:

2H2+4OH﹣﹣4e﹣═4H2O

 

B.

负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C.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正极

 

D.

电池工作时正极区pH升高,负极区pH下降

考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失电子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得电子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碱性电解质),正极是O2得到电子,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2H2+4OH﹣→4H2O+4e﹣,根据电极反应判断两极pH的变化.

解答:

解:

A.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2H2﹣4e﹣+4OH﹣═4H2O,故A正确;

B.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H2O+4e﹣═4OH﹣,故B错误;

C.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故C错误;

D.由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池工作时正极区pH升高,负极区pH下降,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电解反应式的书写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

9.(16分)(2015•汕头一模)【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呋喃酚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A物质核磁共振氢谱共有 3 个峰,B→C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 ;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羟基、醚键 ,D不能够发生的反应有 ④ (填代号)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成还原④消去反应

(2)已知x的分子式为C4H7C1,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3)Y是X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无支链且不含甲基,则Y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4﹣氯﹣1﹣丁烯 .

(4)下列有关化合物C、D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③④ .

①可用氯化铁溶液鉴别C和D②C和D含有的官能团完全相同

③C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④C和D均能使溴水褪色

(5)E的同分异构体很多,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②含有酯基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考点:

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有机化合物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1)分子中有几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具有几组吸收峰;对比B、C的结构可知,B中酚﹣OH上的H被取代;由E的结构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醚键;D含有酯基、酚羟基、碳碳双键与苯环,据此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

(2)对比A、B的结构,可知A→B属于取代反应,则X为CH2=CH(CH3)CH2Cl,反应还有HCl生成;

(3)Y是X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无支链且不含甲基,则Y为CH2=CHCH2CH2Cl;

(4)C、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D均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C含有醚键、D含有酚羟基,二者含有官能团不同,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区别;

(5)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满足:

含有酯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且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合E的结构可知,应还含有4个甲基,且为对称结构.

解答:

解:

(1)A分子为对称结构,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具有3组吸收峰;对比B、C的结构可知,B中酚﹣OH上的H被取代,B→C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由E的结构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醚键;

D含有苯环、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酚羟基、碳碳双键均能发生氧化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选④,

故答案为:

3;取代反应;羟基、醚键;④;

(2)对比A、B的结构,可知A→B属于取代反应,则X为CH2=CH(CH3)CH2Cl,反应还有HCl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Y是X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无支链且不含甲基,则Y为CH2=CHCH2CH2Cl,系统命名为:

4﹣氯﹣1﹣丁烯,故答案为:

4﹣氯﹣1﹣丁烯;

(4)①C不含酚羟基,而D含有酚羟基,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可以用氯化铁溶液鉴别C和D,故①正确;

②C含有醚键、D含有酚羟基,二者含有官能团不完全同,故②错误;

③C、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③正确;

④C、D均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均能使溴水褪色,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

①③④;

(5)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满足:

含有酯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且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合E的结构可知,应还含有4个甲基,且为对称结构,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书写等,注意根据合成流程中的反应、官能团变化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10.(16分)(2015•汕头一模)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CH4和CO2反应制造更高价值化学品是目前的研究目标.

(1)在一定条件下,CH4和CO2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发生反应:

CO2(g)+CH4(g)⇌2CO(g)+2H2(g),其平衡常数为K,在不同温度下,K的值如下:

温度

200℃

250℃

300℃

K

56

64

80

①从上表可以推断:

该反应的逆反应是 放 (填“吸”、“放”)热反应.

②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右图所示.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

②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增大反应压强或增大CO2的浓度 .

③将Cu2Al2O4溶解在稀硝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 .

(3)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

①如果寻找吸收CO2的其他物质,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b .

a.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

b.可在ⅠA、ⅡA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寻找

c.可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中寻找

②Li2O吸收CO2后,产物用于合成Li4SiO4,Li4SiO4用于吸收、释放CO2.原理是:

在500℃,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Li2CO3;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Li4SiO4再生,说明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Li4SiO4⇌Li2CO3+Li2SiO3 .

