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403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课题

第三单元扬帆奥运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个性化

修改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积的变化规律以及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部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学生学完本单元的知识以后,应对整数乘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3、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

2、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

3、再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课时安排

信息窗1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2课时

信息窗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1课时

信息窗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信息窗4积的变化规律2课时

信息窗5含乘法的三步的混合运算2课时

回顾整理、我学会了吗?

2课时

综合应用:

荡秋千1课时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张珂执教人2012-2013学年上学期

课题

第一课时信息窗1:

(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个性化

修改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基本方法的全过程,体验其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最佳优化方法的思想。

4、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5、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整一位数口算的算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质疑问难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

常用文具、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谈话:

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谈话:

谁能交流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

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

3个月挖出多少万吨淤泥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能列出算式吗?

指名回答,板书:

18×3=(万吨)

学生尝试口算,指名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2.小组讨论,交流口算方法。

(教师巡视)

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

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么多的计算方法哪种你最喜欢,哪种你认为最方便,为什么?

3.全班汇报,优化方法。

在学生比较交流中,教师引导得出(把其中的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因数分别乘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求和。

)比较受欢迎,这种方法比较好。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口算练习。

(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的前两组)

指名说得数,并说一说每个题的口算过程。

2.连一连。

(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自主进行连线,全班共同订正。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对于通过估算得出结果进行连线的,教师要给予表扬与鼓励。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重点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3)全班反馈计算情况,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1)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全班汇报,并说说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乘法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收获?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张珂执教人2012-2013学年上学期

课题

第二课时信息窗1:

(第二课时)

——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个性化

修改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基本方法的全过程,体验其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最佳优化方法的思想。

4、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5、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质疑问难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

常用文具、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整百数乘个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研究(板书课题:

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

信息窗右下脚内容和自已提出的问题)

谈话:

上节课咱们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艘泥驳船本周已经运走淤泥多少吨?

提问: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能列出算式吗?

指名回答,板书:

400×20=(吨)

学生尝试口算,指名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2.小组讨论,交流口算方法。

(教师巡视)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出来的?

除了这位同学说的方法,你还有其它的口算方法吗?

3.全班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后两组。

指名说得数,并说一说每个题的口算过程。

2.完成“自主练习”第5题

(1)指名学生读题,并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

(2)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1)、

(2)小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第(3)小题,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出答案的不唯一性。

(4)提问:

你还想和谁去哪里旅游,需要花多少钱?

说一说你的消费计划。

3.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

4.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理解统计表中的内容:

表中给出了五种商品的平均日销售量。

(2)自主解决第

(1)小题。

(3)解决第

(2)小题时,需要引导学生根据9月份的销售量对10月份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4)小组内互相提问并解答,小组内无法解决的在班内交流时提出。

5.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6.完成“自主练习”第9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重点交流发现的“凑十法“。

7.课外实践

让学生独立调查并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并让学生发现:

按同样的速度计算,时间越长,跳的数量就越多,渗透函数思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张珂执教人2012-2013学年上学期

课题

第三课时信息窗二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个性化

修改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估算方法的理解,能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质疑问难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计算器

学具准备:

常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全青岛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连小同学也不例外,想知道青岛的小同学做了些什么吗?

请看大屏幕。

(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植树造林。

根据两位小同学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奋进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探究估算的方法。

(1)引入课题。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列式?

(223×18)

师:

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

(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223×18?

学生列竖式计算、估算、口算、用计算器算都可以。

师:

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求奋进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应该选用哪种方法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估算,好吗?

(2)独立探究。

师:

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师:

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①是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

②把223看作220,把18看做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

③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

(4)验证,总结方法师:

好了,同学们想到了3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4000、4400、3600,奋进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呢?

赶快用计算器算一算。

师:

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都在4104包左右,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

讨论:

这几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把因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的?

师总结:

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

比较:

同学们比一比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达成共识:

都看作整十整百数简便,这样口算起来更快。

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5)估一估:

98×22317×21

2.解决问题“向阳小学发多少包树种?

”,感悟估算的规律。

(1)交流估算方法。

师:

下面独立解决“向阳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准备全班交流。

师:

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

发现:

把两个因数都看小,估算的结果就少了;一个因数看小,一个因数不变,估算的结果也少了。

追问:

如果两个因数都看大,结果会怎样?

如果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不变呢?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教材35页第1题。

2.教材35页第3题

3.教材35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张珂执教人2012-2013学年上学期

课题

第四课时信息窗三(第一课时)

——三位数乘二位数

个性化

修改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三位数乘二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质疑问难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情境图

学具准备:

常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谈话:

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谁来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新的知识,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东西快速路。

从火车站到石老人现在仅需25分钟左右,能节约一半时间。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为迎奥运,青岛市要新建一条高速公路。

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问题怎样解决?

