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89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标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docx

《标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点.docx

标点

标点

【内容聚焦】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一)点号的用法

1、句号(。

)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1)表示一句话说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于陈述语气的句子末尾。

(2)祈使句或感叹句如果语气舒缓,句末可用句号。

例如:

这几天我比较忙,咱们以后再谈吧。

(3)独词句或无主句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可用句号。

例如:

美丽的夜晚。

(4)有的句子虽然含有疑问词,但并不表示真正的发问,而是表示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

例如:

我不知道他手里的是什么。

2、逗号(,)表示一句语中间的停顿。

(1)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常常用逗号。

例如:

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的使者了。

(2)句子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要强调,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

有梦,就有理想。

(3)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谓语前面有时需要停顿,此时用逗号。

例如:

老师的讲课内容,你都能听得懂吗?

(4)句子的宾语较长,宾语前面可以用逗号。

例如:

我的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三百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

(5)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如: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

(6)用在倒装的确句子成分之间。

例如:

四来吧,你们。

(7)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

例如:

他的爱好很多,像唱歌啦,弹琴啦,玩蓝球啦,他都喜欢。

(8)用在关联词语之后。

例如:

他现在还不是十分努力,但是,和以前相比,他的进步已经很大了。

(9)句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如插入语、独立语等,一般用逗号把它们和其他成分隔开。

例如: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

我没有亲见。

(10)用在感叹语气不强的感叹词的后面。

例如:

哦,我倒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11)用在不带强烈感情色彩的句首呼语或句中呼语后。

例如:

同学们,你们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啊?

3、分号(;)表示并列的长句或分句组之间的停顿。

(1)多个分句并列,分句内部忆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用分号作停顿。

例: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并列的几个分句,无论内部结构是否一致,其间都应该用分号。

例如: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4.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的语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1)并列词语中如果有“和”“及”“或”“或者”“等”,不用顿号。

例如:

他去咖啡馆要了蛋糕、柠檬冻和香草冰激凌来吃。

(2)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要有逗号,小的并列词语则要用顿号。

例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3)谓语、补语中的并列词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

她们高兴得唱着,跳着。

(4)顿号还经常用在次序语之后,如“一、二……”,如果次序语用了括号,则后面不用顿号。

5、问号(?

)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1)反问号和设问句都是疑问语气,句末用问号。

(2)选择问号,只有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如: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3)一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4)主谓倒置的问句,应该把问号放在句末。

例如:

怎么了,你?

(5)特指问句中,不管用不用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句末都用问号,有几个问句,用几个问号。

例如: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

你说的?

没搞错吧?

6、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语前的停顿,有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的是引用的话。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

例如:

任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

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3)用在总括语之前,表示总结上文。

例如:

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

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例如:

原来鲁镇是僻静的地方,还有些古风:

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5)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做的分析。

例如: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冒号除了上述用法之外,还可以用来隔开作者和书名(或篇名)、时间表上的时和分。

例如: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

20”。

使用冒号时还要注意冒号与引号的配合使用。

a.在直接引语中,如果说话人在引证之前,冒号应该用在说话人或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

他说:

“我们应该尽快登到山顶上去。

b.在直接引语中,如果说话人在引语之后,在说话人或谓语动词之后应该用句号而不是冒号。

例如:

“我们应该尽快等到山顶上去。

”他说。

c.在直接引语中,如果说话人在引语中间,那么谓语动词之后就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

例如:

“要学会预防,”他说:

“预防好了是可以远离病毒的”。

7、感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1)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

这是多么美丽的夜晚啊!

(2)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可用叹号。

例如:

起立!

(3)语气很强烈的反问句也可用叹号。

例:

难道你没有认识到事情的紧迫性吗?

(4)语气很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很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例如:

流星!

(5)在称呼语、应答词和拟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

也都用感叹号。

例如:

啪!

