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244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docx

1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

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

一、自然灾害共性的一些因素

1.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

(1)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主要有三个角度:

时间变化:

(不同时间段)变化快慢

空间变化:

范围、面积、方向等

数值变化:

升降、大小、高低等

(2)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常用描述方法:

总分法:

分时间段、分区域

比较法:

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极值法:

最快最慢;最高最低

2.自然灾害危害类试题的答题角度

注意:

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

(1)人员伤亡:

生理、心理两方面。

生理方面主要指灾害发生时的死亡人数和灾后受影响人数;

心理主要指心理创伤,该角度答得比较少。

(2)财产损失:

直接、间接两方面。

直接损失主要指基础设施、农作物等的毁坏;

间接损失主要指对产业活动的中断及其带来的连锁损失。

(3)破坏问题:

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隐蔽性、不可逆转性)。

3.自然灾害成因的答题角度

一般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1)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及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等方面;

(2)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滑坡、泥石流多考查小区域,需在解读试题情境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3)生物灾害多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方面回答。

4.防灾与减灾

监测-预警-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协调管理防灾减灾工作。

建立了三大减灾工程: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2)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作用显著:

在灾害发生前,事先圈定危险区,评价危险程度,指导防灾;在灾害发生时,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在灾害发生后,评价灾害损失,指导救灾。

(3)不同时空尺度的自然灾害减灾措施重点

①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其减灾措施除了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强调遭灾时的抗灾。

②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灾后的救援。

③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其减灾措施重点是工程、生物措施的实施。

二、从灾种看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

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分析方法

应该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下表所示:

灾害带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环太平洋灾害带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

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

北纬20°~50°环球自然

灾害带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

一、常见的地质灾害

1.地震

(1)成因:

①板块的相互作用;②修建水库。

(2)危害:

①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财产经济损失;②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地震破坏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防灾减灾能力(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3)分布:

①板块交界处:

全球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②我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台湾。

(4)经经常是两个地震作比较,比如:

海地地震与智利地震的比较)

2.滑坡

(1)成因:

①不稳定的坡体形态:

岩层走向与坡向一致;有断层存在。

②软弱面的存在:

岩层之间存在存在利于滑动的因素(沙质层;降水)。

③触发机制:

坡上方:

有水渗入;坡体上:

物质堆积;坡脚处:

工程建设开挖。

(2)危害:

破坏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成堰塞湖,诱发洪水。

(3)分布:

我国分布比较广,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梯,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洪水+松散碎屑物质)

(1)成因:

利于洪水形成的因素:

①降水多或降水集中;冰雪融水多(干旱地区)②汇水面积大;③植被覆盖率小,涵蓄水源的能力差。

④沟谷的坡降(坡度)大。

松散碎屑物质多: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喀斯特地貌区,阶梯交界处),植被覆盖率较差。

(2)危害:

淹没建筑物,生产生活设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4.火山喷发的影响:

破坏家园,威胁生命财产安全,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影响空中交通

火山灰肥力高,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5.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地震发生。

(2)地震频发,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度大,为滑坡、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地形条件。

(4)西南地区地处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动力条件。

【实例分析】(05江苏卷39)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6分)

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2分)。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2分);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2分)。

二、常见的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1)成因:

①温度高(低压形成的条件):

中低纬度海区(热带、副热带海区);②存在地转偏向力:

不在赤道上;③水汽含量:

海面上。

(2)危害:

①强风;②特大暴雨;③风暴潮;④易产生洪涝灾害。

【辩证的看待台风的影响: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3)分布:

①台风:

西北太平洋:

在我国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

②飓风:

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2.暴雨和洪涝

(1)成因:

汇水速度˃排水速度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

南旱北涝;副高弱:

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

水文水系:

①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②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③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地形: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

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2)危害:

淹没建筑物,生产生活设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3)时间:

东部:

夏秋季节;西部:

夏季

(4)预防措施:

监测-预警-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加强预报、建立应急预案,工程措施(束水、蓄水、疏水、分水)、非工程措施(侧重理念、意识、管理体制、灾前投入和科研投入)

①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②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退耕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③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干旱灾害

(1)成因:

供需变化(降水与蒸发,水的来源和需求量)

①气候原因:

热带沙漠、温带沙漠地区。

②雨带的变化:

华北地区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2)危害:

①生产生活受影响(可列举);②诱发蝗虫灾害。

(3)分布:

我国全年都有,各地都有

(4)预防措施: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5)我国旱灾的成因分析

华北春旱原因: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

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

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西亚干旱: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4.寒潮

(1)成因:

①北方高压势力强:

冬季风强;②缺乏障碍物的阻挡(东西向山脉)。

(2)危害:

①降温,形成低温冻害或冷害,影响上产和生活;②形成降水(雪);③诱发风暴潮(温带)。

【寒潮的利:

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3)分布: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①时间:

冬春季节;②空间:

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外各地都有。

(4)预防措施:

加强预报,及早防护,加强科研,培育耐寒品种

(5)为什么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及西藏、云贵高原寒潮不易侵入?

①寒潮在南侵过程中,受沿途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区,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少。

②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所以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③青藏高原则因海拔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侵入。

 

三、常见的海洋灾害

1.风暴潮、

(1)成因:

①台风;②寒潮;③潮汐;④喇叭口构造的河口(钱塘江、孟加拉湾);⑤地势低平。

(2)危害:

①淹没沿海低地;②威胁海上生产。

2.海啸

(1)成因:

①海底地震;②海底火山。

(2)危害:

①淹没沿海低地;②威胁海上生产。

四、常见的生物灾害

1.鼠灾:

解鼠灾的种类、危害及特点

2.虫灾

(1)表格归纳我国危害最重的三种农作物害虫

 

(2)蝗灾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农作物虫害

①生活习性:

繁殖能力强,食性又杂;

②气候条件:

旱涝灾害频繁,为蝗虫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便利条件;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提供了多样生存环境。

③农业类型多样:

我国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方式的地域差异也为不同的种类的蝗虫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使得蝗灾的种类和危害形式也趋于多样,从而增加了蝗灾防治的复杂性。

(3)水、旱、蝗虫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农业危害,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

五、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的成因与分布

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强烈的地壳运动、多山的地貌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对点练习】

第一讲自然灾害复习讲义

一、自然灾害共性的一些因素

1.(10年福建卷文综第40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15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7分)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8分)

 

【答案】

(1)关系:

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

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二、从灾种看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地质灾害

2.(2010·课标全国文综)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3.(2011新课标文综,43)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4分)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3分)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3分)

4.(2011年安徽文综,选编)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8分)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答案】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8分)

5.(2009·福建文综)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

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

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6.(2012·福建卷40B)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图16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6分)

 

【答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二、常见气象灾害

7.(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

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答案】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

风暴潮;B地:

滑坡、崩塌、泥石流。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8.(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9.((2012·山东卷3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9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6分)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11.(2008年山东)(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4分)

【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抛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12.(2010天津文综·12题第3问)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10。

(3)据图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8分)

 

【答案】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透。

打出任意两项即可。

13.(2009·山东文综)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

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

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贵州

21

35

54

5

0

0

0

0

0

0

36

8

四川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

坡等次生灾害。

14.(2011·福建高考)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 

(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四、常见海洋灾害

15.(2011海南地理,25)图11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10分)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

(7分)

16.(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图12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答案】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答案1:

海啸灾害。

(3分)理由: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

(3分)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4分)

答案2:

风暴潮(台风)灾害。

(3分)理由:

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

(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4分)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

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其充分得7分)

 

四、常见生物灾害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林料一: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9年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材料二:

据齐鲁晚报2011年5月25日报道1979年,第一只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

2008年,它从鲁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

2011年,在临沂157.4万亩的林地、农场上繁衍生息,肆无忌惮地啃食着绿色。

(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对临沂形成危害,会有哪些危害?

(2)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

(1)环境适宜,白蛾的繁殖能力强;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

五大危害:

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和破坏,甚至造成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导致草场退化,畜牧业受损;导致农业、林业减产歉收;导致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2)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物流监测;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民防范意识。

【解析】第

(1)题,依据材料二分析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环境适宜白蛾生长发育,且其繁殖能力强,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

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对农业、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危害。

(2)题,从立法、监管、防控、科普宣传等角度进行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

五、中国自然灾害

18.(2009·浙江自选)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答案】

(1)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

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

(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

六、世界自然灾害

19.(2012·课标全国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

 

【答案】

(1)甲为地震。

(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

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