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84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1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

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玉石雕刻

C.黄酒酿造

D.火药爆破

2.安徽省科技活动周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安徽”这一主题,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这一主线并提出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理念。

以下说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节水节电小窍门B.加大开采煤矿

C.夏天和冬天合理设置空调温度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

3.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营养必须要均衡,如图中的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

A.豆类

B.青菜

C.大米

D.虾皮

4.草酸(H2C2O4)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

下列关于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草酸中氢、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2

B.1个草酸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2个碳原子和2个氧分子

C.180g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

D.草酸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炊具材料中会添加适量的锰元素,如果锰元素含量超标,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危害是相当大的,过量会导致锰狂症,进一步可以出现类似于帕金森综合症,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的有关信息,其中认识错误的是()

A.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

B.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锰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

D.锰原子质量为54.94

6.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B.

加热液体

C.

除去CO中的水蒸气D.

收集并验满CO2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但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未必都是活泼金属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

3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下列事实能证明观点的是(  )

事实

观点

A

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可燃物燃烧生成CO2和H2O

可燃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

酸的溶液都显酸性

显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

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增大

酸、碱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

 

A.AB.BC.CD.D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100g水中加入20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

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O2

水蒸气

适量生石灰

C

Al粉

Cu粉

适量稀硫酸,过滤

D

CaCl2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区分物质

矿泉水和蒸馏水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氯化钠和硝酸铵

纯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方案一

加肥皂水搅拌

带火星的木条

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观察颜色

方案二

观察颜色

澄清石灰水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灼烧闻气味

 

A.AB.BC.CD.D

二、实验题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

(2)C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C装置装满水后,使氧气从___(填“a”或“b”)口进入。

②若要将储存在C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___(填“a”或“b”)口进入。

③若用C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还必须要增加到的仪器是___。

(3)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

选取上述___(填字母)装置作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其原因是___;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___(填“a”或“b”)口进入。

三、流程题

14.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O+H2SO4=FeSO4+H2O、________。

(2)为提高“浸取”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写一条,不考虑“搅拌”和“使用催化剂”)。

(3)“还原”步骤的目的是将Fe3+转化为Fe2+,试剂X可用SO2或Fe。

若试剂X是Fe,转化原理为Fe+Fe2(SO4)3=3FeSO4。

测得“还原”后溶液的pH明显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

(4)由FeSO4溶液得到FeSO4•7H2O的过程中包含蒸发、________等操作,其中蒸发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5.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

与反应初始温度有关;猜想二:

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

用砂纸打磨镁条,进行下列实验。

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质量和长度的镁条与相同体积的稀硫酸进行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反应初温/℃

镁的形状

稀硫酸的浓度/%

气体的体积/ml

20

镁条

5

40

20

镁条

10

55

30

镁条

10

62

(2)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3)实验②和③比较,镁与稀硫酸反应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4)通过实验①和②比较,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最好选用收集方法_____,除了上述的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_,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与评价)

(6)实验①结束时测得溶液的温度为30℃,该反应属于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6.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

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

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

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温度/℃

236

243

240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______。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______。

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______。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氧气的浓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______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______(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五、计算题

17.小江同学为了寻找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超过85%的石灰石,对一样品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试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克?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要求?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黄酒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B

【解析】

A、社区宣传节水节电小窍门,可以节约电能,符合题意;B、加大开采煤矿力度,会使环境污染加重,不符合题意;C、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可以节约电能,符合题意;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

A、豆类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错误;B、青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错误;C、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正确;D、虾皮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草酸(H2C2O4)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

A、草酸中氢、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2×2∶16×4=1:

12:

32,故A错误;B、1个草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B错误;C、180g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80g×

×100%=128g,故C正确;D、草酸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6.7%,故D错误。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5.D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进行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锰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锰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而不是锰原子质量为54.94,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析】

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能达到实验目的;C.洗气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除去CO中的水蒸气进气管应为长导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装置中的集气瓶瓶口被橡胶塞住,空气不能排出瓶外,不能收集到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7.A

【解析】

A.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气体,但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未必都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正确;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色,所以CO2不是酸,错误;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错误;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少,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如将某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所得仍为原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

