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4560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 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某人工鱼塘里养殖了“四大家鱼”,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将水中植物吞食之后又排出,待粪便滋生微生物之后再吃下,过滤其中的微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下列有关该人工鱼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鱼塘空间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四大家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鱼塘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D

【解析】四大家鱼在鱼塘空间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据题意可知,四大家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但它们共同生活在同一水体中,故在生存空间和对水中溶解氧的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B错误;鱼塘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由于人工养殖鱼类需要投喂饵料,因此输人该生态系统的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外,还有投喂的饵料中的有机物的能量,因此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2.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气候特点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遗传(基因)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各种生态系统因其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中而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3.下列模型真实反映所示关系的是

【答案】C

【解析】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C5结合形成C3,C3进而被还原成葡萄糖,重新形成C5,B错误;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组织液与血浆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回流与血浆汇合,C正确;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系统、内环境的组成、光合作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某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灰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灰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灰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最少

B.灰鼠、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空间层次属于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C.鹰捕食灰鼠后导致灰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捕食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能量流动可作为促使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动力 

【答案】D

【解析】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含能量最多,次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最少,A错误;鹰以灰鼠为食,两者应该处于同一个空间层次,B错误;鹰捕食灰鼠后导致灰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捕食会导致种群密度下降,但是群落的丰富度没有改变,C错误;能量流动可作为促使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动力,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结构特征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动物的粪便为食,能量从动物流向蜣螂体内

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一只兔被一匹狼捕食,能量的传递效率最大为20%

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为生产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B

【解析】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C错误;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所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为生产者提供物质,但是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各营养级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唯一方法

【答案】C

【解析】保护环境,不等于禁止开放利用,可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当要合理开发;野生生物的保护不是保护所有的野生生物;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最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故选C

7.草

蛇这条食物链中,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了200kJ的能量,则蛇最多可同化的能量是()kJ

A.20B.16C.8D.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能量传递效率最多按20%传递来计算,蛇属于第三营养级,所以从草所获得的能量为8,C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相关的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太阳能照射到生产者上的能量

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所以答案A。

9.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的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动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由此说明生物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0.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急剧地减少。

从大气中分离出的碳去了哪里()

A.沉积成为煤和碳酸盐的岩石B.储存在极地冰盖的二氧化碳气泡中

C.储存在海洋溶解的二氧化碳中D.逐渐发散到太空中

【答案】A

【解析】在泥盆纪末期,由于巨大的地质变迁,使许多的蕨类植物被深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转化成化石燃料和沉积岩

11.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生物,下列关于保护蛇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2.下图一是一株烟草植物示意图,图二是①结构中一个细胞的放大图,图三是烟草花叶病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①③④所示结构是构成植物体的器官,②是贯穿植物全身的输导组织,它具有输导功能

B.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图二示细胞中的C

C.图二和图三中两种结构的最大区别是图三中没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等结构

D.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利用叶绿体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C

【解析】图一中的①③④分别是叶、茎和根,是构成植物体的器官,②是贯穿植物全身的输导组织,它具有输导功能,A正确;烟草含有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即图二中的C,B正确;图三是病毒,根本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利用叶绿体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病毒,图二中A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B是细胞壁,C是液泡,其次还有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③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不可能生产者或消费者,①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合成有机物,②正确;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能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一旦释放不能重复利用,③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也可以是一此营腐生的动物,例如蚯蚓;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微生物还可作消费者和生产者,例如消化细菌等,④正确。

综合以上选D。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4.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A.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B.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

C.在草→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昆虫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植物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而释放出来

【答案】C

【解析】略

15.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会吃狼,但狼可以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能量流动是循环的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碳是单向的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物质循环是具有全球性,是循环往复的,但能量流动是不循环的,A错误;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但不能说明食物链的不可逆性,B错误;

C、碳循环是具有全球性,是循环往复的,C错误;

D、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结构的不可逆性,也就是捕食关系决定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

D.

