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8172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及综合探究学案

学案八 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专题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会设计和分析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探究与实例分析,总结归纳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思路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分析,体会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思路,实践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的过程,建立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观念,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进一步形成整体与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审题、答题能力培养。

2.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解题流程。

【考情分析】

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是高考热点,物质制备主要以气体、无机物、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而性质的验证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过程中包括对物质性质的预测,2017·课标全国Ⅲ卷26题对绿矾的性质进行探究,2016·课标全国Ⅱ卷28题对Fe2+和Fe3+的性质进行探究;2016·课标全国Ⅲ卷制备CaO2等,是近几年新课标考试的热点题型。

1.涉气类实验装置

(1)常见气体制备装置

反应装

置类型

反应装置图

适用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固、固

加热型

O2、

NH3等

①试管要干燥;

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强热

固、液加

热型或液、

液加热型

Cl2、

HCl等

①烧瓶加热时要隔石棉网

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固、液不

加热型

或液、液

不加热型

H2、CO2、

SO2、NO、

NO2等

①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

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且气体不溶于水;

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以增强气密性,又可控制液体流速

(2)气体的收集装置

(3)气体的定量测定装置

(4)可作为冷凝或冷却的装置

(5)防倒吸装置

2.涉气类制备实验操作流程

3.涉气类制备实验先后顺序

(1)装配仪器时: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加入试剂时:

先固后液。

(3)实验开始时: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4)净化气体时:

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5)防倒吸实验:

往往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

(6)防氧化实验:

往往是最后停止通气。

4.制备与性质验证实验中需考虑的7大因素

(1)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2)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3)防吸水(实验取用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如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4)冷凝回流:

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

(5)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6)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7)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考点指导1 以气体制备为主线的物质制备与性质验证

【典例1】 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s)+Na2SO3(aq)

Na2S2O3(aq)(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中为________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

a.蒸馏水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________。

a.烧杯B.蒸发皿

c.试管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

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

S2O

+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思维提示】 

答案 

(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防止倒吸 NaOH(合理即可) 

(2)2∶1 (3)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可) 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ad (4)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合理即可)

【课堂对点训练】

1.氮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其化合物是实验室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Ag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

①仪器b是________(填名称);用图中的装置组合成一套可实现Ⅰ、Ⅱ目的的实验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是:

a→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导管口的编号)。

反应前要先打开开关a,通一会儿N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假设装置B中溶液仍为100mL,从中取出25.00mL,用0.10mol·

L-1NaOH溶液进行滴定(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滴定管液面的位置如图乙。

则在装置B中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③实验收集到NO的体积为112.0mL(标准状况下),则装置A中Ag与浓硝酸反应________(填“有”或“没有”)NO生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计算所得的数据说明)。

(2)小明同学进一步用下图装置探究

(1)中反应产生的气体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①通气体的过程,观察到甲中溶液变浑浊,小明得出的结论1是NO2具有氧化性。

乙中鼓入空气后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小明得出的结论2是NO具有还原性。

小华对小明的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甲中的现象不足以得出结论1,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怎样才能准确得出小明的结论1?

(简要回答出原理和现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广口瓶B中气体跟水反应,长进短出;广口瓶C是短进长出进行排水。

反应前要先打开开关a,通一会儿N2,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NO被空气氧化。

②c(NaOH)·V(NaOH)=c(HNO3)·V(HNO3),即0.10mol·L-1×(20.40-0.40)mL=25.00mL×c(HNO3),则c(HNO3)=0.08mol·L-1,则装置B中n(HNO3)=0.08×0.1mol=0.008mol。

③根据3NO2+H2O===2HNO3+NO,则由该反应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而实验收集到0.005mol,所以Ag和浓硝酸反应有NO生成。

(2)由

(1)知Ag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和NO;分别在不同的装置中探究它们的性质,甲装置不能区分NO2和HNO3是谁氧化了Na2S,故应在无水的环境中检验NO2的氧化性。