2=1:

1,故A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属于化学变化,不能说明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物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酸的溶液都显酸性,不能说明显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增大,氢氧化钠、硫酸分别显碱性、酸性,说明酸、碱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0.D

【详解】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小于乙溶液,与甲、乙溶液的质量有关,选项A错误;

B、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乙的质量为30g,可得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3.1%,小于30%,故20℃时,不可能配制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选项B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故向100g水中加入20g甲,甲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选项C错误;

D、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选项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C、Al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A、方案一:

矿泉水属于硬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蒸馏水属于软水,肥皂水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可用肥皂水鉴别;方案二:

矿泉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的,不能用观察颜色区分,不符合题意;

B、方案一:

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方案二:

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方案一: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故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可以鉴别;方案二:

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钠与熟石灰不反应,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方案一:

纯棉制品和羊毛制品都可以染色,颜色可以相同,方案二:

纯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灼烧闻气味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铁架台ba量筒或注射器A反应物均为固体且需要加热b

【解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

①是铁架台;

(2)①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C装置装满水后,使氧气从短进长出;②若要将储存在C中的氧气排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应长进短出,便于氧气的排出;③若用C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还必须要增加到的仪器是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因为需要加热且反应物为固体,发生装置应选A;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应使氨气从短进长出。

14.Fe2O3+3H2SO4=Fe2(SO4)3+3H2O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温度、将烧渣粉碎等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酸性减弱结晶玻璃棒

【解析】

(1)“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O+H2SO4=Fe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2)为提高“浸取”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温度,将烧渣粉碎等;(3)若试剂X是Fe,转化原理为Fe+Fe2(SO4)3=3FeSO4,测得“还原”后溶液的pH明显增大,其原因是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酸性减弱;(4)由FeSO4溶液得到FeSO4•7H2O应经过蒸发、结晶等操作,其中蒸发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

15.除去镁条表面的杂质或氧化膜Mg+H2SO4=MgSO4+H2↑温度。

相同条件下,稀硫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排水,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放热。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用砂纸打磨锌片可以除去锌片表面的杂质或氧化膜;

(2)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3)根据实验②和③的反应温度不同,所以实验②和③比较,锌与稀硫酸反应与温度有关;

(4)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通过实验①和②比较,结论:

相同条件下,稀硫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氢气难溶于水,所以上述实验最好选用收集方法排水法,除了上述的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6)实验①的初温为20℃,结束时测得溶液的温度为30℃,反应后温度升高,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点睛:

该探究是为了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而进行实验探究。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即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时,一个实验使用某一条件或者满足某一因素,另一个实验不使用或者不满足),来进行实验探究。

16.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多次测量(或多次测量,减少实验误差)火柴头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2KClO3

2KCl+3O2↑;KCl;3注射器抽取的位置可能不同(或抽气的速度不同等)B;因为火柴头燃烧将氧气消耗,减少;因为火焰熄灭,分子运动,装置内气体浓度均匀;温度下降,热胀冷缩(解释合理均正确)

【解析】

探究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灯芯上的火柴头不燃烧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猜想1:

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

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

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实验验证1】

(1)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多次测量(或多次测量,减少实验误差)。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火柴头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

(3)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

,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白烟的成分可能是KCl,氯化钾是白色固体。

【实验验证2】(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3正确。

(5)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注射器抽取的位置可能不同(或抽气的速度不同等)。

【反思评价】由图中信息知,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项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则在B点时火柴头熄灭。

推理并解释曲线A8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因为火柴头燃烧将氧气消耗,减少;②因为火焰熄灭,分子运动,装置内气体浓度均匀;③温度下降,热胀冷缩。

点睛∶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因为火柴头燃烧将氧气消耗,减少;②因为火焰熄灭,分子运动,装置内气体浓度均匀;③温度下降,热胀冷缩。

17.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0g+12g-107.6g=4.4g;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x=44/4.4gx=1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g÷12g×100%≈83.3%<85%,不符合要求。

【详解】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0g+12g-107.6g=4.4g;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4.4g

100/x=44/4.4gx=1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g÷12g×100%≈83.3%<85%,不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