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472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

 

 

———————————————————————————————— 作者:

————————————————————————————————日期:

 

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指要

教材内容: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ﻫ本组教材是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教学本组教材时,教者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同时,让学生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

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了解秋天,感受秋天,并注意引导学生能自己画秋天、写秋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ﻫ《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新选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

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呈现出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黄山奇石》是图文并茂,读后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

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

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介绍了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了解知识,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

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

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

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

(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

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

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

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

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金秋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

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第1课:

秋天的图画

学习目标:

ﻫ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

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初步感受“劳动最光荣”。

  4、愿意背诵全文。

ﻫﻫ 一、导入——出示图画本,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本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ﻫ 生可能回答:

1、根据经验得知;或通过看字得知等。

从而认识生字“图”ﻫ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生活中识字,并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直接点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天的图画》(出示课题)

 这幅图画上画着什么呢?

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读书要求:

ﻫ  a) 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设计意图:

培养合作精神)ﻫ    b)思考:

这幅秋天的图画上画着什么呢?

在书上做好记号。

  (设计意图:

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ﻫ  三、交流读书成果,并随机展开相关的阅读教学ﻫ  a)首先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思考题,随机认识生字:

梨、笼(为什么是竹字头)、浪、粱(为什么是米字底)、燃(为什么是火字旁)

  b)检查读书效果

  师1:

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了吗?

好,那你们先数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4句)ﻫ   师2:

这四句话中对你来说哪一句话最难呢?

自己再大声地读读全文,挑出你认为最难的一句。

    师3:

再把你挑出的最难的一句读3遍。

好,接下来我们向困难挑战!

  生生之间展开各种形式的读句子。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主。

不但在文中再次巩固识字,而且熟读课文也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在学生的回答中借助多媒体出示有关的句子:

穿插阅读教学。

ﻫ a、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ﻫ    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稻海能翻起金色的波浪?

说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出示相关的画面辅助教学。

 b、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他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要求读好长句,认识生字词“勤劳”,说说它的意思,并用上“勤劳”说一句或几句话。

   感悟为什么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ﻫ  四、巩固识字,布置作业

  师引1——这些人们真勤劳,老师说呀,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把这些生字都学会了,我们再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ﻫ   师2——下节课我们还要比比谁是小小朗读家,请同学们好好准备一下。

ﻫﻫ 第二课时ﻫ 主要完成朗读训练并要求背诵、写字、课堂作业本。

2黄山奇石ﻫ

教学目的要求:

ﻫ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ﻫ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ﻫ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ﻫ  4.朗读课文,背诵3、5两个自然段。

ﻫ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

ﻫ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应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

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

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ﻫ 教学用具:

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

  教学过程:

ﻫﻫ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

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

老师随图讲解。

ﻫ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

(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ﻫ 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12个生字。

 区省秀 尤 其仙翻滚 巨著形状

  2.指读。

省、著、状三字是翘舌音。

ﻫ 3.字形指导。

ﻫ状:

右边是“犬”。

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壮”多指人力气大。

二字要注意区别。

ﻫ 著:

要和“着”区别。

著,音zhū,组词为“著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

ﻫ尤:

应与龙字区别。

ﻫ4.理解词语。

 闻名:

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

表示更进一步。

ﻫ   秀丽:

清秀美丽。

  神奇:

非常奇妙。

ﻫ   陡峭:

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ﻫ 翻滚:

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ﻫ四、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ﻫ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ﻫ 2.指读课文,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

ﻫ五、作业:

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ﻫ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课文写了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那里的怪石有趣。

)ﻫ 2.观察第一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给你的印象怎么样?

如何理解“秀丽神奇”?

ﻫ 3.“尤其”一词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这一句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强调了怪石的有趣;是全文中心句,对全文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学习二、三、四、五自然段。

ﻫ1.分别指读课文,看作者每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怪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怪石的特点的。

用笔画出各段中的比喻句。

 2.观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形状、环境。

说它是“仙桃石”的原因是什么?

 3.观看第三幅图。

课文中哪几句说猴子的样子?

“翻滚的云海”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能理解吗?

“猴子观海”中的“海”是什么海?

ﻫ 4.自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远远望去”“真像”等词语说明什么。

ﻫ  5.观察第四幅图,说说“金鸡”是怎么形成的。

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ﻫ 1.指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又告诉我们哪些奇石,省略号说明什么。

你能想象出这些奇石的样子吗?