16.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鱼、虾、浮游动物、藻类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鱼B.虾C.浮游动物D.藻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鱼、虾、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藻类属于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所以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了生产者的类型,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17.若一个人在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于植物,另外1/2来自于植食性动物,能量传递效率为10%,现在Gkg植物通过食物链流入人体,则人的体重能增加多少:

()

A.G/10B.2G/11C.G/55D.G/28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内容。

由题意可知,人的体重能增加=X,则有X/2×10×10+X/2×10=G,解得X=55G。

C正确。

故本题选C。

18.(2008年东城模拟)如下图所示是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

模拟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工业污染、人均工业产值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

图中序号所标曲线可分别代表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工业污染的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人口、环境、粮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理解。

通过读图分析,曲线①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持续下降;曲线③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持续升高,所以曲线①和③分别代表自然资源和工业污染,由此进一步推断可知曲线②代表粮食,曲线④代表人口,故为C。

19.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B.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能够自我维持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越强

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具有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B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强,例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十分漫长,其恢复力稳定性就很低,C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选项的判断,理解如下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原理、明确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很低)是判断的关键。

20.分析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乙图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D表示非生物成分.

解:

A、据乙图分析,D与A、B、C都有交流,判断D为非生物成分,而A与D有双向交流,判断A为生产者,A和C都有箭号流向C,判断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故A错误;

B、组织液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判断图甲A和C为组织液和血浆,B为淋巴,由于淋巴是组织液单向渗透形成的,因此A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组织细胞,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的血浆,即甲图中的C,故B错误;

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故C正确;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最高级别消费者,是乙图中的C消费者,故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

21.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刷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刷捕食,则导致估算结果偏小

C.田鼠和刷同化的能量中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刷和田鼠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这一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正确;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设该地的田鼠种群密度为X,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为N,第二次捕获数为M,其中被标记数为m,则有:

X/N=M/n,X=M/n×N,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蛇捕食,即m变小,故导致估算结果偏大,B错误;动物同化能的去向主要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C正确;蛇与田鼠存在捕食关系,这一种间关系通过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22.下面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表示内容:

碳元素的流向甲:

消费者乙:

大气中的CO2丙:

生产者

B.表示内容: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甲:

血浆乙:

淋巴丙:

组织液

C.表示内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甲:

生产者乙:

消费者丙:

分解者

D.表示内容: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

下丘脑乙:

甲状腺丙:

垂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如果表示碳元素的流向,甲是消费者,乙应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丙是生产者,故A正确。

如果表示内环境成分的关系,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故B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无法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故C错误。

如果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学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3.23.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食物链随着营养级增加,越高级生物得到能量越少,故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能量减少能量散失,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食物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4.野生生物资源具有①直接利用价值②间接利用价值③潜在利用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25.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会

A.使大气CO2增加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答案】D

【解析】微生物在分解海洋表层浮游植物遗体时,会消耗O2。

二、非选择题

26.(6分)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一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2)图2中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当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力求减少图1中(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1中(填序号)复杂程度有关。

【答案】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N加剧(3)④(4)②

【解析】

试题分析: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①将C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动物和植物通过呼吸作用③将C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

(2)图2中该动物种群的K值是N,当种群密度最大时,种内斗争加剧。

当种群数量为K/2时,捕杀肉牛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目的是减少含碳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④过程的的碳排放量。

(4)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营养结构和营养成分的复杂程度有关,即②过程的复杂程度。

考点: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7.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提高分解效率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受到轻度污染的生态系统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6)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碳循环图解。

【答案】

(1)光能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垂直(3)水中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植物提供氮、磷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4)向水体适当通入空气(氧气)(5)自动调节能力

(6)

【解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因此提高分解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适当通入空气;通过分析图可知出水口同入水口相比较,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大量减少,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28.文曲河是万泉河的一条支流,她在万泉镇万泉墟的地方流入万泉河。

该地西侧的河岸是是万泉新墟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

据琼海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块人工湿地是利用中科院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建设而成,通过人工填埋不同粒径配比的基质填料,在填料上种植特色的净水植物,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使污水

得到净化。

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分析,试验装置如图甲。

(1)湿地的污染源主要有和两种。

(2)此案例属生态工程的实例,它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有

(写其中一个)。

(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你认

为该实验装置应该准备____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2分)

(4)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

(5)该小组实验结果如图乙,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你能从表

中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解析】略

29.某红树林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由滩涂、红树林、围基鱼塘等部分组成。

生物兴趣小组对红树林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调研中的有关问题:

(1)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由于鼠妇、蚯蚓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又因为身体微小,故常利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2)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

(3)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下图)。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A代表____,C代表。

同学们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则黑脸琵鹭增重0.l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kg。

(4)对某些运动类群进行解剖发现它们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昆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蝗虫

沼虾

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