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265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9辑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docx

第9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时评”2015年11月号第9辑

  1.校长从学生嘴里抠钱,岂能“从宽处罚”?

  2.配置预算管理呈现出治理的细节

  3.何必对一个老人的带孙行为无情讥讽

  4.破解骗医保难题须从完善制度着手

  5.安居乐业才是亿万农民进城的内涵

  6.“提速降费”最终还是要尊重市场的逻辑

  7.“无声食堂”并不是文明倡导的初衷

  8.蛇蝎保姆是家政乱象结出的恶果

  9.用法律制度的力量终结暴力征地

  10.我们为何关注这个图书馆的常客

  11.旅客“黑名单”应避免权利误伤

  12.反腐倡廉不分“节前节后”

  13.“别墅越禁越多”呼吁整治要“打七寸”

  1.校长从学生嘴里抠钱,岂能“从宽处罚”?

  陈广江

  在四川仪陇县,很多孩子饿着肚子上学。

国家启动“营养餐”计划后,使该县大仪小学的学生可享受营养膳食补助。

食堂承包人刘某举报称,他与时任校长唐某约定,按膳食补助总额的7%给校长提成。

为多拿提成,唐某长期不安排学生在星期一吃早餐,并向上级虚报学生的营养餐费。

当地法院认定其犯受贿罪,但考虑“平时表现较好”等原因,免于刑事处罚。

(12月23日《法制晚报》)

  从饿肚子的孩子嘴里抠钱,这种丑事也能干得出来,教育的节操丧尽。

令人瞠目的是,面对这种毫无廉耻地践踏道德底线和法治底线的行为,法院竟网开一面:

虽构成受贿罪,但免于刑事处罚。

法院的“从宽处罚”,令司法的公平正义备受拷问。

  从报道看,唐某可谓劣迹斑斑。

其一,刁难食堂承包人,以食堂营业额2%的标准收提成,而学校收取的承包费才3%;其二,曾收过3780元校服回扣,不过这笔钱上缴了纪委;其三,也是最令人不齿的,套取“营养餐”补助款,从学生嘴里抠钱,长期不安排学生周一吃早餐。

唐某给人的印象只有两个字:

贪钱。

为了钱,不择手段,不顾廉耻,实为罕见。

  无论从情理上还是从法理上,对“贪钱校长”必须依法严惩,法院的“从宽处罚”无法服众。

法院的理由是,唐某“犯罪情节较轻,犯罪后投案自首、有立功表现、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平时表现较好”。

理由貌似很充足,其实经不起推敲。

特别是“犯罪情节较轻”和“平时表现较好”这两条,过于苍白。

  从贫困学生的嘴里抠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更严重伤害了教育形象,能说“犯罪情节较轻”吗?

唐某的21份荣誉证书以及当地教育局开具的“骨干教师”证明材料,也许是真的,但不足以构成“从宽处理”的理由。

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抵消。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办学理念竟出现在了唐某的简历中。

  “从宽处罚”不是不行,但前提是要依法审判、公正审判,要让公众从该案中看得见、感受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很遗憾,在法院对“贪钱校长”的判决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司法对犯罪分子的过度宽容甚至是纵容。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食堂承包人的举报,国家贫困县的这个“贪钱校长”可能还会继续贪下去。

这至少说明,围绕“营养餐”计划的一系列监督制度形同虚设,相关部门有失职之嫌。

如何弥补制度漏洞,彻底清除教育“蛀虫”,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陈广江)

  2.配置预算管理呈现出治理的细节

  高亚洲

  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期印发了《湖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2016-2017年国有资产配置预算限额标准》,根据标准,原来可购置不超过5500元的台式电脑和不超过10000元的笔记本电脑;明后年,台式电脑的预算将不能超过5000元,笔记本不能超过9000元。

同样的,湖南省直单位部分通用设备、办公家具、办公用房装修等预算标准有不同程度压减。

(12月23日《潇湘晨报》)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基于这样的认知,财政范畴内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着意味深长的伏笔。

