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785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docx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

第一章生理基础

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

第一部分:

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与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了解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

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1.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胳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骨骼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有的骨连结为不动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支配,附着在骨骼上.但如肠道等上的平滑肌则不受意识控制.这是骨骼肌的一个特点.

  2.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婴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骼在生长: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②腕骨没钙化好:

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③骨盆还没长结实:

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

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

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④骨头较软(好比鲜嫩的柳枝):

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

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

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如注意坐姿、站姿的正确。

  ⑤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

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幼儿园应注意做到十个字:

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婴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有

  ①骨骼在生长;②腕骨没钙化好;③骨盆还没长结实;④骨头较软;⑤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2)关节和韧带

  ①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

婴幼儿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②预防扁平足:

婴儿会站、会走以后逐渐出现脚弓。

脚弓的作用一是增加人站立的稳定性;二是保护脚底的神经和血管,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

  产生平足的原因主要是幼儿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学走路时运动量不合适,方法不适当或鞋不适合儿童.这些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平脚”,即“扁平足”。

  扁平足的矫正具体矫正方法有:

  1.“脚尖走、脚跟走”训练(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2.坐姿训练:

“脚掌夹乒乓球”训练。

3.严重的扁平足鞋要特制。

  (3)保育要点

  ①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骼的“营养素”。

  ②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处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

  ③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④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⑤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1.什么是呼吸系统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

  

(1)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

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

鼻还是嗅觉器官。

  

(2)咽

  咽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是三岔口。

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气管入口,以防止食物滑入气管。

小孩会厌软骨反应不灵敏。

因此异物容易入气管导致疾病,应特别注意饮食。

  (3)喉

  喉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

呼出的气流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若发音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表示声带发生病变。

  (4)气管

  气管上与喉相接,下入胸腔,分为左右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上皮细胞具有纤毛,灰尘、微生物被粘液粘裹,经纤毛的运动,被扫到咽部,吐出来就是痰。

痰是呼吸道的垃圾。

因此小孩既不能咽痰,也不能随地吐。

  (5)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血液里的废气(二氧化碳)被呼出,吸入的氧气进入肺泡,再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完成“吐故纳新”的任务。

胸腔有节律的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的快慢与年龄和活动强度有关。

  2.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年龄特点及保育要点

  

(1)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

  婴幼儿鼻腔狭窄,伤风感冒就会使鼻子不通气,以致影响睡眠和进食。

护理感冒的病儿,要按医嘱给病儿用滴鼻药(如麻黄素溶液),鼻子通气了,才能吃饭香、睡觉踏实。

小孩打鼾是怎么回事?

  小孩鼻腔后壁的淋巴组织发炎,把鼻腔的通路堵住了,空气不能流通,小孩睡熟以后就鼾声大作。

  注意:

小儿打鼾,查查鼻咽。

  

(2)教会幼儿擤鼻涕

  擤鼻涕的正确方法:

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再擤另一侧。

擤时不要太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地擤。

  因为鼻腔里有一条条“暗道”与“邻里”相通。

如鼻泪管与眼相通;耳咽管与中耳相通等。

如果擤鼻涕时太用劲,就可能把鼻腔里的细菌挤到中耳、眼、鼻窦里,引起中耳炎、鼻泪管炎、鼻窦炎等疾病。

  (3)保护嗓子

  婴幼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喊叫或扯着嗓子唱歌,不注意保护,金嗓子将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变成“哑嗓子”。

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在有较大尘土或冷风的环境里唱歌;唱适合儿童的歌;注意饮食;感冒后若上呼吸道感染多喝水,少说话。

  (4)急性喉炎

  症状:

小孩忽然呼吸困难,吸气时憋气,嘴唇发青,咳嗽时声音发空,医学上称“犬吠”。

这是因为喉部声带附近喉头水肿,叫做“急性喉炎”。

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赶快治疗,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5)腹式呼吸为主

