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6653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府经济学》2013年7月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80%,两项得分合成为课程综合成绩。

一、终结性考试的题型与题量

纸质考核,时间90分钟。

(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3)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4)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5)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二、重点问题

(一)名词解释

1.房产税

是指以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种的总称,如房产税、契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

2.土地增值税

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3.契税

是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契税的征税对象,是指在我国境内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

4.城镇土地使用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5.增值税

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6.印花税

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7.流转税

是指以发生在流通领域内的商品或非商品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种的总称。

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8.营业税

营业税(Businesstax),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

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公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9.财产税

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它以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财产的所有者征收。

财产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等)和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创作的特许权等。

10.直接民主

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1.多数裁定原则

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

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

如有100人参加投票,有51人赞成的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

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

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对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必要性的认识。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2)公共物品不能或不能有效提供。

(3)外部效应。

(4)信息的不对称性。

(5)市场的不完整性。

(6)在收入公平分配领域的失灵。

(7)不能有效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

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工资制度、财政补贴。

(2)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为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需要运用相应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主要有:

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运用财政制度的自动调节功能,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

(3)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4.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公共物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

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

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

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公共经济部门介入——用税收手段来集资,提供这些产品。

5.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所谓“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

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物品大部分是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如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等。

准公共物品尤其是俱乐部产品的存在为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提供了可能。

其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其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其三,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其四,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6.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一半人偏好大于其偏好,一半人偏好小于其偏好。

7.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8.财政投融资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

(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本为公共投资筹集资金。

9.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

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0.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从发展经济人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

(2)利益兼顾的原则。

(3)合理负担的原则。

(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11.直接税的特点。

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

直接税的特点是:

(1)税负不易转嫁。

(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3)税负较为公平。

(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12.流转税的特点和功能。

流转税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以商品生产、交换和提供商业性劳务为征税前提,征税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也包括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既对国内商品征税,也对进出口的商品征税,税源比较充足。

第二,以商品、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作为计税依据,一般不受生产、经营成本和费用变化的影响,可以保证国家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

第三,一般具有间接税的性质,特别是在从价征税的情况下,税收与价格的密切相关,便于国家通过征税体现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第四,同有些税类相比,流转税在计算征收上较为简便易行,也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功能:

广泛筹集财政资金;能够保证国家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配合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

13.公债市场的主要功能。

公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

其主要功能有:

(1)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14.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国家金库是政府预算的重要执行机构,负责办理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拨付业务。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二是集中支出管理;三是集中账户管理。

15.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

(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

(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

(3)编制汇总预算

(4)审批预算

1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

(3)政策手段有区别

(4)政策时滞不同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17.贸易政策的主要方面。

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

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

(1)关税政策。

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

(2)非关税措施。

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

(3)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

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

(三)论述题

1.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据。

但并不能从中得出这样的推论,即政府可完全解决市场失灵,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也就是说,政府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市场失灵现象,还有一个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3)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4)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由于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就需要正确估计和评价政府经济政策效果,尽可能减少政府决策失误,防范过度干预和不当干预,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1)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济政策

(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

(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它社会阶层利益的经济政策

3.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

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

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

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

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

4.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

(1)“成本——收益”分析法

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

(2)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表现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

(3)公共定价法

还有些政府支出项目,如公路、电信、邮政等,“易于衡量成本,难以计算绩效”,对于此类项目,则可以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

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

5.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

(1)现收现付式。

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

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2)完全基金式。

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

(3)部分基金式。

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

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

6.财政补贴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从接受财政补贴的主体看,主要是企业和个人。

当财政补贴直接或间接地支付给企业或个人时,将直接增加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

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社会产品的需求对生产与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财政补贴对社会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最终会间接、迂回地反映到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变化上来。

首先,财政补贴对居民个人的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的调节,为企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调节提出了要求或依据。

其次,财政补贴对企业投资需求总量与结构的调节,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或物质基础,从而为社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调节提供了可能性或物质基础;

(2)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与主导作用,是通过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实现的。

