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6779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docx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找出作者描写了鸟的不同方面的句子。

  2、品读三四段描写鸟的声音形态的句子,感受作者语言的独特风格

  3、找出作者对鸟儿的感情变化,体会文章中心主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展示几张美丽自由的鸟儿的图片和几张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的图片。

  问:

你认为哪一种状态的鸟儿更美?

你们喜欢哪一种状态的鸟儿呢?

为什么?

  二、层层解读文本,随文解决生字词。

  【读“鸟”】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作者喜欢的鸟儿的哪些方面?

用“我认为作者喜欢鸟儿的,你看(听)”的句式来回答。

  ③读一读,赛一赛,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他高踞枝头。

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2、

  【品“鸟”】自由朗读文章的三四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来谈)

  3、

  【悟“鸟”】跳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作者除了爱鸟,对鸟儿还有哪些情感?

②作者写这一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只是爱鸟么?

补充作者简介,创作思想。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冰心”对梁实秋的评价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

  (译作)等。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梁实秋以其独特的崭新面貌出现在散文领域。

人们说他的散文创作;

  “不以抒情见长,而重议论,有意回避热点题材,不为时尚左右,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题,如男人、女人、理发、穿戴、吃饭、下棋,等等,但谈论中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情趣交织,把人生体味艺术化了,别有一种阅读的魔力。

”更有人注意到他的散文表现出的“智慧、学问和书卷气”的独特品性,称这类散文是“知性散文”。

而“知性散文”的作者“较之一般散文家,他们从广泛阅读所得的间接经验及其人文素养无疑更为丰厚,而由此养成的对人生、人性、人情以至于历史与风俗等等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也较其他散文家更为健全些或深刻些”。

梁实秋的《鸟》便是一突出的范例。

  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

  4、

  【变“鸟”】①假如你是一只鸟儿,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②总结升华本文主旨。

  (向往自由与美好)

  三、拓展阅读,谈谈体会,与本文的异同点有哪些?

风中的鸟巢雪小禅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鸟巢,挂在树梢上,看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的力量。

我喜欢那鸟巢的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和着唾液一根根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

在空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

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

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凄然。

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

我坐在车里,车里的空调开得很足。

不,不冷。

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

  它们高高在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

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

我把车里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进我心里。

她带着印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

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声声让人心醉。

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

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

”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

无论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

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

他喜欢自

  己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

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

有些

  孤芳自赏吗?

有有些文艺吗?

当然也有可这是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是带有腐蚀性的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我在路上,在冬天的路上,伴我的有这些风中的鸟巢,还有那永定河边的一排排枯树,桑树,柳树,槐都有古意。

旧得让人可以发呆,黑黑的树皮皲裂着,我试图走近那些树,那些风中的鸟巢,可我知道,走近了,一定没有了现在的荒凉味道。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

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

那种诱人,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

整个冬天,我时常路过那些风中的鸟巢。

我习惯了它们的姿势——有些过分的清高和薄凉,稍微有些弱势,可是,恰到好处。

它似一个寂寞的男子,人到中年,无人能知,无人能懂,人前是欢笑的,颓败时,就做了这样一只独立于世的鸟巢。

  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

这样想的时候,我打开一包雪茄烟,我不是抽烟的女子,但喜欢这孤独傲世的雪茄烟,它和冬天的鸟巢如此相配。

我点燃一支雪茄,试图加速这孤单的速度。

在这冬天,在这空旷的田野里,其实,我是试图做一只冬天的鸟巢。

  我身边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是我,刻意减去那些不必要——

  我才知道生活中不必要原来这样多它们占据着我太多私人空间,霸占着我的精神硬盘,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想做这样一只风中的鸟巢。

  不沟通,不奉迎。

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

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地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

  四、简单说说本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五、作业:

①推荐阅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②仿照文中对鸟儿的声音、形态、动作等细致刻画,对你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练习,不少于200字。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重难点: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学法指导:

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而梁实秋笔

  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

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是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小品,广涉人生世态,内容丰富,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念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

  三、整体把握文章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问题探讨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色彩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

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

  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有对笼中鸟的同情(2节);对比写鸟的苦闷;有对鸟的美丽的赞美;还有通过鸟来写人的心情,实际也是对鸟的爱:

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4.前面4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

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说前面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

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五、品读课文师:

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例:

我喜欢第二节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特别是“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这一句,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

  六、比较探究阅读下面关于猫的说明文字,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猫是老鼠的天敌,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捕鼠。