这一段与二、三、四、五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ﻫ          第三课时

 一、指读课文。

ﻫ 二、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哪几种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略写了哪几种奇石?

ﻫ 三、辅导课后2、3题。

(略)ﻫ 四、指导背诵三、五两段。

ﻫ 1.背诵方法:

先读熟,再一句一句地背,背过一句,再背第二句,背过前二句再背第三句。

用这种“滚雪球”的方法,会很顺利地背下来。

 2.检查验收,背诵好的,当堂练习默写,鼓励背诵全文。

 五、作业:

用几句话写一处景物,要写出特点。

ﻫﻫ附:

板书ﻫ      2黄山奇石ﻫﻫ    

 

3、植物妈妈有办法

 

简介]:

ﻫ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诗歌的形式,传授了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同时也说明了孩子长大了应当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道理。

 [教学要求]:

ﻫ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明白孩子长大了应当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道理。

ﻫ 2、认识汉字15个,会写8个生字。

  3、练习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在朗读中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ﻫ  [教学课时]:

两课时ﻫ  [预习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图片或课件:

火车开了,大家背着行囊去旅游;草原一望无际,牛马撒蹄奔走;天空湛蓝,鸟儿四处飞翔。

2、他们靠什么去旅行?

ﻫ 人、马脚鸟翅膀ﻫ 3、出示一棵树,一棵花,那它们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ﻫ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

ﻫ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2、同桌互读,取长补短。

 3、四人合作,由小组长检查读的情况,并填写记录卡。

ﻫ 4、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抽学生认读。

ﻫ  三、学习课文ﻫ  自学

  1、轻声读,课文有几小节?

ﻫ 2、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每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组内交流ﻫ 孩子们,为什么要离开家?

他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组长汇报

  教师小结

四、发散思维

 同学们,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

 ①甜美的果实让人和动物吃后,种子不被消化排出体外,落在地上,就会生根发芽。

ﻫ  ②风儿会吹柳絮、杨花。

 ③蓖麻、栗子也穿着铠甲。

……

 小结:

植物真是神奇呀,希望大家以后要细心观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诵读

 1、想像练读。

同桌练读,取长补短。

ﻫ 2、教师范读。

学生倾听,学习技巧。

ﻫ 3、情感朗读。

指名朗读,交流情感。

  4、同学评读。

朗读评议,再次体验。

ﻫ 5、小组赛读。

小组比赛,升华情感。

ﻫ 六、背诵ﻫ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第二课时

一、朗读ﻫ朗读这首诗,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学习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掌握识字规律

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ﻫ  黄色卡片(会认):

植物已经牛羊准备娃娃ﻫ  山洼豆子炸开不信粗心ﻫ 红色卡片(会写):

已经牛羊准备甲信

 2、学习记忆字形ﻫ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ﻫ已经准备辛甲

 

(2)重点分析生字ﻫ羊:

象形字。

老师出示图片,帮助分析字形。

ﻫ 豆:

笔顺­——豆

 甲:

田字出头ﻫ 3、指导书写ﻫ 三、巩固练习ﻫ1、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生字,口头组词。

  2、读课文。

ﻫﻫ [板书设计]:

      长大   四海为家ﻫ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风    纷纷出发

       苍 耳铠甲皮毛田野、山洼

      豌 豆  太阳 蹦 跳

 

4、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ﻫ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ﻫ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ﻫ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ﻫﻫ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ﻫ  喜欢旅游吗?

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ﻫ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ﻫ  要求:

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ﻫ  3、指名读诗。

ﻫ 重点指导“生”“斜”。

ﻫ   4、齐读全诗。

ﻫ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ﻫ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ﻫ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ﻫ   (相机板书: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ﻫ  1、课件出示图画。

ﻫ  (图画内容:

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ﻫ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ﻫ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ﻫ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ﻫ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ﻫ     [多媒体演示: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ﻫ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

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

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

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ﻫ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ﻫ   [ 多媒体演示:

马车出现。

]ﻫ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

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

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ﻫ   ⑤多种方式读诗:

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ﻫ    ⑥配乐齐读ﻫ3、配乐背诵ﻫ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

留恋忘返!

ﻫ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ﻫ  (3)配乐齐诵ﻫ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ﻫ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ﻫ  4、作业:

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ﻫ 板书:

         4.古诗三首

          山行ﻫ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ﻫ         白云(生处)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