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1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docx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记录

时间段:

记录人:

问题编号

问题类型

相关分析

1.关于“时间段”:

填写所观察的时间段编号,如第一个五分钟填上“5”。

2.关于“问题类型”:

一、有效:

1.铺垫型;2.思考型;3.提醒型;4.其他。

二、低效:

5.过易的;6.过难的;7.无意义重复的;8.表述含糊的;9.其他。

三、无效:

问与不问一个样或者问比不问还不好的提问。

3.关于“相关分析”:

含问题本身(含提问内容、形式、时机等)的分析及学生回答、教师理答状况的分析。

选择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不必逐个分析。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分时段汇总表

时间段:

记录人:

问题类型

个数

有效的

1.铺垫型

2.思考型

3.提醒型

4.其他

合计

低效的

5.过易的

6.过难的

7.无意义重复的

8.表述含糊的

合计

无效的

9.无效的

总数

时间段:

填写所观察的时间段编号,如第一个五分钟填上“5”。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汇总表

问题类型

个数

所占比例

一、有效的

1.铺垫型

2.思考型

3.提醒型

4.其他

合计

二、低效的

5.过易的

6.过难的

7.无意义重复的

8.表述含糊的

合计

三、无效的

9.无效的

提问总数

所占比例的统计方法例举:

如“1.铺垫型”的比例是指铺垫型问题占“一、有效的提问”的百分比;而“有效的提问总数”的百分比指“有效的提问”占整个“提问总数”的百分比。

 

“教师评价语言对学生感悟文本内容的影响”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一)

教师评价语言的内容

情感性评价

(学生习惯态度兴趣)

内容性评价

(文本内容)

方法性评价

(学习方法)

效度原因分析

 

 

 

 

次数

次数

次数

教师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二)

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评价目的(清晰、准确、无冗余)

评价时机(成熟、不成熟、生硬)

评价态度(交流式;表演式;个性化)

效度原因分析

 

 

 

 

次数

次数

次数

 

学生课堂反应情况观察表(三)

 

教师提问频率

每5分钟问题个数

合计问题个数

提问频率

0-5分

每分

每5分

5-10分

10-15分

15-20分

20-25分

 

互动分类频次统计(总观察时段:

″)

项目

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

中立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

①②

合计

⑥⑦

合计

频次

百分比%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记录

问题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相关分析备注

1

2

•A.提问的类型

• 1.铺垫型

• 2.思考型

• 3.提醒型 

•4.其他

• 5.过易的

• 6.过难的

•7.无意义重复的

•8.表述含糊的

•9.无效的

•B.被要求的回答的类型

• 1.思考性的问题:

幼儿必须得出结论或最终对事情作出解释.

• 2.事实性问题:

幼儿必须从记忆、经验中提取事实.

• 3.选择性问题:

只要求回答是或否或者回答是这过还是那个.

•C.回答者的选择

• 1.提问前指定回答的学生.

• 2.提问后叫自愿回答者.

• 3.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

•D.停顿(提问后)

• 1.在叫起学生之前暂停几秒钟.

• 2.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停顿时间不足3秒

•3.提问后时间停顿过长(超过15秒)

•4.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5.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6.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等待几秒

•7.在叫起学生之前没有停顿.

• 8.不适用:

教师在提问之前已指定学生.

•E.呈现问题的音调和态度.

• 1.挑战和刺激.

• 2.实事求是.

• 3.威胁或测试.

•F.多重问题.记下教师次数:

• 1.在叫起学生前重复提问( )次.

• 2.一次问到三个问题(  )次.

•G.教师挑选回答问题的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全班齐答

•3.提问后,让举手者答

•4.提问后,让没有举手者答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H.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称赞评价性回答

•I.教师理答的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

•4.对学生的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基于提问的观察要素及评价标准

观察要素

要素子项

评价指标

教师

提问

问题

数量

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学理念

对一节课究竟要提出多少问题适宜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问题

质量

衡量老师提出问题的水平

高水平(紧扣教学目标、问题指向明确,利于突出重、难点)

中水平(介于“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

低水平(不能紧扣教学目标、问题指向不明确)

问题

类型

衡量所提问题的综合水平

判断型(回答问题不需深刻思考,只需作出判断)

复述型(对概念、原理等内容的复述或简单应用)