据说这是湖南第二次公布国有资产配置限额标准,根据此前官方的描述,这种以信息化为支撑,强调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加强国库现金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也确实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益。

抛开技术层面的革新所带来公共管理效能改进的浅层语境,当我们回归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逻辑链时,这份仅是第二次出现的配置限额标准,所呈现出正是治理的细节。

  有必要先厘清关于治理的内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是作为以权力为依赖的政府进行管理、控制的工具描述,但在现代社会,它所隐含的是一个现代政治过程,简单来说,它是众多利益主体通过博弈或是协调,形成对某个共同目标的认同或是协同,它不再表现为控制、目的,而是调和、过程。

  一如我们将民主置于生活层面的观察,会发现民主的细节,当治理趋近于利益的调和和权力过程,我们也会发现治理的细节。

回到配置预算管理来说,它至少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细节:

首先来说,治理从来都不是一个闭合的过程。

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配置上的管理,本身就是治理的过程。

如果连自身的配置管理都不能彰显出公权力的谦抑、规则的刚性,又如何提供出恪守歉抑和敬畏的公共服务呢?

  其次,治理也从来都不是一个在原则性和灵活性顾此失彼的过程。

从配置预算标准设置来看,它首先是一个动态标准,是能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它又始终体现出坚持保障需要、节俭实用和节能环保的原则。

总而言之,既在责任上进行郑重赋予,又在效率上精心保障。

  当然,它所呈现的更值得注目的细节是,它弥合了权力与权利之间的隔阂。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公权力仍然是一种与民众存在距离感的存在,而通过对配置标准的公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神秘公权力的祛敏。

让民众能够把国有资产配置像观察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那样去葆有兴趣。

而这种去神秘化的过程,既是民主的过程,也是现代治理的过程。

套用那句经典的说辞——比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更重要的,是他抵达一个立场的方式,比善治的蓝图相比,更重要的是,能看到从治理到善治的实现过程。

(高亚洲)

  3.何必对一个老人的带孙行为无情讥讽

  张 剑

  如今,很多年轻人由于工作繁忙,将“带孩子”的任务交给家里的老人。

今年三十岁的窦英将女儿灵灵交由婆子妈带,没想到婆子妈竟每天带灵灵到处捡便宜,连幼儿园的老师也打电话来投诉。

窦英还说,婆子妈舍不得扔掉任何过期食品,过期几个月的豆奶粉、芝麻糊,婆子妈仍然兑给灵灵喝。

(12月23日人民网)

  毋庸置疑,新闻中老人带孙子的行为的确存在着很大问题,她爱捡便宜的陈旧观念、不加甄别就将养生知识传递给孩子的失范举措,甚至可能已经在无意识中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价值观。

但尽管这样,我们却不必对一个老人的带孙行为予以无休止的奚落,并将其置于道德高地的位置大肆批判。

  从本质上看,新闻所叙其实仍是隔代教育在现实中的一个投射。

老人与儿媳在教育孩子观念上的冲突,她的诸多行为不被当下社会所接受,很多时候并非是老人要故意犯错,而是她实在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而这又往往与老人们的阅历和受教育程度有关。

就拿新闻中的奶奶来说,她们出生的那个年代,由于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本就不完善,而随着年龄增大、接受新事物能力减弱,更使得她们在帮忙带孙子时,便只能凭借自己保守的经验和陈腐的认知对其进行教育。

以至于很多时候老人们眼中对孙子的爱都被我们判定为是对孩子的害。

  老人的错该纠正,这没有任何问题,可我们却不能因此将全部责任都推到老人头上。

因为教育孩子的主角,不是奶奶,而是其父母。

但当下社会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上班族既想享受不带孩子的舒适,又不愿尽到与父母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义务,反倒以各种理由去指责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诸多不当。

