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314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

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

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

你是怎样剪的?

(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

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

(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

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

(板书:

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

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

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

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

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

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

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

(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

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

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

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提问:

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

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

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

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

(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

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

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

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

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

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

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

你是怎样知道的?

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

(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

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

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

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

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

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

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数学教案

《小小鞋店》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属于数据的整理与表示,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数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创设《小小鞋店》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模拟“开鞋店”这一活动,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并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同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3、情感态度

通过对自己身边生活事例的实际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

使学生亲身经历调查、统计的简单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表格、尺子、小货架、课件、准备自己的鞋号、格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请你们猜,比一比谁最聪明,好吗?

出示谜语:

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

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猜到了吗?

是什么?

(学生纷纷说出了答案)对了,是“鞋”。

鞋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大人小孩都离不开它,淘气班的同学为了方便大家,准备开一家“小小鞋店”。

(板书课题)鞋店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可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进货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货呢?

设计意图:

猜谜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利用谜语引出本节课索要探讨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教师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

师:

两位同学已经准备就绪,就差进货这一环节了,请同学们帮忙想想应该怎样进货呢?

生1:

我觉得应该进一些款式新颖,符合我们年龄特点的鞋。

生2:

这不仅仅是款式的问题,主要还有考虑鞋号的问题呢!

应该实地调查一下同学们需要一些多大号码的鞋。

生3:

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应该调查同学们的鞋号,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生4:

对,同学们穿的鞋号多的就应该多进些。

师:

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

是呀,在进货之前我们的确应该进行一次小小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去进货。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利用巳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将新知学习与巳有的认知结构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以本班学生为例,进行鞋号调查活动。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生两个小组,刚才选的两名鞋店成员负责进行调査,一名调查男生的鞋号,一名调查女生的鞋号。

(4)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调査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

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了男生的最大鞋号是38号,最小鞋号是33号;女生的最大鞋号是37号,最小鞋号是32号。

生2:

这两个表合起来看穿34号和35号鞋的人比较多。

生3:

是呀,我数了一下,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也最多,有8人。

生4:

我发现男生和女生穿35号鞋的各有4人、5人。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

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35号鞋的同学居多。

3、探讨简单的记录方法。

师:

请大家思考有没有更简捷的记录方法,使我们看起来一目了然,很快就知道每种鞋号的人数呢?

(1)小组活动交流,探索记录方法。

(2)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再把本组内较好的方法记在本子上。

(3)请小组长汇报本组最优化的记录方法。

生1:

我们组是把相同的鞋号放在一起,查出人数再绘制成表格,这样看表格就知道穿每种鞋号的人数了。

生2:

我们组是用画符号的方法记录,每种鞋号有一人穿就画一个圆圈。

生3:

我们小组是用写“正”字的方法,也就是说每种鞋号有一人就写一笔正字。

“正”字的笔画数多的穿这种鞋号的人就多。

师:

同学们可真棒!

有这么多记录方法。

下面就随老师看看妙想是怎样记录的吧!

(4)出示妙想的记录方法。

(5)指名把妙想的记录方法补充完整。

师:

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和发现,你对鞋店的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1:

我觉得这个鞋店,34号的鞋应该多进一些。

因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穿这个鞋号的人数都比较多。

生2:

我认为35号的鞋也应该多进一些,穿这个鞋号的人也较多。

生3:

男生的鞋还应该进几双36号和38号的,而女生的就不用了,因为没有人穿这两个型号的鞋。

生4:

也就是说出现次数多的鞋号应多进一些,出现次数少的鞋号少进一些。

师:

同学们分析得太对了!

进货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有了你们的建议,淘气班的鞋店f定会开得非常顺利!

生意一定会很红火。

三、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年级下册《Doyoulikemeat?

》教案

三年级下册《Doyoulikemeat?

》教案

Teachingcontent:

Module4Food

Unit1Doyoulikemeat?

Teachingobjectives:

1.Wordandphrases:

rice,meat,noodles,fish,milk

2.Sentences:

Doyoulike…?

Yes,Ido.

No,Idon’t.

Teachingproperties:

Tape-recorder,cards

Teachingprocedures:

A.Chant:

Ilikecoffee,Iliketea.

B.Freetalk:

汇报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并谈论一下你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

C.Newconcepts

一.老师扮演成厨师,对同学们说今天我要大显伸手,为你们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我要先看看你们都喜欢吃什么。

老师假装做菜的.样子,拿出肉的图片说meat,Ilikemeat.Doyoulikemeat?

引导同学用Yes,Ido.No,Idon’t.来回答,并将句型和单词写在黑板上,以同样的方式教授rice,noodles,fish,milk并将事物卡片贴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餐桌上。

同学看餐桌上的食物做一个接龙游戏来操练新句型,同学A问同学B,Doyoulikerice,B?

B做出回答后再问C,Doyoulikemeat,C?

以此类推。

二.老师说今天MSSmart一家也有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放第一遍录音,请同学们听听,他们家都做了哪些饭菜。

放第二遍录音,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听SamAmyLinglingTom都分别喜欢什么食物,谁喜欢的和你一样,并简单强调一下说他人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likes。

再放一遍录音,同学们跟读模仿,仔细听第一幅图,并操练一下Passmethe…,please.Hereyouare.的句型。

再熟读课文。

Homework:

1、小组扮演课文,下节课展示

2、口拼新单词。

Design

Module4FoodUnit1

meat?

rice?

Yes,Ido.

Doyoulikefish?

noodles?

No,Idon’t.

milk?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原文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

”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

”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

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

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蝉翼般纱巾。

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哟,多好看的小虫!

”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

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刘思扬摸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

他正在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

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

“飞吧,你飞吧!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小萝卜头这种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

这也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

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

我有(),你没有()。

我能(),你不能)。

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

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

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

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

可能想到了什么?

动笔写一写。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在黑板上,用箭头标明故事的结构图,指导学生将文章内容梳理清楚。

然后我抓住几处最能体现主题的重点片断和词句,进行反复地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来一步步揭示文章的主题,体会文中的情感。

如在引导孩子们感受小萝卜头不怕苦时,启发想象:

他在监狱里学习,要吃哪些苦?

没有一个“苦”字,你是怎么感受到苦的?

想象雨季来临小萝卜头学习的情境?

滴水成冰的冬天又会是怎样?

再如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指导孩子们读好“我是一个好孩子,我爱中国共产党”来感受小萝卜头努力学习的形象。

通过引导学生与课文真真切切地对话,学生感受到了小萝卜头虽然身陷困境,但他善良、乐观、向上,对自由无限的向往和渴望。

但因为受条件制约,没能让学生观看相关影视片断,没有辅以声像资料,情境的营造和对孩子们的情感激发还欠火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