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58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地震中的父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子.docx

《地震中的父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震中的父子.docx

地震中的父子

地震中的父子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课文,感受父爱的执著与伟大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明白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

这节课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感爱这种浓浓的爱。

二、自主阅读感悟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幻灯片展示自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人们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学生汇报

1、自己解决了那个问题。

学生一般都会找到以下四个需重点揣摩的句子并谈自己的体会:

①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③“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④“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2、老师适时点拨,如: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为什么这样说?

你觉得该怎样读?

为什么你这样读?

3、指导朗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①先读“8、12、24、36、38”再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

②应该怎样读这5个数字才能把父亲坚持不放弃奇迹终于出现了的心情读出来?

(递进、一个比一个急迫、一个比一个声音上扬)

③学生自主读、个别读、小组读

(二)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那样的执著和深厚,所以儿子也满怀关爱之心,像爸爸那样即使是在危险的时刻也能关心爱护别人。

他们都了不起!

(学生自主朗读)认为父亲了不起的站起来读;认为儿子了不起的站起来读;认为父子都了不起的站起来读

三、拓展练习

读完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板书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不放弃     信任

责任感     先人后已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六年制语文第九册)

执教人:

新河小学张红梅

时间:

2006.10.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心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教学重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明白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质疑

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么父爱是不是这样呢?

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一同走进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一下。

(板书)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说一说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出示幻灯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画出词语以及感受深的句子。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话回答。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课文。

2.小组派代表发言:

(1)学生交流,讨论父亲的“了不起”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你从中感到什么?

③“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④“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⑤小结。

(2)学生交流,讨论儿子的“了不起”

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了瓦砾堆底下传来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救他的人是爸爸?

②“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用一句话夸夸这对父子。

(生发言后师小结)

4.指导朗读课文,指名读。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师总结。

师生共同观察课文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课文中的阿曼达,在得救时会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

2.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感受?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作业

1.收集有关父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

2.写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儿子在等我”

父亲

38个小时

无私的爱

儿子: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

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第二课时

1、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1994,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天旋地转。

不到四分钟,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25000人无家可归,人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

而其中,却有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师: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把那些能够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作上记号,还可以试着用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3、小组交流感受。

  

4、生找到第12自然段。

(示课件6) 

 师:

这段话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艰难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拿起书,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全班齐读一遍。

)  

5、师:

请你们试着把这段话放到全文中去,上下文联系起来,边读边联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自读自悟)  

6、汇报交流。

 指名回答。

 

生1:

我觉得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

因为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

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生2:

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一般人会睡觉吃饭休息,而父亲一直都在挖。

  

师:

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长时间的疲劳。

在这段话中,还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疲惫不堪?

  

生:

“双眼布满血丝”可以看出来,显然是很长时间没有休息,睡觉了。

  

师:

是啊,要知道他可是36个小时,不,准确说是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眼睛都熬红了。

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赞叹、敬佩}  生感情朗读(指名2人、齐读)。

  

师:

这位父亲仅仅是劳累至极吗?

  

生1:

我觉得这位父亲还遇到很多危险,受了很多伤。

  

生2:

父亲流血了,到处都是,身上、手上、脚上。

衣服破了。

 

师:

你感受到他处在危险之中。

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证明父亲处在危险之中?

赶快到文中去找找根据,找到一句读一句。

  

生:

消防队长……,警察……  

师:

请大家看课题,齐读3遍,这个“中”说明什么?

  

生:

地震随时可能降临,危险仍然存在。

父亲会有生命危险。

 

师: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去看看那位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

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

(师范读)  

生1:

他挖瓦砾时手被扎破,不小心被石头砸伤,许许多多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

  生2:

突然有余震,他摔倒了,倒在了石堆里,身上碰伤了,衣服破了。

  

师:

漫长的38个小时里,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

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危险的处境和巨大的伤痛。

  生感情朗读(指名2人、齐读)。

 

 ②研读“长时间的精神痛苦”。

  

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一边奋力挖掘时,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啊?

  

生:

我的儿子还活着吗?

受伤了吗?

  

师:

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想有可能性吗?

  

生:

书上写到教学楼成为废墟,还有人劝他,说没希望了。

 

师:

是啊,可能这样努力挖下去,挖出来的不是活生生的儿子,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时间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

他还会想什么?

{要是有人来帮我,就更好了}  

生:

你们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你们的劝阻动摇不了我,我绝不停下来,我的儿子在等着我。

  生:

人们根本不理解他,也没来帮他。

要是我会觉得很无助。

  

师:

是啊,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在人们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别人的不理解,无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压力呀。

  

B、师: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肉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这位倔强父亲忍受着孤独与苦闷,咬紧牙关孤军奋战。

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吗?

(生:

是)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你会读得更投入。

(指名读2人,齐读)  

师:

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总地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详的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

  

生:

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

表现出父亲救子艰难的过程和他救子的执着。

 

 师:

是啊,36小时也就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也就是五十多节语文课,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难熬啊!

当我们体会到这点,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文字呢?

{低沉到高亢有力}((指名读1人,齐读))  

3、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决不放弃。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

  

4、[生1:

父爱的力量  

5、生2:

他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儿子在一起!

] 

6、板书: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不论发生什么”可能是什么情况?

 

 生1:

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伴他。

 

生2:

当儿子获奖了,父亲会和他一起分享快乐。

生3:

活着生4:

受了伤生5:

不幸死了] 

 5、师生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示课件7{师:

当你,生:

我会和你在一起!