这种既不讲究方法,又不愿通过自身行动配合长者教育孩子的行为,与其说是一种懒惰,倒不如说是为人父母的不负责任。

  沟通是最好的融合剂。

担心奶奶给女儿灌输错误的价值观也好,害怕奶奶带女儿出去沾染上爱捡小便宜的习惯也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其实只有一个,隔代之间要学会相互沟通。

作为孩子父母,首先要明确的是,祖辈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补充而不是全部,因此,父辈在掌握孩子教育主动权的同时,也要告诉爷爷奶奶,哪些是不能带孩子去做的,哪些是需要孩子回避的,而不是当祖辈做错之后,就大肆指责,且没有任何体谅。

而在此之外,孩子父母也要有针对性的说服爷爷奶奶去接受一些育儿知识,以帮助他们完成新旧观念的过渡,让他们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有所妥协和让步。

我相信,有了沟通作纽带,当婆媳能够坐在家庭圆桌上对孩子的教育进行良性沟通时,那些呈现的问题便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出口。

  何必对一个老人的带孙行为无情讥讽。

要相信,奶奶对孙女的爱是无私的,只是其表现的方式有所偏差,我们唯一要做的,便是用科学的观念,对这种爱进行适当的纠偏。

否则,它只会给彼此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张 剑)

  4.破解骗医保难题须从完善制度着手

  龙敏飞

  “患者”住院不仅不需要交任何费用,出院时还能赚取上千元。

12月20日,河南省安阳市公安局北关分局民警通报,安阳市一家民营医院花钱雇人住院,骗取医保基金数百万元,十余名涉嫌骗取医保基金的医务人员被刑拘。

(12月23日《京华时报》)

  骗医保这样的事情,都快不是新闻了,因为它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且次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之前在贵州省毕节市、黔东南州、六盘水市等数个市州,均不同程度存在套取、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塌方式集体沦陷的现象突出;而在海南安宁医院,其用三年时间骗取2400万医保金用于发放奖金;再加上此次河南安阳的“骗医保”事件……类似的新闻不胜枚举,也诉说着公众的“保命钱”,正成为一些人的“唐僧肉”。

  在“骗医保”事件频发的背后,是利益在作怪。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为的觊觎,面对医保这样一块大肥肉,一些人动了歪脑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来了:

骗医保事件为何能大面积地出现?

医保资金为什么这么好骗?

人被骗了,只能说明人傻;医保被骗了,也只能说明监管部门太“傻”。

当一些医保合作医院轻而易举地骗取了医保费,再次见证监管机制的形同虚设。

  监管部门之所以这么不给力,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一点,监管部门没有利害关系,钱是纳税人的钱,那用在患者身上与被医院骗了,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他们没有太大的动力去监管。

此外,一旦发现医院骗取医保,处罚的也基本是医院负责人,监管的官员多数能置身事外。

一方面追责不到位,另一方面又没有给监管部门施加太大的压力,如此不完善的制度设置下,监管部门不作为便不难理解,医保频频被骗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国外,医保部门的工作,往往会被外包给专业化的社会组织。

在美国,就引入PBM,一种专业化医疗费用管理的第三方中介机制。

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PBM的介入解决了保险公司对医保监管的专业性不足问题,还能更好地对药品、医疗服务进行监管,从而大大降低医保成本。

PBM商业模式的精髓是统一、联合、协调各方的利益,用市场手段对药品费用进行管理,让支付方、服务供应方以及病人在解决方案中得利。

这样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性引进。

  数据显示,由于资金管理的问题,我国每年有20%的社保资金被浪费,按照当前1.3万亿元的资金规模来计算,每年被浪费掉的金额约为2000-3000亿元。

如此大的浪费,意味着社保资金的管理必须加强,完善监管制度必须照进现实。

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来做社保事务;另一方面,一旦出现骗医保的事情,监管部门难辞其咎,一定要追责,绝不能姑息纵容。