树枝被雪压断了。

(二)标号的用法

8、引号(“”‘’)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

“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为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和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2)表示强调的词用引号。

例: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3)表示讽刺和否定的词用引号。

例:

这欺世盗名的骗子居然自封为“慈善家”。

(4)表示特定称号的词用引号。

(5)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6)拟声词、译音词用引号。

如果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来,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例如:

张老师告诉我们,在知识面前一定要实事求是。

9、括号(())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1)句内括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句内注释不用点号。

(2)句外括号,注释和补充说明全面句,放在句子之后,括号内有用标点则需标出。

例如: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3)括号还用在次序语的外面,如

(一)

(二)(三),(甲)(乙)(丙)等。

(4)除“()”形式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等。

10、破折号(——)表示它后面有个注释,或表示语意的转折、递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或总结上文,或对事物的分项列举等。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如: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

(3)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如:

“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

——你生病么?

(4)表示语音有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例:

鲁大海……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人,你还——

(5)表示语音的延长。

(6)表示提示和总结上文。

(7)用在副标题前。

(8)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例如:

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效益有了提高。

……

注意:

破折号的使用分为单用和双用两种。

双用是指在注释语前后都有破折号,在朗读进破折号里的内容要读出来,这是破折号与括号的不同之处。

11、省略号(……)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例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4)表示静默或思考。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6)表示语言的中断。

例如:

王利发:

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末尽。

例如: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三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

注意:

文中用了“等”,“等等”,一般就不再用省略号。

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12、书名号(《》<>)表示书籍、报刊杂志、篇章、剧作、歌曲的名称。

注意:

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书名和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

13、间隔号(·)主要用在略写的月份和日期、书各和篇名、诗体名(词牌名)和题目,某些国家民族的人名各个部分间,需用间隔号隔开。

14、着重号(.)表示需要强调的字、词、句,标在需要强调的字、词、句下面,加着重号的部分应重读。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以及人或事物的某种联系,它的作用主要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连接号只占一个字符。

例如: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种族名、山名、河流名、机关团体名等等,专有名标在字的下面,一般只用在古藉或某些文史著作里。

例如: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四、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的书写都要紧挨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它们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放在另一行的开头。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分别占一个字的位置。

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和各占两个字的位置,它们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文通部门标示运行起讫点时,点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字的位置。

竖行书写时,点号都入在文字底下的右侧,着重号和专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字的位置。

引号改用「」『』,括号改用︵︶,破折号改用竖线;省略号仍为直行。

【典例透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点处的正确标点符号是:

()

恩格斯说过:

“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

①②③④⑤

A”。

””,”。

B。

””。

””。

C”。

””,”。

D。

””。

”。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了引号、括号的用法。

恩格斯的话属于直接引用,一句话结束后句号

应在引号之前,故①处句号应在引号前。

毛泽东的话属于间接引用,引号内句子末尾不用逗号或者句号,如一句话结束句号或者逗号应在引号外,所以②处句号应在引号外。

“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一句属于句中的间接引用,因此③处只用引号而不用逗号或者句号。

④处与③处属于同一种情况。

括号是对文中内容加注释用的,分句中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中括号要紧随注释内容,句外括号位置在句子之外,题目括号内的内容很明显是对前面引文的注释,属句内括号,应在句号之内,因此⑤处应为句号。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3分)()

A.耿大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

’”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

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引号、问号、破折号的用法。

A项中俗话“礼多人不怪”,不能加“嘛”,故后单引号在“嘛”之前;B项是陈述句,而非真正发问;D项是间接引用,故句号在外边,或者在“那样”后加冒号也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

”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顿号、分号、书名号、引号的用法。

A项“三四里”读起来不需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中间没必要用顿号。

B项分号使用不当,因为分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总结,这种情况应该用表示总结上文的冒号,而不应该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C项句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很明显是一个需要指出的专名,不应用书名号,而应用引号。

【小试牛刀】

1.下面的句子是个病句,并且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拍摄“锦绣河山”的电视节目由凤城电视台和方正集团联合录制,目前双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说明句子病因并修改:

2.(鄂州市)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用。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D.两位医生吵架:

整容医生,“小心我叫你‘面目全非’。

”眼科医生,“那我就叫你‘有眼无珠’。

  3.(潍坊市)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国家发改委规定:

从3月1日起,中国药品的定价必须经过成本调查、专家评价或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体讨论、集体审议等5个环节。

  C.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

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

“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4.(广安市)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某地刷出一条标语:

“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

”后来我党地下工作者只在这条标语中加了一个标点,就把意思变得完全相反了。

其实,对原有这条标语,在中间加一个标点使其意思变得相反,有两种加法。

请你在下面分别加出这两种标点。

    ①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

    ②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

5.对下面标点符号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花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破折号表示转折)

B、于是点上一枝烟,正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引号表示讽刺、否定)

C、“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省略号表示思维的跳跃)

D、我先看那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书没有切边。

(冒号表示提起下文)

修辞

一、比喻用同所要描写或说明的事物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格叫做比喻,也叫打比方,比喻里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事物叫喻体,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的种类有三种:

1、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有“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好比”等喻词来连接。

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面,有时组成“像……似的”,“如……一般”等格式使用。

例如:

她脸上的微笑,永远似深山密林的小溪,难得一见,偶尔地瞥见了,也只是亮亮地一闪,便又消失掉了。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连接。

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恋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止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借喻借喻中的本体不出现,或不在本句中说出,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在位置

例如: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

(这里用喻体“落水狗”来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4、博喻博喻是指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水,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镆镆,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比喻有各种灵活用法,我们可以根据比喻词的变化把它分为以下几种:

1、程度不等的比喻

例如:

白玉兰略微有点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2、没有比喻词的比喻

例如:

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

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现在就看我们年轻人为我们的大地母亲好好工作了。

(句中的“大地母亲”就是没有比喻词的比喻,本体是“大地”,喻体是“母亲”。

3、否定方面的比喻

例如:

这些小道消息,并不像冬天的西北风那样,满天都是。

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形象生动,说理透彻的效果。

二、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的描述,这种修辞格叫夸张,夸张分为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种。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强、高、深”等。

例如: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白发一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

例如:

这个县只有巴掌大,你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3、超前夸张有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

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们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香味来了。

酒还没喝到嘴里,脸就红了,心就醉了。

运用夸张手法,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要以客观事实灾依据2、运用夸张要明确

3、要力求新颖别致4、要注意文体特征

三、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窃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强,这种修辞格叫排比,排比可分为句子成分排比和句子排比两大类。

1、成分排比

例如:

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宾语排比)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定语排比)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

(主语排比)

2、句子排比

例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四、拟人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修辞。

例如:

我家的那对家燕整日携肩双飞,朝夕相处,或在暖日里轻语,或在溪水边戏耍,或精心照料着自己的小宝宝。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下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拟人时我们需注意发下问题:

1、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例如:

今天我挨了老师的批评,在回家的路上,路旁边的野花也在嘲笑我。

今天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野花迎面对着我高兴的笑着。

这两句子所用的拟人修辞就很恰当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理状态,情感符合所描写的景色。

2、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处。

例如: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里把油蛉和蟋蟀的叫声比拟成人的“低唱”和“弹琴“,一方面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的美妙,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作为小孩子的作者的喜爱之情。

中学生还应了解的修辞格有对比、对偶、映衬、通感、借代、双关、顶真、回环、互文、反语、呼告、仿词

五、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相同的辞格或不同的辞格在一段文字如此接连使用。

例如: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这里是拟人连用,使“垂柳”、“芦苇”具有队的情感,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又如:

动摇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

这里是拟人和比喻连用,那纺车写得具有美的形象,绘形绘声。

二、辞格的兼用。

一种表达方式中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

例如: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对偶和对比兼用。

又如: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那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设问和暗喻兼用。

三、辞格的套用一种辞格中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例如:

看吧。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这里拟人中套用了借喻。

【典例透视】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4上都是和风

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

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

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

呢!

    ——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答案B。

解析: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

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

我突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