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31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综合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A.妥协体现了历史智慧

B.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C.加快中国走向共和的步伐

D.企图保留君主地位

[解析] 材料信息“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表明清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宣布结束清政府的统治,实行共和政体,A、B、C各项理解正确。

D项与诏书不符,共和政体不能保留君主职位,故选该项。

5.(2014·

台州)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906年

①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得到信息,中国的近代化是从东到西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近代化受到了西方技术的影响,并且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②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

故选C项。

6.(2014·

台州)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

符合“唐代江南地区经济中心”、“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诞生地”、“张謇大生纱厂创办地”、“荣氏保兴面粉厂所在地”排列顺序的是(  )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识图和准确记忆基础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地图可知,“唐代江南地区经济中心”是杭州,④是杭州;

“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诞生地”是上海,①是上海;

“张謇大生纱厂创办地”是南通,②是南通;

“荣氏保兴面粉厂所在地”是无锡,③是无锡。

故选A项。

7.(2014·

扬州)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里,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推动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公司地处沿海交通方便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C.列强忙于应对危机无暇东顾

D.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解析] A项不对,这一客观条件之前就已经存在;

B项不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是在1912年;

C项不对,列强忙于应对危机无暇东顾是在一战期间;

1932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显著发展。

8.(2014·

百校联考)1919年,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  )

A.转变救国探索方略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已经认识到立宪政治的局限,从而转变救国方略。

所以答案选A。

9.(2014·

百校联考)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扇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A.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外企的排挤

B.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方兴未艾

D.民族工业走向衰败不可避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漫画信息的准确提取能力。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材料中“残破扇子”扇风是不能解决实业发展的。

所以答案选D。

10.(2014·

甘肃天水)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三次革命都属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其性质和任务是一致的,都是反帝反封建。

解放战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前途是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

故应选A。

11.(2014·

嘉峪关一中)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

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C.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在1894年成立的,不是《马关条约》影响下产生的,符合题意;

B、C、D各项均是在《马关条约》影响下出现的现象,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12.(2014·

台州)1911年中国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记载,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

台湾历史学者黄文雄说:

“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近代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互影响

B.近代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较大影响

C.日本新词催生当代中国生活新观念

D.思想文化成为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故选B项。

A项与材料不符,C、D两项扩大了材料内涵。

13.(2014·

南充)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1851年……下一个‘辛亥’年……革命运动”即可知应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仍为封建专制政权,故第③项的表述错误;

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为这两次革命运动的相同点,故本题应选D项。

14.(2014·

南通)下图为创作并发表于1912年的漫画《博物院之最新陈列品》,副题为“大人老爷所用”,描绘清王朝宫廷所用之各种物品被送进了“博物院”,而成为“最新陈列品”。

这反映了作者(  )

①期待中华民国成立

②受到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③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④封建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A.①②B.①③④

C.②③D.②③④

[解析] 由“清王朝宫廷所用之各种物品被送进了‘博物院’,而成为‘最新陈列品’”可知清王朝已经被推翻,民国政府已经成立,故排除①;

④所述内容与题干相反。

15.(2014·

百校联考)“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这段歌词中的“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结合所学分析可知题干中歌词描述的是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16.(2014·

南充)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

此战役应是(  )

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的典范”“阎锡山”可知该战役应为太原会战。

在此次战役中,八路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故本题应选A项。

17.(2014·

江西师大附中)下面是历史漫画《日本的今昔》,漫画所反映的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D.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解析] 从图片中的《抗战通俗画刊》及其他文字信息可知,这属于抗战时期的漫画。

图片体现了日本由侵略中国到被中国打败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全民族的共同抗战,故选D项。

18.(2014·

百校联考)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说: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这里的“遗志”实现主要指

A.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

B.代议制民主的真正实现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基本完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要完成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革命任务。

19.(2014·

甘肃河西)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

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处强调的是(  )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解析] 在中共的领导下,解放区进行了土改,这赢得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拥护。