论述型(运用相关知识对问题作出论证性叙述)

提问

方式

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学理念

指定回答(指定具体学生回答相应问题)

自由回答(未指定具体学生,由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

回答

回答

态度

衡量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主动回答(主动回答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者主动补充、修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问题等)

被动回答(在老师或同学的要求下被动回答问题)

回答

质量

衡量学生回答的质量情况

高水平(内容完整严密、表达流利顺畅)

中水平(内容完整,但表述不够清晰)

低水平(内容错误、表述混论、逻辑不清等)

应答

处理

 

是否

应答

应答

方式

老师:

是否对学生回答作回应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回应

无应答(对学生的回答未作任何评价)

重复(重述学生回答案)

追问(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进一步的追问)

拓展(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的拓展分析)

学生:

是否对老师的讲解或同学回答作回应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回应。

同意老师、同学的回答

提出新问题(对老师、同学的讲解产生质疑并提出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水平又可分为高质量、中质量和低质量三个层次来评价)

三、课后分析与评价

课堂观察与记录的目的在于为课后分析与评价提供素材与依据,而课后分析与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做好课后分析与评价呢?

1.观察量表的统计。

由于“基于提问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中包含“教师问题”、“学生回答”以及“学生提问”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统计时也可按表3要求来进行统计。

表3 基于提问的课堂观察项目统计表

统计项目1:

教师提问

问题数量

 

指标

问题类型

问题质量

提问式

应答处理

判断型

复述型

论述型

高质量

中质量

低质量

自由答

指定答

未应答

重复

拓展问

数量

 

 

 

 

 

 

 

 

 

 

 

比例

 

 

 

 

 

 

 

 

 

 

 

统计项目2:

学生回答

回答人次

 

指标

回答质量

回答态度

回答学生所处区域

正确

错误

主动

被动

考前

居中

靠后

数量

 

 

 

 

 

 

 

比例

 

 

 

 

 

 

 

统计项目3:

学生提问

提问人次

 

问题质量

 

 

 

2.统计结果的应用。

该统计情况可以有不同应用及侧重,具体情况如下:

(1)若考查(评价)教师教学技能—提问技能水平,侧重应用“统计项目1:

教师提问”。

在统计指标中,问题类型、问题质量、应答处理等项目是评价教师提问技能优劣的重要指标,而问题数量和提问方式为参考指标。

这些指标中,若有一定的问题数量,而且所提问题更多的属于论述型,同时所提问题的质量较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评价,则反映出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提问技能;反之则提问技能水平低。

此外,若所提问题的提问方式属于“指定答”类型,则“回答学生所处区域”也将成为教师提问技能水平的一个指标。

越有经验的老师,提问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区域)越宽(注意到教室的每个区域),相反则越窄(通常集中于教师前排和中间区域学生)。

(2)若考查(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水平与结果的,侧重应用“统计项目2:

学生问答”和“统计项目3:

学生提问”两个项目。

其中,统计项目中的“回答态度”和统计项目3中的“提问人次”是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

若回答问题越主动,而且“提问人次”越多,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越积极,反之则越被动;统计项目2中的“回答质量”和统计项目3中的“问题质量”将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过程中思维水平的关键指标。

“回答质量”中的正确率越高、提出问题的“问题质量”越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越深刻、学习效果越好,相反则越差。

(3)若综合考评教与学的整体情况,则将三个统计项目综合考虑。

教师提问技能水平高、学生积极回答且回答质量高、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反映出教与学的整体水平越高。

为使课堂观察效果更科学、更全面、更深入,课后分析与评价时,除分析表3外,还可进一步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并结合问卷情况作综合评价。

基于提问的课堂观察项目统计表

统计项目1:

教师提问

问题数量

 

指标

问题类型

问题质量

提问式

应答处理

判断型

复述型

论述型

高质量

中质量

低质量

自由答

指定答

未应答

重复

拓展问

数量

 

 

 

 

 

 

 

 

 

 

 

比例

 

 

 

 

 

 

 

 

 

 

 

统计项目2:

学生回答

回答人次

 

指标

回答质量

回答态度

回答学生所处区域

正确

错误

主动

被动

考前

居中

靠后

数量

 

 

 

 

 

 

 

比例

 

 

 

 

 

 

 

统计项目3:

学生提问

提问人次

 

问题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