如此,社保资金才不会被浪费,公众看病的“生命钱”也才能名副其实。

(龙敏飞)

  5.安居乐业才是亿万农民进城的内涵

  叶祝颐

  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针对房地产市场表示:

要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

将制定实施一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同时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12月23日央视新闻)

  告别黄土地,住进高楼大厦,做城里人,曾是多少代农民的梦想。

国家将制定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吸引一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这既能化解商品房库存压力,又能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加快城市化进程。

一举多得,多好啊。

对于想进城定居的农民来说,户籍新政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城市化远不是吸引农民到城市落户这么简单。

一亿农民进城,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吗?

尽管户籍新政的目的之一是化解商品房库存,但是开发商会把商品房大幅降价卖给农民吗?

城市房价动辄数十万、数百万,除了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外,有多少农民具备一掷千金在城市购房的能力?

而且上亿农民进城落户定居,客观上还会助推本已高企的房价,让原城市居民与进城农民雪上加霜。

政府能提供如此庞大数量的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资源吗?

  农村虽然落后点,但农村土地承包权与房产毕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家园,土地承包权是农民的命根子,能够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宅基地使用权能保障农民的基本住房问题。

如果进城的农民找不到工作,吃什么?

买不起房,住什么?

如果取得城市户籍的农民在城里混不下去了,怎么办?

  当然,农民只要办了城市户口,政府会给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尽管就业蓝图不错,但是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有消息说不少地方在闹用工荒,但是用工荒多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

文化水平较高,拥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找工作相对容易。

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就业技能、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不仅难以找到体面、高薪的工作,恐怕连竞争脏苦累基础性岗位都困难。

如果进城农民就业技能跟不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他们的就业前景并不容过分乐观。

何况,就业市场需求未必以政府意志为转移。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城市能否增加那么多就业岗位还要打一个问号。

  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户籍新政引导农民进城落户,农村城市化的大方向。

但是土地与宅基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精神归宿。

政府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解决进城农民医疗、教育问题相对容易,但是,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与就业问题,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更为重要。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化进程只可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拿农民的福祉冒险。

正如长期研究城市化问题的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所言:

“城市发展正处于波动期,城市经济好的时候,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可一旦城市经济发生波动时,首先失去工作的就是农民,而承包的土地正是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他们的退路。

”如果大量农民响应政府号召进城落户,到时候居无定所,就业无门。

宅基地与责任田已经易主,他们还剩下多少退路?

况且,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交通、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能否跟上,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政府引导农民进城,当稳步推进,不必以下指标的形式攀比城市化进程,造成部分农民“被城市化”的尴尬局面。

(叶祝颐)

  6.“提速降费”最终还是要尊重市场的逻辑

  朱昌俊

  工信部称已完成提速降费年度目标。

截至10月底,我国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幅度已超过50%、39%,完成提速降费年度目标;预计全年4G用户突破3.8亿,IPTV用户超4500万;今年工信部配合相关部门处置违法违规网站4378家,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

(12月24日新华网)

  又至年终总结之时,每个部门都需要交上自己这一年来的答卷。

今年对于工信部门和几大运营商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或许就莫不过于网络的“提速降费”了。

因而,提前完成这一目标,当然值得称许,但从舆论的反馈来看,公众似乎并不满意。

那么,为何运营商眼中的“重要成绩”,在消费者那里却是无感的?