而国统区依然坚持地主土地所有制,这必然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失去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土改的重要性。

故应选B。

20.(2014·

江西4月联考)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属于“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是

A.曾纪泽收回伊犁

B.三国干涉还辽

C.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

D.国民政府收复台湾

[解析] “跪倒在地上办外交”是被迫接受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

A、C、D三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争取主权、维护主权的外交。

21.(2014·

全国大纲卷·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佃农(%)

半佃农(%)

自耕农(%)

1935年

29

24

47

1936年

30

46

1937年

37

26

1938年

38

27

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读表格题关键要从表格中找出关键信息,依据表格材料中的时间(1935~1938年)以及表格中“自耕农所占比例由47%下降到35%的”信息说明当时土地兼并的严重性,故本题选择D项。

22.(2014·

南通)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

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解析] 材料所述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成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导致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故选A项。

23.(2014·

嘉峪关)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

第四编·

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

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B项明显错误,北洋政府已被推翻;

C项与题目从时间上来说关系不大;

D项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的法律就已传入中国。

法律书籍销售增多、聘请律师说明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故应选A项。

24.(2014·

天水)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

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

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解析] A、B、D三项都是厘金政策产生的影响;

厘金是“酌量抽厘的商业税”、“遇卡抽厘”,这与C项中的重农无关,故应选C。

25.(2014·

扬州)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

“(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

何时与梁相识?

阿苏回:

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问:

此事汝母知否?

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官斥二人:

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

①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

②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③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④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说明①正确;

“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说明②③正确;

1908年为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建立于1912年,故④不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2014·

陕西西工大附中)阅读、观察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利用“形”到“意”的思维,概括一个主题并分析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价值要素。

[答案] 主题:

民族长城。

(2分)

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受到来自北部匈奴族的侵扰,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修建长城,有效地起到了防卫作用,保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生存。

(3分)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侵略,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关键时刻,国共两个政治力量放下前嫌,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保证。

其中,政治家的胆略和民族意识;

对民族矛盾的正确认识;

积极的态度;

审时度势并恰当的政策、措施;

综合的国力等都是民族长城形成的有价值的要素。

(4分)

27.(14分)(2014·

扬州)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呈现新陈代谢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1872年李鸿章上《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研究近代中国应该从三个层次来说明:

第一、它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如危崖转石不达其地不止;

第二、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螺旋特别多;

第三、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资本主义之新。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面临“三千年一大变局”的主要含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局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陈旭麓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是走向近代化,是一个由旧到新的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答案] 

(1)含义:

列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巨变。

影响:

政治上,国家主权沦丧,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2)评分标准:

一等(8~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7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3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8.(12分)(2014·

扬州)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

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技、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

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

《东京梦华录》记载: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

博学人》

材料二 在整个19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

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

……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公务套服”,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白领阶层”。

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蓝领阶层”。

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世界全史百卷本》

材料三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中英国男子日常着装有何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习俗变化的认识。

[答案] 

(1)现象:

市井娱乐生活繁荣。

(1分)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

文人阶层的壮大和市民文化的发展。

(2)特点:

工作服流行;

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

(3)现象:

广州姑娘衣着打扮西化。

广州开埠通商;

社会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

(4)认识:

习俗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

要正确对待,既不盲从,也不抗拒。

29.(12分)(2014·

嘉峪关押题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

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

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

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

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

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

(12分)

[答案] ①含义:

西方的“霸道”文化是指重视物质文明,用武力和强权推进文明发展的文化;

东方的“王道”文化则重视道德精神力量,强调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

②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开放、扩张的本质特征,以及科技进步使西方形成了“霸道”文化;

中国自然经济封闭、落后、保守,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中国形成“王道”文化。

③不同文化的影响:

西方“霸道”文化推动西方用武力和强权征服世界,促进西方快速发展;

“霸道”文化不利于构建和平和谐的国际关系;

东方的“王道”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构建,但导致近代中国保守落后,物质文明和科技进步缓慢,进一步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