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79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docx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选择题(2008-12-1309:

52:

14)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选项内容:

(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差异)

3、心理现象又称为:

(心理活动)

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分为: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5、下列选项哪些完整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知、情、意)或(认识、情感、意志)

1、解题时,能一题多解,是属于哪种思维(发散思维)

2、游览过长城的人头脑中呈现出的是(表象)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感觉(嗅觉)

4、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

6、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级(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7、在人脑中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表象)

8、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

9、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以后,照样能够认出他,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

10、熟练的骑车,织毛衣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11、间接兴趣是主要引起下列哪种兴趣(有意注意)

12、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有害不利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双避式)

13、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现象和人的需要的关系)

1、 活泼、好动、行动敏

捷属于下列哪种特性的表现(气质)

2、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抽象思维能力)

3、 兴趣的稳定性是下

列哪种品德特性(持久性)

4、 马斯络在需要层次

理论中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

5、 以热情、急躁、易冲

动的气质属于(胆汁质)

6、 在全人口中智力是

(正态或常态)分布曲线。

7、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

展的(自然前提)

8、 根据需要的指向对

象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9、 根据动机起源不同

可划分(生理、社会动机)

10、一个人经常表现出赤的坚定,勇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11、某人善于思考,头脑冷静能较好地控制情感(理智型)

12、(顺从)是在社会要求写,响下个体外在行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13、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品质

14、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一为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协作性的矛盾。

15、教师的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权力,即教师的身份地位带来的威信;另一方面是(人格影响)

16成熟而稳定是教师的情感)特点。

17、(思维)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18、在教学中,教师必硕通过(演示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19、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0技能的形成要比知识的掌握要(慢一些)

21、后学习的知识,技能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产生影响是(逆向迁移)

22知识的理解,主要通过(思维)实现。

23个体随认识活动而产生的情感受体验是(元认知体验)

24、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在知觉过程中,将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结合起来的机制是知觉策略。

25、算法和启发式属于(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内容。

26、关于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意识性属于(学习活动中)过程的自我监察控的内容

27、执行性属(学习活动中)过程的自我监察内容

28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专。

29从(少年)期开始,经较自觉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稳定发展起来

30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

小学(一。

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某些因素。

31品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2道德是(社会学)和伦理学和研究对象。

33、幼儿自我控制的转折点是(4-5)岁。

33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这个活动对幼儿影响极大

34幼儿期是人一生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7岁时是3岁的(4)倍。

35幼儿期是儿童从(3-7)岁开始的。

36、(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重要标准。

37、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38、七岁以后的儿童的思维逐渐地出现了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概括)活动。

 

39、2-7岁儿童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

40、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从事学习活动重要推动力。

41、(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

42、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并开始表成(辨证)思维。

43高中阶段是(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时期。

44、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想象,大多数是(有意识有目的)

45、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

46帮助学生解除自卑心理属于(心理健康教育)

47学校心理教育的重心是(心理素质教育)

48下列观点正确的是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背景教育)

49、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心理教育是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工作)

50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目标属于(生活辅导)

51当一个人目标未达成,并受伤害,可以将目标转移,以改变其痛苦的方法是(移植法)

52下列属于主体参与模式特点的是(自主性、主体性)

53克服考试焦虑最好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与松弛法的结合)

54自我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教师指出分析对象)

55快乐学习的实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56、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于评价不正确的说法(主要依据学习成绩)

57对批评艺术不正确的说法是(严厉)

58下面属于教师文化范畴的是(教风)

59良好的人际关系,属于(人际氛围)

6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填空题(2008-12-1309:

55:

32)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

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

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

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

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

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

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

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简答题篇

心理学的任务:

基本任务是:

1、描述:

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1)、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

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

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表现意志的行动),即意志的外部表现特点:

1)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史服困难相互联系。

在复习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得习方法多样化,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4)采用记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感觉的心理规律?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联觉

个性的特征

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

气质的特征?

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的独特性4)气质的稳定性、可变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性格的结构特征?

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3)早晚差异4)性别差异

教师的智力品质?

1)灵活的思维能力2)敏锐的观察能力3)准确迅速的记忆力4)丰富生动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创造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1)组织教学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独立创造能力5)实际操作能力6)适应新情境

教师的意志特征?

