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946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得淋滴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

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

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一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

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习作学习。

本单元口语交际是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暑假生活”。

这个时候学生刚结束暑假回到学校,会有很多的生活体验,该话题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内容可说,有兴趣进行交流。

二.学情分析

到了三年级,身心的发展之外,无论是生活探索范围的扩大还是随着阅读带来的视野的扩大,都让学生有了突破原有认知的需要。

通过校园生活主题单元的开启,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校园生活探索开去,了解到不同校园的同与异,在对比中发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对学校的想象和期待;从故事中学习反思自己在校园、在课堂中的角色、姿态和责任,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起点。

三年级是学生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实践向逻辑思维实践过渡的阶段。

将单元学习主题和重点目标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带着目标去学习,就是在帮助学生体验一种有依据、有逻辑的学习。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关注课文、语文园地、图书、课外读物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并运用这些带新鲜感的词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出现的场景、事件谈出自己的看法。

4.通过大量阅读,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

5.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说与写的方法,了解作文书写的格式,感受说与写的乐趣。

四、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课时

课型

教材内容

拓展篇目

教学要点

1

单元预习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

1.学会生字新词,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2.初步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

2

精读引领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

1.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2.了解民族小学的特点。

3.学会描写场景。

2

精读引领课

《花的学校》

1.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能根据模式,仿写句子。

1

略读实践课

《不懂就要问》

《月亮为何有圆缺》

1.用默读的方式读书。

2.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

能说出你对这事的看法。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1

口语交际课

《我的暑假生活》

1.选择好要讲的内容,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2.能认真倾听,恰当评价。

课时

课型

教材内容

教学要点

1

习作指导课

猜猜他是谁

1.选择一个同学,能用几句话写出他的特点。

2.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

1

习作评改课

猜猜他是谁

1.能根据要求来评改同学的习作。

1

单元整理课

语文园地

1.小结:

什么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运用有新鲜感的词语起名。

2.积累成语和古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预习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从单元导语中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学会《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花的学校》两课的生字新词,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3.了解两课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关注单元导语

(1)指名学生读: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思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把本单元的课题和导语放在一起读,你发现了什么?

(3)指名读学习要求。

理解“新鲜感”和“习作兴趣”。

(新鲜感指陌生的、特别的、吸引人兴趣的词句)(板书“要求”)

(4)小结:

学习课文,要先读“单元导语”。

(二)初读《大青树下的小学》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上节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读准音。

(自由读。

指名读。

(2)哪些词语是你不理解的?

(交流。

揭示概念:

我们平时没听说过的、陌生的词语,就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3)PPT出示图片(粗壮、洁白、坪坝、凤尾竹、绒球花)。

这五幅图片,能帮助你理解哪个词语的意思?

(坪坝:

山间的平地,云南人把这些山间平地叫作坝子。

)(第三幅图中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第五幅图还可以理解成“鲜艳”)

(4)重点关注“民族”

出示“汉族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把词语读正确。

理解“民族”(不同的人群,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说着自己的语言,这样的一群人就形成了一个民族。

看P4“资料袋”,你发现不同的民族有什么不一样?

(服饰、习惯、乐器……)补充:

他们的语言、历史、文化都不一样。

出示图片: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居住着56个民族。

虽然不同的民族有许多不同,但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和谐地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出示《爱我中华》歌词片断,老师领学生读。

3.把握主要内容

(1)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到了一起做什么?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用两个字概括一下:

上学)

(2)到了学校,他们又在干什么?

同桌交互朗读课文,把他们做的事找出来。

(上课了:

学习;下课了:

做游戏)(板书)

(3)填空,把握主要内容:

早晨,小学生们_________________,上课了,_________________,下课了,他们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一所________的小学。

(板书:

可爱)

(三)初读《花的学校》

1.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有问题吗?

(帮助学生提炼问题:

花的学校在哪儿呢?

花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自学生字

(1)你觉得哪些词语是有新鲜感的(陌生的)?

(学生提出来,课堂交流)

(2)老师出示词语。

学生认读。

(3)出示图片(荒野、口笛、狂欢、衣裳、双臂),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理解时,引导学生关注“上曰衣,下曰裳”。

这个词的意思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这个词也挺有新鲜感)

3.读通课文:

同桌交互朗读,把课文读通顺。

4.写字:

这两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一个最难写,需要老师和同学们来指导的?

(四)作业:

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抄在自己的采蜜本上。

三、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精读引领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关注新鲜感的词句。

2.了解这所民族小学的特别之处,感受民族团结共处的和谐氛围。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学校的一个场景。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PPT出示生字词,认读。

2.你觉得这些词语中,哪些特别有新鲜感?

(陌生的词语)

3.出示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早晨,小学生们______,上课了,_____,下课了,他们在一起_____,这真是一所________的小学。

(二)读文,了解学校特点,关注新鲜感的词句

1.感受上学场景的和谐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边读边想: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之后,老师要提升学生的认识(见括号)

“小朋友们从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真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大家有许多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好朋友们在路上遇到了,会怎样打招呼呢?

(这真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真是一所快乐的学校

(3)难怪作者说,大青树的小学,真是一所可爱的学校。

齐读第1自然段。

(4)关注有新鲜感的词:

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有新鲜感?

把它圈出来。

“绚丽多彩”:

这个词写出了颜色的多而美。

还有哪些词语是它的近义词?

“打扮”。

打扮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的“打扮”是形容谁的?

(学校)这个词本来不陌生,但用法不一样,是不是也有新鲜感?

再读读第1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平时是熟悉的,但在这里的用法却不一样,让我们产生了新鲜感?

(欢唱的小鸟)

(5)大青树下的小学,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校。

再读第1自然段。

2.感受学校生活的和谐

(1)过渡:

上课铃声响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又是什么样的了?

