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616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4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docx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命题学校: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命题人:

安宝国校对人:

邝文波

相对原子质量:

H=lC=120=16Na=23Mg=24A1=27S=32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o)

1.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问题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

A.①②B.⑦⑧C.⑥⑦⑧D.②⑤⑦

2.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①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②用广泛pH试纸量得某溶液的pH=12.3

③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④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10%NaOH溶液

⑤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破碎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⑥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⑦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⑧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孔中

A.①④⑤⑦⑧B.①③⑤⑧C.④⑤⑥⑦⑧D.①③⑤⑦⑧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同一种分子和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⑥某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②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③物质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④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为阳离子

⑤单质中一定含有共价键⑥干冰升华破坏化学键

⑦HCI溶于水中电离出H+和Cl-,因此HCl中含有离子键VF再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

5.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①将水加热煮沸②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③向水中通入CO2④向水中通入NH3

⑤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⑥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

⑦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

A.①③⑥⑦B.①③⑦C.⑤⑦D.⑤

 

6.下列事实:

①NaHCO3溶液呈碱性②NaHSO4溶液呈酸性

③长期使用化肥(NH4)2SO4会使土壤酸性增大,发生板结

④加热能增加纯碱的去污能力

⑤配制CuCl2溶液,用稀盐酸溶解CuCl2固体

⑥明矾能净水⑦氯化铵溶液可作焊药去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斑

⑧加热FeCl3·6H2O晶体,往往得不到FeCl3固体

⑨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放。

其中与盐类水解知识有关的是

A.全部B.除②⑦以外C.除②以外D.除⑨以外

7.以下叙述能用电解原理说明的是()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电解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的导电是物理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

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③④D.①③④⑤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②阴离子不含金属元素,阳离子含金属元素。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⑦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⑧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中的H原子数。

⑨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

A.①②④⑤⑦⑧B.①③⑤⑧⑨C.①②③⑤⑥⑦D.③⑤⑦⑧⑨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②将金属钠加入水中:

2Na+2H2O=2Na++2OH-+H2↑

③石灰石溶于稀醋酸:

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

④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1-+HC1O

⑤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⑥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a2++2ClO-+CO2+H2O=CaCO3↓+2HC1O

⑦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u2++2Na=Cu+2Na+

⑧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

CO32-+H+=HCO3-

A.①②⑤B.②③④⑤⑧C.④⑤⑥⑦D.②③⑧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0.012kg12C中所含有12C的数目为NA

②标准状况下,17g氨气的体积恰好是22.4L

③2g重氢气(D2)在标准状况下所含原子个数为2NA

④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与34g硫化氢分子数之比为l:

l

⑤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分子数为2NA

⑥常温下,27g金属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体积约为33.6L

⑦标准状况下,2.24LNH3和CH4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目为2NA

⑧常温下,lLpH=l的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数为NA

⑨0.lmolNa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和Na2O2混合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lNA

⑩标准状况下,44.8LSO2与22.4L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一定生成2NA个SO3

A.①④⑨B.①③⑤⑧C.①④⑥⑦D.③⑦⑧⑨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o)

11.已知:

①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②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生成羧酸。

CH2BrCH=CHCH2Br可经三步反应制取HOOCCH(Cl)CH2COOH,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

A.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B.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D.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

12.分子式为C7H8的某有机物,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与溴水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完全加成,加成后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13.石棉是一类价格低廉的硅酸盐材料,但是有毒,能使人患肺癌。

一种叫矿青石棉的化学式为:

Na2Fe5Si8O22(OH)2。

它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它属于硅酸盐

B.该物质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Na2O·3FeO·Fe2O3·8SiO2·H2O

C.1mol该物质能和l8molHNO3反应,也能与18mol盐酸反应

D.这种石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4.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2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15.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

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2周期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16.在1L含0.lmolNaAlO2和0.lmol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1mol·L-1H2SO4溶液,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17.将amol的铁、铜混合物投入到200mL2mol/L的稀HNO3中,充分反应后金属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还原的HNO3不可能是2a/3mol

B.溶液中剩余的n(NO3-)≤(0.4-2a/3)mol

C.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Fe2+、Fe3+、Cu2+

D.被还原的硝酸为0.8amol时,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18.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g。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l000b/11.2VB.p=m+(Vc/125)

C.n=m+17VcD.(5/3)m

19.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

b>a>c

C.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且T2>T1

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l:

3

20.下列关于各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2SO4③NH4HSO4的溶液中,c(NH4+)大小:

①>②>③

B.向1.00L0.3mol·L-l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至溶液增重8.8g,所得溶液中:

3c(Na+)=2[c(HCO3-)+C(CO32-)+c(H2CO3)]

C.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c(CH3COOH)=c(H+)-c(OH-)

D.常温下,.在l0m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酸至pH刚好等于7,所得溶液体积V(总)≤20mL

三、填空题(共22分)

21.(4分)下面所列的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几种常见的玻璃仪器:

①温度计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烧杯

⑤蒸馏烧瓶⑥量筒⑦玻璃棒⑧蒸发皿

在仪器上具体标明使用温度的是(不考虑温度计)(填编号);标明“0"刻度的是(填编号);对允许加热的仪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填编号);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填编号)。

22.(2分)观察图a和图b,根据盖斯定律,写出△H1、△H2、△H3、△H4、△H5和△H6的关系。

图a:

图b:

23.(6分)甲、乙两恒温容器开始时压强相同,分别充入甲:

2molA+lmolB,乙:

1.4molA+0.7molB+0.6molC,发生反应2A(g)+B(g)xC(g)反应。

达到平衡时两者中C的体积分数相同。

(1)若甲、乙均为恒容容器,则X=;

(2)若甲、乙均为恒压容器,则X=.

