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161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docx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22氧气》优秀教案

2.2氧气

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反应表达式

(2)观察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记录有关现象。

比较一些物质在空气和纯氧中反应的异同点

(3)会用概念判断氧化反应、氧化物、化合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获得观察现象、比较和归纳等基本方法及描述化学反应现象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亲身体验化学实验,获得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用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实验改进以及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环保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用品

药品:

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氧气若干瓶。

仪器:

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媒体:

多媒体电脑、PPT课件。

四、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谜语]看不到,摸不着,无色无味气犹存。

动物缺它生命止,燃烧离它火难生。

[提问]同学们猜一猜这说的是什么物质?

(氧气)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和氧气亲密接触着,那么氧气都有哪些用途呢?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媒体]氧气的用途

[解说]交流下来,我们知道氧气主要有两大用途:

1.供呼吸;2.支持燃烧

猜想

思考与交流

 

通过谜语,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熟知的氧气的主要用途

 

[提问]我们常说“物质的用途体现着该物质的性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木炭、煤气、镁、酒精、蜡烛、汽油)

[设问]同学们列举了许多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现在我们来给这些物质归归类,像碳、磷…这类物质是属于非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镁…这类物质就是属于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反应)、剩余物质我们就先归为其他类。

之前几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实验知道非金属磷、金属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请两位同学上来书写下反应化学表达式。

那么是否其他非金属单质如硫、其他金属单质如铁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呢?

今天我们将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几种物质,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问]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同学们细致观察实验并及时记录现象,那么该从哪些方面重点去观察?

现象又该从哪些方面着重去描述呢?

首先一起来回顾下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由此我们知道观察的要点为:

[媒体]观察要点:

①物质在燃烧时发出的光或火焰

②生成物

③(以及)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教师实验1]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接下来,老师将演示第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观察硫是否能与氧气反应,且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相同?

[展示]首先观察反应物硫的颜色与状态?

(黄色的粉末状固体)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2.再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再观察现象。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讲解]请一位同学描述下所看到的现象。

【板书】(在氧气中的现象更加明显,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补充]为了体现出在空气和氧气中现象的差异,我们在前面添加“微弱的”“明亮的”修辞。

[设问]最后集气瓶中能否看见什么生成物吗?

(没有)不同于红磷、镁带的燃烧,硫反应后的集气瓶中看似并未有什么“痕迹”。

在观察实验时,除了动用我们的视觉,我们还可以尝试着用嗅觉,前排同学有闻到了什么气味吗?

请一位同学上前来闻一下,闻气味时鼻子不可以直接凑上去,应该采用扇闻法。

(刺鼻性)

[讲解]这种无色且带有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气体。

二氧化硫会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是导致酸雨的罪魁祸首。

所以这个实验我们最好是在通风橱下完成,也可以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些水或者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

[结论]结论——硫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教师书写文字表达式)请同学们尝试书写化学表达式。

SO2SO2

[学生实验1]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讲解]下一个实验非金属碳是我们常见的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想必并不陌生,那么碳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又是如何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首先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后,观察现象。

之后再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观察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氧气的溢出,毛玻璃片要始终盖在瓶上。

待整个反应结束后,往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盖着玻璃片振荡,记录现象。

[交流]下面请一位同学交流下记录的现象

1.将木炭先在空气中点燃

(微微发红)

2.然后放入氧气瓶中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板书】

[补充]那是什么气体?

对于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这类视觉嗅觉无法一下子辨别的实验产物,我们这里可以借助化学试剂澄清石灰水来鉴别。

变浑浊则证明产物是二氧化碳。

[结论]结论——碳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尝试书写文字表达式和化学表达式。

[过渡]探究完了非金属,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金属铁是否像金属镁一样,在空气中能剧烈得燃烧?

[学生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演示]首先观察铁丝的颜色和状态,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以及受热面积,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在空气中点燃,观察有何现象?

[讲解]实验证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我们在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用火柴来引燃铁丝。

待火柴梗将燃尽时,将它们迅速伸入氧气瓶中,由上缓缓而下,观察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同样在实验过程中,毛玻璃片要始终盖在瓶上。

开始动手。

[交流]下面请一位同学交流下记录的现象

【板书】(银白色的固体,不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讲解]集气瓶底部的黑色固体是生成物四氧化三铁

[结论]结论——铁丝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教师书写文字表达式)请同学们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O2Fe3O4

[提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是否有疑问?

为何该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少量的水?

(提示)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

生成的黑色固体温度很高,若直接掉落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集气瓶破裂)

[共同解决]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子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回顾已学的知识,交流

 

书写镁带燃烧、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

 

知道观察要点

 

观察比较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记录、描述现象

 

仔细观察

 

扇闻气味

 

书写方程式

 

实验并观察,比较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记录现象

 

交流现象

 

书写

 

观察

 

实验并观察

记录现象

交流记录的现象

 

书写

 

思考:

集气瓶可能破裂。

考察学生已有的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回顾并复习旧知识

 

明确学习内容

 

建构在旧知识上,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实验,如何描述现象

 

初步认识对比在实验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叙述能力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

 

树立环保意识

 

使学生知道由现象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知道由现象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和叙述能力能力

 

 

[小结]最终我们通过实验得出——金属镁、铁、非金属磷、硫、碳等都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所以我们说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成分的氧气,氧气便和碳、磷、硫、硅等起化学反应,这不但降低了钢的含碳量,还有利于清除磷、硫、硅等杂质。

另外,氧气还能与其他物质如酒精、一氧化碳、乙炔气体等等发生反应,工业上的氧炔焰就是氧气与乙炔在点燃条件下安静燃烧时产生的火焰。

因为温度通常可达3000摄氏度以上,所以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补充]接下来。

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报告中的思考与讨论四个小问题。

[讨论]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但常温下,这些物质却都能与氧气“和平共处”,这是为什么呢?

(发生反应需要一定条件)

[讨论]2、为什么木炭/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纯氧中剧烈?

(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浓度,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思考、小结:

比较活泼。

 

完整地认识氧气用途。

 

思考与讨论

知道反应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

知道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化学反应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加深对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感受

 

[讨论]3、从反应物的角度去观察以上这些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氧气)

[讲解]在化学上,把物质跟氧(氧单质、化合物的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氧化反应。

这里的“氧”包括氧单质以及化合物中的氧元素。

寻找共同点,发表观点

知道氧化反应

指导学生学习归纳。

[讨论]3、再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数量观察以上化学方程式还有哪些共同点?

(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

[讲解]在化学上,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练习]判断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讲解]从中可以看出,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观察、归纳,回答

 

认识化合反应

判断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4、能否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对生成物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都只有二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讲解]我们定义,把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练习]很快地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氧化物?

O2、CO2、Ca(OH)2、CaCO3

分析:

都只有二种元素。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认识氧化物

寻找出氧化物

完善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知识网络

 

 

[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许多工业用途。

也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

[练习]课堂练习一、二

总结

 

巩固

 

最后,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记录

巩固

五、主要板书

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一、氧气的用途1.供呼吸2.支持燃烧

1、P+O2

P2O5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C+O2

CO2

3、S+O2

SO2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Mg+O2

MgO

2、与金属单质反应

2、Fe+O2

Fe3O4

3、与其他物质反应

三、几个重要的概念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3.氧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