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51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中考语文 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

1.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漫步古诗苑,品读千家诗”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王林同学朗诵古诗时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C.城阙/铺/三秦,风烟/望/五津。

D.式微/式微,胡/不归?

(2)见下图,根据你联想到的古诗词对出下联。

上联:

西风古道染秋色,

下联:

________。

(3)根据图片内容。

结合你对联想到的诗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完成句子仿写。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归巢的暮鸦在天空中盘旋;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在“古诗词推介”活动中,李吴同学为大家推介了《天净沙▪秋思》,请你帮李吴同学写一段推介语。

(50字左右)(推介语中要写出作者和诗词所属类别)

【答案】

(1)B

(2)落日小桥思故人

(3)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对岸几户人家炊烟袅袅

(4)示例:

我向大家推介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题材的作品。

这首小令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寄情于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孤寂之情。

【解析】【分析】

(1)ACD划分正确。

B这两句话朗读节奏正确的划分方法应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在仔细观察图画,可以看到图片上画的景物有:

老树、小桥、古道、落日等,图片和上联“西风古道染秋色”可以联想到《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上联中的“西风”“古道”都是名词,“染秋色”是动宾短语,与上联相对应的景物是落日、小桥,“染秋色”应与“思故乡”对应。

据此可知下联应为:

落日小桥思故人。

(3)由对联联想到的诗词是《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描写的景物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归巢的暮鸦在天空中盘旋”描述的是枯藤、老树、昏鸦这几样景物,接下来应描述小桥、流水、人家,注意句式要和前面那句话的句式一致,注意语言生动,形象。

如:

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对岸几户人家炊烟袅袅。

(4)推介要介绍这首曲子的作者、所属类别、艺术表现手法、作者的感情等。

注意语言要准确、连贯。

如:

我向大家推介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题材的作品。

这首小令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寄情于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孤寂之情。

故答案为:

⑴B

⑵落日小桥思故人

⑶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对岸几户人家炊烟袅袅

⑷示例:

我向大家推介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题材的作品。

这首小令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寄情于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孤寂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

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

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

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

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

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⑷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题目、内容、主题、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2.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

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2)【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

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

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________

(3)【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

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就是全力实现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4)【青春同路人】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

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

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

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

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答案】

(1)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2)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

(4)我们应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解析】【分析】

(1)上句是从“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中筛选出来的,由“以天下为己任”和“发愤苦读”两部分10个字组词,“以天下为已任”是目的,“发愤苦读”是途径。

下句应从““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筛选出来并要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根据分析可从中筛选出“让中国变强盛”和“毕生奉献”组成答案即可。

(2)根据题意模仿活动一和活动二设计第三项,分析活动一和活动二可知,这两个活动的模式是动词+形容词的青春+故事(誓言)等。

据此可设计出第三个活动,如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此题要求仿写句子,首先要分析例句,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孝的理解,模仿的句子只要能符合这个要求即可。

如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

(4)结合两则内容分析,材料一写的是管宁和华歆的故事,管宁因为华歆与自己对金钱名利的看法不同而与华歆分道扬镳,就是平常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材料二写马格斯和恩格斯互相帮助的佳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应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座右铭的能力,根据题目可以拟写上下句对偶的形式,对联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上下句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句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句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

(2)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

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特点,然后再仿照例句续写。

(4)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3.读过《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后,小明同学用对联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一名著的理解与感悟,请把下面这副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

智________斗杨志只因替天行道

下联:

侠鲁达除郑居全为________

【答案】吴用;除暴安良

【解析】【分析】“智取生辰纲”中,吴用使用计策,斗败杨志,取得生辰纲,因此上联人物填写“吴用”。

“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救出金氏父女,体现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性格,再联系上联“替天行道”,因此下联补写“除暴安良”。

故答案为:

吴用;除暴安良。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积累、对联的拟写。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按照对联的格式拟写上下联。

4.综合性学习。

班级正在开展“心怀善意,共创美好”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其中马旭夫妇的清苦节俭和无言大爱深深感动了同学们。

马旭夫妇生活极为简朴,穿着15元买的鞋,破了再粘,粘了再穿,盖着很旧很薄的被褥,这样一分一厘省下来的积蓄,加上做科研获得的报酬,他们全部捐给了远方的家乡。

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善行”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内容有关,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一位老人在严冬时节被宫使掠夺的故事。

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

行善不问男女老少   下联:

________

②上联:

贫困儿童雪中得炭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示例:

善行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体现。

心存善良的人,总是对世界怀有悲悯之心;施行善行的人,总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个人。

因此,我们多做善事。

(2)示例:

一个卖炭的老人辛苦烧制了一车炭,只盼天再冷些,原本希望炭卖个好价钱,可以添置些过冬的衣物和粮食,可谁曾想刚到集市上,竟被宫廷里的太监抢了去。

(3)助人莫管春夏秋冬;省钱马旭分积厘累。

【解析】【分析】

(1)围绕“如何看待善行”的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如,善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精华。

顾荣施炙,谓之善行;秦穆公亡马,谓之善行。

善行无论大小,都是美好心灵的体现,都传递着善意。

要大力宣扬善行的正能量。

我们要以善良者为榜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注意字数的限制。

(2)仔细观察图画,画面是老人牵着一匹马,结合题干要求“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一位老人在严冬时节被宫使掠夺的故事”,可知是《卖炭翁》,卖炭翁吃力地赶着牛车行走在寒风中,想买了炭,买回身上衣和口中食。

无奈宫使粗暴地抢夺了卖炭翁的炭,老人无可奈何。

(3)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①上联:

行善(动词)不问(连词)男女老少(并列短语),拟写为“助人莫管春夏秋冬”。

②上联:

贫困儿童(偏正短语)雪中得炭(主谓短语),拟写为“省钱马旭省吃俭用”。

故答案为:

⑴示例:

善行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体现。

心存善良的人,总是对世界怀有悲悯之心;施行善行的人,总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个人。

因此,我们多做善事。

⑵示例:

一个卖炭的老人辛苦烧制了一车炭,只盼天再冷些,原本希望炭卖个好价钱,可以添置些过冬的衣物和粮食,可谁曾想刚到集市上,竟被宫廷里的太监抢了去。

⑶助人莫管春夏秋冬;省钱马旭分积厘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的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主题,围绕材料的互通进行表达,注意观点要明确,语言要通顺,注意字数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的叙写,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注意对图画信息的提取,要准确概括故事,注意语言的间架、流畅、连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要结合上联的内容和材料的仔细,进行补写对联。

5.《傅雷家书》是充满真情、流露真意的家书,读后感人至深。

请你用一副对联表达父子之情。

【答案】略

【解析】【分析】上联与下联均应围绕父子情感,注意对仗要严密。

如: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分析】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对子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

字数相等,节奏一致。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

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6.按要求完成下列对联题。

上联:

春风拂面,赏乌海园林。

下联:

________

【答案】夏荷悦目,观池塘石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要求:

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根据这些要求,再根据上联的内容对出下联。

故答案为:

夏荷悦目,观池塘石岸

【点评】拟写对联要注意:

上下联字数相等,内容一致,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7.请根据课文《范进中举》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

________

横批:

________

【答案】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趋炎附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对联。

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根据上联的形式和内容可拟写下联为:

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故答案为:

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趋炎附势)

【点评】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小区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统计如下表:

材料二:

日本国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的早晨8点之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的地方,错过时间就必须要等到下一周。

韩国的垃圾回收除了定点定时,有的地方还要在垃圾袋上写上姓名。

在瑞典,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公众喝完饮料后只要将易拉罐和玻璃瓶自觉投入回收机中,就会凭收据领取相应的奖金。

(1)阅读材料一,请概括你从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某小区要张贴对联形式的标语宣传“垃圾分类”,上联已经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

配合垃圾分类;

下联:

________

(3)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二,请你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三条可行性的建议。

【答案】

(1)①青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但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②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2)共建家园美好

(3)示例:

政府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定点定期进行“垃圾分类”

的回收和培训;制定回收垃圾的奖惩制度)社会及学校等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不同的垃圾。

便于分类等。

【解析】【分析】

(1)仔细阅读这个统计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吗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年人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通过分析开始垃圾分类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通过对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2)仔细分析上联特点,上联是由“配合垃圾分类”属于动宾短语,因此拟写的下联也要有这个特点,另外还要注意内容要符合活动主题。

如共建家园美好。

(3)此题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二,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三条可行性的建议。

材料二讲的是日本和瑞典垃圾处理办法,因为现实生活中垃圾的处理需要政府的管理、市民的意识以及行动等,因此可据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此题答案是多样的。

故答案为:

⑴①青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但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②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⑵共建家园美好

⑶示例:

政府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定点定期进行“垃圾分类”的回收和培训;制定回收垃圾的奖惩制度)社会及学校等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不同的垃圾。

便于分类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⑵此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⑶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学完《范进中举》后,有同学作了一副对联,请将其补写完整。

上联: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

看今朝,________

【答案】示例:

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解析】【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对“有”,“雪中送炭”对“锦上添花”,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要求:

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学生在平时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0.为了更好地了解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鸟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1)【活动一:

我对对联】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破风雨海燕迎胜利”为上联,从你读过的关于鸟的古诗词中,任选一种鸟类写出下联。

(2)【活动二:

口语交际】学校打算在最近一期的校刊中设置一个“鸟专题”栏目,你周末将平时搜集到的图片、文章等资料带回家整理,妈妈却泼你的冷水,认为这是耗时、费力的差事,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该如何说服妈妈呢?

【答案】

(1)示例一:

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

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

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2)示例:

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

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解析】【分析】

(1)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一般要求补写的内容要贴切、语意要连贯,并且不能照抄材料。

考生要认真分析划线处的上下文,通过诗句内容和情感的了解,确定补写句子的内容,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设定的语境的把握,注意从积极的坟墓进行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要委婉、得体,注意称呼。

如:

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

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

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

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⑵示例:

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

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和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理解,对意象的掌握,在作答时要结合对联的知识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结合给定的语境,表达要清楚,用语要得体,注意称呼的运用。

11.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

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①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

“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

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呜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

②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能够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学过的对联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继承 之 中 国学

【答案】

(1)绝句;律诗

(2)①C;②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

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3)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之精华

【解析】【分析】

(1)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2)①ABD的评价比较接近诗人的想法,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其实是以花枝上蹁跹起舞的彩蝶来侧面表现黄四娘家花的芳香和美丽。

②“流连”,流连忘返的意思,由于这里的花非常的美丽和芳香,因此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流连忘返。

因此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

另外也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3)解答此题,要注意对联的特定: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第四,上下联内容相关。

“学习”和“继承”都是动词;“精华”和“经典”都是名词,且意思相关;“的”和“之”都是助词。

“里”和“中”都是方位名词。

可以多次组合,看哪一个最合适,经过反复比试,可以看出这幅对联应为:

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之精华 。

故答案为:

⑴绝句 律诗 

⑵①C;②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

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⑶学习国学里的经典,继承传统中之精华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常识。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

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①每句必须平仄,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