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97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10-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贾峻峰

学籍批次

0709

学习中心

河南商丘奥鹏远程教育中心

层次

本科

专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徐平

内容摘要

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监督和管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频频暴露出公司舞弊事件,企业内部审计突现的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和要求。

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存的问题及成因,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理论经验,旨在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的建议及对策。

就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全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内部审计定义变化入手,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着重讨论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针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探讨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构思

目录

一、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及现状分析 ……………………………………3

(一)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3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4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一)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全面发展 …………………………………………………………………………………5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高,缺少权威性和独立性…………………. 5

(三)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7

(四)我国内部审计团队配置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 ………………….8

三、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建设的对策探讨 ………………………………9

(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 ………………………….9

(二)保证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机构 ………………………..10

(三)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11

(四)创建优秀的内部审计队伍,提升综合素质 …………………….1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日益复杂的经营活动中,内部审计在我国的企业内部起到很重要的制约作用。

本文对审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而随着企业的越来越复杂有效控制审计失败,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内部审计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及现状分析

(一)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全面发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高,缺少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四)我国内部审计团队配置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

三、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

(二)保证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创建优秀的内部审计队伍,提升综合素质

一、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及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相继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

虽然这些年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产生动因和发展历程都有别于西方,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20世纪初,现代内部审计初露端倪。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大危机之后,它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现在,现代内部审计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不断寻找新领域,在企业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定义经过7次修正,由1947年最初的“独立评价活动”到引入管理控制概念,再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转变,直至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

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它们的效率,帮助组织机构实现它的目标。

这一定义把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同时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标志着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

新的定义中删除了“组织审计”、“评价活动”,添加了“改进和评估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为效果”。

可见,国际新定义最具特点在于它额外强调了内部审计的服务导向作用,同时也昭示着内部审计在新时代的全新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应协助管理当局更好的履行管理责任,实现资源优化利用,以提高效率和获利能力,改善业务水平,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短短的20年里,我国内部审计已经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它在维护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国家审计署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2007年的五年间,国家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198万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652.9亿元,提出被采纳意见102.9万条,发现大案要案线索9841件。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达30余万人。

此外,我国为建立国际一流内部审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及措施。

2003年5月,审计署发布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做出了新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2006年初,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此同时开始实施了新修订的《审计法》和《公司法》。

目前,这些制度法规与《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所倡导的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已基本接轨。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相比之下,和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存在很大差距:

未能引入“咨询活动”,内部审计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还未能真正实现从“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的转变。

更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由于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带来灾难性后果早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巨额亏空的郑百文事件、不重视风险管理的郑州亚细亚、秦池标王的没落、红塔集团高管腐败、四川长虹国有资产转移、三九集团的濒临崩溃,这一系列的经济大案后面无不映射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严重缺失。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我国内部审计自成立以来,虽然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而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企业重塑监督更加有效、职能更加全面的内部审计机构,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内部审计必须把握机遇,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部环境因素,表现在:

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及企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二是内在因素,表现在:

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内审团队配置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全面发展

内部审计建立在受托责任制的前提下,管理层只关注经营结果,不注重控制过程,而往往在出现问题后才想起内部审计,但已为时晚矣。

内部审计的价值未被普遍认识,很多公司的经理层对审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查错防弊,所以审计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有很大作为。

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组织结构中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同一层次上,缺乏专门的体现内审独特地位的制度与举措。

审计报告得不到重视,发现的问题难以引起管理者的关注并得到解决。

企业文化欠缺,比如财务部门对内部审计都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这也往往涉及到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思想观念、品德和对公众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态度、以及对遵纪守法的认识。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违纪违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是企业最高管理者授意的结果。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高,缺少权威性和独立性

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设置在企业财会部门中,有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也有的由总经理领导直接领导的。

这表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还很不合理,其确立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值得怀疑。

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种类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

序号

组织模式

独立性和权威性

效果

1

由财务部门主管直接领导

最低

审计范围狭窄,约束力很小

2

由总经理直接领导

稍高

对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无法控制,难免受负责人意志支配

3

由企业董事会、监理会直接领导,设立审计委员会

较高

能深入到经营管理各层面,对高层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但如果监事会有职无权,则效果不佳