(3)若x=3,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器,则平衡时两者中C的量较多的是。

24.(5分)以石墨为电极,电解lL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其中CuSO4与NaCl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mol,CuSO4的物质的量占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

(1)若x=0.5,当Cu2+在阴极恰好全部析出时,产生的气体是,气体总物质的量是,所得溶液的pH值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2)电解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均为0.16mol,x=。

25.(3分)在25℃下,将amol·L-1的氨水与0.0lmol·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在25℃时的电离常数Kb=。

26.(2分)沉淀分析法一般规定:

溶液中某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0×l0-5mol/L时,可认为已沉淀完全.现向一定浓度的AlCl3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当Fe3+完全沉淀时,测定c(Al3+)=0.2mol/L.此时所得沉淀中(填“还含有”或“不含有”)Al(OH)3(已知:

Ksp[Fe(OH)3]=4.0×10-38,Ksp[Al(OH)3]=1.1×l0-33)。

四、推断题(共9分)

27.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中F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是

(2)A、B、H的化学式是:

A、B、H。

(3)①H2O2分子的电子式是。

②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鉴定D中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五、实验题(共9分)

28.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主要材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

实验方案:

铝镁合金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步骤:

(1)称取5.4g镁铝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mL2.0mol·L-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NaOH溶液的体积V≥。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

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填“偏高”或“偏低”)。

方案二: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的气体在通常状况下(约20℃,1.01×105Pa)的体积。

(1)同学们拟选用下图中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

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反应一会儿后,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

请你帮助分析原因。

③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上下移动量筒G,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的水的体积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

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

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mL。

 

辽宁省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

32Cl:

35.5K:

39Fe:

56Cu:

64Zn:

65Ag:

108Ba:

137

一、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FeBr3催化作用下与液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有4种

B.1mol

可以和4mol氢气加成生成甲苯

C.(CH3)3CCH2CH3的二氯代物有7种

D.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B.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C.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2013年1月13日大连市监测到的PM2.5日均值范围为每立方米210-278微克,远高于正常值每立方米75微克,则PM2.5可能导致空气形成气溶胶。

B.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多肽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单元

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

4、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Cu(OH)2悬浊液④加入几滴稀硫酸⑤再加热⑥加入NaOH溶液,调PH至碱性

A.①②④⑤③⑥B.①④②③⑥⑤C.①⑤②⑥④③D.①④②⑥③⑤

5、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都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是

A.F2、Cl2、CuSO4B.Cl2、Al、H2

C.H2S、HCl、H2O2D.F2、K、HCl

6、两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X和1molY,分别于300℃和500℃开始发生反应:

X(g)+Y(g)

3Z(g)。

Z的含量(Z%)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在t3时刻改变了某一实验条件。

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a是500℃时的图像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3时刻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D.t3时刻可能是减小了压强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浅黄色的溴水中使其颜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B.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化学反应

C.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放在酒精灯焰上不燃烧,说明铝不易与O2反应

D.FeCl2、SO2、NO、Fe(OH)3四种物质都可以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

IO3-+5I-+3H2O=3I2+6OH-

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C.过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

2SO2+H2O+Ca2++2ClO﹣=Ca(HSO3)2↓+2HClO

D.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SO3-+2OH-

NH3+SO32-+2H2O

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

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Z>Y>X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C.1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mol电子

D.1.0L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

10、常温下:

Ksp〔Mg(OH)2〕=1.2×10-11mol3·L-3 

Ksp(AgCl)=1.8×10-10mol2·L-2Ksp(Ag2CrO4)=1.9×10-12mol3·L-3,

Ksp(CH3COOAg)=2.3×10-3mol2·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mol·L-1的KCl和0.001mol·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在Mg2+为0.121mol·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下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变大

11.某溶液中可能存在Fe3+、Fe2+、I―、HCO3―、Cl-、NO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的棕黄色加深。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A.I―、HCO3―、Cl-B.Fe2+、HCO3―、NO3―C.I―、HCO3―D.Fe3+、I―、HCO3―

12、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既能与HF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B.玛瑙和红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SiO2和Si都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虽然高温下SiO2能与Na2CO3反应放出CO2,但不能说明H2SiO3的酸性强于H2CO3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数目少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数目

13、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

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转移0.1mol电子时,a电极产生标准状况下O21.12L

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H2O+2e-=H2↑+2OH-

C.c电极上进行还原反应,B电池中的

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池

D.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O2+4H++4e-=2H2O

14、如下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

1

10mLAgNO3溶液

10mL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20mLHBr

10mLCl2

3

30mLNO

10mLO2

4

15mlCl2

40mLNH3

活塞有移动,产生白烟

 

A.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

B.实验2中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气体颜色变深,且活塞向内移动

C.实验3中甲针筒内气体颜色变深,活塞向内压缩

D.实验4中甲针筒内除有白烟产生外,活塞最终可能向内压缩到尽头

15、室温下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物质的量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