  上有总理一年内三促“提速降费”,下有消费者长久以来的“差评”。

于这样的双重压力下,较之往年,几大运营商在“提速降费”上所展示出的已有成绩,还是不容否认。

颇具代表性的一例是,“流量不清零”确实已经开始实施。

然而,在不少消费者看来,运营商“让利”的尺度或说服务质量,并不如数字所标示出的成绩那般直接。

如不少网友称,营商只是以限时流量、促销套餐等手段来拉低单价,而一些“鸡肋式”套餐甚至会让有的消费者通讯费用不降反升。

而最典型的如,“成本几乎为零”的漫游费目前仍未取消。

  当然,消费者的继续“差评”或许与对改革“一步到位”的高期许有关,从而影响了对既有成绩的客观评价。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下运营商所作出的“成绩”,除了在年底公布一个目标数字,公众对之的感受仍是干瘪的。

而关于运营商的成本问题,关于对消费者意见的反馈,都仍处于一种高度模糊的状态。

在解释“提速减费”上,运营商多以成本为由来进行自我辩护,但成本到底是多少,还有无消化的空间,都成了无解之问。

这样一种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局面下,对于“提速降费”成绩的评判,消费者与运营商给出判若云泥的答案,就不令人意外了。

  当然,从“提速降费”的具体路径来看,囿于成本、基础设施、利润考核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影响,仅仅指望运营商的努力来换取一个令消费者满意的网速、收费标准,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这是我们在看待“提速降费”问题上所必须直面的问题。

甚至包括电信领域市场化这一关键问题,也只能有赖更高管理部门在更高层面的布局。

比如打破垄断,降低市场进入门槛,显然不能仅仅靠已有运营商的主动让利。

就此而言,“提速降费”的复杂程度和综合条件,不应该被忽视。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目前运营商在已有条件下就做到了最好。

  而当前对于“提速降费”的成绩,消费者与运营商们各执一端,恰恰就反映的是市场意识的问题。

必须承认,已某个目标任务的完成来作为年度的成绩,仍旧是一种行政考核与行政思维下的产物,它离消费者所期待的电信领域市场化改革,在理念上其实多有背离。

总理的督促,主管部门下达的“提速降费”任务当然是一种“倒逼”,也确是衡量运营商改革诚意和成绩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这些置于消费者而言,都并非是最重要的。

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只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更快的网速,更低的费用”所代表的服务质量。

事实上,在运营商的角度,提前完成任务的年度成绩,或许本身就与消费者无关,而只关系到主管部门下达的考核目标。

  一方面是行政式的考核任务,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急切期待。

当两者还未能达致统一时,恰恰说明的是当下的“提速降费”还未真正迈入市场的逻辑。

要知道,数字式的考核任务或许好完成,而最难完成的“改革任务”,还是消费者的口碑与期待。

最重要、最客观的年度成绩,也只能由市场的语言来给出。

所以,面对这样一番对于“成绩”的评价之隔,相关方面无需沮丧,最好的态度应是将之视为对更好的尊重市场逻辑的一种提醒和鞭策。

(朱昌俊)

  7.“无声食堂”并不是文明倡导的初衷

  堂吉伟德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

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

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

  公共场所里的文明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媒体对此有诸多不同范例的介绍,其中最典型的场景是,在偌大的饭厅里,食客们总是很安静的吃着,即便是相互交流也很小声,绝不像国内食客大呼小叫,热闹得近乎于喧嚣,闹腾得过于嘈杂,那扑面而来的声浪让人难免有不适感。

而去过学校食堂的人也深有体味,置于其间会感受到声音分贝之高,已接近于听觉污染的程度。

  从现代文明规范的要求来说,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应为一种国际性惯例,同时“食不言寝不语”作为一种古训,也符合良好生活习惯的基本要求。

不过,文明不一定非得无声甚至要用肢体语言去沟通,如此不免有些矫枉过正,失之过偏,对人性与个性都是一种伤害。

同时,采取如此极端化的做法也很难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毕竟,文明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违背现实而一蹴而就。

  其实,在很多大型的企业食堂之中,就餐表现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员工端着自助餐,或坐在一边静静的吃着,或者三五一群在一起小心的交谈,或者两人之间有一次深度的交流,那种场面让人有一种唯美感。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有就餐如此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彼此熟知的人在一起好好相处一会,这何尝不是基于对人性的满足,对现实需要的尊重。