1)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与坚韧性2)进行教育决策的果断性3)处理师生矛盾的自制性。

树立教师角色威信的意义?

1)是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心理基础2)是点燃学生积极传感的火炬3)教师威信是增强榜样力量的条件。

 

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有那些?

1)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的矛盾,2)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3)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际效果的矛盾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协作性的矛盾。

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冲突?

1)充实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3)情绪乐观、充满师爱4)宽的待人、乐交善处

知识巩固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科学使用各种标记方法(正确利用机械识记、必须重视无意识记、合理安排识记材料)4)合理组织复习。

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

1)审题并形成课题的映像2)响应知识的重视3)课题的类化4)做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1)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巩固程度2)智力水平3)课题的性质4)当时的心理状态。

动作技能怎样培养?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2)掌握有关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3)根据技能形成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分配联系的次数和时间4)提供信息反馈,提高练习效率。

学习的特点?

1)目的的特殊性2)安排的计划性3)知识的间接性4)过程简短性5)数量的丰富性。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

1)适当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2)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3)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注意策略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便来考虑?

1)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加强对学习任务的理解3)尽可能使学习活动有意义。

为提高记忆策略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学生记忆的元认知水平2)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记忆方法。

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

1)元认知知识和体验2)学习的调节与控制3)学习方法。

学习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他人到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三种:

1)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1) 行为模仿2)行为重复3)有意练习4)与坏习惯作斗争。

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

10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异常的情感3)意志薄弱4)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1)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3)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幼儿期词汇发展的特点?

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类范围扩大3)词义理解的加深4)积极词汇增长。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思维2)抽象逻辑性思维萌芽3)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2)情绪控制力增强3)社会情感开始发展且逐步丰富和加深。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1) 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2)重视对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3)注意发挥成人言语的榜样作用。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分类?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了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

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3)其他方面问题,如发育迟缓、品德问题等。

学习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

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2)注意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帮助,使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1)提供特殊教育2)记性行为矫正

小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特点?

1)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步发展2)抽象逻辑思维还缺乏自觉性3)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1)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2)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起年级见无显著差异3)小五到小六有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虽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2)从少年期开始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思维规律3)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想象十分丰富、生动、而又十分复杂的其表现在: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2)想象的创造性不断发展3)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

初中生在哪些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

1)独立意以受阻碍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防碍3)当个性伸展受阻碍4)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中观点,中学生拒绝盲目接受。

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那些变化?

1)情感上的脱离2)行为上的脱离3)观点上的脱离4)榜样作用的削弱。

影响高中声自我概念的因素?

1)生理因素2)认知水平3)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4)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

心理教育完成的任务?

1)心理素质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二者关系十分密切"1)德育中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2)从二者的内容看,二者都侧重子人的社会化教育3)二者不同之处,心理教育侧重个体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而德育则侧重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4)二者相辅成,但不能相互代替。

 

心理教育与智育关系?

1)智育中,心理学起十分重要作用,智育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心理规律,非智力因素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2)心理教育是智育的基础,侧重于人的自我认识的提高,侧重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3)智育体现子教学,教学蕴含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渗透与各学科教学。

心理教育与体育关系?

1)体育中包含着某些心理教育内容,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与体质的增强也有重要影响。

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

1)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2)其目标是,让学校产生最佳心理环境,让班集体产生最佳心理氛围,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3)社会角度,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4)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①促进学生学业成功②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③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

如何理解学校心理辅导?

1)学校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必须的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基础2)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促使学校教育一致的总目标的实现。

中间目标:

1)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初步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3)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发展自己健全的性格5) 促进智力的正常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1)学习辅导2)生活辅导3)职业辅导。

确定心理教育课目标的原则?

1) 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操作性原则4)情感体验原则5)针对性原则

诱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上看,教师扮演多重角色2)该模式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在班级中创设、确立并维持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和谐气氛3)还模式主要方式是活动与教师的诱导相结合,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充分展示内心世界,在群体互动中达到互助和自助。

 

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功能主要表现?

1)使学生适应学习2)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形成、思想品德、审美素质发展提供心理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条件?

1)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2)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3)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

1)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学习负担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4)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