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831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第一课收录了《塞下曲》、《春望》《示儿》《前出塞》四首诗。

 

《塞下曲》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

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

《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

 

4.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

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

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

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四首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

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第一、二课时

 

初读课文

 

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试讲每首诗的意思。

 

3.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一、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二、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

“塞”为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

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

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

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

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

《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

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1/读诗句。

 

2/小结三、作业:

 

1.抄古诗。

 

2.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

学习《示儿》

 

1.介绍作者、背景。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战,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立志要为国家献身。

青年时期,他读兵书,学武艺,为参加收复祖国河山,抵御敌人做好了准备。

中年以后,他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国的主张和建议,但从来不被采纳,反遭到迫害,最后被朝廷免职,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

他回乡后,一直忧国忧民,时刻不忘收复中原,洗雪国家耻辱,挥笔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歌,对鼓舞人民抗战的斗志起着积极的作用。

他临终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祖国领土的完整。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

示儿:

给儿子们看。

诗人怀着至死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憾,借对儿子遗嘱叙述了自己一生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

 

2.逐句讲解: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3.默读《示儿》,想想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画句子。

(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2/体会情感:

《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4.练习背诵.

 

一、学习《春望》。

 

1.介绍作者和背景。

作者是大诗人杜甫。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元月,京城长安沦陷。

不久杜甫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报国心切,只身投奔灵武,不幸中途被叛军俘虏,解送到沦陷的长安。

这首诗就是在长安的所见所感。

春望:

就是在春天远望的意思。

 

2.逐句讲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于感慨时局,伤怀国事,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使人流泪,因为身陷敌手,远离家人,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是听了不是使人高兴,而是使人惊心。

烽火连天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争已经连续经过了两个阳春三月,由于战乱,家里已久无音信,一封家书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过度的忧愁,使我满头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快要插不住一支簪子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的感情,充满了爱国情怀。

学习《前出塞》

 

1.介绍背景。

作者杜甫,《出塞曲》是古代歌曲的题目,内容和《塞下曲》一样,大多是写边境上士兵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

这里选的是杜甫《前出塞》之六。

杜甫是用士兵的口气写这首诗。

 

2.逐句讲解。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

马射中了敌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敌人,先要捉敌人的头儿:

头头被捉住,敌人就会溃退、投降。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句意思:

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也都有自己的边境。

如果能制止敌人的侵扰就行了,难道打仗就在于多杀伤些人吗?

 

思考: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诗人是怎样把这一意思有力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