自由读第2-4自然段,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

想象。

提升认知。

同学们朗读的声音真好听。

你想到了哪个词?

(“书声琅琅”)我们也来用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这段话。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

《花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

(板书:

2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2)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

”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课件出示3)第一关:

汉字大本营。

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

第二关:

阅读展示台。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

第三关:

智慧少年。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闯关游戏,是把枯燥的检查预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体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的精神。

(3)展示读:

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2)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

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

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

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4)小结:

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

(二)阅读展示台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

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

(课件出示6)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2.班内交流。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收获?

2.师总结:

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8)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

(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

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

(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

2花的学校)

【设计意图:

出示美丽的花儿图片,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9)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导言:

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你们知道吗?

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

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

(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

跳舞狂欢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

(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

(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

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

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

老师为什么要罚站?

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补充课文的空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1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

(积累拟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

说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

大雨时花儿什么样?

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

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

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

(天上)是什么样的?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

指导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13)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

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

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

小练笔,写一写,是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第四课时略读实践课

《不懂就要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略读课的阅读方式,尝试用带着问题默读的方式来读书。

2.通过阅读课文,能了解事情梗概,了解人物特点,并能发表对事件的看法。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说出关注的理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不懂就要问》这个课题序号旁有个小星星?

是什么意思?

(略读课文)

2.和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没有四会生字,没有课后练习,课前有略读提示)

3.指名读“略读提示”:

它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

默读、写了什么、我的看法、新鲜感的词句)

4.关注课后的略读提示。

(二)根据要求,默读课文

1.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读书,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3)教师出示填空: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老师只让他们______。

有一天,孙中山会背了课文,就让先生_____。

先生_____,然而当先生知道孙中山会背后,就____。

孙中山说_____

2.评判事件

(1)在古代,老师不讲,学生不能问。

所以,当孙中山向老师提问后,有同学就问他:

你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是怎么回答的?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你同意孙中山的观点吗?

(交流)

(3)拓展阅读歌白尼的故事(文字来自《学与问》)

(4)升华:

小时候的孙中山,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真值得我们学习。

难怪他长大后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出示图片)

3.关注新鲜感的词语。

(1)哪些词句有新鲜感的?

说说为什么。

(2)交流。

私塾(陌生词语:

旧时的学校)、咿咿呀呀(拟声词。

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

PPT出示)厉声、糊里糊涂……

•(三)整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1成长的时光》P38页《月亮为何有圆缺》

1.参照《不懂就要问》一课的略读提示,和同桌讨论:

读主题学习中的《月亮为何有圆缺》,应该怎么读?

2.交流。

教师出示读书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回答课题“月亮为何有圆缺”这个问题。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划下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书。

4.交流:

课文讲了什么事?

(PPT出示填空,说出主要内容)祖冲之小时候读__________,知道月亮有圆缺变化。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他相信了__________。

那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呢?

祖冲之又__________,自己读__________,终于发现了月亮圆缺变化的秘密。

5.交流:

受到的教育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课文中没写。

但课文中写了祖冲之发现秘密的两个方法,你找到了吗?

(问爷爷、读书)

你知道还有哪些方法也能帮助我们求得真知吗?

(观察、实践……)

难怪孙中山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哪!

那祖冲之说这句话了吗?

(没说,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的)

(四)作业:

1.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摘抄在本上。

2.发现一些大自然的秘密,通过询问和查资料等方法解决它。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

《我的暑假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借助图片、实物等把自己的暑假生活的经历讲清楚。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

做了什么事?

(指名说)

2.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的暑假生活”(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说

1.看图,明白如何说话

(1)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小朋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的?

(指名读)交流(板书:

人物、地点、事情)如果再加上一个时间,就更好了。

(板书:

时间)

(3)这里还有一串省略号,表示还有好多话要说。

请你代她说一说。

(交流)

(4)老师也来说一说:

有一天,我在地里锄草时,一锄头下去,泥土翻开了,我看到一条长长的虫子在弯弯曲曲地转着。

那是什么?

爷爷告诉我:

那是蚯蚓,专门帮庄稼松土的,可是庄稼们的好朋友。

我一听,赶紧把它放回了土里。

(板书:

细节)

2.看着板书,能把第二幅图说得更有趣吗?

(三)现场练说

1.你在暑假中做过哪些事?

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到现在还忘不了?

想一想,你准备说哪件事?

2.四人小组练说,要求:

(1)说的同学: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借助图片、实物等把事情经过讲清楚。

(2)听的同学:

听明白别人的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

3.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

4.评选最佳发言人。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两张照片,贴在一张彩色纸上,在纸上加上一段话,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清楚。

班级里办一个暑假生活展览。

三、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细节)感受

第六课时习作指导、讲评课

《猜猜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激发说话和写作的兴趣,愿意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发现,体会习作的乐趣。

2.能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把同学的特点(外貌、性格等)写清楚。

3.注意段落的书写格式,开头空两格。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评改习作,活学活用写法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养成自主修改的好习惯

一)玩游戏,轻松导入。

1.猜猜他是谁。

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

请你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的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

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

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

4.明确写人的要求: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

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二)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

1、阅读单元习作部分,想想习作要求有哪些?

确定要写的人物,他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他的样子、他的性格、他的爱好、他的品质等,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注意习作格式,每段开头空两格。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请同学呢们仔细阅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

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他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眼睫毛,亮晶晶的眼睛,眼角地下有一个调皮的小黑点。

他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他有一对甜甜的酒窝,一笑起来他别好看。

他喜欢运动,每次都跑在最前面。

他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作业很整齐,字写得很大,很漂亮,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好的。

我喜欢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