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521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8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

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

生:

预习课文,观察雷电的现象或了解雷电发生的顺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1、调动感官,激趣导入

  1.师:

 一走进咱班,就发现了咱班的孩子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为新学期开了个好头。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

(播放潮声1)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2.师:

是的,这是潮涌的声音,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江水涨潮最厉害的时候,人们就有观潮的习惯,你们知道哪儿的潮是最壮观最有名的吗?

(钱塘江)

2、结合资料了解钱塘江

1.师相机出示钱塘江的资料,指名读。

师相机补充:

钱塘江又名“浙江”“折江”“之江”,

咱们从中可看出浙江省的得名与钱塘江有关。

师:

钱塘江大潮又称”天下第一潮”,然天下第一大江是长江,第二是黄河,好像怎么都排不到钱塘江,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却能成为“天下第一大潮”呢?

2.引导学生看“课后资料袋”

师:

请看看地图,再读读文字,看能否找到原因?

3、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出示并板书课题)

“观”是什么意思?

(看),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

预设:

想看涌起的波浪、想听涨潮的声音、想感受现场的氛围.....

2.师:

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自读要求)

3.指名读段落,相机正音。

尤其注意学生在朗读这些生字时的读音

薄(báo)雾闷(mēn)雷滚动涨(zhǎng)了

大堤(dī)镇(zhèn)海古塔颤动(chàn)

适时出示几个多音字,加以辨别读音。

4.出示词语,巩固认读

(屹立、大堤、薄雾、昂首东望、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踮脚、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逐渐、浩浩荡荡、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霎时、余波、震得颤动)

5、看你们字词学得这么好,奖励你们欣赏一下图片吧,不过你们是否能找到文中合适的词来形容一下这些景象呢?

师出示图片(屹立、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飞奔而来)

6、出示词语及对应意思,学生速记。

7、再打乱顺序,指名根据对应意思找词语。

8、出示填空题,指名完成填空。

4、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

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梳理主要信息并板书: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

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主要描写了人们在农历八月十八来到盐官镇观潮,钱塘江大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潮来时景象雄伟壮观、惊心动魄,人们情绪高涨;,最后潮过后余波奔涌。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

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提示:

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干什么、怎么样)

预设:

人们在农历八月十八来到盐官镇看钱塘江大潮,潮水汹涌澎湃,景象十分壮观。

4.看出来了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答案。

明确: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5.师生共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读2-5段。

5、书写生字

1、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是需要我们能掌握写法的(出

示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2.请你们帮它找到文中的好朋友,用笔划记出词语来。

3.读一读词语,然后端端正正地写在练习本上。

师提醒学生牢记书写规则:

一看结构,二看高矮胖瘦,三看关键笔画(长短、平斜、变形)

4.巡视检查,相机指导书写正误、美丑。

5.有时间可投影展示,生生点评,老师汇总。

6、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积累了一些描绘潮水的词语,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收获不小呀,

今天回家请再次好好读读课文,像助文字的描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交流一下你脑海里的电影院都播出了什么画面,好吗?

第二课时

1、情境导入

1.昨天我们已跟着作者的脚步走上了海塘大堤,话说,你们见过钱塘江大潮吗?

想看一看吗?

(播放涨潮的片段2)

  2.刚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预设回答及师评

  生:

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

(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

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

(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

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师:

(你很懂得用词,这个词用的非常贴切。

)你和作者的感受一样。

(出示预设的第一节)(相机板书:

天下奇观)

3.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

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出示不同意思)。

奇观呢!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4.师:

它究竟奇在哪?

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奇特的景象呢?

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二.借助媒体,品读文本

(一)回顾写作顺序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全过程?

自由朗读课文约三分钟,找答案。

明确:

2—5自然段

2.作者是用什么顺序记录的?

(时间顺序)

分别体现在哪几个自然段?

相机出示课件明确分段情况,

简要板书:

潮来前

(2) 

潮来时(3 —4)

潮退后(5)

(二)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师:

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

来观潮的人可真多呀 !

(出示人山人海的图片)      

2.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

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出示句子)

       3.品味“横卧”。

(出示水平如镜、宽阔的钱塘江图)

      4.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

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5.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

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与图片)(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6.师(模拟记者采访):

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

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

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三)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

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

请同学们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师:

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

哪位同学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预设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a.生:

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

”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师:

你真会读书,作者是用哪个词形容这潮声的呢?

