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38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2019-2020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

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18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正确计算和是2~5的加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和是2~5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果山这个地方吗?

生:

知道。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看看花果山上有什么。

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

花果山上有猴子,桃子。

生2:

小鸟,鲜花……..

师:

同学们说得都真好!

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小猴子是花果山的主人,我们先来看一看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好吗?

(情境图出示关于小猴子的部分)

第一次出示树上的猴子

师:

图画中都有什么呀?

谁来说一说?

生:

树上有3只猴子。

第二次出示石头上的猴子

师:

瞧,又出现了什么了?

谁来说一说?

生:

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

谁能将这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

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

根据刚才同学说的“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这两句话,老师想问大家:

一共有几只猴子呀?

生:

5只。

师:

同学们好厉害啊!

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你是怎样得到“5”的呢?

2、用加法解决问题

方案一:

生:

我是数出来的。

师:

数是一种很方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

师介绍:

数是一种很方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要求一共有几只猴子,也就是将这边的3只猴子和那边的2只猴子怎样呢?

生:

合起来。

方案二:

学生回答是用加法来算的。

师:

这位同学知道的真不少啊!

是的,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也就是把3只猴子和2只猴子合起来,

师:

好,现在我们就把它们合起来。

(白板演示合的过程)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猴子,那3只猴子怎样表示呢?

生:

用3根小棒。

师:

2只猴子呢?

生:

2根小棒。

师:

3和2合起来怎样做呢?

生:

就是将3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在一起。

老师投影演示3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在一起的过程。

师:

将3和2合起来,我们要用“加法”计算。

(黑板出示:

加法)

师领读加法。

师:

在用加法计算时,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

“+”,它叫加号。

(白板出示“+”)

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生:

3+2

师:

3+2等于几呢?

(强调等于号用尺子)

生:

5。

师:

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试读)

读作:

3加2等于5。

跟老师读一遍。

女生来一遍,男生来一遍。

师:

表示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说一说?

生:

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

哎呀。

这位同学说得真完整,谁还能像他一样呢?

生:

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3、巩固练习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法。

送走了淘气的小猴子,我们又迎来了可爱的小鸟。

(出示小鸟部分)瞧,瞧,瞧,谁来了?

生:

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师:

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

6只。

师:

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谁还能像老师这样完整地说一说?

生:

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

谁还能说一说?

生:

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

哦,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师:

拿出自己手里的小棒摆一摆,有信心吗?

学生取出小棒,摆5和1合起来的过程。

师:

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们都已经摆完了,老师想找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上台演示的同时说一说5和1合起来一共是6.

师:

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加法算式表示一下呢?

生:

5+1=6.

师:

花果山上的小猴子看咱们班的孩子这么爱学习,就邀请我们再去玩一玩。

同学们,你看,花果山上除了小鸟和猴子,还有什么呢?

生:

白云

师:

一共有几朵白云呀?

谁来?

生:

1+2=3

师:

1+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就是将1和2合起来。

师: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

小朋友

师: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呀?

生:

4

1、拓展练习

师:

一共有几个桃子呀?

怎样列式?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

小朋友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再列算式算一算,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师: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你都找到了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规律的书写在黑板上。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

师:

对呀!

因为这些所有的算式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

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

再请同学们横着观察这些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

前面2个数位置换了。

师:

你发现了吗?

它们的位置换了,但是得数怎么呢?

生:

得数不变。

三、练习

课本31页的自主练习1——3题

1、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2、看图说话:

自主练习第2题。

(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把条件和问题说完整)。

3、学生自己编题。

(让学生自己模仿第2题,编加法应用题)

四、小结

师: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知识了呢?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学习有关0的减法的知识。

2、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减法解决。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本情境图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3,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

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

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树上还剩几个桃子呢?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并用小棒摆一摆,用图画一画,用教具分一分的方式,理解还剩几个桃子应该先要把5分成3和2两部分。

最后,教师一边利用课件演示,一边引导学生明确:

从5里面去掉3,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5里面减去3,写成算式是“5-3=2”。

引导学生认识减号、学习算式的读法。

教师边演示写法,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正确地写算式。

2、花上还有几只蝴蝶?

