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638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docx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

 

课题:

怎样做好课例研修?

 

学校:

翁堵初级中学

姓名:

杨芹

准考证号:

3025BB00635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修方案

研修主题: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

研修题目: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Unit1Canyouplaytheguitar?

(SectionA1a-1c)

研修团队:

学校领导及研修人员

核心组成成员:

研修主持人:

穆文萍指导老师:

段一兰。

执教者:

杨芹,杨爱书,杨云

参与教师:

杨弼维,陈茂芬;李蓉;宋竹清。

活动地点:

昌宁县翁堵初级中学

活动用时:

45分钟

活动时间:

9月1日-4日

教学年级:

初一年级

活动流程:

活动前准备:

分工:

1.指导设计:

指导老师段一兰老师(确定主题,内容,活动形式设计,课例分析方案等),指导执教教书备课,组织材料等。

2.总负责:

组长穆文萍(组织,分工,总结等)

3.监理:

翁堵中学后勤部承办本次活动(提供场地,执教老师,前期准备工作,多媒体设备,录像摄像,安排午餐等)

4.学生问卷调查:

课堂反馈情况由杨弼维老师负责问卷内容设计及统计,陈茂芬负责安排抽样问卷学生,两节展示课后进行.

5.课堂记录:

杨爱书,杨云,宋竹清,李蓉等(四个内容记录:

教师提问内容及次数和时间、学生回答内容及思考时间和次数、每个设问涉及学生、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统计)

6.教学设计:

由开课老师撰写一轮备课教学设计。

活动安排:

同一位老师开设一堂公开课,9月1日下午13:

00—14:

00召开课前会议。

9月2日上午9:

50—10:

35第一次展示课,课后讨论及学生问卷调查,形成二轮教学设计,9月3日上午9:

50—10:

35第二次展示课,课后讨论及学生问卷调查,形成二轮教学设计。

9月4日上午9:

50—10:

35第三次展示课,课后讨论及学生问卷调查。

研修成果:

每位学员交一份活动感想和反思,整理成一份案例研修析报告或课例研究相关论文。

负责记录的教师交课堂观察记录,课堂实录(文字、视频),问卷调查。

组长总结讲话,指出此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

组员针对此次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修方案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综述

1.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不能越俎代庖,因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发展,是老师所无法代替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一文中指出:

“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地,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让学生强化这种内化的意识,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因此,课堂上应尽量减少教师单独的活动量,

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种情景化的互动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灵进行对话及撞击。

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罗杰斯说: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

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适应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理念,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得到了很多英语教师的亲睐。

而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成功的课堂小组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课堂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小组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并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了解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依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课堂小组活动,改进分组方法及小组活动形式,真正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惟有如此,英语

课堂小组活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及个人品质的升华。

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对小组活动的正确理解,在组织,设计小组活动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当,导致教学活动低效或无效。

如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恰当地分组,指令,分工,指导,组际交流和监测与评价就成为众多教师和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

小组活动合作互动分组指令评价与检测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班级人数较多,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开口说’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同时这种实践体验也会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人际交往与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倡把英语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宣讲性的互动形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展示、例解、阐释教学内容,学生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宣讲,或者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反应。

而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再也不宜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一、课堂小组活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中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但目前,在课堂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主要体现在:

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均。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为学生参与语言交际创造更多的机会,但是有些基础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只顾自己说,忽视了同伴的存在,或者有些组有时还出现‘冷清’的场面。

其次,任务设计方面,教师小组活动设计上过分重形式,轻内容,虽然活跃了气氛,但是没有体现目标语言内容;有些任务的设计超出了部分学生的语言或认知水平或者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如简单的分组或分角色朗读等,这些都制约着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度。

再次,教师监控方面,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学生遇到交流障碍时,没有及时发现并提供指导和帮助等。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课堂小组活动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认识到语言交际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有些教师在任务设计和课堂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

因此,可以说,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二、小组活动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的互动理论认为: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存在着互动,人与人要进行交际,就必须以互动的方式互

相作用、互相影响,因为“互动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种功能。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不仅仅只是重视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

要教会学生用英语传递与接受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能够听懂并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图,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向对方传递自己所希望表达的内容。

众所周知,合作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而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

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三、小组活动的误区与失当

然而,在目前大量的教学现实中,许多小组活动都存在着极大的不

合理性,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组讨论替代了独立思考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

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

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而现状是,部分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热闹一阵子后,各组代表分别表达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统一大家认识。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小组讨论替代了最宝贵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火花无法迸射出最灿烂的光芒。