(闷雷滚动)闷雷滚动是什么样 的呢?

  

生:

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点击橙色喇叭,闷雷声音3)

  师:

一起来学学看。

(轰隆隆)

         b.师:

再听听潮水声(点击蓝色喇叭),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

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

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

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指名读。

  C.师: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潮声,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了。

我好像看见了人们面对江面有的喊,有的叫,有的跳,有的挥舞手臂!

大堤上如一锅煮开的沸水。

这真是…….

  生齐说——人声鼎沸。

         师:

还有喜欢不同句子的吗?

(点击返回图标回到主页)

     

(2)( 相机点击词语“出现白线”)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a.生:

我喜欢“过了 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大潮声音变化,样子变化,人群的变化。

  师:

是的,这句话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看到了--(一条白线)。

同学们,知道这白线是什么吗?

(浪潮)在哪出线的?

(水天相接)哦!

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

         b.当人们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时,都怎么样了?

(又沸腾起来)为什么说又沸腾了?

   预设回答:

因为在刚开始听到潮声时,人们就已经沸腾了;现在不仅听到了潮声,还看到了如白线般的潮头,不由自主地又激动得沸腾起来了。

  c.师: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就是第二次沸腾。

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

人们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读出这种沸腾的气势来。

指名读。

(听了你的读,我感觉人群有一点点沸腾,大家再一起来读,相信会更有氛围。

齐读。

      d.师:

谁还想告诉我你喜欢的句子?

(点击返回图标回到主页)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生:

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

读得不错,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浪潮移动的速度(非常快),气势也(越来越大)。

随之,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激动)。

  b.师:

让我们把江面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的句子连起来读读,让我感受感受你们这种激动的心情,好吗?

(出示两句话)

  c、师:

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a.生:

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作者把白浪比作了水墙。

  师:

你们看两丈多高有多高?

(播放图片)从中,你体会到?

水墙让你想到了什么?

从中你又体会到?

  生:

浪潮坚不可摧,势不可挡,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b.师:

让我们再次一起领略一下大潮力量的风采吧!

(播放翻滚形成水墙片段4.)

  c.从画面录像中,你想到了什么?

        d. 男同学,请你们把男子汉的力量展示出来,美美地读读这句吧!

  e、师:

还有谁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相机点词出示句子)

  a.生:

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写出了浪潮的样子。

  

b.师:

不仅写了它的样子,还描绘了它的声音。

喜欢这句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

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

多精彩的语句呀!

不过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

你们在下边准备 一下,待会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指名读)

       c. 师:

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生:

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师:

适时出示下划线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

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

(指名读)

       d.师: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

(生齐读)

  e.师:

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让我仿佛(出示图片)看见了这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情景,听见了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播放声音5.)。

       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什么?

(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

         f.师:

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这里有俩句话,想一想哪句更好?

(课件出示句子)

        明确:

第一句更好,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声音和样子的气势,真是雄伟壮观!

  2、品中悟(完成品读,点击第33张幻灯片右上角跳转过来)

  师:

刚才大家品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

其实作者是按一定顺序写的。

看谁聪明,能把书中合适的词填进括号里。

出示填空题。

(生读)

   师:

发现了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呢?

(生答,师板书:

远--近)

  师:

潮水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答,出示课件)

  师:

潮水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答,出示课件)

  师(小结):

作者就是如此由远而近地观察,抓住了潮水的声音,形态变化特点,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了这壮观景象,使我们心潮澎湃。

        师板书:

声音 形态

  3.悟中比

        出示课后题三

        师: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文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如刘禹锡写了《浪淘沙》,请读读这首诗, 从课文找出与诗内容相关的句子。

       4.比后记~

  师:

让我们再次好好地描绘这潮来时的景象吧!

(播课件音频--师引读,生跟背)

5.记中练

  师:

作者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描绘,把大潮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能象作者那样,说说雷电时的景象吗?

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出示图片)

(四)欣赏潮退时的余波淼淼

1.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出示要求)

潮去时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讲了什么?

2.想看看退潮后的钱塘江吗?

(出示图片)

  三、拓展延伸(出示要求)

  1.你还知道哪些“天下奇观”?

2.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图片,配上解说词。

3.当当小导游,向同学和家人介绍介绍。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观潮

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观潮人——最多

响声——最大

浪潮——最壮观

人的情绪——最高涨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第二课时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潮退后 

天下奇观声音 形态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2.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难点:

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

生:

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1.播放班德瑞的《月光》

师: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生各抒己见)

预设:

宁静舒缓、唯美轻柔,从中听到了一种想念.....

