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5712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91020076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总学时

学时54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18

学分

3

开设学期

一学期

授课方式

讲授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课程层次

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院内一般课程□

合作

开发企业

课程承担单位

公共教学部

教研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

编写

执笔人

刘雪松

编写日期

2013-7-13

审定

负责人

成积广

审定日期

2013-7-15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交往、心理调适、恋爱、职业规划、实践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解决各种困惑和苦恼,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为三年的高职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未来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取得良好发展服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战略思想,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道德素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一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课,是“知”与“行”的统一。

(二)先修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本课程为后续课程铺垫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应用,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奠基工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把课程设计为课堂教学模块和实践模块。

课堂教学模块:

采用中班制教学形式,围绕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以发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载体,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发展观和职业素养的新一代人才为教学目标。

通过专门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自觉完成由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主动面对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人生发展动力方面的思想问题,积极审视传统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协调社会生活的重要道

德问题,自觉践行我国法律规范。

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人生发展规划和社会生活适应的几方面重大问题展开,形成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块:

以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既是学生参加社会锻炼的过程,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深入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认知和评

判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体现以下思路:

1.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教材为纲又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以教材为纲,就是不失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所谓体现高职特色,就是针对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和拓展。

教材为纲和高职特色相结合,是通过以“必须”、“够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选择和扩充教学内容。

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服务于能力目标。

以学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来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安排。

3.以学生“做”为路径。

以学生“做”为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点,始终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做”(自学、搜集资料、说、讨论、剖析自我、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

4.以任务为驱动:

学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每个学习项目的实施方案,使学生不得不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针对自身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5.体现两个“三结合”:

一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相结合;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

三、课程目标

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道德素质和行为能力。

1.知识目标:

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

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

(1)理解和掌握高职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2)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作用;

(3)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理解和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4)理解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明确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6)了解法律的本质,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7)掌握我国主要实体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会四种技能:

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

(1)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

(2)能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集体。

(3)能用正确的恋爱观、爱情观指导大学阶段的恋爱实践。

(4)能用心理健康标准判断和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用心理调适方法调节自己的心态。

(5)能用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判断、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6)能用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提炼本专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在校期间的训练和准备;

(7)能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并做好三年大学规划,努力实践;

(8)通过对热点法律问题的讨论,初步具备以案说法的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

(9)通过观摩或参与模拟法庭,能基本了解司法程序。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是构成大学生素质的基础;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法律观念,这是大学生素质形成的核心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则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

序号

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及要求

活动设计

课内学时安排

1

大学生活适应和正确发展观的培养与训练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境界

“做最好的自己”-------

1.1大学生活的适应和转变问题探讨会。

1.2“我的理想”主题演讲,分析现状,规划大学发展目标、实现步骤和措施——每人制订高职三年规划书

1.3“人生价值重在实现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课堂辩论

6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6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6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6

2

道德素养的培养与训练(公民基本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素养)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创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方案策划与实施

2.1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2.2每人一份本专业“职业道德规范”

2.3“大学生恋爱利弊谈”课堂辩论

4

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6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3

法律素养的培养与训练

增强法律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模拟法庭”的组建、培训和展示活动

4

了解法律制度,实践法律规范

4

课外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区公益活动、志愿活动或社区服务活动;就某个主题组织社会调研活动;“模拟法庭”展示等等。

以上几种任选一到两种。

6

复习、考试

合计学时

54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

专题一:

适应大学生活教育(6学时)

主要内容:

主题一 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主题二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本要求:

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3、认识当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难点:

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专题二爱国主义教育(6学时)

主要内容:

主题一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主题二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主题三 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基本要求:

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了解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难点: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专题三:

“三观”教育(18学时)

主要内容:

主题一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主题二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主题三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

重点: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难点: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主题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引导人生。

主题五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主题六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教学:

收集“感动中国”人物材料,组织演讲赛“他们为什么感动中国”。

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了解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场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各方面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和处境。

重点: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含义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引导人生

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难点: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2、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专题四道德观教育(12学时)

主要内容:

主题一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主题二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主题三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

主题四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主题五: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辨析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重点: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3、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2、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专题五 法律意识教育(12学时)

主要内容:

主题一 法律含义及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民族与法治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主题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重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3、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难点:

1、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2、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主题四 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

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

主题五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主题六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举办模拟法庭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了解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律权威。

重点:

1、正确理解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2、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

难点:

1、正确理解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2、践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二)实施方法

1.教学设计的理念:

以提高学生基本道德和法律素养为出发点,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使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

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做到“三贴近”:

贴近专业,为专业建设服务;贴近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贴近社会,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以职

业特色为中心,实现从一般大学要求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转化。

2.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辩论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期末考核评价主要采用开卷考试形式,除了通过客观题考察学生对重要知识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外,重点通过主观题区分不同学生道德评判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

2、教学过程评价:

一是评价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重点评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评价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能力目标,能否协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现实问题;三是评价课堂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有效。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采用期末试卷(开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成绩包括60%的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课外实践+作业)+40%期末考试成绩。

七、实施条件要求

(一)师资队伍要求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求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善于学习和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充分了解世情、国情和民意,熟悉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具有现代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先进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要求经常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强化培训,尤其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钻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

不断完善教师科研和教学相促进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教学场所要求

设备、场地:

多媒体课室,相应的影视音像资料。

八、课程资源

(一)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版)本书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8月

(二)参考书: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胡斌斌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3、《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袁本新、王丽荣等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情感德育论》朱小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美)霍尔。

戴维斯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6、《德育发展研究》郑永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

7、《卡耐基智慧从书》,高国政,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9、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0、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系列: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庄子》、《荀子》、《韩非子》

11、周旺生《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12、《道德教育的哲学》(美)柯尔伯格著,魏贤超 柯森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沈壮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09月第1版

14、《大学生》、《青年文摘》等杂志

九、课程制定依据

依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结合本课程严谨理论性、鲜明实践性、具体针对性的特点,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要求,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确立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修德劢志、精艺博学”为理念,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配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