答案 

(1)①圆底烧瓶 2 3 5 4 6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NO被空气中O2氧化 ②0.008 ③有 NO2与水反应生成NO的体积89.6mL小于收集到NO的体积112.0mL(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①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将Na2S氧化,使溶液变浑浊 ②可将干燥的NO2与干燥的H2S气体混合,若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即可证明NO2的氧化性

【解题建模】

物质制备审、答题模板

考点指导2 以模拟工业生产为载体的无机物的制备

【典例2】 (2016·四川化学,9)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

【实验探究】

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________→e(填操作的编号)。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熄灭酒精灯,冷却

c.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HCl

d.点燃酒精灯,加热

e.停止通入HCl,然后通入N2

(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反思】

(5)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根据资料信息分析:

①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杂质是CuO,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提示】 第1步:

审题干信息,本题题干信息很简单,提取实验目的:

用热分解CuCl2·2H2O晶体制取CuCl。

第2步:

(1)审“流程”,获取反应条件等有效信息:

CuCl2·2H2O要在HCl气流中加热先脱结晶水,再继续加热使无水CuCl2分解,若不在HCl气流中加热,CuCl2·2H2O将会水解,最终产物为CuO。

(2)审“装置图”,获取每个仪器的作用等有效信息:

①A为CuCl2·2H2O分解产生CuCl的装置,气体入口必须通入HCl气体;

②X干燥管中盛放的无水CuSO4检验分解产生的水蒸气;

③C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HCl以及反应产生的Cl2;

④D为尾气处理装置,吸收HCl和Cl2。

第3步,审问题信息:

结合第1步、第2步提取的有效信息,结合题目提出的具体问题,联想已学过的知识,规范解答题目中的具体问题。

如本题第

(2)问,结合第2步中获取的流程信息的条件控制,必须先通HCl排尽空气,防止O2影响产品纯度,然后点燃酒精灯,在HCl气流中加热分解CuCl2·2H2O,最后在HCl气流中冷却生成CuCl,即可顺利选择操作顺序:

a→c→d→b→e。

第(3)问,结合第2步获取的有效信息,知通入C装置的气体有HCl和Cl2,再根据HCl和Cl2的性质,即可得出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实验结论。

第(4)问中NaOH吸收Cl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可写离子方程式。

第(5)问,结合流程信息,可知有CuCl2的原因,是分解不完全,肯定是“加热时间不够”;产生CuO肯定是CuCl2·2H2O发生水解,肯定是“HCl通入的量不足”。

答案 

(1)干燥管 

(2)cdb

(3)先变红后褪色

(4)Cl2+2OH-===Cl-+ClO-+H2O

(5)①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 ②通入HCl的量不足

【课堂对点训练】

2.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模拟工业制法,在NH3和NH4Cl存在条件下,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H2O2氧化CoCl2溶液来制备[Co(NH3)6]Cl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取研细的CoCl2·6H2O粉末10.0g和NH4Cl5.0g于烧杯中并加水溶解,将溶液转入三颈烧瓶,加入25mL浓氨水和适量活性炭粉末,逐滴加入5mL30%的H2O2溶液。

②在60℃水浴中恒温20min,然后用冰水浴冷却,充分结晶后过滤。

③将沉淀溶于热的盐酸中,趁热过滤,滤液中加适量浓盐酸并冷却结晶。

④过滤、用乙醇洗涤晶体并在105℃条件下烘干。

⑤晶体制备完成后,该小组通过以下步骤测定产品的纯度:

称取0.2858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加水溶解,再加入3mL10%的NaOH溶液,充分加热产生Co(OH)3沉淀,加6mol·L-1盐酸将沉淀完全溶解后加入足量KI粉末和5滴2%的淀粉溶液,用0.0400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最终消耗Na2S2O3溶液25.00mL。

已知:

2Co3++2I-===2Co2++I2,I2+2S2O

===2I-+S4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Co(NH3)6]Cl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5mL30%的H2O2溶液一次性加入三颈烧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无活性炭作催化剂,所得产物中除[Co(NH3)6]Cl3外还会有大量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Co(NH3)5Cl]Cl2和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Co(NH3)5H2O]Cl3晶体,而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主要产物只有[Co(NH3)6]Cl3,这体现了催化剂的________性。

(5)步骤③中趁热过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滤液中加适量浓盐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乙醇洗涤与蒸馏水洗涤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得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6)根据对应关系n([Co(NH3)6]Cl3)=n(Co3+)=n(S2O

)=0.001mol,m([Co(NH3)6]Cl3)=0.2675g,纯度为

×100%=93.6%。

答案 

(1)2CoCl2+2NH4Cl+H2O2+10NH3

2[Co(NH3)6]Cl3+2H2O或2CoCl2+H2O2+12NH3+2NH4Cl

2Co(NH3)6Cl3+2NH3·H2O

(2)缺少吸收挥发出氨气的装置(答案合理即可)

(3)温度迅速升高,氨气大量挥发且H2O2和NH4Cl受热分解

(4)选择

(5)除去活性炭,并防止产品析出 增大氯离子浓度,有利于[Co(NH3)6]Cl3析出 产品损失少

(6)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滴入后溶液蓝色褪去且30s不再变化 93.6%

考点指导3 有机物的制备

【典例3】 (2014·新课标全国Ⅰ,26)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

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30%        b.40%

c.60%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提示】

第一步 明确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原理是:

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且反应为可逆反应。

故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右移,提高另一反应物—异戊醇的转化率。

第二步 熟知实验仪器

本实验使用到的主要实验仪器是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蒸馏烧瓶、圆底烧瓶、温度计、锥形瓶等仪器,其中球形冷凝管常用于反应装置中冷凝反应物蒸气,使反应物冷凝回流,用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第

(1)问中仪器B;直形冷凝管常用于蒸馏装置中冷凝馏分,如第(6)问蒸馏操作中c项使用球形冷凝管是错误的。

而蒸馏操作中要求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第(6)问的装置应选b。

第三步 分析杂质成分

依据乙酸异戊酯、乙酸、异戊醇、浓H2SO4的溶解性判断乙酸异戊酯中混有乙酸、异戊醇、浓H2SO4、水等杂质。

第四步 除杂方案设计

第五步 产率(纯度)计算

由反应方程式:

可知,4.4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g乙酸,生成6.5g乙酸异戊酯,则第(7)问求得该反应的产率为

×100%=60%。

(8)异戊醇的沸点为131℃,蒸馏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课堂对点训练】

3.硝基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还可作有机溶剂。

制备硝基苯的过程如下:

①配制混酸,组装如图反应装置。

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18mL浓硝酸配制混合酸,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

把18mL苯加入三颈烧瓶中。

②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加滴边搅拌,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依次用蒸馏水和10%Na2CO3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得到粗产品。

Ⅱ.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20℃)/(g·cm-3)

溶解性

5.5

80

0.88

微溶于水

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

1,3-二硝基苯

89

301

1.57

微溶于水

浓硝酸

83

1.4

易溶于水

浓硫酸

338

1.84

易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混酸应在烧杯中先加入________。

(2)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中长玻璃导管可用________代替(填仪器名称)。

(4)反应结束后产品在液体的________(填“上”或者“下”)层,分离混酸和产品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5)用10%Na2CO3溶液洗涤之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时,怎样验证液体已洗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须先向液体中加入________除去水,然后蒸馏,最终得到17.5g硝基苯。

则硝基苯的产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6)可加入CaO除去水,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HNO3过量,根据苯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的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为:

×123g·mol-1=24.98g,故产率为:

×100%=70%。

如果忘记加沸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