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787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docx

校本二四下渔歌子

1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

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请你读读

西塞山青又翠,白鹭展翅飞,桃花红,江水碧,鳜鱼正肥美。

头顶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迎面吹,钓鱼的人儿不想归。

★帮你理解

渔歌子:

词牌名,又叫《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张志和(公元约730――810年)――字子同,唐代诗人。

浙江金华人。

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闲散的生活。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鳜鱼;一种大口细鳞的鱼,肉味鲜美,又叫桂鱼。

箬笠:

一种用细竹叶编的帽子,用来遮雨,遮阳光。

蓑衣:

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归:

不必回去。

★引你欣赏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全诗着色明丽,,有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

江水涨、白鹭飞、斜风、细雨,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意境优美而活泼,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山水之色之中悠闲而自在的生活情趣。

★要你思考

欣赏插图,看看诗句里哪些景物在图上画出来了,哪些没有画出来。

大家讨论:

如果让你来改画,你打算怎么画?

2凉州词①

王之涣②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③山。

羌笛 何须

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你读读

黄河之水汹涌澎腾来自云端远空,一座城楼孤立在崇山峻岭之中。

羌笛又何必吹奏那悲凉的曲调,荒凉的郁闷关玉门关外从不曾吹过春风。

★帮你理解   

①凉州词:

唐代乐府《凉州歌》的唱词。

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②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为人慷慨有大略,他的诗意境壮阔,热情奔放,以边塞诗享有盛名。

仞: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八尺为一仞。

万仞:

形容山极高。

何须:

有什么必要。

 

★引你欣赏

诗的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

“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

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

这“孤城”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

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

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

这就引出了三四句。

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

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

“怨”甚么呢?

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

诗意很婉曲: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见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

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因作结。

意思是:

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要你思考

找一本中国地图,让爸爸妈妈指给你看地图上的黄河西边从哪儿发源,流经哪些省,从哪里入大海?

3征人怨

柳中庸②

岁岁金河

复玉关,

朝朝马策

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帮你理解

征人怨:

征人的怨情。

②柳中庸:

生卒年不详,名淡。

京兆人曾为洪府户曹。

《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三首。

主要作品《征人怨》。

“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马策”,即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

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

“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

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请你读读

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

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

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

★引你欣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

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

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

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诗中“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

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

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

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

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要你做做

你还能搜集一些边塞诗吗?

4黄鹤楼

崔颢②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帮你理解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

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

②崔颢(704~754),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

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篇,诗风亦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

萋萋:

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你读读

从前的仙人坐着黄鹤飞走了,现在这里只留下了一座黄鹤楼。

黄鹤飞走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只有白云在这里游来游去。

晴朗的日子,平川上那汉阳的绿树都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那茂密的芳草也看得一清二楚。

太阳快要落山了,而我的家乡又在何妨呢?

江面上烟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了,这使人涌起淡淡的乡愁。

★引你欣赏

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

昔人即指费祎。

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何等凄冷!

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

前四句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鹦鹉赋》的作者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因此鹦鹉洲显然并非单纯的景象,而是带有的诗人的浓厚的情感因素。

最后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

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请你思考请仔细阅读这首诗,并分析诗中写景的特点。

5、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请你理解

【注释】 

1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②单车:

形容轻骑简从。

③问边:

慰问边士。

④属国:

汉官名,典属国的简称,专司民族交往。

这里指作者。

一说为附属之国,倒装句。

应为过居延属国。

⑤居延:

城名,属凉州张掖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

指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⑥征蓬:

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⑦萧关:

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

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⑧候骑:

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⑨燕然:

这里代指前线。

★引你欣赏

 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6、将至桐城

【明朝】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请你读读

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请你理解

注释:

所谓“将至”,是说作者即将到达目的地桐城县城(今安徽省桐城市)。

当时作者已越过北峡关,身在桐城北境的大关镇(北峡关所在),距县城约40里。

桐城是桐城派的故乡,历来人才辈出,北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居士)、一代名臣左光斗、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清代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一代才子戴名世、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一代名伶严凤英等均是桐城人。

★引你欣赏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是桐山。

北峡关在桐城市北四十里古峡石山(大关镇小关村),因在城北,两山相峙,故名北峡关。

地势极其险要,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吴魏峡石之战即在此。

龙眠如画里,夕阳山外山。

龙眠山风景绝佳,擅江北名山之秀,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无数历史名人隐居于此,辟有各种山庄。

 

7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请你读读

了却俗务,斜倚阑干,看景色一片空明旷远。

眼前之景正是

 胸中之情的写照,将人人可用的典故拈来,铸出一派灵动的生气,

 是山谷道人最手的点石金之术,令人称绝。

人常将”落木千山天远大,江一道月分明”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并举。

★请你理解

注释:

[1]痴儿:

指作者自己。

[2]朱弦已为佳人绝:

引伯牙摔琴之典。

[3]青眼:

引阮籍青眼之典

★引你欣赏

三、四两句描写从快阁看出去的景色。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秋高气爽,月映澄江的意境实映照出诗人清超旷远的胸襟气度。

“落木千山天远大”,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幕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而意境又不尽相同。

五、六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临的孤寂之感,叹世无知音,只能寄杯于酒。

七、八两句写诗人弃官归隐的意向。

诗人说,我真想驾一叶扁舟,吹着悠扬的长笛,返回遥远的家乡,去过那悠闲忘我的生活,我这个心愿啊,早跟白鸥订好盟约了。

8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请你读读阳关三叠已唱完,眼中的泪水未干。

建功立名是小事,为健康多加餐饭。

天边流水岸边树,碧水绿树连万千。

雨中阴云带雨沉,已埋掉一半青山。

古往今来恨不断,说来恐有几千般。

哪里只有离别事,才是堪悲且堪怨?