2.小组活动花费时间多效率低

我们发现,许多课堂小组活动是徒具形式,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的教学效果。

一则,要么是活动的问题设置的太过简单,无需小组讨论,学生个人就能解决,所谓小组活动纯粹是浪费教学时间和走过场而已。

二则,要么是安排的活动量大时少,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和交流。

有些问题比较复杂,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共同讨论解决,但是,教师给学生间交流的时间太短,互动不够充分也无法深入,因此小组活动达不到激发思想,训练思维,丰富见解的效果。

如,有的

老师刚提出“Now,pleasediscussthefollowingquestionswithyourpartner”的要求,可能还不到一分钟,学生尚未真正进入讨论状态,老师就说:

“Ok,Katharine,what’syouropinion。

”此时,学生只能就自己的个人理解粗浅作答。

这两种教学活动的设计,皆全然背离了小组活动的初衷。

3.小组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脱位与错位

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变化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角色的定位往往直接影响到小组活动的效率。

互动教学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话语霸权,但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完全控制话语,放弃教师的引领作用。

有些小组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角色的脱位和错位现象。

前者表现为教师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无所作为,并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认为自己放弃话语权,便能够让学生有效地自主活动。

4.小组活动中无检测与评价这一评价过程

当今小组活动中另一普遍缺失的是检测与评价。

多数的小组活动后,教师草草点评,诸如“Verygood!

”“Excellent!

Welldone!

”,这样的评价笼统而没有实质性内容。

没有检测,学生会茫然,不知自己的活动成果是否得当;没有恰当的评价,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活动成果不被认可,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对学生的品质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学生会逐渐养成虎头蛇尾的习惯,也会不

自觉地模仿教师,凡事繁衍了事,讲形式,走过场。

四、小组活动的关键所在

小组活动的关键所在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活动。

1.如何分组

教师在将学生进行活动小组分组时,分组的技巧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和误解。

就近随意组合,简单强弱搭配,放任自由组合都是不重视分组的表现。

其实,尽可能让每位同学参与活动是分组的唯一目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开展一项有效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如果活动的任务只有一个,那么则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由四人组成(成绩优秀学生一人,成绩中等学生一人,成绩较弱学生一人)。

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应当是由性别,性格特点,学习成绩,遵守纪律情况等方面均有差异的同学来组成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以保证小组之间竞赛的公平性。

这种分组方式一方面使每个小组内部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处于大体相当的水平上,有利于增强各小组在竞争中获胜的信心,促进小组成员参与学习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

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如何分工指令

分工是指组内成员在小组活动时担任的角色。

据笔者观察,许多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并没有注意到该因素,从而导致小组活动进展无序,参与者随意性很大,应付了事。

教师在布置活动任务时,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位学生明确组内角色,如:

组织者(负责活动开展),信息员(收集信息资料),记录员(笔录活动内容),咨询员(解决活动难点),检查员(负责检查语法错误),报告人(向班级汇报活

动结果等),确保任务到人,人人参与。

3.如何指导

教师应鼓励小组成员平等相处,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合作效率。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督促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自我表现,都有实现,完善和发展自身价值的机会。

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将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力争使讨论深入,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讨论氛围,实现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目的。

并力争使整个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出最佳状

态,让每个成员更有成就感。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

教师的点拨要做到“精,深,新”,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4.如何进行组际交流

在小组讨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讨论。

教师先请活动比较积极,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成员对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与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这样的活动会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思维的火花。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整个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心议题,突出关键问题。

最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5.如何检测与评价

教师在小组活动结束后,一定不能忽视对活动结果的检测与评价。

某些小组活动之所以有走过场的感觉,就是因为教师在活动之前没有强调记录活动结果,如做口头汇报,表演或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等。

活动中,教师也没有走下讲台,对学生小组活动作细致的观察。

活动后检测与评价的缺乏会使小组活动的结果无法很好地反映学生参与的程度。

当堂检测会让教师得到最迅捷的反馈,便于教师采用有

效的调整与校正。

评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应随时调控活动进程,节奏,让活动朝着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

这种调控就是过程评价。

小组活动结束后,学生往往会有一个结果呈现(或陈述,或对话,或表演),教师对此应做出积极评价,在评价时,还应注意评价的指导性,启迪性和激励性。

同时,教师的评价要考虑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课堂上的激励要真诚,热情,恰到好处,使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

五.结束语

总之,成功地进行课堂小组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课堂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小组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并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了解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依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课堂小组活动,改进分组方法及小组活动形式,真正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

惟有如此,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学

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及个人品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曹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6).

2、李艳《开展合作学习注重能力培养》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69

张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中国教育学刊2004

3、李小红《论我国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场与失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vol.2

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北京学院出版社2001

5、吴小兰.知识管理理念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5.

6、夏谷鸣《如何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率》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612

7、增燕文《明确学习任务提高自学能力》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6

8、朱正刚《从一份美国生物课教案谈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物教学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