当政府财政补贴介入市场后,原有市场价格体系将发生改变。

在补贴品可以替代的情况下,人们更多的倾向于购买更多的补贴品,相对减少其他商品的购买量,从而产生了财政补贴的替代效应。

在替代效应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会促使被补贴的产品的生产量相对扩大,而非补贴产品的生产量相对减少,相应改变了产品供求结构,亦使资源配置情况发生了变化。

另一方面,在市场自发的调节作用下,追逐自身最大经济效益成为生产者最终的活动目标。

那些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尽管可能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效益外溢化,往往被投资者和生产者所忽略,致使全社会配置于那些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的资源总量,低于社会优化水平,而配置于具有外部不经济部门的资源总量,高于社会优化水平,从而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通过对具有外部效益的活动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可以有效地弥补其效益损失,鼓励更多的生产者从事这些经济活动,从达到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的目标;

(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

在自然垄断存在的领域,其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却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进行公平有效的配置。

因此,政府对此类生产企业通常都要采取价格管制手段,通过低价政策,向整个社会提供其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向社会中的中低阶层提供社会福利。

为了避免实行低价政策而给相关企业带来亏损,政府必须向其提供财政补贴,以维持此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进社会福利;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较多的投资会趋向于那些利润高、附加值大的行业,而利润低、风险大的行业可能因缺乏资金而萎缩,从而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政府有责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趋于合理。

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财政补贴。

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补贴,直接或间接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

7.财政补贴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

(2)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8.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1)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

(2)收入分配政策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

(3)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政府收入规模的影响

9.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1)单一定价法。

即根据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

(2)二部定价法。

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

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成本,按其构成可分为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

资本成本是该公共设施在建造时的成本,属固定成本;经营成本是指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属变动成本,也就是说,经营成本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部定价法就是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如公共电话系统的使用者,每个月需缴纳固定数额的月租费,还要根据通话次数收使用费。

(3)高峰负荷定价法。

有一部分公共设施在使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存在集中使用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存在资源配置的拥挤成本问题,而其他时间设施可能不完全充分利用。

对这类设施,在采用二部定价的基础上,在使用高峰期再加收部分费用,以缓解高峰期供给紧张状况,均衡资源有效配置。

1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是指政府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来,以调节总需求,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模式: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

(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在现实生活中,这四种政策搭配与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采取哪种形式,应视当时的经济情况而定,灵活、适当运用。

11.政府外债的功能。

(1)利用政府外债可以促使本国社会经济更快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独立国家把举借外债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步骤。

利用外资、外债成为这些国家弥补建设资金和外汇缺口,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方法,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因素。

在当今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利用外债和其他外部力量促进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既属必要,也有可能。

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把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离起来,拒绝借用外债。

自我闭锁,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延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借用外债这种“借鸡下蛋”的方式,发展社会经济,赶超先进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富强。

(2)利用政府外债是各国进行经济建设、政治角逐和军事战争的重要手段。

政府外债这种国家资本流动形式,可以极大地带动商品贸易的输出和发展,是夺取市场份额,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外债还直接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争和战略格局相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举借外债进行军事战争就是明证。

(3)通过举借政府外债发展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在改革开放当中,中国政府举借外债,在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交通、电力能源和邮电通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2.政府外债风险的防范。

(1)外债币种结构风险防范。

必须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动态,把握好各个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预测主要货币汇价的发展趋势,正确选择好币种:

A原则上借外债应选择汇率下降的货币。

B软硬币适当搭配。

C外债币种一般应与其使用方向保持一致。

D外债币种应与我国出口贸易结算货币的构成相适应。

(2)外债利率风险防范。

为了避免外债利率风险,债务国在筹资时必须根据广泛的市场预测和调查确定合理的利率体系。

采用固定利率,在市场利率上升时可以避免风险,但当下降时又不易得到好处。

采用浮动利率,是根据市场的变化确定偿还期的利率水平,风险不易掌握。

筹资者在市场经验不足、筹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一般以选择固定利率为好。

筹资较为成功的债务国一般是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