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5899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高中)

《登高》课堂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反复吟咏中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哀思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2.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投放杜甫画像ppt1

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像,想必大家都认识这位老人,他是谁?

(杜甫)提到杜甫,后世评价很多,其中鲁迅的评价特别引人注目。

(ppt2显示,学生齐读)“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

“他(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图像是正在登高写诗的杜甫,“诗是吾家事”以及“吾祖诗冠古”就是杜甫诗中所言,他的爷爷杜审言就是五言律诗的奠基者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读杜甫的《登高》,与杜甫同行一段路,聆听杜甫的心声,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

投放课题ppt3和ppt4目标ppt5简介

二、整体感知: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最重要的方法,杜甫因其诗歌艺术上的“沉郁顿挫”之风被称为“诗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

ppt6诵读方法

老师范读,齐声朗读,自由朗读。

“反复朗读吟咏又是体会诗歌感情的最重要的方法,请大家反复朗读,

题目是登高,什么时节,诗人怎样的状态下登高的?

(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读完你最主要的感受是什么?

“悲”是文章的诗眼ppt7

因何而“悲”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ppt8

三、品读鉴赏:

1.[鉴赏首联]诗言志”,诗歌的感情又往往通过描写的意象来抒发的,ppt9

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题1: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意象(景物)?

六种:

风、天、猿、渚、沙、鸟

问题2:

这意象的特点分别是怎样的?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

问题3: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一题:

选取你喜欢的景物,仔细品味里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ppt10

急风:

三峡疾风猎猎,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

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

秋高气爽,境界阔大,而又衬托出天底下人的渺小,孤单。

 

哀猿:

啼猿悲秋,人闻其声顿觉悲凉。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请同学们读思考导学案第二题: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我们能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两种景物:

落木、长江。

Ppt11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

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此联运用对比衬托,用时间的无穷衬托了生命的短暂。

Ppt12

问题2:

这两联景物描写,除了“悲”还读出了什么?

ppt13—17

在这两联中,诗人首先选取疾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的小鸟三峡秋季典型的景物入诗,展示了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境界,继而诗人视通万里,凝神谛听,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中来感受秋天的气息:

落叶,江水,无边无尽,合奏出一首三峡秋日最为强劲的交响乐。

诗人被这大自然的声音震撼了,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生命的旋律。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题: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请同学们品读思考完成导学案第三题ppt18

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一悲;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二悲;“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三悲,“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四悲。

“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悲;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悲;重九“登台”,倍思亲,此其七悲;孑然孤“独”,此其八悲。

Ppt19

师:

罗大经对这一联的总结的确极为精当,此句把杜甫的悲情、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悲中添悲、愁上加愁。

能否进行更具体地赏析?

我认为“万里”:

写出了自己距离故乡之远,相隔千山万水,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第一悲

我认为“悲秋”:

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

秋天,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天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悲秋,是我国文人墨客的一种传统文学题材。

古代就有“秋士”一词,意思是说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

我们再联系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四处飘泊的经历,就能够体会出“悲秋”中这个“悲”字的沉甸甸的份量。

这是第二悲。

我认为“作客”:

诗中的作客,意思是寄居他乡。

漂泊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

这是第三悲。

我认为“常”:

在“作客”前,加上这一个“常”字,说明了什么?

它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经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

杜甫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

这是第四悲。

我认为“百年”:

不是说一百年,也不是像书上注释那样是一生,而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

当时作者已经55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

这是第五悲。

我认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诗句感受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虽然也是感受到的孤单寂寞,以及悲从中来、怆然流泪的感情。

但远不及杜诗的博大;杜甫的浓悲,所以我认为此时登高便又有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我认为“独”:

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

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走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

晚年的杜甫抱负未展,疾病缠身,家乡难回,知音渐少(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正如满江红里面描写的: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怎能不感慨万千?

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是是这首诗中最浓彩重抹的悲。

师:

好友一个个离开,他担忧的并非仅仅自己的安危,更是国家的前途命运

总结:

身逢战乱、离乡万里、时值悲秋、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担忧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老病孤独,身世凄凉,更是为国家的多难。

师:

大家看,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够写出八种情景,这体会出诗句语言的什么特点?

凝练,对,诗文工对整饰,以不多的意象描绘庞博的悲愁之景,难怪此诗千百年来为世人年称道。

被誉为“古代七律第一”

请同桌之间再互相描述一下颈联中蕴含的悲愤的感情:

一幅景象:

一位年过半百而又疾病缠身的老人,远离家乡,多年飘泊在外,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秋天,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台,面对着滚滚江水、茫茫苍穹,禁不住慨然长叹。

这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

再读品味,

这些悲都不算最悲,这些苦也不算最苦,那么造成杜甫悲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仅仅是百年,是多病,是孤独?