考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

(1)①分析图表数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

(2)①根据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②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③先将Cu2Al2O4拆成氧化物的形式:

Cu2O•Al2O3,再根据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需要注意的是一价铜具有还原性;

(3)①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与氧化性无关;

②根据题干信息,反应物为CO2与Li4SiO4,生成物有Li2CO3,根据质量守恒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①分析图表数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放;

②CO2(g)+CH4(g)⇌2CO(g)+2H2(g),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故答案为:

(2)①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以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

故答案:

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增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C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

增大体积减小压强或增大CO2的浓度;

③Cu2Al2O4拆成氧化物的形式:

Cu2O•Al2O3,与酸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

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

故答案为:

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

(3)①a.Li2O、Na2O、MgO均属于碱性氧化物,均能吸收酸性氧化物CO2,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吸收CO2的其他物质,故a正确;

b.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钠、镁、铝为ⅠA、ⅡA族元素,所以可在ⅠA、ⅡA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寻找吸收CO2的其他物质,故b正确;

c.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但它们都没有强氧化性,且吸收二氧化碳与氧化还原无关,故c错误;

故答案为:

ab;

②在500℃,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Li2CO3,反应物为CO2与Li4SiO4,生成物有Li2CO3,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产物还有Li2SiO3,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CO2+Li4SiO4

Li2CO3+Li2SiO3,

故答案为:

ab,CO2+Li4SiO4

Li2CO3+Li2Si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综合利用CO2,涉及热化学反应、电化学、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中等.

 

11.(16分)(2015•汕头一模)以黄铜矿为主要原料来生产铜、铁红颜料和硫单质,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回答下面问题:

(1)从黄铜矿冶炼粗铜的传统工艺是将精选后的富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以及 SO2会导致大气污染 (完成合理的一种即可).

(2)过滤③得到的滤渣成分是 S (填化学式).

(3)反应Ⅰ~Ⅴ中,共有 2 个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 CuCl2、NaCl (填化学式).

(5)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CuFeS2+3FeCl3=CuCl↓+4FeCl2+2S↓ .

(6)①反应Ⅲ是FeCO3在空气中煅烧,写出化学方程式 4FeCO3+O2

4CO2+2Fe2O3 .

②反应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CuCl=[CuCl2]﹣ .

考点: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分析:

分析流程以黄铜矿为主要原料来生产铜、铁红颜料和硫单质,黄铜矿中的CuFeS2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铜、氯化亚铁和单质硫,过滤得到固体为CuCl和S,加入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uCl2],过滤后加入水得到氯化钠、氯化铜溶液和铜;滤液中加入碳酸钠发生反应沉淀亚铁离子,过滤得到碳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制得铁红;

(1)传统工艺是将精选后的富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反应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2)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4)根据反应Ⅴ的发生情况来确定最终的产物;

(5)CuFeS2和3FeCl3之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书写;

(6)①FeCO3在空气中煅烧会和氧气发生反应;

②反应Ⅳ中发生反应是氯化亚铜和氯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CuCl2]﹣;

解答:

解:

以黄铜矿为主要原料来生产铜、铁红颜料和硫单质,黄铜矿中的CuFeS2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铜、氯化亚铁和单质硫,过滤得到固体为CuCl和S,加入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uCl2],过滤后加入水得到氯化钠、氯化铜溶液和铜;滤液中加入碳酸钠发生反应目的是沉淀亚铁离子,过滤得到碳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制得铁红;

(1)从黄铜矿冶炼粗铜的传统工艺是将精选后的富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以及生成污染性的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SO2会导致大气污染;

(2)在氯化亚铜和单质硫的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钠的溶液,则氯化亚铜会和氯化钠反应而溶解,而硫难溶于水,过滤,得到滤渣为S;

故答案为:

S;

(3)在反应中,碳酸钠和FeCl3之间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氯化亚铜和氯化钠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Ⅰ、Ⅲ、Ⅴ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有两个;

故答案为:

2;

(4)反应Ⅴ为Na[CuCl2]和H2O之间的反应,生成物是Cu、NaCl和CuCl2,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是CuCl2、NaCl;

故答案为:

CuCl2、NaCl;

(5)CuFeS2和3FeCl3之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铜、氯化亚铁和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FeS2+3FeCl3=CuCl↓+4FeCl2+2S↓,

故答案为:

CuFeS2+3FeCl3=CuCl↓+4FeCl2+2S↓;

(6)①FeCO3在空气中煅烧会和氧气发生反应4FeCO3+O2

4CO2+2Fe2O3,

故答案为:

4FeCO3+O2

4CO2+2Fe2O3.

②反应Ⅳ中发生反应是氯化亚铜和氯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Cu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CuCl=[CuCl2]﹣;

故答案为:

Cl﹣+CuCl=[CuCl2]﹣;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金属铜以及化合物之间的性质,主要是流程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分析判断,考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