}  

7、这句承诺,这种信念让父亲成示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这段话,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返回课件6} 生齐读。

板书:

爱  

三、悉心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的画面。

  

师:

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示课件8

生: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生:

先人后己。

把安全先给了别人,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

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

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

 

 生1:

让出了勇敢、勇气。

因为在地震时,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恐惧、害怕。

 

 生2:

但他很勇敢,对生存充满希望。

  

师:

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到他的勇敢,你能读读吗?

示课件9  

生:

读阿曼达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勇敢画面。

 

师:

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

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

  

生2:

他会对同学说,其实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爸爸会不会有危险?

我们不要哭,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我们会活着出去的。

  

师:

谁来读这段话?

指名读。

[读出阿曼达的勇敢、坚强]

生:

读文。

师:

真是个临危不惧的孩子。

这一“让”,还“让”出了什么?

  

生:

让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

 

师:

爱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爱别人。

  

生2:

让出了生命。

  

师:

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

阿曼达简单的一“让”,在我眼中也是一种壮举。

  

生3:

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

  

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

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这一“让”,让得真不简单!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把这对父子创造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

(挖到第38小时一二……)  

师、奇迹的创造来源于执着,师生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

也来源于儿子的信任,师生起: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 

板书:

信任

师:

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最后一段,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生:

读最后一段

 师:

、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把最想说的写下来。

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

  

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师:

最后,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推荐两篇好文章:

《地震中的撑起》《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你们自己也可以搜集类似的感人故事,当然,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

相信你们用心感受之后,会再掬起一滴感动。

  

师:

示课件10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感爱这种浓浓的爱。

(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

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

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

(板书:

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

(板书:

爱的诺言)

 《中华人民共和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不放弃     信任

责任感     先人

后记

 

1、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示课件1)

2、1994,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天旋地转。

不到四分钟,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25000人无家可归,人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

(示课件2---5图)

而其中,却有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板书:

了不起、父、子)  

2、师: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把那些能够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作上记号,还可以试着用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3、小组交流感受。

  

4、生找到第12自然段。

(示课件6) 

 师:

这段话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艰难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拿起书,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全班齐读一遍。

)  

5、师:

请你们试着把这段话放到全文中去,上下文联系起来,边读边联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自读自悟)  

6、汇报交流。

 指名回答。

 

生1:

我觉得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

因为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

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生2:

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一般人会睡觉吃饭休息,而父亲一直都在挖。

  

师:

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长时间的疲劳。

在这段话中,还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疲惫不堪?

  

生:

“双眼布满血丝”可以看出来,显然是很长时间没有休息,睡觉了。

  

师:

是啊,要知道他可是36个小时,不,准确说是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眼睛都熬红了。

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赞叹、敬佩}  生感情朗读(指名2人、齐读)。

  

师:

这位父亲仅仅是劳累至极吗?

  

生1:

我觉得这位父亲还遇到很多危险,受了很多伤。

  

生2:

父亲流血了,到处都是,身上、手上、脚上。

衣服破了。

 

师:

你感受到他处在危险之中。

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证明父亲处在危险之中?

赶快到文中去找找根据,找到一句读一句。

  

生:

消防队长……,警察……  

师:

请大家看课题,齐读3遍,这个“中”说明什么?

  

生:

地震随时可能降临,危险仍然存在。

父亲会有生命危险。

 

师: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去看看那位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

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

(师范读)  

生1:

他挖瓦砾时手被扎破,不小心被石头砸伤,许许多多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

  生2:

突然有余震,他摔倒了,倒在了石堆里,身上碰伤了,衣服破了。

  

师:

漫长的38个小时里,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

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危险的处境和巨大的伤痛。

  生感情朗读(指名2人、齐读)。

 

 ②研读“长时间的精神痛苦”。

  

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一边奋力挖掘时,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啊?

  

生:

我的儿子还活着吗?

受伤了吗?

  

师:

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想有可能性吗?

  

生:

书上写到教学楼成为废墟,还有人劝他,说没希望了。

 

师:

是啊,可能这样努力挖下去,挖出来的不是活生生的儿子,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时间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

他还会想什么?

{要是有人来帮我,就更好了}  

生:

你们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你们的劝阻动摇不了我,我绝不停下来,我的儿子在等着我。

  生:

人们根本不理解他,也没来帮他。

要是我会觉得很无助。

  

师:

是啊,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在人们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别人的不理解,无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压力呀。

  

B、师: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肉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这位倔强父亲忍受着孤独与苦闷,咬紧牙关孤军奋战。

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吗?

(生:

是)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你会读得更投入。

(指名读2人,齐读)  

师:

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总地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详的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

  

生:

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

表现出父亲救子艰难的过程和他救子的执着。

 

 师:

是啊,36小时也就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也就是五十多节语文课,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难熬啊!

当我们体会到这点,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文字呢?

{低沉到高亢有力}((指名读1人,齐读))  

3、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决不放弃。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

  

4、[生1:

父爱的力量  

5、生2:

他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儿子在一起!

] 

6、板书: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不论发生什么”可能是什么情况?

 

 生1:

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伴他。

 

生2:

当儿子获奖了,父亲会和他一起分享快乐。

生3:

活着生4:

受了伤生5:

不幸死了] 

 5、师生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示课件7{师:

当你,生:

我会和你在一起!

}  

7、这句承诺,这种信念让父亲成示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这段话,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返回课件6} 生齐读。

板书:

爱  

三、悉心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的画面。

  

师:

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示课件8

生: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生:

先人后己。

把安全先给了别人,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

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

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

 

 生1:

让出了勇敢、勇气。

因为在地震时,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恐惧、害怕。

 

 生2:

但他很勇敢,对生存充满希望。

  

师:

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到他的勇敢,你能读读吗?

示课件9  

生:

读阿曼达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勇敢画面。

 

师:

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

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

  

生2:

他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