如何列式?

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

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

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

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少数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全班交流:

请学生板演各种解法,这些做法都对吗?

①估算:

213≈200200×15=3000

②列竖式计算

交流结果:

估算是大约值,不是精确值;列竖式计算结果精确,可以用。

(1)板演同学分析竖式的写法,全班同学评价

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2)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3)小结方法。

对照着竖式,小组内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解决问题二: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

(2)学生自主解决,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260260

×12×12

52052

26026

31203120

(3)交流: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你觉得哪种算法更简便?

通过交流比较,学生明确:

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3)同桌互相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教科书38页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张珂执教人2012-2013学年上学期

课题

第五课时信息窗三(第二课时)

——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练习

个性化

修改

课型:

练习课

本课知识点:

三位数乘二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质疑问难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情境图

学具准备:

常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认知

1.口算训练

200×33×266000×20

18×32×2540×200

11×40070×208×18

19×550×300210×40

2.估一估,算一算。

106×27≈178×16≈

206×28≈880×40≈

3.笔算

148×15850×17209×18

(1)因数的位数与积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2)集体订正,209×18与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如何解决呢?

二、组织交流,探究新知

1.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板书竖式。

209

×18

1672

209

3762

2.教师小结:

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如何解决。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3,估一估积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2.火眼金睛辨对错

教科书第40页第8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错在哪里

(3)同位互说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些什么。

3.连线题。

教科书第39页第4题

(1)仔细观察,想一想怎样算得又对又快。

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积的位数、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教科书第39页第5题

(1)学生独立解答,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由学生自主解答。

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问题。

6.国庆长假电视塔价格定如下:

购票人数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票价

26

22

20

平安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去电视塔参观,一班47人,二班48人,三班53人。

(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

(2)三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四、总结

谈话: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张珂执教人2012-2013学年上学期

课题

第六课时信息窗四

——积的变化规律(第一课时)

个性化

修改

课型:

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质疑问难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情境图、清理海水浴场的统计表

学具准备:

常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谈话:

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的主赛场设在青岛浮山湾。

大家知道为了给运动员创设洁净的比赛环境,清淤船对海湾进行了淤泥处理,同样,为了让观众在松软的沙滩上观看比赛,筛沙车也一直忙碌着。

课件出示教科书42页情境:

清理海水浴场

1、谈话:

你能从图片中捕捉到那些文字信息?

2、谈话:

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很多同学想知道筛沙车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总量。

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

筛沙车清洁沙滩的总面积与筛沙车的工作时间有什么关系?

谁想现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4、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

筛沙车清洁沙滩的总面积与筛沙车的工作时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有研究价值的规律呢?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统计表:

 

工作效率清沙滩面积(平方米/分)

80

80

80

80

……

工作时间(分)

15

30

60

120

……

工作总量清洁沙滩总积(平方米)

(1)下面咱们同桌合作,看那些同学又快又好得把统计表填完整。

(2)谁想把你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随机板书,并依次显示答案。

80×15=1200

80×30=2400

80×60=4800

80×120=9600

(3)仔细观察我们的统计结果,看看从统计表和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学生汇报交流。

(5)总结规律并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多少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多少倍。

(6)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规律运用(第43页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并具体说说积的变化规律。

2.直接写得数(第3页第2题。

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1、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

同学们,咱们一起研究了这辆筛沙车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5辆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多少平方米?

15辆呢?

30辆呢?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张珂执教人2012-2011学年上学期

课题

第七课时信息窗四

——积的变化规律(第二课时)

个性化

修改

课型:

练习课

本课知识点: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质疑问难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情境图、清理海水浴场的统计表

学具准备:

常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海水浴场,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交流上节课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奥帆准备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好吗?

二、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

据青岛晚报报道:

青岛四方、李沧、市南、市北四区的退休老人,人人争先为奥运作贡献,自发在沙滩上捡拾垃圾,请看统计表:

地区

李沧

四方

市南

市北

每区参加人数

8

16

24

32

平均每人捡拾千克数

4

4

4

4

总千克数

(1)比一比,那些同学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最快填好表格。

(2)学生填表格。

(3)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怎样想的?

(4)通过交流,你认为怎样填又快又好?

三、专项练习

谈话:

同学们,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吗?

你能从计算中找到规律吗?

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1)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105×45=

(18÷2)×(24×2)=(105×3)×(45÷3)=

(18×2)×(24÷2)=(105÷5)×(45×5)=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四、综合练习

1.谈话:

下面我们来试着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规律。

看谁的思维最灵活!

因数

26

2600

26

260

因数

15

150

390

39000

31200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说出填写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