猫有着独特的捕鼠功能。

猫有着独特的感觉器官,除了灵敏的耳朵外,它还有一双白天黑夜都能看到物体的眼睛,白天瞳孔缩成一条线状的缝,晚上放大成圆形。

眼的上边与嘴的两旁有长而硬的毛与胡须,上面布满极细的神经,可以帮助它感觉黑暗中的情况。

此外,它足下有柔软的肉垫;趾上尖锐的钩爪,平时缩在里面,在扑向老鼠的刹那,猛的伸出,触着鼠身,入其肌肤,万无一失。

  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说明文以说明为主。

  说明文严密严谨尽量客观,使用的方法偏重科学说明;状物散文带有情感理趣,比较主观,使用的方法偏重文学。

  七、小结:

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

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

  梁实秋《鸟》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圈画出中心句、过渡句、语言优美的句子、修辞句、重点词;

  2.抓住中心句、开头、结尾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赏读第

  3、4段,从多个角度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词典,掌握生字词;

  2.默读并圈点批注,把握课文内容,沥青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

  重点:

目标:

2学习过程:

一、诗文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同学们,鸟儿和人类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朋友,鸟儿自由飞翔的天性、五彩的羽毛、灵动的身姿,无不显示出大自然造化之奇妙。

古今文人笔下,常能见到鸟儿的形象。

回想一下,你读过哪些写鸟的诗文?

学生发言。

  诗人和作家都偏爱鸟,作家梁实秋也不例外,今天就要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散文《鸟》。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15分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词典,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出现的古文、诗句的含义。

  三、默读圈画,理解中心。

  (18分钟)1.默读全文,用直线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把握全文脉络。

没有原句能表明段落中心的,请自己概括。

第一段:

我爱鸟。

  第二段:

笼子里的鸟的苦闷。

  第三段:

欣赏鸟的声音。

  第四段:

描摹鸟的形体第五段:

我单单喜爱鸟的声音和形体,并不对鸟存任何幻想。

  第六段:

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第七段:

写众多可怜可悲的鸟儿,表达自己的同情。

  2.结合梳理的中心句以及文中的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引入到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

  提问顺序:

  

(1)初探中心理解;

  

(2)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要写到“笼中的鸟”?

(3)第6段写到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这与作者看到“笼中鸟”时的情感有何不同?

(5)作者在第5段中说:

  “我爱鸟的声音、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如何理解这句话?

(4)再次归纳本文中心。

  小结中心:

本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声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3.学法总结:

如何梳理文章中心?

抓全文文眼、中心句、关键句、隐含情感态度的句子。

  四、课堂小结(2分钟)知性散文:

梁实秋的散文有对人生的思索,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而且在艺术上显示出知性散文的清峻、理智和洗练的特色,给人以朴雅之感。

说其清峻,表现在作者似乎不涉足政治,不与时代潮流相适应。

写的是普通的人生、平凡的社会生活,回避社会热点,不追求所谓的时尚;说其理智,这是因为梁实秋的知性散文表现出来的智慧、学问和书卷气;说其洗练,指的是语言艺术的风格,首先是简洁朴实,其次是含蓄凝练,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汉语功力。

  《鸟》是梁实秋知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知性散文的作者较之一般散文作家,他们的广泛阅读所得的的间接经验及人文素养无疑更为丰厚,而由此养成的对人生、人性、人情以至于历史与风俗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则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感受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点。

  五、课下作业:

熟记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品读第

  3、4自然段,体会梁实秋散文语言的凝练准确的用词美、化用文言的典雅美和多变的句式美。

  2.运用本节课的语言表现的方法,当堂练笔,描写一种小动物。

  学习重点:

目标1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品读第

  3、4自然段(25分钟)第

  3、4段文字对鸟之美进行了细致描绘,请默读两段,并圈点批注,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特别传神?

  1.学生默读批注;5分钟2.班上交流,引导点拨。

15分钟3.小结:

  (依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重点放在前三个语言特点上,后三个如有学生发现,点拨即可。

  (5分钟)

  

(1)凝练准确的用词美:

写白鹭,用“伫立”

  “拳着”

  “缩着”这些动词,刻画了白鹭的形态,很有画面感;

  

(2)修辞:

比喻、排比、对偶

  (3)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描写白鹭时一静一动(伫立的静态、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态)

  (4)化用文言的典雅美:

  “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

  “秾纤合度”

  “临风顾盼”,凝练含蓄,意蕴深厚,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汉语功力。

  (5)色彩搭配之美:

写白鹭,用“白”

  “青”

  “黛青”

  “釉绿”等几种颜色的点染,渲染了意境,极富色彩美。

  (6)句式多变之美:

排比段、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与散句的结合,是文段自由灵活又不失典雅大气,舒缓自如。

  三、课堂练笔(15分钟)模仿本课中描写鸟的外形、动作、声音的方法(准确用词、句式多变、妙用修辞、动静结合、色彩新明和谐等),为你所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片段,100字左右。

  8分钟习作,7分钟交流并点评其运用的方法与亮点。

  四、课下作业摘录文中富有文采和语言优美的句子,熟读成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