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77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0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docx

小学s版语文五下单元教材简析表格式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

五篇课文中《黄道婆》《提灯女神》《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为精读课文,《“香玉剧社号”》《花木兰》为略读课文,歌颂的都是巾帼英杰。

《黄道婆》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表现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提灯女神》讲的是“白衣天使”的先驱南丁格尔的故事,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香玉剧社号”》讲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事,表现了一位艺人的爱国情怀。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三克镭的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花木兰》讲的是我国古代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些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语文百花园三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句子练习,要求照样子改写句子,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式互换练习;二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怎样才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方面的心得体会;三是阅读练习,要求学生阅读短文《镇静的女主人》并根据短文后面的提示跟同学交流阅读体会;四是积少成多,要求背诵北宋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话题是“个性与性别”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讨论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等。

“习作”是要求围绕“个性与性别”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本单元要求认识35个字,会写37个字。

读写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和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一位位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2.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搜集有关信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体会一些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4.认识35个字,会写37个字。

5.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6.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建议: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养成了自学预习的习惯,所以在本单元对于认读生字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着重设计检测字词就可以了,对于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和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课文内容较长,练习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锻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

预计教学时间为12—15课时。

牛佛镇2014——2015学年下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主备人

谢洪武

参备人

舒维利、金云飞、谢文华

课题

11、黄道婆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卡

老师:

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预习准备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棉神”。

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棉神”。

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

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

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黄道婆(约1254—?

)又名黄婆。

我国元代着名的棉纺织技术家。

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

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

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

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

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

“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3.(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

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

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

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

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

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

(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

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

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

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

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2)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学生讨论发言

六、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1、黄道婆

棉神

传授棉纺技术无私奉献

革新棉纺工具勇于革新

先棉祠

教学反思

 

牛佛镇2014——2015学年下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主备人

谢洪武

参备人

舒维利、金云飞、谢文华

课题

12.提灯女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卡

老师:

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

2、师:

同学们,女神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神。

你们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那么,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

她有哪些业绩让人们用“女神”这个词来赞美她。

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5、指名反馈:

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

(南丁格尔冲破阻力,去当一名护士;南丁格尔带领医疗护理队来到前线护理伤病员;人们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设立“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了“护士节”、“南丁格尔奖”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

那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3、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著名的“南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人们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进一步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二、细读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

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

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

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

(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

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

(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

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文章。

板书设计

12提灯女神

南丁格尔

无私奉献忘我工作

教学反思

 

牛佛镇2014——2015学年下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主备人

谢洪武

参备人

舒维利、金云飞、谢文华

课题

13.香玉剧社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9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卡

老师:

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预习提纲:

导入:

你知道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女性为当时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已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英国护理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今天再认识一位伟大的女性--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满目疮痍狂轰滥炸辗转反侧猖狂日夜兼程精彩传神恋恋不舍

万众一心赤子之情丧心病狂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整理到课本上)

募捐一丝不苟辗转反侧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读第1自然段,这架战斗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

(2)读第2—4自然段,常香玉为什么要捐献这架飞机?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读第5—8自然段,常香玉为了捐赠飞机克服了哪些困难?

(4)读第9自然段,各地观众得知常香玉的义举后,有哪些感人的举动?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5)读第11自然段,常香玉捐赠飞机的义举有什么重大意义?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7.你认为常香玉是个怎样的人?

8.质疑。

(在预习课文时有哪些疑问,至少提出三个问题,写在课本上。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提问:

同学们,看着这样的课题,爱发问的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的问题:

(1)什么是“香玉剧社号”?

它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它是怎么来的?

……

同学们真会提问题,随着这节课的学习将一一解开你心中的疑团。

二、交流资料,展示成果

1、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谁愿意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

2、出示“常香玉”有关图片,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出示“香玉剧社号”飞机及一小段常香玉主演的《花木兰》,顺便让学生知晓豫剧唱腔。

3、了解了这么多信息,知道常香玉有“爱国艺人”之誉,可能有的同学会迫不急待地发问:

“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

”别急,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知晓爱国心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常香玉为什么要带领剧社为志愿军捐飞机?

(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2、反馈自学要求得出的问题。

3、自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四、细读文本,感悟爱国情

1、常香玉在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她是怎样克服的?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汇报后出示句子并读一读。

(1)为了不影响演出,常香玉把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全部送到保育院。

(2)为了节省开支,常香玉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从不因为自己是社长和名角搞半点儿特殊。

(3)在义演过程中,剧社会个别人有些动摇,认为捐一架飞机太难了,就私下劝说常香玉,不如改为捐一辆坦克或几门大炮,这样比较容易些。

常香玉不仅明确反对,还耐心地说服了他。

3、谈一谈读了句子后的感受。

4、常香玉的这一义举有什么意义?

由此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换位思考

1、总结:

课文正是以常香玉为什么要捐飞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为结构编排内容的,表现了常香玉的爱国情怀

2、假如你是以下的一种身份,对于常香玉的这一举动,你会怎么想,请选择一种身份说一说。

(1)我是常香玉的孩子,我想说:

(2)我是常香玉所在社团的员工,我想说:

(3)我是一名抗美援朝军人,我想说:

(4)我是常香玉的一位忠实观众,我想说:

六、课堂作业

一、听写。

二、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

辗转反侧

三、照样子,写词语。

恋恋不舍(AABC式)、、

轰轰烈烈(AABB式)、、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jiǎo②jué

角色主角名角一角钱

五、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一段你心中最想说的话,送给艺术家常香玉。

板书设计

13*、香玉剧社号 

拿出积蓄

  捐献飞机     卖掉汽车    多次立功

(为抗美援朝)   全国义演

  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

教学反思

 

牛佛镇2014——2015学年下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主备人

谢洪武

参备人

舒维利、金云飞、谢文华

课题

14.居里夫人三克镭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的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居里夫人三克镭的故事。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居里夫人在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进而理解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的精神崇高。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卡

老师:

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

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

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

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

文中说什么简陋?

该怎么读。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

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

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五、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

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

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

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

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

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

(略)

师:

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

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

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

没有

师:

那她有的只是……

生:

简陋的实验室

师:

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

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

(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

“没有人应该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