  婴幼儿胸部肌肉不发达,胸腔狭小,肺的容量也小,所以只能以加快呼吸的频率来代偿。

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

在呼吸时,几乎看不到胸部在运动。

观察幼儿的呼吸次数,要观察腹部的起伏。

  呼吸系统保育要点总结

  ①鼻腔是第一道防线,要让孩子用鼻呼吸,不要用嘴呼吸;②“寒从脚下起”,注意不要让孩子的足部受凉。

否则可能引起鼻黏膜缺血,鼻腔抵抗力下降。

③从夏天开始早晨用冷水洗脸,晚上用温水洗脸。

坚持到冬天,鼻腔对温度的变化适应可增强。

④注意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A。

⑤家长不应在家抽烟,使孩子被动吸烟,削弱其呼吸系统功能。

            第二部分: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了解幼儿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

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1.什么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心脏

  ①心脏的外形及位置:

大小约等于拳头大小。

外形象一个倒置的桃,心尖部略朝左。

心脏大部分位于胸部正中,因为心脏收缩时有一个向左旋转的力量,因此用手摸胸部左侧能感到心跳。

  ②心脏的内部构造:

心脏上部叫心房,下部叫心室。

在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在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使之不能相通。

因为静脉血回流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从右心室再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吐故纳新”;而左边是肺里的干净的、充满氧气的血液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进入动脉到全身。

因此可以说心脏右侧是“脏血”,左侧则是“新鲜血”,彼此不能相通。

  ③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发病率约为6%。

以此估计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大约有10万人患此病。

大部分原因可能是母亲在怀孕前几周不知道其已经怀孕,照样抽烟、喝酒等。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孕妇感染风疹。

因此怀孕早期孕妇应特别注意,而且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④心音与脉搏:

心音的出现是因为瓣膜的关闭。

瓣膜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的“门”,其只能朝一个方向开。

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

所以可以通过摸脉搏反映孩子的心跳速度。

  

(2)血液

  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

  血细胞的功能:

  ①红细胞:

过去也叫红血球,呈圆盘状。

由球蛋白和含铁的血红素组成,叫血红蛋白,过去也叫血色素。

贫血时红细胞数量会减少。

里面所含的血红蛋白数量也会减少。

  ②白细胞:

可分为噬中性白细胞、噬酸性白细胞和噬碱性白细胞。

噬中性白细胞最为重要,它可以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或病毒。

吞噬了细菌的白细胞即脓细胞。

通过检查白细胞数目还可以诊断感染物类别。

③血小板:

起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2.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心脏

  ①年龄越小,心律越快

  婴幼儿因为心肌薄弱,心腔小,心跳要比成人快。

新生儿可达140次/分钟;一岁时约120次/分;两岁时约110次/分;三四岁时约105次/分;六七岁时约95次/分;成人则一般为60-75次/分。

心脏在胚胎初期就成型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孕早期对心脏的保护。

  ②锻炼可强心,但运动量要适度

  经常锻炼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次心跳可搏出更多的血液。

从小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中国名医华佗曾说:

运动可以使血脉流通,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现代微循环的研究也证实运动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网的开放,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但锻炼应注意适量,否则可能反而损伤机体。

  ③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婴幼儿

  预防动脉硬化关键在于一个“早”字。

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的时期。

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膳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2)血液

  ①血液量随年龄增长很快

  儿童时期,血液量(指在全部循环系统中所有血液的总量),随着年龄增长很快

  刚出生幼儿血液量约300毫升

  1岁幼儿的血液量约600毫升

  10岁的孩子血液量约2000毫升

  血液总量增加,造血需要的原料也随之增加。

造红细胞需要的原料:

蛋白质和铁,如果缺少这两种物质,则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成熟所需要的原料:

维生素B12和叶酸,如果缺少这两种物质,则会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这种红细胞不仅“幼稚”而且易死亡。

  ②慎用合霉素、氯霉素等药物。

  合霉素、氯霉素等药物有抑制骨髓造血的功能。

  ③空气污染影响骨髓造血功能

  如果幼儿居住的地点或者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空气污染很严重(铅尘污染),那么就会影响到幼儿骨髓的造血功能。

