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49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

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展示:

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

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

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

《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

  继承传

  统,

  ,

  推

  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

(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

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

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学生活动

  一

  、

  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

#8226;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

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

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

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二

  面

  向

  世

  界

  博

  采

  众

  长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展示:

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

  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

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

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教师提示:

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显示(链接):

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

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

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三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

赏析音乐:

《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显示(链接):

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

《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

  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

2:

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

《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

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

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

  、设问: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②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

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

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南平市高级中学

  邹义福

  知识与技能: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材料:

(视频、音乐、图片、漫画)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

  师:

同学们好!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

  多媒体展示:

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

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生1:

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

  生2:

千手观音的千手以扇面排列数层,如孔雀开屏。

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千手观音表达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之意。

  生3:

丰富的手姿变幻来诉说内心的语言,特别适合聋哑人表演,手语应用在舞蹈之中变成了舞蹈语言,变幻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更富有艺术美和感染力。

关于舞蹈《千手观音》,我们同学们知道得很多,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

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舞蹈《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

  [推进新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

[多媒体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

  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

&

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

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精神。

  思考:

从上述雕塑艺术、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我们如何认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呢?

  生:

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

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呢?

  请大家结合课本P53页,思考一下。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孝顺故事)

  “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

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

能够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

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那种具有毒害性质的“孝”已经被基本消除,而其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不但被继承下来,而且还注入了新的内容,给予了重新诠释。

体现了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又得到了发展。

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创新不能离开传统,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注意: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我们共同欣赏名人作品。

  你了解徐悲鸿吗?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思考:

从徐悲鸿的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溪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的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的作品使我们想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大家对徐悲鸿的作品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的第二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请大家讨论)

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

思考:

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多媒体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图片

林则徐说: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请大家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讨论回答:

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以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

为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的发展上,也表现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变迁中。

  对此,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

能。

比如,我国唐朝时,日本派了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长安街头常常可以见到日本留学生的身影.这些人学成以后回到日本,把大唐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唐装.特别是日本文字,使用中国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作为片假名,记录日本语言.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又向西欧国家学习,引进外国文化,使日本经济日益强盛.但这里,日本对外国文化不是全盘吸收,是取长补短,把外国文化融汇到自己的文化中.

同学们分析很好,那么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结合教材)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下面我们一起赏析音乐:

《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以此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

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面果。

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实战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生3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

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

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第55页,共同讨论探究问题。

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上面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讨论)

观点三是正确的,观点一、二都是错误的。

因为,观点一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旨“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观点二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是一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观点三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长处,各族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

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

所以,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

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