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816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陋室铭》教案解读.docx

《陋室铭》教案解读

《陋室铭》教案(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

教材分析:

《陋室铭》这篇文章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和节操的表白,谈到了知识分子处世立身的态度。

所以,学习这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要能体会到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并潜移默化的受他的感染和熏陶。

但是在汲取传统经验中有益的部分时,也应引导学生注意敢于创新,不墨守陈规。

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正确朗读。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朗读已经并不陌生,也应该零零散散的会一些阅读的方法。

然而系统的指导,特别是以文言文为例子的系统指导还不太有。

正确的朗读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有感情的朗读是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前提。

所以,培养较高层次的朗读还是很有必要的。

2、现在的社会风气和我们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及家长的观念,使得孩子们对于古人“安贫乐道”的节操和志趣缺少领悟。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会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污浊世风中保持心灵的纯净。

然而,学生所处的又是竞争激烈、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又需要引导学生古为今用的理解“安贫乐道”。

教学重点:

1、具体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体悟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导纲

时间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纲导学

(一)激趣导入:

当今社会,随着高楼大厦的层层矗立和海市蜃楼的种种诱惑,多少人逐渐丢失了自我。

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成了其生活方式;“人生一世,吃穿二字”成了其座右铭;“房子+车子+官职=一切”成了其法宝。

他们想把头伸进白糖里享乐,结果却走向毁灭。

然而在古代,曾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固守于一方极其简陋的斗室却觉得“陋而不陋”,甚至怡然自乐。

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呢?

(刘禹锡)对,他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刘禹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去更深地体味其非凡的人格魅力。

(2)出示导纲:

1、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

——座右铭。

2、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hén)痕鸿儒(rú)案牍(dú)

(2)解释下列加点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知识渊博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读)(佛经)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

4、“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三)自学设疑:

 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学习,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

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

  (老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相应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并且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

展示完,找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生进行评价)。

3、质疑解难:

 在完成导纲中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质疑,老师也可将导纲中未设计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补充,全班共同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由学科班长到台上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2、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归纳,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四、拓展训练:

(一)拓展运用:

1、重点字词解释:

名斯馨鸿儒白丁

调素琴

丝竹乱案牍劳形

2、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

何陋之有。

(二)编题自练(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编一道有价值的题,相互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提纲导学

(一)激趣导入:

 

(二)出示导纲:

1、提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雅】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 

4、提问:

“孔子云:

何陋之有?

”是写什么?

用意何在?

 

【语见《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5、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

这些不矛盾吗?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前面的“陋”房屋的形陋,后者则指居室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有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6、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者正面实写生活情趣高雅;后者反面虚写没有俗务缠身】

7、作者从哪几方面表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用何手法?

有何作用?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描写陋室从自然环境优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衬托陋室不陋。

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根据。

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或“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三)自学设疑:

 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学习,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

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

  (老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相应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并且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

展示完,找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生进行评价)。

3、质疑解难:

 在完成导纲中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质疑,老师也可将导纲中未设计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补充,全班共同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由学科班长到台上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2、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归纳,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

请举例。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拓展延伸题答案:

(1)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2)提示,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就可以。

例如:

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陋室

自然环境之雅何陋之有

德馨交往人物之雅安贫乐道

不陋生活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教学反思:

  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较好的整体思路,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本堂课作到了从学情出发,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本课中,我努力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

再次,时刻关注学生。

留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点优点、一点缺点、一点思维的火花……运用教学机智使这些细节变成一个个闪光点。

最后,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注重“引而不发”适时的点拨,所以难点突破较自然。

 

第三课时

强化训练题:

(1)根据诗歌内容填句子。

(1)《陋室铭》一文中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文章写“孔子云:

何陋之有?

”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二、

(一)[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

[乙]文翻译:

孔子说:

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

为什么呢?

”孔子说:

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

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

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3分)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刘禹锡《陋室铭》)(15分)

[乙]子曰: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

译文:

孔子说:

“我与颜回说话,有时说了一整天,从不见他提反对意见,好像很笨的样子。

他退回去以后,我就观察他个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发现他不但把我的话落实到了行动中,而且还能在行动中进一步发挥我的思想。

颜回实际上并不笨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三)[甲](刘禹锡《陋室铭》)(17分)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②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③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④,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屋里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左看右看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

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

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

书籍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前面去也不离开。

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很是可爱。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每移案()(4)以当南日()

2.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鸟时来啄食食不饱,力不足B.可容一人居居无何

C.可以调素琴吴玠素服飞D.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_______________

(2)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求填空。

(3分)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①”绘陋室幽雅,乙文用“②”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③的手法。

5.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谈谈。

(3分)

(四)[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译文:

我说:

“您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未进我的屋室,不了解实际情况。

我的屋室之内(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堆在木箱上,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一本本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无非都是书。

我的饮食起居,因疾病而呻吟,或者悲伤忧虑,愤激感叹,从来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

宾客没有到来,妻子没有相见,或者风雨雷电冰雹的变化,都有不知道的时候。

偶或有意想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

有时甚至不能走路,于是就自己笑着说:

‘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

’”于是带领客人走近观看。

客人开始不能进来,已经进来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

“确实是像巢一样啊。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2.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强化训练题答案:

一、

(二)1.文章开头运用类比的写法。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此处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前文“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突出表明了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3.作者借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4.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5.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二、对比阅读

(一)

【答案】1.(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

2.(4分)每句2分。

酌情给分。

①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边的清净,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3.

(1)(2分)各1分。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二)乙文: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读解】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炫耀自己,不说大话,沉默寡言,外表看上去很笨,但在行动上却从来不犯错误,这就叫做大智若愚。

老子说: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也是这个意思。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他生活简陋,沉默寡言,但是在行动上却经常慎独观心,可以主宰自己的思想,排除私心杂念,这样实际是真正能够领会孔子的说教。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答案】1.①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②无法忍受。

2.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3.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

4.答案:

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三)

【答案】1.

(1)出名;著名

(2)使……劳累(3)桌子(4)挡、挡住

2.D

3.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