借助直观教图让学生理解减法的计算,参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巩固被减数是5以内的减法计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4-2=2

并和学生分析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

3、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情境图和算式,理解这样计算的意义。

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发现:

两只青蛙都跳到水里,岸上一只也没有了,结果就是0.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同数想些减的结果0的意义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

如:

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

2、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38的信息窗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

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

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4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

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

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4+26+0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巩固练习

4+1=5+4=6+2=7+3=

1+4=4+5=2+6=3+7=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走进生活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教学随笔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野餐全景图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在这里开始了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

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还剩几个小朋友?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还剩几个同学?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注意情境图上的小朋友有什么变化?

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方法1:

倒着数,从6倒着数2个就是4,方法2:

根据6的组成,6可以分成2和4,从而得出剩4个,方法3:

看减法想加法,想几加2是6呢?

参透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减法计算,独立尝试列出算式并计算。

树上还剩下几个猴子?

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四、教学随笔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和是8、9的加法和被减数是8、9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情境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刚才洞口有8只猴子,现在有3只了,有几只钻进洞里去了?

假山旁有5朵红花,4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

还剩几个香蕉?

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师:

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

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计算。

7个香蕉,给小猴子吃掉4个,还剩几个?

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7–4=3(个)

(2)进一步认识减号。

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四、教学随笔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信息窗6。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过程,感受加减法的联系。

3、掌握和是10的加法和被减数是10的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一只调皮的猴子正在分桃子,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

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小猴子想要干什么?

可以怎么分这些桃子呢?

……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小猴子会怎么分这些桃子呢,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能分一下这些桃子吗?

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我们可以用表格,或算式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想法。

通过对学生想法的完整记录,让学生发现,通过这一幅图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了4个算式:

9+1=101+9=1010-1=910-9=1

然后师生进一步总结:

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一图四式是个难点,应该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对图的观察。

看清图意再试做题目。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四、教学随笔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许多小动物在河边玩,你看到它们了吗?

,出示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一共有几只猴子?

一共有几只兔子?

树上还有几只猴子?

现在共有几只兔子?

……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

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呢?

该怎样列式?

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

那么这道题等于几?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

有4只白兔,又来了3只黑兔,这样就有3+4=7只兔子了,一会儿又来了2只灰兔,再加上2,这样就有9只兔子。

师:

开始有4只白兔,一会儿来了3只黑兔,所以加3,边说边板书,又来了2只灰兔,所以得再加2,这样算式就是4+3+2,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你会做吗?

学生做时,教师注意引导可以先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记录到4+3的下面来。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

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

并板书:

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能算出现在树上还剩几只猴子吗?

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五、教学随笔: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信息窗8。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

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

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

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

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

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列出算式。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瓶子里有几条鱼呢?

让学生注意观察情境图中瓶子里鱼的变化。

然后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2-1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

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

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4)结合算式说一说:

为什么这样列?

你是怎样想的?

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

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

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

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回顾整理。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

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准备:

未完成的加减法表格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

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

(电脑播放海底世界录象)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算一算:

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自己会不会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3、排一排(得数是8的所有算式):

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算式排的是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

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愿意怎样排?

同位交流

4、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

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

6、读一读:

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

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即洪亮又干脆!

7、整理其它得数的加法算式

过渡语:

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

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

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

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

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

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4)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师:

你看,老师把各个小组整理的情况,也汇总成了这样的一个表,请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自己先看看,看谁观察的有顺序,发现的问题多?

(5)汇报交流。

轻轻的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还有没有了?

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谁还想说说你的发现?

……

让学生畅所欲言。

(6)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也可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针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补充?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不同的见解?

谁想评评?

三、模拟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