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440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7必修二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案[7] 

必修二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时间:

5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9·陕西榆林一模)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解析] 英国的殖民扩张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开辟了新大陆,导致病菌等传入新大陆,并且伴随着直接的屠杀等政策,导致拉美地区人口锐减,故B项正确;奴隶贸易主要是将非洲的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因此不是导致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展是在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非洲在1600~1800年间人口减少主要是欧洲的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不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武汉调研)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

这说明( B )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

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C.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

D.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荷兰以贸易获利

[解析] 材料中荷兰商船的造价低,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可以运载更多货物,并不能说明荷兰造船业较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中荷兰商船没有武器装备,可以运载更多货物,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容易遭遇海盗袭击,风险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荷兰商船的设计是为了运载更多货物,不能说明荷兰以小商业为主,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英国的海盗抢掠,故D项错误。

3.(2019·柳州)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

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

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C )

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 由于近代列强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之下,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故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和西班牙的贸易往来,所以谈不上贸易逆差,故排除B项。

由于近代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

根据材料“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大量白银的涌入,明清时期,实物地租开始向货币地租转变,推动农业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拉丁美洲各地,也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

4.(2018·江西六校联考)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

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B )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解析] 根据材料“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班牙从海外掠夺的金银大量流入国内,导致通货膨胀,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排除,故选B项。

5.(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从《圣经》中找到依据,认为其在非洲起到的作用是拯救黑人,理由是非洲有用战俘作祭祀的习俗,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等于逃过一死,因此他们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

这可以用来解释( C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B.葡萄牙等国家的衰落

C.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找借口

D.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

[解析] 题意主要反映了英国对其进行奴隶贸易所做的辩解,不足以解释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故排除A项;题意没有涉及葡萄牙等国家的衰落,故排除B项;根据“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等于逃过一死,因此他们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可知这是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寻找借口,故选C项;题意只反映了英国的对外扩张,不能体现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故排除D项。

6.(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的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起,法国先后同英国、比利时和德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反映出( B )

A.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已经形成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逐步确立

C.工业革命的影响超出欧洲范围

D.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物质条件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1824年、1860年”“所征关税平等”“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签订自由贸易条约”等信息可知,是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的兴起,通过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国际贸易自由的基本准则得到逐步确立,B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已经紧密联系,排除A项。

题干中的国家属于欧洲范畴,排除C项。

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提供动力条件,排除D项。

7.(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5年蒸汽机用于棉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

由此可知( C )

A.蒸汽机技术得到不断改进B.工业革命基本上已经完成

C.新动力技术逐渐得到认可  D.英国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应用到棉纺织业,不是蒸汽技术不断改进,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蒸汽机能被各类工厂采用,反映出新动力技术被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不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D项错误。

8.(2019·安徽A10联盟)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846年时,德国织布行业还几乎闻不到机器的隆隆声,即便是纺织业最发达的普鲁士,其棉织机使用动力的仍不到40%。

这表明德国当时( C )

A.国家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B.与英关系紧张制约技术传播

C.近代机器工业发展缓慢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解析] 由“1846年”“几乎闻不到机器的隆隆声,即使是纺织业最发达的普鲁士,其棉织机使用动力的仍不到4%”等信息可知,在英国等国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前提下,德国棉纺织业中手工生产仍占据着统治地位,故C项正确。

“国家分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是说明德国与英关系紧张制约技术传播,B项错误;材料中显然不是说明德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错误。

9.(2019·安徽省合肥一中等六校联考)英国政府1823年通过了《哈斯基森林法》,放宽了对其他国家航运的抑制和对外粮食进口的限制,同时,英国政府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平均降低30%。

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

1849年,又废除了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

这主要表明( B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变化

D.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 由材料“放宽了对其他国家航运的抑制和对外粮食进口的限制,同时,英国政府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平均降低30%。

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

1849年,又废除了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

”可以得出英国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转而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关系的变化,C项不正确;18世纪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已经确立,D项不正确。

10.(2019·山东邹城期中)下图是《英、美、德、中四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解析] 注意图片中时间从1750~1900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①线在19世纪前后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应为中国,A错误;②线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比重下降,应为英国,B错误;③曲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C正确;④线应为德国,19世纪60年代德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故D错误。

11.(2018·太原二模)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D )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解析] 材料“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高昂,这使得种种让以节省劳动力为主要特色的新技术在经济上变得可行,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是劳动力成本上涨,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故C项排除。

12.(2019·天津七校联考)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叹垄断组织的扩张:

“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

”这说明垄断组织( A )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

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

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

[解析] 据材料“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说明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故A项正确;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而不是破坏美国得民主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没有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计52分)