2.师:

这首曲子将我们带入到了月光如水、静谧祥和的夜晚。

今天我们恰好要学习一篇有关月夜的文章—《走月亮》。

(用多媒体出示课题)现在我们就来穿越时光隧道走进那个美好的夜晚!

(师板书课题)。

3.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相机出示课件)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

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

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喜欢在月光下散步吗?

你们喜欢,老师也挺喜欢,请打开课本,带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心,到书本中去走月亮吧。

(出示自读提示)

(1)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板书在黑板一侧,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师可相机出示预设的课件进行补充:

鹅卵石(luǎn):

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出示田字格中的两字)顺势指导两个字的写法:

“鹅”左右结构,左右相等。

“卵”字的书写笔顺要注意。

师可范写在准备好的田字格板贴上,学生一起书空加深印象。

生在练习本上练写一遍。

运载(zài )(相机强调这是多音字,装载之意,以区别“ zǎi ”,.

zǎi的意思主要是:

①年,一年半载。

②刊登,连载小说

泼剌(là):

区别形近字“刺”

镀亮(dù):

区别于形近字“渡”。

闪烁(shǎnshuò):

注意都是翘舌音。

齐声朗读板书的词语,加深印象。

(2)依次出示配图的词语,开小火车读,借助图片理解词

义。

(3)集中出示生字词,男女生读,齐读。

(4)出示“看拼音写词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巩

固对要求默写的生字的掌握。

同时提醒学生不仅注意书写的正确,还应注意生字结构的匀称和美观。

2.接下来,请再带着以下要求,快速浏览课文,

出示思考要求: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出现了几次?

③在你读课文时,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报。

3.先行让学生汇报他们不太理解的地方,相机板书在黑板一侧

预设:

“洱海”是个海吗?

它在哪?

文中的小姑娘和阿妈是哪个少数民族?

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

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

(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可以由学生互答或老师告知。

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解决。

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明确:

关于洱海

可由学生根据预习内容进行回答(生:

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

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

如无学生回答,师可出示预设的课件

师:

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简介白族

师相机出示资料介绍白族

诸如此类与课文不大可稍后解决。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文解决。

4.理清文章大致顺序。

(出示问题)

(1) 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

”,对,是四次。

(2)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

(出示答案)

第一次, 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 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  是在村道上。

第四次, 只是静静地走着。

走过了许多地方。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地分成了四个部分。

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相机板书:

(1-3)走在小路上。

(4-5)走在小溪边。

(6-7)走在村道上。

(8-9)静静地走过许多地方。

5.小结: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

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看到小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月光很美,连生字词都在月光里捉迷藏呢,咱们和这些生字词打打招呼吧。

(出示词语)

2、还记得她俩走过了哪些地方吗?

板书:

小路——小溪——村道上——许多地方

3、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路上走一走月亮吧。

师:

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师配乐朗读)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师:

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

为什么?

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可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相关文段,对于重点文段,即算学生未讲到,应巧妙地自行引出来。

预设:

(1)学生讲到第二自然段

相机出示: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1、师:

为什么喜欢这?

带给你什么感觉?

(觉得在月光中,“我”的家乡格外幽静与美丽。

2、师:

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也能照亮其他事物?

(手电筒、太阳、灯塔)

师:

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更柔和,更浪漫)

师:

好的,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指名该生读)

3、师:

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4、师:

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排比)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

5、同学们,你们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预设:

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

出示仿写,指名完成。

6、师:

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板书:

更美丽,更宁静)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

(温柔点,小声点)

7、师出示句子:

谁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句)

8、师:

真美,这么美的景色,咱们一起读一读!

9、师:

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

(二)生找到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

这一段里你觉得哪些景色你最喜欢?

生:

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

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板书:

流香流光)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

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

(有水塘、还有月亮。

师:

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圈出“抱”字,并板书:

水塘抱月),为什么说“抱”呢(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

师: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对,拟人。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无数的小水塘,像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温馨,多可爱。

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3.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

(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

师:

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板书:

洗衣做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出示句子),带给你什么感觉?

(很美,很快乐) 

4.师:

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5.小结:

是呀!

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

都会感到幸福!

6.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

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

脑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

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那你们再读一读这四段。

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

(出示第四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

读得真好, 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小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也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7.虽为散文,却带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

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