4

受总经理和董事会的双重领导之下

最高

最佳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职能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四种模式最为合理,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都未能达到这个层次,而仍停留在独立性较差的第一、二种模式下。

所以,内部审计很难站在独立、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造成审计结果不清,审计结论难以准确完整,审计成果收效甚微。

特别是由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容易服从长官意志,甚至在企业最高管理者授意下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带来的内部审计失败层出不穷。

由于长期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惯性,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会计内部审计工作很大程度都立足于一种很浅显的感性认识,认为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种延伸,或者根本就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在机构和人员上往往合并设置,甚至出现“财审部”这样的挂牌,由会计负责人领导审计部门的情形也时常出现,而这些认识上的错误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来说都是必须纠正的。

(三)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为规范和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法制建设工作的一部分,2003年3月,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自5月1日起遵照执行。

根据这个规定和《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制定了一套既符合国际内部审计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审计准则,首批公布并于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0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着力推进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我国内部审计团队配置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一个企业,如同医生对一个正常人的体检,正常人可能有病,可能没病,也可能疑似某种病,这就对审计人员的医术及诊断辅助手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所以,内部审计人员,既要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熟悉企业经济活动,又要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还要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

但这还全然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

这是建立国际一流的内部审计队伍的内在要求。

然而,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队伍素质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主要存在结构组成不合理、个体素质不高两方面的欠缺:

1.企业内部审计团队配备不完善

我国企业审计队伍中人才资源单一,未能优化配置。

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审计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种复合技术人才。

另外,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对财务工作的“差错防弊”,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极为欠缺。

这也是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上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2.个体素质不高

第一,我国企业内审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甚至有一些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这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

如朗讯科技公司的75名审计师中有30名工程管理硕士,35名审计师拥有相关证书。

在我国ST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中,造假手段极其高明,它聘请了专家进行精心策划和严密伪装,造假过程具有严密的流程:

从编制充分的原始资料和凭证到按照账面收入真实缴纳税款以及最后得分派利润,都做得天衣无缝。

因此,从形式上很难发现它的造假行为,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更加高超。

第二,有相当数量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较慢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对国际内审准则、内部审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计算机运用方面的技能,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不仅如此,它也影响了队伍自身的吐故纳新,无法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致使许多国际上采用的先进审计技术不能在业务中得到应用,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建设的对策探讨

在寻求解决我国内部审计对策渐行渐近之时,回顾过往的内部审计经典案例,总结前人成功经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经验技术,汲取营养,也许对现行企业的内部审计对策的探索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

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内部审计的态度和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和实际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深认识:

1.“有为才有位”。

增加内部审计部门自身作为,多出审计成果。

介于现存问题——“管理者只注重经营结果,未能发现审计价值”,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工作,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协助实现管理者的经营目标,用事实让领导信服。

在此笔者也建议,内部审计结合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程序审计”方式,为企业提供专门审计服务,提出程序改进意见,追求审计回报,给企业管理当局当好参谋或顾问。

2.加强宣传。

宣传《审计法》及审计的作用,让大家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是企业组织自主性增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协会可采取有效宣传手段,比如,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知识竞赛;评选内审最优企业并将结果计入参选我国企业500强企业的评分中去;在企业举办内部审计宣传月活动;做问卷调查等。

2009年4月29日公布了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办、德勤华永会计师协办的《2009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通过参与大型调查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认识到内部审计重要作用,甚至会发现企业经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认为时下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主要领导提高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3.转变观念。

决定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涉及他们自身的哲学观念、品德和对公众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态度、以及对遵纪守法的认识。

如果企业管理者对股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其他人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规范披露会计信息,那么,他们自然就会重视内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达到其应实现的目标。

宣传可以全面解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文化缺失等问题。

总之,企业走出认识误区,需要审计工作者、管理当局、其他方面共同努力以及整个审计内外环境的改善,但更主要的还是靠思想意识的转变。

只有这样,企业领导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领导才会对内部审计积极的呼应,才会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进而使内部审计正真从遭到冷落变为经营管理的良师益友。