江湖固然多风波,还不是最恶最险。

人之间心水波澜,更使人步步艰难。

★请你理解

【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是继苏轼之后豪壮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常把他们并称“苏辛”,足见其影响甚大。

【字句浅释】

解题:

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唱彻:

唱尽,唱完。

阳关:

即《阳关三叠》,是唐代的著名送别歌曲。

余事:

多余的事,不重要的事。

浮天水:

天际的流水。

带雨云:

雨中的阴云。

几千般:

几千种。

未是:

还不是。

别有:

另外还有。

人间:

人之间,人与人之间。

引你欣赏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可见这种人间风波,不自今日起,是古已有之的,只不过今天特别的凶狠、险恶罢了。

这种可怕的风波不仅使人在世间活得很累、很紧张,而且连亲朋好友甚至家庭内部的温馨亲情都能一口吞噬,不再给人留下一片可以温暖心田、寄托情怀、放心恬息的安全之地。

长此下去,人在世间还不都变成弱肉强食的冷血动物了吗?

9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帮你理解

1、骆宾王,义乌人。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2、易水:

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3、壮士发冲冠:

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请你读读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引你欣赏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

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请你找找

请你搜集描写朋友之间送别的古诗。

 

10晚春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帮你理解

1、【不久归】将结束

2、【杨花】柳絮

3、【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4、【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请你读读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引你欣赏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请你思考诗中的“芳菲”与我们平时说的“芳菲”是否一样?

11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帮你理解

1、三衢[音“渠”]:

山名。

在今浙江剩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故称。

2、曾几(1084——1166)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3、小溪泛尽:

小船已经到了小溪终点。

4、却:

再。

★请你读读

梅子黄透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引你欣赏

梅子黄时,与三五个友人轻舟短棹,泛舟溪上,登山穿林,道旁绿荫掩映,兴尽而回,碧绿的树林中传来四五声黄鹂的叫声,凭空为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为游人增添了游兴。

★请你画画

仔细阅读这首画诗,用你手中的彩笔为诗配一幅漂亮的画。

 

12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帮你理解

1、贺知章:

唐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明快清爽,表现出热情豪爽、幽默风趣的性情。

2、偶书,偶然写下的一首诗

★请你读读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引你欣赏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请你画画

仔细阅读这首画诗,并试画一幅自己认为最恰当的图画。

13村夜

【唐】作者: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帮你理解】

1、霜草:

被秋霜打过的草。

2、苍苍:

灰白色。

3、切切:

虫叫声。

4、.绝:

绝迹。

5、独:

单独、一个人。

6、野田:

田野。

7、荞麦: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8、白居易(公元772—846年),晚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请你读读】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诗人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引你欣赏】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

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结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

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1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帮你理解]

1、空:

空寂。

2、时鸣:

不时地啼叫。

3、闲:

安静。

空:

空空荡荡。

[请你读读]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请你欣赏]

这首诗以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

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15《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帮你理解]

1、黄梅时节:

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约四十天,叫黄梅天。

2、灯花:

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

3、赵师秀(公元1156年—1219年),字紫竹,号天乐,永嘉(今浙江省)人,南宋诗人。

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

[请你读读]

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

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引你欣赏]

门户虚掩,灯影摇摇,已过夜半客人却还没有来到,诗人并无焦虑神色,拈棋闲敲,因为陪着他一起等待客人的,还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一声响胜一声的蛙鸣。

最为喜欢那句“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敲”一个“落”,呼应地那么巧。

开首一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便点出了时间、地点,时间是6、7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雨季节。

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

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与“兴之所至,兴尽而返”有异曲同工之妙,朋友来与不来,与我乐与不乐,其实没有因果关系。

诗人并无焦虑神色,拈棋闲敲,因为陪着他一起等待客人的,还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一声响胜一声的蛙鸣。

这种声音一衬,夜色更为静谧,而这夜色更静谧,又衬得诗人更为闲适轻松。

16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帮你理解]

(1)王驾,唐朝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人。

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

社日: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本诗所描写的是春社。

(2)鹅湖山:

又名峰顶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系武夷山系支脉。

稻粱肥:

稻谷、高粱长得非常茁壮。

(3)豚(tún臀):

猪。

豚栅:

猪圈。

(4)鸡栖:

鸡舍。

扉:

门。

(5)半掩扉:

门儿半掩着,没关。

(6)豚栅鸡栖半掩扉:

(家家的)门儿半掩着,没关,可以看见猪圈、鸡舍。

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却又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

(7)柘(zhè浙):

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桑柘:

桑树和柘树,桑树叶可以喂蚕,柘树叶也可以喂蚕。

(8)桑柘影斜:

夕阳西下,桑树和柘树的树影在地上越来越长。

王驾,字大用,河中人。

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

【引你欣赏】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

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

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

“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

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