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63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docx

秋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一人民版必修1

模块检测卷一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中国在秦朝时确立中央集权制,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的文明中断过,排除C项;分封制实行的后期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与“统一”相违背,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为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设立的,排除B项。

答案:

D

2.柳宗元曰: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故封建(分封制)非圣人意也,势也。

”据此可知分封制(  )

A.是比较成熟的国家政治制度

B.是统治者不得已的政治选择

C.是凝聚宗族力量的有效手段

D.是拓展国家疆域的重要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采取的原因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能断曲直者”即宗族。

故选C。

答案:

C

3.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①是通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措施起到的作用,而题干中的经济文化措施带来的影响只有②③,与④无关,故选B。

答案:

B

4.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

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设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二府三司制

D.清初设立军机处

解析:

平定“七国之乱”解决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故A选项错误。

其余三项均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表现。

答案:

A

5.“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

,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解析:

材料中关键词“竹枪”“未闻”“不见”,由此分析可知,反映的是鸦片危害,将A排除,B、C易排除,故选D。

答案:

D

6.“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此语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义和团运动

解析:

此语实为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所言,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功绩,故选D。

答案:

D

7.“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这是近代爱国志士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解析:

从诗的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故选A项。

B项与题干内容不相关,可排除。

诗歌内容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山河被割裂的伤感和无力,排除C项。

诗中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提及,排除D项。

答案:

A

8.“一国两制”构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成功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

B.它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C.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系统阐述

D.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解析: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得到法律认可,具有法律效力,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国

两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A项首次成功运用不是解决澳门问题,而是香港问题;C、D时间不正确,故选B。

答案:

B

9.有学者指出: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救亡压倒了启蒙”。

这一观点(  )

A.正确,因为五四运动后爱国主义得到弘扬

B.正确,因为五四运动后工农运动继续高涨

C.不正确,因为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逐渐觉醒

D.不正确,因为五四运动后北洋军阀继续统治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依据题目的信息可知,材料认为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使挽救国家的危亡阻碍了思想的解放。

A项错误,其中的“爱国主义”与“救亡”的含义不同,思想启蒙也有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弘扬;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工农运动高涨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结果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中华民族逐渐觉醒;D项错误,忽视了五四运动对思想的影响。

答案:

C

10.《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8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l%;第3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

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

A.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B.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D.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提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十二铜表法》规定了惩罚贪官、死刑、利息、还债“恩惠期”等内容,均对平民有一定保护,这是平民不断斗争的结果,故A正

确。

B、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没有反映全部材料。

答案:

A

11.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可能发生(  )

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②公民德力西因为邻里纠纷而向

公民大会申诉 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雅典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④公民沃尔墨迪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A.①②③B.②③

C.②D.③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①项错在是外邦人,不能取得民主权利;③项说法错误,民主制有其局限性;④妇女没有参政权利,故选②。

答案:

C

12.《纽约时报》专栏

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

“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

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汤姆斯·弗里德曼颂扬的是美国的(  )

A.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制度

B.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先进的科技

C.宪法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联邦制度和两党轮流执政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宪法和民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关键信息“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可知,材料强调美国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和政治制度,故C项为正确答案。

其他三项均没有涉及美国的法律,理解片面。

答案:

C

13.英国学者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指出: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

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英国出现了(  )

①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 ②“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③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④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改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

注意材料:

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应为更加激进的,民主的方式,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出现在美国独立战争前,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14.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之一。

对以下两张图片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图1 谭嗣同殉难  图2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A.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勇于斗争不惧牺牲的精神

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

D.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和革命派领导的辛亥

革命。

虽然二者的具体主张不同,但他们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故B、C正确。

从两幅图片下的文字看,这两场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都付出了鲜血,A正确。

D只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特点,所以错误,但为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案:

D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三大特色政治制度不包括(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解析:

“一国两制”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政治制度,因而不属于新中国之初,故选D。

答案:

D

16.下图两部法律所反映的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

A.社会性质不同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D.享受权利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题关键是对所学知识有牢固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则坚持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故答案为A。

答案:

A

17.下图中图1与图2的内在联系是( 

 )

图1 列宁   图2 攻打冬宫

A.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二月革命时,列宁在国外,因而没有领导二月革命,故排除B、C,D项与题干无关。

故选A。

答案:

A

1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主张(  )

①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④无产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依据教材内容,①②③④均属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故选D。

答案:

D

19.根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

这就(  )

A.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B.调和了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

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了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1787年宪法调和了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

答案:

B

20.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犹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

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

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解析:

仔细分析各选项,A项中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并未削弱违背史实。

B项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一度衰退的史实不符,且与奈教授的军事单极、经济多极观点相违背;C项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说法错误。

综合上述分析判断,只有D项与奈教授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观点相符合。

答案:

D

21.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  )

A.欧洲的人文主义

B.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A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故选A。

答案:

A

22.“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提出

C.马歇尔计划提出D.北约成立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故选B。

答案:

B

23.《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指出:

“一大批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中小国家现在终于在联合国内团结起来,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起了挑战,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

”这一局面能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

C.苏联解体及美国的衰落

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一大批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中小国家现在终于在联合国内团结起来”,说明正是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

答案:

B

24.有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这样完全出乎意料而且又如此彻底地逆转国际政治事务现状,这在历史上很少出现过。

”他评价的是(  )

A.朝鲜战争B.古巴导弹危机

C.尼克松访华D.苏东剧变

解析:

本题考查两极对峙格局的解体,能力上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对“彻底逆转国际政治事务现状”的理解,A、B、C三项都没有改变两极对峙的国

际政治格局,正确选项为D项。

答案:

D

25.《两霸争雄》一书中说:

“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

”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解析:

关键是理解题干中“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的有效信息。

说明新格局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具有长期性。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三省中起决策作用的是哪一部门?

(5分)

(2)指出材料二《权利法案》中对国王的权力做了哪些限制?

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5分)

(3)材料三中的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了怎样的原则?

主要目的何在?

(4分)

(4)材料四所述是指我国哪项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2分)

解析:

本题围绕中西方政治制度选择材料,以唐代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中西方政治制度本质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统一战线组织。

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

答案:

(1)作用: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权分散,使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书省。

(2)国王不能超出法律和随意废止法律;国

王不能随意征税;国王平时不能随意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政体:

君主立宪制。

(3)“分权与制衡”原则。

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

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甲午之役,丧师

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

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

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

材料二 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

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

中日

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6分)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6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

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6分)

答案:

(1)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资

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等。

问题:

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交思想:

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

影响:

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3)不正常状态:

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意义:

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

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

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10分)

答案:

(1)力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

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