(二)保证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机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多样,大都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公司的管理层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特权,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企业成功的做法,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定位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单一机构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构转变。

对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且直接隶属于董事会,这种设置可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一般企业可在总经理下设置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直接受总经理领导,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设置既能保证其有较高的独立性,又能使内部审计在业务范围内有效地开展工作;对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可采用内部审计全部外委审计或部分外委的形式。

这样,一方面可以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向高层管理者做出及时的报告。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以正式的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可以加强其在组织中的地位,从而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使其更好地为机构服务提供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

一是独立性原则。

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是权威性原则。

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

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三)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众所周知,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是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

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规范,而且可使内部审计人员避险有依、保护自己,实现既依法审计,又适法审计。

在我国,目前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未统一,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内部审计法律制度的空缺是造成我国目前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的根本原因。

为此,应尽快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度,以法律法规形式对内部审计做出强制性的明确规定,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尽快设立和完善地方性或区域性内部审计协会,建立健全中国内部审计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我国在内部审计方面,也出台了一些制度规定或准则。

如2006年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十个具体准则。

它们的颁布与施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

但是,从内部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角度分析,这些机制还远不能满足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实际需要,尚需在实践中紧密结合未来发展情况,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之不断加以总结、改进、充实和提高,最终使我国的内部审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四)创建优秀的内部审计队伍,提升综合素质

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必须通过审计人员的工作来完成其使命。

一只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的复合型内部审计队伍,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为保证内部审计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和内部审计协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

由于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扩展,凭借原有的内部审计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尽快充实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金融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比如,吸纳熟悉企业管理的经济师和掌握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工程技术、质量控制的工程师,还要聘用律师以及懂得计算机软件、懂得收集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专门人才。

同时,审计人员需要有正规学历并经过一段时期(约3年或以上)工作实践。

按行政级别分,有审计助理、审计主办、审计部门经理、董事(或合伙人),有明确的等级晋升年限和工作量时间,有工作成本等工作质量的考核;按专业技术分,有企业财务会计师、管理会计师、银行会计师、基建、电脑等工程方面专门人才,而除会计师之外的其他专业人员占60%左右较为合理。

多元化的审计队伍让部门中每个人的才能和具体项目结合起来,实现团队能力的最大发挥。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面对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接受专业培训来提升综合素质,而且更应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学习国际上采用的先进审计技术手段,应用到业务中,以实现与国际化接轨。

另外,参照国际审计师协会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办法,在我国尽快推出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并规定只有获取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也应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学习、进修及深造的条件,以便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要。

国际上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可供我们参照。

美国审计人员是向全社会招聘,涉及多个学科、多个行业的技术人员,不仅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而且还考虑到未来审计发展方向的要求来选配审计人才。

每位审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并具有开展对绩效审计的能力。

美国审计长眼中的审计队伍是一支精通财务会计管理并有律师、工程师、经济专家等各行业的专门人才组成的审计队伍,审计人才是心目中最有价值的资产。

内部审计建设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时下经济形势变幻莫测,新环境对企业审计提出诸多挑战。

毫无疑问,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已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然而,我国内部审计建设的脚步不会停止,内部审计工作者们正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开拓新领域,获取新机遇,内部审计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企业的高速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效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陆桂发、管理审计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03,(10)。

.

2.王保军、.林军,  创新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的实践 《 现代审计》.36-37

3.郭德贵:

“我对现金流量表的几点认识”,《财会通讯》,1998年第7期。

4.[美]克雷·帐利普、维克多·伯纳德、保罗·希利著,李延钰等译,《经营透视:

企业分析与评价》,中文1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汪海粟:

郭建新《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

6.王继强: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3,

(1)

7.宋为民:

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对策(J)。

会计之友2005,

(1)

8.詹恒江:

对内部审计的再认识[J].中国内部审计,2003,(12)。

9.王光远:

管理审计理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0. 陈涛、加入WTO,中国内部审计该怎样应对?

[J].中国审计,200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