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124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docx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2015

南极,这块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吸引了无数的探险家想揭开她的面纱。

现在,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故事,走进历史,进行南极探险之旅,接受心灵的洗礼,学习《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的含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

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

(出示课题)。

二、资料连接

(一)作家及作品简介

(二)南极简介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读后的感受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3、他们发现阿蒙森探险队比他们早到后,表现如何?

(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4、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

请一一列举。

(1)恶劣的天气。

(2)路程危险增加十倍。

(3)身体非常虚弱。

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

(4)储藏点的燃料太少。

(5)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5、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

(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6、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点拨、讨论、提问。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7、复述课文内容。

(提示六要素)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8、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

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点明主题)

四、质疑问难、理清思路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

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

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

“伟大”指什么精神?

(媒体显示)

失败之悲勇于探索

作证之悲诚实守信

死亡之悲悲剧--------伟大集体主义

离别之悲献身事业

世人之悲给人精神鼓舞

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当堂训练

1、请用“悲在____,而____伟大”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例:

“悲在全军覆灭,而冒险精神伟大”、“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实守信的精神伟大”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吞噬(shì)角逐(jué)雪橇(qiāo)癫狂(diān)

拽(zhuài)悚(sǒng)毋(wú)皑(ái)怏(yàng)

馨(xīn)温馨赢(yíng)输赢

罄(qìng)告罄羸(léi)羸弱

磬(qìng)钟磬

第二课时课堂探究

要点:

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一、品读研习:

文中哪些情节、语句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激动难忘?

请概括说明。

以下情节

1、历尽艰辛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失败者对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公正无私、恪守信用)

2、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事业重于生命)

3、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独自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集体主义)

4、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了,却不哀叹自己遭遇的种种困难。

(献身事业)

以下语句5、“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使用拟人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

此刻,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们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舞扬威、洋洋自得。

6、“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执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三年级下册《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萨、蔷、薇、啰、滂、沱、纤”;理解“纤弱”、“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4、尝试借助板书复述课文,并编排课本剧表演。

教学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画面:

阳光灿烂,树木青翠,一丛丛野蔷薇正盛开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一会儿,风雨袭来,花草树木被吹得摇摇晃晃,一朵小小的蔷薇花坚持挺立着,终于等到了雨过天晴。

2、出示课题:

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1)

指名读课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

(1)课题上的上标①表示什么?

这表示课后有注释。

一起读课后注释:

本文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2)课题中有标点,这是文中一个人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通过预习,知道是萨沙说的。

你觉得这句话可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呢?

(骄傲、自豪、不满意)

指名读句子,读出相应语气。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萨沙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发生了什么事?

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1-3节、4-8节、9-11节。

(正音:

“萨”平舌音、第四声;“滂”是第一声)

3、故事中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板书:

父亲、妈妈、托利亚、小萨沙

在学生交流对内容的臻替感知的基础上,出示句子: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雨大?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雷声大作”、“大雨如注”的意思。

“大雨如注”的“注”有三个解释:

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选择义项)

⑵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雨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

“滂沱大雨”,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生字“滂沱”?

(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换部首等方法来记。

⑶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

(瓢泼大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

出示“雨大”的词语,齐读。

三深入学习,感受小萨沙一家的相互关爱之情

1、大雨中一家人在干什么?

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同桌两人先读一读。

2、交流、出示句子:

a)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

b)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他也不怕淋雨。

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i.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试着完成填空:

虽然()并不怕淋雨,但是托利亚();虽然()也不怕淋雨,但是妈妈却()。

最后,托利亚()。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用箭头标出。

ii.谁能看着板书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

c)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3、小组读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a)为什么妈妈和托利亚都不需要雨衣却将雨衣互相推让?

i.是呀,小萨沙也觉得很奇怪。

出示课文第五节:

萨沙问到:

“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ii.指导朗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iii.妈妈和托利亚真的不怕淋雨吗?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家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b)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

根据下面的填空,联系妈妈说的话来想一想、说一说。

i.出示填空:

萨沙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是因为。

小组讨论、交流。

用形声字的方法学习“蔷薇”。

理解词语“纤弱”的“纤”。

ii.出示理解妈妈说的话。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

(萨沙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是因为蔷薇花娇嫩纤弱,面对风雨毫无自卫能力。

小萨沙认为它是比自己更弱小的。

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

iii.从小萨沙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小萨沙年纪虽小,却有做强者的志气,并从家人的言行中知道要保护他人。

④出示萨沙说的话: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妈妈?

小萨沙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

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满意的语气。

4、出示妈妈和萨沙之间的三次对话,指导朗读。

这是萨沙与妈妈之间的对话,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好萨沙奇怪、疑问的语气和保护了蔷薇花之后自豪的语气来;读出妈妈亲切,满意的语气。

四、凭借板书、尝试复述

从小萨沙和她的家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家人互相爱护、互相关怀的真挚感情。

小小年纪的她,就有要做强者的志气,知道要保护别人,奉献爱心,真让我们感动。

让我们借助板书来尝试复述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五、课后拓展,编排课本剧。

森林是那么美好,森林里的故事是那么有趣。

课后,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课文内容编成一个课本剧,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剧本更充实。

船过三峡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船过三峡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

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

你们知道吗?

“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板书:

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

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

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

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

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

这感情强烈吗?

你从哪里看出?

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

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

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

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

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

你是怎样理解的?

(板书:

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

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

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

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

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

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

先干什么?

接着呢?

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

(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

(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五、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水急东闯西撞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船险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六、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

从重点句(啊!

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

)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的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的教案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

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

“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

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

(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

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五、作业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学后记: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