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2877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苏秦)说秦王书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①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扺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释】

①简:

选择。

②扺(zhǐ)掌而谈:

指谈得很融洽。

扺掌,击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人恒过过:

(2)衡于虑衡:

(3)黑貂之裘敝敝:

(4)去秦而归去: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不求闻达于诸侯

B、说秦王书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

C、必先苦其心志引锥自刺其股

D、得太公《阴符》之谋咨臣以当世之事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分)

6、(4分)

(1)犯错误

(2)通“横”梗塞、不顺(3)破(4)离开

7、(3分)B

8、(4分)

(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4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

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例,证明了“生于忧患”观点。

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

附乙文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

黑貂皮衣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

资用匮乏,离开秦国回家。

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

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苏秦叹气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啊!

”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它的真谛。

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

他说:

“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

”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亲密交谈。

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给相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9题。

(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有一年矣。

《出师表》[乙]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6、请用“/”为

【乙】

文画线部分断句。

(断2处,2分)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悉仰于官()(4)亮性长于巧思()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尔来二有一年矣。

(2)

及卒,如其所言。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B、[甲]文中诸葛亮追述了以往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C、[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后主”是指同一个人。

D、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是关于他的故事。

10、[甲]文中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具有、的优良品质。

(4分)

(二)(16分)

6、(2分)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7、(4分)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看望(访看、拜访)(3)全部(都)(4)擅长(善于)

8、(4分)

(1)那时以来已有二一年了。

(至今已有二一年了。

(2)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9、(2分)C

10、(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示例:

勤俭、清廉、忠诚、自律等。

(写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

当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

“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五顷,儿子兄弟们的日常衣食费用,自有盈余。

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随身衣服饮食,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无需再治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

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里有多余衣物,家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诸葛亮天生擅长巧思,改进弓弩使之连射,制造木牛流马作为运输工具,都是出自他的创意;;他推演兵法,设计八卦阵图,全都深得要领。

他留世的议论、教令、书信、奏疏都很值得一读,另编成《诸葛氏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a)献之太常。

(b)使国工视之,(c)曰:

“弗古。

”(d)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

“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刘基《工之侨献琴》)注释:

①太常:

掌管宗庙祭祀及礼乐的官员。

②国工:

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③窾,同“款”,款式。

④宕冥:

dnɡmnɡ,山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食马者()

(2)是马也()(3)弦而鼓之()(4)岂独一琴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B、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C、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D、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

9、甲乙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的写作手法,讽刺了的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分)

(二)(15分)

6、

(1)通“饲”,饲养,喂养

(2)这,这样(3)弹奏(4)唯独,只是,仅是

7、C

8、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2)(把琴)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把它挖出来。

9、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压制人才(人才不受重用)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6分)

【甲】

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④谓绣曰:

“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

“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

“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

“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

“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诩曰:

“此易知耳。

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注:

①太祖:

指曹操。

②比:

连续。

③之:

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

④诩:

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

⑤促:

赶快。

⑥亟(ji):

赶紧。

⑦敌:

对手。

⑧纵:

纵然。

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

C、绣谢曰长跪而谢之

D、公问其故故不为苟得也

7、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10、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

【甲】

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

你怎样评价

【乙】

文中的贾诩?

(6分)

6、B(B项中“鄙”皆为“浅陋”)

7、D

8、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9、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2)(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到了这般地步。

如今已经战败,为什么还要追击呢?

10、

【甲】

文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抓住战争与反攻时机,在彼竭我盈之时与辙乱旗靡之时。

贾诩在作战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知己知彼,果断做出判断。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16分)

【甲】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

“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

①第五泄:

第五级瀑布。

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

②罅(xi):

缝隙,裂隙。

③掉:

摇动。

④怒石横激:

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

转折。

⑥欹(qī):

斜靠。

6、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3)疾趋()(4)山行之极观也()

7、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8、用“/”为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划两处2分)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9、请从

【甲】

【乙】

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0、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填入下表。

(4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

(二)(16分)

6、⑴大约⑵像狗的牙齿⑶快走⑷景象(景观)。

7、

(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译成使动用法亦可。

(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8、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9、⑴清⑵伟(奇)

10、《小石潭记》:

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