假若采取一条硬性措施,让这种难得的聚会与交流变得无声,那才是一种最大的权利伤害,也是最不文明的行为表达。

  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又特别注重“热闹为主”。

在课堂下,在操场内,学生们打闹、嘻戏,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也是被完全允许的现象存在,要知道这也是在公共场所。

食堂固然有相应的规范,但就餐者只要没有插队、打闹、争吵等不文明行为,那么互此之间说说话,即便声音高一点都应当被允许。

因为对其限制过度,则成为一种权利性伤害。

  “无声食堂”的良善用意不应菲薄,但如何在文明倡导与尊重个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决定着其制度的合理性。

同时,文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具有了基本的文明规范之后,还可以起到“逆向教育”的作用,在文明的传递过程中“小手牵大手”。

不过,“无声食堂”并不是文明倡导的初衷。

文明应有不可的层次性表现,也没有绝对的标准限制。

文明首先是一种素养和一种行为习惯,是不打扰别人的潜意识。

因而,并不代表不说话说是一种文明,也不代表说话说是不文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如何去遵守和实现文明规范,远比教条化和僵硬化的模式更为重要。

  无视个体的需要而采取统一的模式,是时下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致命的短板。

基于强制和硬性约束下的“无声”,那只是一种文明的假象,真正的文明应当是在尊重个性和差异化的基础上,让每个人在文明的范畴内,去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行为,该笑则笑,该说则说,做一个个性鲜明的人,而不是唯唯诺诺遵从者。

因为在此种模式下,他们遵从的只是一种规范,而不是基于自我认知的行为习惯。

(堂吉伟德)

  8.蛇蝎保姆是家政乱象结出的恶果

  陈广江

  刚到雇主家当保姆上班的第4天,45岁的广东韶关乐昌籍女子何天带自称为了早点拿到工钱,就涉嫌将她照料的七旬老太何某以肉汤下毒、尼龙绳勒脖的方式杀害。

近日,何天带在广州市中院受审,检察机关披露何天带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还涉嫌另外9单故意杀人案,其中2单未遂、7单造成被害人死亡,但因缺乏关键证据,检察机关未予认定。

(12月24日《广州日报》)

  为了钱,女保姆恶毒至此,真乃蛇蝎心肠,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这是一起极端个案,但应引起社会的深思和警惕。

蛇蝎保姆是二十余年家政市场乱象结出的一枚恶果,如果不从根本上铲除蛇蝎保姆滋生的土壤,类似个案可能还会发生。

  蛇蝎保姆事件有太多匪夷所思之处。

比如,何天带刚被雇用就提出,假如干了几天老人死了,也要支付一个月工资。

尽管雇主很生气,但还是妥协了,谁能想到这随口一说竟暗藏杀机?

喂毒汤、打毒针、勒脖子,其作案手段之残忍亦超乎一般人想象。

假如不是死者家人发现财物丢失后报警,何天带手上的命案恐怕不止10起,何等恐怖!

一年半作案十次八次得手,如今才被发现,也令人深思。

  最令人费解的是,其作案动机至今沉迷。

从庭审看,何天带就像一个疯狂、病态的冷血杀手,其思维逻辑有异于常人,甚至让人怀疑有精神疾病。

我们难免追问:

她是怎么进入家政行业的?

涉事保姆介绍所毫不知情吗?

一个蛇蝎心肠的人能进入保姆行业,而且作案后很多被害人家属都未发现可疑之处,这本身就说明保姆行业存在严重问题。

  事实上,保姆市场乱象由来已久,价格高服务差、殴打虐待雇主、频繁跳槽甚至失联等现象并非个案。

究其原因,一是行业准入门槛低,保姆大军鱼龙混杂;二是中介小而乱,基本处于只收钱不管理的状态;三是部门监管乏力,制度形同虚设。

这种状态下,随着市场对保姆需求量的增长,怎能不生乱象?

  拿广州来说,早在2009年,广州就已出台了《家庭服务业服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