4.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对整首诗歌的把握来[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ppt20

反复吟咏完成导学案第四题:

你读出了什么?

请大家思考讨论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艰难”指国家艰难,更多的是指个人艰难。

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

 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伴随了杜甫老人的一生。

Ppt21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从哪一联的哪句诗知道?

生:

从“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可知。

除了个人艰难。

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我认为苦,是极度的意思。

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

师:

老是不可避免的,诗人为何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

因为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恨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

忧愁还是忧愤?

忧愤,心急如焚。

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样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杜诗中回荡着强烈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是杜甫为人景仰的根本原因。

师:

与青年时代的登高相比这人生,怎一个“悲”字了得!

悲的原因仅仅是年老体弱吗?

有《客至》有《望岳》有《春夜喜雨》不能成就杜甫,至少不能成就伟大的杜甫,他伟大就伟大在尽管年老多病,尽管穷困潦倒,尽管孤独无依,也时时刻刻把国家的命运放在自己的内心。

全诗悲景着笔,悲情落地。

羁旅愁思缠绕着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这种质朴而伟大的爱国情怀,让人厌倦深思,扼腕叹息。

Ppt22诗歌每一联的感情再齐读诗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感情。

五、结束语(6分钟):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穿越,和大诗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阳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次受到洗礼。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豪情万丈,时刻不忘兼济天下志在报国的精神。

下面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诵一下《念杜甫》。

齐读《念杜甫》Ppt23

师: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

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作为你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什么?

齐读Ppt24

师:

杜甫,值得我们终生仰望

ppt25

杜甫诗三首之《登高》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

多数学生还是像初中学习诗歌那样,认为课内的诗词只要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就行了,很难进入鉴赏的情景。

但学生的可塑性也极强。

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孩子们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知人论世、抓住意象特点和结合背景等等,所以孩子们鉴赏诗歌的水平不断提高。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名著,每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堂上让学生走近儒生大家,逐步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水平,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由于这届学生的生源大多是全县一千名以后的学生,课堂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设计太多,主要就是以反复吟咏悟情,拓展练习让学生课下完成,基本符合生源实际。

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效果分析

本堂课因为在充分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备课,所以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要满意很多。

课堂上同学们进行充分地探究,基本上完成学习目标,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反复诵读,课堂上学生反复吟咏,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讨论,通过反复朗读词句来揣摩情感。

学生在朗读语速和语气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后拓展练习,是本课鉴赏杜甫诗歌的学以致用。

学生在自习课上完成得很好。

杜甫诗三首之《登高》

教材分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也被赞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开篇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风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于声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眺望,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起来,“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生命,这里指到了晚年;“悲秋”二字写得深沉,诗人面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在这一联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尾联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

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三联表现感情,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测评练习

回忆杜甫的诗歌: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正是江南好风景,。

白日放歌须纵酒,。

飘飘何所似,。

一、读准字音:

渚()清霜鬓()潦倒()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本首诗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你读出了什么感觉?

 

二、品读鉴赏: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切景语皆情语”,选取你喜欢的景物,体会里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我们能想到什么?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如何理解?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反复吟咏,你读出了什么?

   

二、再诵读体会

四:

课外作业:

阅读杜甫的《江村》,回答下列两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作于760年,诗人暂住在西南富庶之乡——城都郊外浣花溪畔,当时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

4.这首诗的诗眼是              。

5.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失意诗人的诗意生活,洋溢着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意诗人的悲苦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亦可各抒己见。

《登高》课后反思

语文课的第一印象就像歌手登台,首先要压得住阵脚。

《登高》这节课的导入算是比较成功的。

因为,我在上课之前做了学生的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都有了解。

以学生都熟悉且尊敬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对杜甫的评价作为开篇,加深了学生对杜甫的理解。

我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内容不能太多,同时,首尾要体现课堂的完整性。

所以,课文的导入与结束,我都用了抓住诗眼展开教学。

这种方式的教学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思维开放。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其实也在思考自身的生存处境。

这样的教学既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又不脱离文本。

《登高》是一首诗。

最能体现诗歌文本魅力的方式就是朗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必须根据文本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

这次《登高》的教学,我以自己范读来作为诵读赏析的开篇事实证明不能达到的,这也是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因为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就懂得把鉴赏诗歌的方法教给学生,多让学生去朗读,而我自己只做朗读的指导,比预期的效果更好。

《登高》这节课的二十多个幻灯片,个个是反复斟酌,充分发挥课件在教学中吸引作用启发和引导作用,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课件展示内容有点多余,所以应该学会适当的舍弃。

我始终认为,常常反思是让我不断进步的根本。

反思中的教学生涯是努力进取的,也是幸福快乐的。

尽管课堂是充满着缺憾的艺术,但是我相信会通过我的努力,缺憾会越来越少。

杜甫诗三首之《登高》

课标分析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

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古典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