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67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8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

1.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

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

A.仰天山

B.蓝宝石

C.杨家埠

D.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1)B

(2)D

(3)A

【解析】【分析】

(1)①久闻大名:

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

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 ②不吝赐教:

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这里使用得体。

③荣幸:

指荣耀而幸运。

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这里使用恰当。

④光临寒舍:

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这里使用不恰当;⑤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里使用不恰当。

故①④⑥的表达都不得体。

(2)“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青”“蓝”相对,故排除AC。

“白浪”是一个名词,“青云”也是一个名词,而“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

故排除B。

故选D。

(3)A“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⑶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

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________

(3)中秋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

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①

(2)④

(3)③

(4)②

【解析】【分析】

(1)“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

(2)“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

(3)“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

(4)“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

(1)①;

(2)④;(3)③;(4)②。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一般分上下两联,补写时注意上下联字数要相同,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语义必须相关。

3.学校开展“古诗词大家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教材有变化)阅读[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材料一]统编中小字《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2)(微信鼓干劲)你的同窗何文新给你发了一条微信:

“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

”请你用微信回复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3)(比赛邀评委)临淮中学将聘请县诗词学会的张梅老师担任本校的“古诗词诵读比赛”评委,聘期三年。

该校团委拟写了一份聘书,其中有两处欠缺。

请你针对这两处欠缺提出修改意见。

聘书

兹聘请张梅老师为我校“古诗词诵读比赛”评委。

2019年5月5日

(4)(词牌知多少)在“古诗词诵读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词牌填在横线上。

(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计家,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相见欢   D.如梦令

(甲)的词牌是________。

   (乙)的词牌是________。

(5)(经典咏流传)语文老师根据[材料二]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二]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台,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阅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上联:

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示例:

与2013版相比,2017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

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两倍,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初中学生古诗词阅读增长率比小学高。

(2)示例:

刚开始学古诗文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才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人生内涵。

(3)①没写明聘期,应在第二行末尾加上“聘期三年”。

②没注明是哪个学校聘请张梅老师为评委的,应在聘书右下角日期的上一行写上校名。

(4)D(如梦令);B(浣溪沙)

(5)示例:

咏诗词弘扬传统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这种表格的统计对象,即注意表格名称,然后看表格中的第一列,发现从时间上有两个年份,那么不同年份的数据之间的可以进行比对。

从横向看,这里涉及两个学段,这两个学段的数据也要进行比对,最后综合拟写答案。

(2)开放型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说话要得体恰当。

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要有相应的称呼,这是同学,可以不用尊称,直接写称呼。

另外题目要求拟写鼓励性的话语,结合材料内容,应该写出学习古诗文的好处,内容要积极向上。

(3)此聘书有题目、正文内容、聘任时间,但是缺少聘期和发聘书的署名单位。

(4)甲词是南宋中叶女词人严蕊的一首写桃花的小令《如梦令》,故选D。

乙是宋代刘辰翁写的一首词《浣溪沙·春日即事》,故选B。

(5)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答案不唯一,“变形式”可对“咏诗词”,“演绎经典”可对“弘扬传统”。

故答案为:

⑴示例:

与2013版相比,2017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

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两倍,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初中学生古诗词阅读增长率比小学高;

⑵示例:

刚开始学古诗文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才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人生内涵;

⑶①没写明聘期,应在第二行末尾加上“聘期三年”。

②没注明是哪个学校聘请张梅老师为评委的,应在聘书右下角日期的上一行写上校名;

⑷D(如梦令);B(浣溪沙);

⑸示例:

咏诗词弘扬传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答题时应注意语境,语言的运用,力求言之有理又有序,得体又简明。

劝告他人型口语交际:

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

⑶本题考查聘请书的拟写。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聘请书书写的基本格式,然后按题意拟写内容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

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

⑸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活动。

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   孙悟空   武松   林黛玉……

上联:

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________

【答案】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语言运用题。

是对文学名著及对联知识的综合考查。

把二字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是一道有创意的题目。

这里提供的几个名著中的人物,要联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例:

草船借箭、司空降妖、武松打虎、黛玉葬花等。

结合对联的知识,以上联作参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本题也是仿写题了。

【点评】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此题要注意题目中提到的几个人物的融入。

5.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山渺远的水,皆有情意。

改后为:

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__。

【答案】近山远水皆有情(意)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偶的认识以及掌握能力。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表现力。

画线部分“临近的山渺远的水”可以简概括为“近山远水”,“皆有情意”简化为“皆有情”,这样就跟上句对应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

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即可作答。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小区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统计如下表:

材料二:

日本国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的早晨8点之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的地方,错过时间就必须要等到下一周。

韩国的垃圾回收除了定点定时,有的地方还要在垃圾袋上写上姓名。

在瑞典,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公众喝完饮料后只要将易拉罐和玻璃瓶自觉投入回收机中,就会凭收据领取相应的奖金。

(1)阅读材料一,请概括你从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某小区要张贴对联形式的标语宣传“垃圾分类”,上联已经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

配合垃圾分类;

下联:

________

(3)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二,请你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三条可行性的建议。

【答案】

(1)①青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但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②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2)共建家园美好

(3)示例:

政府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定点定期进行“垃圾分类”

的回收和培训;制定回收垃圾的奖惩制度)社会及学校等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不同的垃圾。

便于分类等。

【解析】【分析】

(1)仔细阅读这个统计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吗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年人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通过分析开始垃圾分类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通过对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2)仔细分析上联特点,上联是由“配合垃圾分类”属于动宾短语,因此拟写的下联也要有这个特点,另外还要注意内容要符合活动主题。

如共建家园美好。

(3)此题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二,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三条可行性的建议。

材料二讲的是日本和瑞典垃圾处理办法,因为现实生活中垃圾的处理需要政府的管理、市民的意识以及行动等,因此可据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此题答案是多样的。

故答案为:

⑴①青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但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②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⑵共建家园美好

⑶示例:

政府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定点定期进行“垃圾分类”的回收和培训;制定回收垃圾的奖惩制度)社会及学校等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不同的垃圾。

便于分类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⑵此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⑶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7.九

(1)班开展以“学会倾听,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年龄段

12-25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倾听的人数比

18%

40%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70%

(1)根据上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所读到的信息。

(2)活动中有一个“感恩老师”的环节,准备张贴一幅赞美老师的对联,已经给出上联,请你填写下联。

上联: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

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生A说: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B说:

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

C说:

感恩挫折,________,________。

班长总结说:

“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感激。

①根据语境要求,给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4)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时光老师来作专题报告。

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中内容与格式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

(1)喜受倾听的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占总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示例:

①两袖清风铸师魂②一腔热血显精神③一生心血哺新人 ④一片丹心付杏坛(共2分。

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3)给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进取;只要;只有

(4)①“尊敬的时老师”顶格写;②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③落款中的单位在上,时间在下;④应写明活动的具体地点。

【解析】【分析】

(1)小题属于探究表格数据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在探究时,既要横排看,也要竖排看。

横排看,是不同年龄段的人数比例;竖排看,是“喜欢倾听”和“感恩父母”这两个类别。

再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个类别的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2)小题补对联,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本题只要符合对联的要求,符合老师的身份即可。

(3)小题仿写,只要和上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写出“挫折”的意义即可。

改语病比较简单,就是关联词不当,“只有……才……”“只要……就……”是固定搭配。

(4)小题考查的是应用文中的邀请函。

邀请函在格式上和大多数应用文是一致的:

题目“邀请函”三个字在第一排居中,称呼在第二排定格,落款部分“单位”在上,“日期”在下。

邀请函在内容上语言要得体,要告诉对方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

故答案为:

⑴喜受倾听的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占总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⑵示例:

①两袖清风铸师魂②一腔热血显精神③一生心血哺新人 ④一片丹心付杏坛

⑶给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进取;只要;只有

⑷①“尊敬的时老师”顶格写;②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③落款中的单位在上,时间在下;④应写明活动的具体地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运用对图表信息的把握能力,注意从中总结归纳共同点,在平时要学会自我方法,运用平时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要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注意对上联的理解,内容上要有关联,符合主题。

⑶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运用,要求语句的连贯、衔接仿写能力和病句的修改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上下文的特点进行作答,掌握基本的病句修改的方法。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应用文的修改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常用应用文的格式,注意对例文的阅读和审视,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例文进行辨析和修改。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其间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新歌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声音,比如陈力在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虽然都是老歌曲,但演唱者一张口就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场景中,又或者带到了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八个词语或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作宣传。

演离合悲欢当代常有观抑扬褒贬岂无前代事座中剧中人

【答案】

(1)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上线。

(2)上联: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这个材料,可知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

从这句话提取出关键信息即可。

(2)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演悲欢离合“属于动宾短语,”悲观离合“是并列短语,故”演悲欢离合“应和”观抑扬顿挫“相对;”岂无“应和”常有“相对,”前代事“应和”句中人“相对,”当代“应和”座中“相对。

故上联应为: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应为: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故答案为:

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上线。

⑵上联: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9.五月,南京的初中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语文盛会——“汉语周”。

初三学生小可和轩轩结伴来到“汉语之星”大会的现场,参与答题活动。

灯谜题

谜面:

天女织彩霞

(打南京一特产)

谜底:

_______

对联题

上联:

乌衣巷

下联:

______________

诗词题

春风知别苦,不追_______青。

——李白《劳劳亭》

A.松枝     B.柳条

(1)小可一下猜出了灯谜的谜底是“云锦”。

她对轩轩说:

“天女纺织,用的是云;________,绚烂绮丽,所以谜底是‘云锦’。

”请用一个主谓短语补全小可的话。

(2)完成对联题时,小可和轩轩先后写下了“雨花石”“莫愁湖”“黄山路”“白鹭洲”等,她们对“白鹭洲”最满意。

请运用对联知识作比较,说说“白鹭洲”好在哪里。

①与“雨花石”相比,“白鹭洲”好在:

________

②与“莫愁湖”相比,“白鹭洲”好在:

________

③与“黄山路”相比,“白鹭洲”好在:

________

(3)轩轩成功选择了“柳条”作为诗词题的答案。

她很喜欢这两句诗,想将其嵌进给小可的毕业留言中。

请替轩轩写一段这样的留言。

(不超过50字)

【答案】

(1)彩霞似锦

(2)意思相关,上下联都是地名。

;词性相对,“白鹭”对“乌衣”,“洲”对“巷”,十分贴切。

;平仄相协,末字“洲”是平声,符合对联的要求。

(3)三年同窗,分别在即,真希望“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好朋友永远在一起。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用一个主谓短语补全小可的话。

天女纺织,用的是云,织出来的是彩霞,彩霞怎么样呢,联想到南京的纺织品特产“云锦”,因此彩霞似锦。

(2)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语义相关,平则相对。

“乌衣巷”是一个地名,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巷”是仄声,据此与“雨花石”相比,“白鹭洲”好在意思相关,上下联都是地名;与“莫愁湖”相比,“白鹭洲”好在:

词性相对,“白鹭”对“乌衣”,“洲”对“巷”,十分贴切;与“黄山路”相比,“白鹭洲”好在平仄相协,末字“洲”是平声,符合对联的要求。

(3)本题要求写一段留言,只要能用在这两句诗,文从字顺即可。

如:

三年同窗,分别在即,真希望“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好朋友永远在一起。

故答案为:

(1)彩霞似锦;

(2)①意思相关,上下联都是地名。

②词性相对,“白鹭”对“乌衣”,“洲”对“巷”,十分贴切。

③平仄相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