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02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美术备课.docx

三年级美术备课

 

宋家小学电子备课

 

科目: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宋家小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美术备课

_三_年级(上册)《美术》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

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

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

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学期在教师教授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六、教学进度:

主题

周次

课时

第一周

魔幻的颜色

1

2

第二周

万花筒

1

2

第三周

大人国与小人国

1

2

第四周

前前后后

1

2

第五周

天然的斑纹

1

2

第六周

校园里的花

1

2

第七周

最受尊敬的人

1

2

第八周

 今天我值日

1

2

第九周

有趣的鞋

1

2

第十周

团包手工

1

2

第十一周

巧巧手

1

2

第十二周

变废为宝

1

2

第十三周

梦幻中的城堡

1

2

第十四周

我设计的自行车

1

2

第十五周

星空联想

1

2

第十六周

新颖的电脑

1

2

第十七周

电脑美术

1

2

第十八周

会响的玩具

1

2

第十九周

 美术小记者

1

2

第二十周

迷人的动画片

1

2

 

第一课魔幻的备课

课型:

新授课__时间:

2013__年_9_月__2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

同学们。

你们用过水彩吗?

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

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 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

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

哪几种颜色是原色?

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

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

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

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

(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

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

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

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

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

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 做实验:

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

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

(师边说边做)。

生:

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

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

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

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

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

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

(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

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

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

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看录像结束教学

1、看课本第P11。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

如课本中:

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

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

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后反思

由于作业是画在水彩纸上,学生表现的手法更加自由,认识间色的过程中,许多同学发现了不同比例的原色配出的间色是不一样的如红+黄=橙色,红色多为桔红,黄色多为桔黄。

这样的有意探索,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对四季和感觉的绘画是较为抽象的表现题目。

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用热烈的方式表现。

也有部分同学由于工具的原因,不能表现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工具掌握能力还有加强。

本节课学生还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还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

学生掌握的不错,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第二课万花筒备课

课型:

_新授课时间:

2013__年_9_月_6_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

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

“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

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三、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

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四、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小结:

 学生学会了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知道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教后反思

 学生学会了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知道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万花筒为什么能形成缤纷的图案,在教学中学生,光靠讲解作用不大,于是我想到能不能把万花筒拆开看看,于是就有几个同学把两个不同的万花筒拆开了,结果大出意料,原来不同的万花筒结构并不相同,三片镜子安装的角度并不一样,有等边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

图案形成的也会有变化,我有建议同学用多片镜子组合,看到的图案一下有更多的效果,同学们的兴趣极大的激发起来。

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备课

课型:

__新授课_时间:

2013__年_9_月__13_日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

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

 

 请同学欣赏课件:

《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

 

(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

 

 (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

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

 

 (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二、新授阶段

1、 观察、思考、感受:

 a:

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

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

 b:

出示课件:

有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女孩。

想一想怎样将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

 

 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

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

 

三、发展阶段 

 1、 出示课件:

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

 

(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 

(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

险境?

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

 

(2)假如你是巨人, 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

 

(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和平、安宁、清洁和美丽呢?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

)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

2、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把你编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

 

3、小结:

 4、 展示、评价、延伸:

  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给予肯定。

四、课后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

五、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六、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巧妙的地方。

教后反思

通过从学生熟悉的树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高矮的相互对比性知识。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展开大胆的想象,丰富他们的故事内容。

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对比关系,丰富表现角度,打破画面的单一性。

学生学会能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并能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第四课前前后后备课

课型:

_新授课__时间:

2013__年_9_月_20_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

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

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2: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

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后反思

教学《前前后后》一课,它比《大人国与小人国》来得难。

不用说小学生,就是大人画复杂画也会搞错前和后的关系。

怎么办?

“突出显示第三维,关注第二维,多种教学方法引导第一维”恐怕不行。

调整一下“突出显示第一维,关注第二维,淡化第三维”。

调整的原因是:

这一课程理性比较分析含量多了。

于是,我把“观察比较看仔细”作为老师引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第一维知识与技能上下功夫。

课堂上,“这一块”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教具演示(表象积累)——学生上台画刚才的教具前后关系——出示儿童画让学生找前后——学生说前后事物,老师现场画——学生评老师:

“对否?

把前后事物找出来,用红笔标出。

”由于合理调整三维,教学效果较好。

这一节课又使我明白:

三维不是死教条一成不变的,要灵活使用它,以学生进阶性发展为总前提才是硬道理。

第五课天然的斑纹备课

课型:

_新授课_时间:

2013__年_9_月_27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一)摸一摸,说一说。

(引导学生认识肌理)

1、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3、教师可以示范:

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对比,譬如:

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二)看一看,猜一猜。

 欣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

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

(三)想一想,说一说:

怎么来拓印呢?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学一学,试一试。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

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2、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3、作业展示:

评评自己的作业, 评评他人的作业。

三、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四、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

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后反思

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学生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并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第六课校园里的花备课

课型:

__新授课_时间:

2013__年_10_月__4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

(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盆栽,分别摆在教室的几个地方,请学生观察:

(1)、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

(2)、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

有什么特征?

(3)、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

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走进观察,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内写生。

三、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用简单的线条勾勒植物的形状。

(边示范边讲解)

2、教师小结: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

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

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

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

有的时子还垂下来。

等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

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五、收拾与整理

六、教学拓展

1、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用纸和其它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教后反思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