13.(25分)(2019·安徽黄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据记载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

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

由于历史等方面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在魏晋南北朝,丝织物品已经达到20多种。

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到宋朝,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丝绸贸易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朱新予《中国丝绸史》

材料二 17~18世纪,大量中国的丝绸运往欧洲,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图案,给他们带来了关于中华帝国的形象化的联想。

加上入华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经商商人的渲染,一股对中国丝绸的狂热爱好便席卷欧洲,从而形成了“中国风”。

在18世纪因法国路易十五的提倡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并迅速传播。

“中国风”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这类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

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业兴起与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流行“中国风”的背景和影响。

(12分)

[答案] 

(1)特点:

①时间早且区域多;②技术不断进步,品种多;③重心逐渐南移;④出现专业化产区;⑤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每点2分,任答4点,共8分)

作用:

①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③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④推动了商品经济与市镇的发展。

(1点2分,2点4分,任答3点,共5分)

(2)背景:

①世界市场的发展;②欧洲传教士、商人及统治者的推动和提倡;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中国丝绸纺织技艺高超及欧洲人对中国的好奇。

(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影响:

①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②推动了欧洲丝绸业的发展;③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

”可得出时间早且区域多;据材料“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在魏晋南北朝,丝织物品已经达到20多种”可得出技术不断进步,品种多;据材料“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可得出重心逐渐南移;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可得出出现专业化产区;据材料“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可得出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了商品经济与市镇的发展等方面概括即可。

(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17~18世纪,大量中国的丝绸运往欧洲”、“加上入华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经商商人的渲染,一股对中国丝绸的狂热爱好便席卷欧洲,从而形成了中国风”。

在18世纪因法国路易十五的提倡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并迅速传播。

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世界市场的发展、欧洲传教士、商人及统治者的推动和提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丝绸纺织技艺高超及欧洲人对中国的好奇。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推动了欧洲丝绸业的发展、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等方面概括即可。

14.(12分)(2019·福建南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国之旅》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奥森纳撰写的考察报告,曾获得2007年度法国“经济图书奖”。

该著作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重大历史现象。

内容简介如下:

进入18世纪,欧洲人开始钟情于棉织品,刚刚发明纺织机械的英国人决定来个接力赛,曼彻斯特和周边地区遍布的纺织厂急需原料,为此,在北纬37度以南英属美洲殖民地的所有地区都种植了棉花。

要收摘棉花,就需要人手,于是第一次世界化自行组织起来,非洲也不幸地加入了这场集体舞。

一百年过去了,美国获得了独立,但并未停止向欧洲旧大陆供应棉花。

19世纪中期,一个难能可贵的道德思考在联邦政府中荡漾,联邦政府想取缔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南方断然拒绝,并决定从联邦中分裂出去。

众所周知,一场战争接踵而至。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反映世界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说明它与“棉花”的关系,并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简要说明关系,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12分)

[答案] 【示例一】历史现象:

英国工业革命。

关系:

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棉花的需求增加。

评价:

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革。

它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引发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同时,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工业革命还带来了环境、道德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示例二】历史现象:

美国南北战争。

关系:

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

评价: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并没有解决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18世纪……刚刚发明纺织机械的英国人决定来个接力赛,曼彻斯特和周边地区遍布的纺织厂急需原料……19世纪中期,一个难能可贵的道德思考在联邦政府中荡漾,联邦政府想取缔南方各州的奴隶制……一场战争接踵而至。

”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工业革命开展后,英国对棉花的需求增加,19世纪,美国国内市场不统一,南部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美国爆发废除黑奴制度的南北战争。

根据题意,可从工业革命与南北战争进行立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评价两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影响即可。

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

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

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

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

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

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

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

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

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

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道:

“此地人民五十万。

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

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

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

楼五重,上下数百间。

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

棉花包至此开始。

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

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

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

”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古代扬州繁荣的原因。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衰”和曼彻斯特“兴”的原因。

(6分)

[答案] 

(1)特点:

扬州:

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

曼彻斯特:

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

原因:

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

(2)扬州“衰”:

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上海崛起。

曼彻斯特“兴”:

工业革命的推动;工厂的普遍建立;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

[解析] 

(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扬州是中国古代的城市,特点可以直接从材料一进行概括,例如,“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繁荣的背景主要突出“交通的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封建政府重视扬州的发展”等角度概括即可;而曼彻斯特却是英国近代的新兴工业城市,特点主要突出资本主义工业发达、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城市、并不具备军事功能等方面。

(2)近代扬州“衰”既要从表面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不再优越,又要从根本的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的角度进行解释;曼彻斯特“兴”的原因主要突出工业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包括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火车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