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7918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docx

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检测二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阶段综合检测

(二)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

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

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做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误,原文是“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

故选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表述错误,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

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误,原文只说“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没有说“应该摆脱”“着重”。

B项“只有……才……”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D项“不排斥”错误,原文为“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谷歌、英国Venturer联盟和阿联酋的“EZ10”等,到中国的XX,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路试阶段。

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属于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种,但是在市场应用上,与普通机器人及通用人工智能相比,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普及。

无人驾驶汽车的各单元性能已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需求,其精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导航技术的提升。

配合互联网、物联网及持续提升的信息化平台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将会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能力。

当然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神速,但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

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将会给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货运车辆变成了自动化运输网络中的智能装备。

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由此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手段。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

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材料三: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Hyperloop公司的高铁、Kitty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

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投资了4家无人驾驶公司。

无人驾驶是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驾驶行为,需要人、车、路高度协同。

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谢振东表示,无人驾驶整个生态是由各种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目前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未来需要从技术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

在广州联通总经理廖江看来,无人驾驶要求车路协同,特别需要可靠的网络,5G技术和5G网络非常契合车路协同的要求。

他说:

“5G网络建设对自动驾驶发展很重要,然而5G本身建设有难度,它要求建更密集的基站,对运营商有很大的挑战。

”广汽研究院郭继舜透露,广汽即将量产第一辆L3智能驾驶汽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芯片由国外的一个供应商提供,有延期的风险。

我们非常需要中国能先研发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8日)

材料四:

人类经过驾校训练,相对来说,很容易就可以掌握驾驶技能,但是机器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

“人类思维是在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模式分类以及学习的。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预测的模型,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

”郑南宁表示,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

郑南宁表示,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

“将神经科学和脑认知作为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灵感来源,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如何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

”郑南宁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极有可能出台政策全面鼓励无人驾驶。

B.据材料二可知,预测无人驾驶市场的规模与增长率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可见无人驾驶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C.可靠的5G技术和5G网络可满足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的要求,而密集的基站建设对网络运营商也提出了挑战。

D.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有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类似人类思维中的预测能力。

解析:

选D。

“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表述不准确,原文相关表述为“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作为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的一种,将要比通用人工智能及普通机器人更早地得到普及。

B.无人驾驶汽车用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的同时,更加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C.随着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建立及完善,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D.若将受神经科学和脑认知启发的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人工智能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或可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进而增强驾驶行为的预测能力。

解析:

选D。

A项“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并非“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

B项“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并非“保持超载低价状态”。

C项“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错误,结合原文内容“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Hyperloop公司的高铁、Kitty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分析,无人驾驶并非“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6.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出处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然后再分析侧重点。

材料一源自《经济参考报》,结合“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路试阶段”“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

当路试完成后,……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等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材料三源自《科技日报》,结合“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分析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材料四源自《光明日报》,结合“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等可知,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

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普及,并给物流业带来极大便利,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②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

谈到了技术、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并完善以5G技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链;③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要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还需要向脑认知和神经科学汲取智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鲁鲁(节选)

宗 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

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事没有任何影响。

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

房东灵机一动说:

“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

”这小村中习惯把为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称作下江人。

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剪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

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

“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

”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

“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

拉拉手吧?

”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

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战栗,连毛都微耸起来。

这只小手很轻,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

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

”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

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的介绍下和鲁鲁握手。

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

“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

我们明天吃什么?

”弟弟忙说:

“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

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忽然往山下的城里跑去了。

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

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地哀叫。

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

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吧?

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

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

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

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

但是没有。

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

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

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

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

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

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

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

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

车子经过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

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上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

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

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她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

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

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

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因为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

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

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

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

“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

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

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

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

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鲁鲁的内心,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鲁鲁内心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又饿又渴又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狗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思念。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悲哭开篇,又以他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对鲁鲁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解析:

选A。

B项,“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又饿又渴又累”错误。

又回到范家还因为他对新主人的忠诚与热爱。

“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不准确,这不仅体现了他失去旧主人的痛苦与无奈,还体现了他对每一任主人的忠诚与热爱。

C项,“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狗饭”并不能说明鲁鲁对新主人不满。

D项,“对鲁鲁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错误。

鲁鲁第一次丧家是因为旧主人去世,第二次丧家是因为旧主人远迁,鲁鲁并不是被无情抛弃。

8.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回答此类题目,需先对题干内容进行定位,然后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某一环境描写或事物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在优化文章结构、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就可能不同。

比如本文第一次写瀑布不仅点明了鲁鲁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也为下文写鲁鲁在瀑布前哀号的情节埋下伏笔;第二次写瀑布,在结构上与第一次的描写相呼应,表达了鲁鲁对姐姐的思念,进一步丰富了鲁鲁的形象;同时文中写瀑布的美丽和雷鸣般的水流声,以环境的美来衬托鲁鲁的悲,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

答案:

①第一次写瀑布交代了鲁鲁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为下文写鲁鲁在瀑布前哀号的情节埋下了伏笔;②第二次写瀑布,呼应前文,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达了鲁鲁对姐姐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③瀑布的美及雷鸣般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

9.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

“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涵是人性的呼喊。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著名作家对小说的评价,其实是考查对小说情节、主题的深层理解。

解答时应结合小说中鲁鲁和几任主人的遭际、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主题、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来分析这句话。

如“动物的悲鸣”是对小说情节的解读:

鲁鲁历经三任主人,两次离别,还屡遭人们的驱赶,命途艰难。

“人性的呼喊”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

鲁鲁的主人把鲁鲁当作家人,而鲁鲁也视他们为家人,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与关爱。

此外,鲁鲁的第一任主人是犹太人,第二任主人是躲避战乱的外省人,暗示了在时代大背景下,人与狗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答案:

①动物的悲鸣:

鲁鲁与两任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鲁鲁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以及其命运颠沛流离之艰。

②人性的呼喊: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以诚相待,人与动物之间也应平等、真诚。

③作者借狗的悲鸣,反映了战乱中人们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

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

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

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

在朝宿儒虞集、欧阳玄、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

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

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

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

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

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

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

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

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

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

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

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B.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C.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D.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应先通读,对句子内容有大体了解。

然后关注其关键词,如人名、官职名、固定说法等。

本题中,“以明经举”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

“授国子学正”“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均是结构完整的句子,其前后也应断开,由此可以判断选择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扈从,随从皇帝出巡。

《北齐书》:

“遂相与扈从达建州。

B.世子,古代诸王公侯嗣子之称谓,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之称谓。

C.顿首稽首,“顿首”,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稽首”,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古代把命令写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解析:

选C。

C项,把“稽首”和“顿首”分析颠倒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以宁博闻强识,才华出众。

在他小时候,就能出口成诗,县尹曾让他作《琴堂诗》,他马上就完成了,因此人们叫他小张学士。

B.张以宁深受皇帝宠信。

他曾与危素一起赴京,对皇帝所提问题的回答令皇帝满意;随皇上登钟山,被赐笔赋诗。

C.张以宁善于处理事务。

他奉命去安南封陈日煃为国王,但陈日煃去世,面对这种情况,他妥善解决,得到皇帝的嘉赏。

D.张以宁长于《春秋》的研究。

他因为对《春秋》很有研究,因此考中进士;并且他关于《春秋》的学说得以传承。

解析:

选A。

A项,“因此人们叫他小张学士”错,他在朝为官时,那些修养很高的儒士去世后,人们才这样叫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

(5分)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