如白血病。

  (3)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管里有淋巴细胞。

  淋巴管是输送淋巴液的。

淋巴结呈圆形,有消灭病菌的作用,几个淋巴结在一起成为淋巴结群。

人体表面容易摸到的淋巴结群有:

颈部、枕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群等。

淋巴结正常与异常的区别:

  如果淋巴结像黄豆大小,可略微活动,摸上去软软的,压上去不疼,不粘连在一块,就是正常的淋巴结。

  如果淋巴结比较大,摸上去比较硬,一嘟噜粘连在一起,就不是正常的淋巴结。

如果全身的淋巴结肿大,那就是严重的疾病了。

四、食品加工管理——消化系统

  1.什么是消化系统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

  消化管与消化腺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等。

  消化腺有导管与消化管相通,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

  消化液中的主要成份是酶。

酶可以加快消化过程的速度。

    2.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舌’舌头:

味蕾、舌苔的形状及作用

  舌系带短造成的吐字不清。

  牙齿

  乳牙萌出:

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估算应该长牙的数量=月龄-4(6)

  如何保护乳牙

  为什么要保护乳牙——乳牙的功能

  1.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食物由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固体食物,食物品种增加,为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2.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婴幼儿时期正是颌面部迅速发育的阶段,尤其是“下颌骨”,随着咀嚼的刺激,下颌骨正常生长,使脸型逐渐拉长,面容和谐、自然。

  3.有助于恒牙的健康

  乳牙齐整对恒牙顺利萌出有重要作用。

若乳牙早失(患龋齿,不得不拔去残根),邻近的牙向空隙倾倒,恒牙就不能在正常位置萌出,导致牙齿排列不齐。

  4.有助于口齿伶俐:

乳牙正常萌出,有助于发音正常。

  5.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如何保护乳牙

  A.营养和阳光:

钙、磷等无机盐是构成牙齿的原料,需要从饮食中提供。

人的皮肤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以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

从出生到2岁半时乳牙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不可缺少营养和阳光。

  B.适宜的刺激:

俗话说:

“牙不嚼不长”。

5—6个月,将要出牙时,可给“手拿食”,如烤馒头片、面包干等较硬的食物,磨磨牙床,促使牙齿萌出。

断奶以后,逐渐增加些耐嚼的食物,如菜末、粗粮等。

食物太精细,无需细嚼,不利于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C.避免外伤:

乳牙牙根浅,牙釉质也不如恒牙坚硬,怕的是“碰硬”。

一旦牙齿被硬东西咯上了,就不能再重新长好。

受了损伤的牙齿容易生龋齿。

要教育幼儿,不要用牙咬硬果壳等硬东西。

  D.漱口和刷牙:

吃奶的婴儿,在两次喂奶之间喂点白开水,就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2岁左右,饭后可用清水漱漱口,含漱的时间要长一些,要用力鼓腮,用水把粘在牙齿表面和间隙的食物残渣冲洗掉,然后吐出漱口水。

到3岁左右就该学着刷牙了。

  E.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如“地包天”、“虎牙”等,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点:

给婴儿喂奶,要坐起来。

人工喂养时,奶瓶注意不要过分上翘或下压。

不要让孩子自己抱着奶瓶。

  第二点:

在换牙的时候,要把滞留的乳牙拔掉;换牙期间告诉孩子不要舔新牙等。

  第三点,家长要教育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如吸吮手指、咬铅笔等。

另外,孩子的鼻子不通气,要及时治疗鼻堵,否则会造成孩子的牙齿前凸后凹。

  第四点:

要注意保护六龄齿,叮嘱幼儿刷牙时里里外外都要刷。

  六龄齿:

乳牙没有掉之前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上、下、左、右4颗,长在乳磨牙的里面,并不与乳牙交换。

  唾液腺:

流涎

  人体有3对唾液腺,一对是腮腺、一对是颌下腺、一对是舌下腺。

6—7个月的婴儿,唾液分泌增加,但口腔浅,婴儿还不会及时把口水咽下去,所以常流涎口外。

要用软的纱布或毛巾及时擦去口水,以免浸泡着皮肤。

  不要随便吐唾液,因为唾液里含有丰富的酶,可以杀死细菌,并且有助于我们肠胃的消化吸收。

  另外,有了唾液的滋润,我们的吞咽才能顺利进行;对胃形成一层保护膜。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吐唾沫。

  胃:

婴儿漾奶

  婴儿的贲门比较松弛,且胃呈水平位,即胃的上口和下口几乎水平,好像水壶放倒了。

因此,当婴儿吞咽下空气,奶就容易随着打嗝流出口外,这就是漾奶。

  为了减少漾奶,喂过奶,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轻拍他的背,让他打个嗝排除咽下的空气,然后再躺下,就可以减少漾奶。

  胃不能撑,否则会导致胃动力失常。

  分餐制: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染疾病,所以我们要提倡分餐制。

  小肠

  肠套叠:

腹部受凉或者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指一节肠管反套到另一节肠管上。

其症状是肚子疼、哭闹、粪便呈果酱样。

发生肠套叠,一定要及时治疗。

  大肠与肛门

  婴儿过了半岁,就可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幼儿应养成早饭后排便的习惯。

  按时排便,多吃些蔬菜、水果,搭配着吃点粗粮,有利于大便通畅。

  肝脏

  肝脏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都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外来的毒物等亦在肝脏内解毒。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保证全身特别是脑组织的能量供应。

             第三部分:

泌尿系统与皮肤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人体的泌尿系统与皮肤的解剖生理结构,了解幼儿泌尿系统与皮肤的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与皮肤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泌尿系统与皮肤生长发育的规律。

  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贮尿)和尿道(排尿)。

  肾脏

  肾有两个,分别位于腹腔的后壁,脊柱的两侧。

外形似蚕豆,外缘突出,内缘凹进,凹进的部分叫肾门,是血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地方。

  2.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①从“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

  婴幼儿控制排尿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的。

  形成的条件:

一是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二是靠训练。

  从儿童出生后半岁左右,就可以训练儿童自觉排尿的能力——定期排尿,这样,到三四岁左右,控制排尿的机制就形成了。

  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五六岁以后的儿童经常性地尿床、尿裤子。

  经常是指五岁儿童每个月至少有两次遗尿,六岁儿童每个月至少有一次遗尿。

  ②儿童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器质性遗尿症:

由于生理原因而引起的遗尿。

  功能性遗尿症:

由于心理问题而引起的遗尿。

  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一尿频,二尿急,三尿疼。

  泌尿道感染还有可能是先天性泌尿道畸形或寄生虫病。

  ③注意小孩(3岁以后)急性肾炎。

  症状:

  A.浮肿:

最早在面部,尤其是眼睑浮肿最明显。

  B.血尿:

尿呈浓茶色或洗肉水样。

  C.高血压:

收缩压在120~150毫米汞柱波动;舒张压在80~110毫米汞柱波动;或更高。

  急性肾炎常常是在小孩得了由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的猩红热、扁桃体炎、脓疱疮等感染之后,发生的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

  上述炎症治愈一两周之后,要接小孩的尿到医院去检查检查。

  预防急性肾炎,要从预防上述感染入手。

  六、身兼数职的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

  1.皮肤的构成

  ①表皮②真皮

  ③皮肤的附属物:

汗腺;毛发;皮脂腺;指(趾)甲。

  2.皮肤的功能

  ①感觉器官。

  在皮肤里广泛分布着各种感觉神经末梢,可以分别感受触觉、压觉、痛觉、温觉、冷觉等。

  ②保护作用。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柔韧而具有弹性,是保护人体的一道防线。

  ③调节体温。

  皮肤受到冷的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受到热的刺激,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可以多散热。

  皮肤散热的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④排泄器官

  随着汗液的分泌,一些代谢的废物被排出体外。

  3.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

  婴幼儿皮肤薄嫩,易受损伤,若不注意皮肤清洁,就很容易生疮长疖。

要常洗澡、洗头。

理发时不要碰破头皮。

由于皮脂腺分泌物过多,在头皮上形成一层黄褐色的痂皮,痂皮的清除:

拿一些植物油,在火上加热,晾凉之后用来闷软痂皮。

然后再清洗。

  修剪指(趾)甲:

剪手指甲,可顺着手指尖剪成半圆形;剪脚趾甲,两端只需稍剪去一点,使趾甲的边缘是平的,这样趾甲就向前生长,不嵌入肉里。

  选购质地柔软、吸水性强、不掉色的衣料做内衣。

  不要给小孩滥用化妆品。

不要给小孩戴各种金属饰物。

不要用母乳洗脸。

  

(2)皮肤调解体温的功能差

  环境温度过低,皮肤散热多,容易受凉或生冻疮;环境温度过高,容易受热中暑。

  锻炼皮肤的冷热适应能力:

  ①经常让孩子在户外进行活动,充分接受空气和阳光,增强孩子皮肤的血液循环。

  ②适当降低室内温度。

  ③养成孩子用冷水洗脸的习惯。

  ④让孩子学习游泳。

  (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婴幼儿的皮肤薄嫩,渗透作用强。

有机磷农药、苯、酒精等都可经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

  凡是盛过有毒物品的容器要妥善处理,不能让小孩拿着玩。

  有皮肤病了,在皮肤上涂拭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计量,不得过量。

  (4)婴幼儿常见皮肤病及其保护

  ①防痱毒

  夏天天气闷热,汗液排出不畅,汗毛孔发炎形成痱子。

幼儿抓挠易引起汗毛孔感染加剧,出现脓头,叫痱毒。

  预防幼儿得痱子、痱毒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A.勤洗澡,但不要给孩子烫澡或冲凉,应用温水,可以滴几滴十滴水,起到消炎的作用,洗完之后用柔软干净的毛巾把孩子身上的水蘸干。

  B.撒爽身粉的时候不要撒的太多。

  C.如果只是痱子,没有脓头,不要抹油膏,否则汗孔更加封闭。

  ②防疖种

  体质虚弱的孩子爱出汗,容易长疖子。

  疖子怕挤怕压。

疖子被压、挤,里面的脓液扩散,就会变成很多疖子。

特别是长在口唇鼻子的疖子。

因为口唇鼻子的静脉和颅内的静脉是相通的,这叫危险三角区,挤压危险三角区的疖子,容易使细菌进入颅腔,引起颅内感染。

  同样,长在身上的疖子也不能挤,一挤,细菌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

幼儿免疫力低,不能把局部的炎症局限,易引起败血症。

  刚起的疖子可以用医用的碘酒消毒,待疖子长大后,可以涂抹消炎的软膏。

  ③防腌沤

  皮肤被汗、雨水泡了以后,表皮破损,容易生疮长疖。

  幼儿出了汗,要及时擦干净;

  外出淋雨,回家要马上洗干净,换干净的衣服。

  ④防叮咬

  夏天要注意防止蚊虫叮咬。

不要用母乳擦脸,这样会招惹蚊虫。

  ⑤防传染

  要特别注意防止自身传染,如脓疱疮。

  护理的时候要注意,按时给孩子上药,换下的衣服,用过的毛巾都要煮沸、暴晒6小时消毒。

  ⑥防癣病

  癣是霉菌引起的感染,可以相互传染。

  病人的帽子、头巾、枕巾等都要专用,还要常洗常晒。

大人有癣了,手巾等要跟孩子分开用,不能混着使。

  ⑦防暴晒

  如果原来孩子很少出屋,猛然间接触阳光,接触紫外线,皮肤就会出现晒斑(被晒的皮肤出现的非常清楚的水肿性红斑)。

  暴晒再加上吃野菜容易引起植物(素菜)日光性皮炎,皮肤会出现水肿。

要把野菜先用开水烫过,就可以避免日光性皮炎。

           第四部分:

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与视觉器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与视觉器官的解剖生理结构,了解幼儿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与视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

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与视觉器官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与视觉器官生长发育的规律。

  七、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1.什么是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

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荷尔蒙)。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胰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