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98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Word文档格式.docx

摘  要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同时又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家和学者。

高尔基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极有代表性的包括闻名于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等。

该文针对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以及《我的大学》的艺术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一个全新的理论角度对高尔基的人学观进行了界定与阐释,且借助作者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阐述“高尔基”文学艺术,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

高尔基;

文学作品;

自传体三部曲;

文学艺术

引言

近些年来,从美学角度解读高尔基的文学遗产,重新全面、客观地评价“高尔基”,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高尔基可称为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这是因为他的创作极富人文精神特征。

首先,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理论角度对高尔基的人学观进行了界定与阐释;

然后,通过《海燕之歌》做为本次论文的切入处。

对高尔基文章里的“海燕”进行还原,勾画当时俄国人民积极参与革命的热情和勇敢战斗的英姿等场景,从而反映出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以《海燕之歌》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引出高尔基“三部曲”,“三部曲”包涵着高尔基《童年》时悲惨的遭遇和深情的回忆,也使他《在人间》获得了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深刻地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最后,通过《我的大学》完成了自我人生的蜕变。

浅谈高尔基人生与创作路线,以文章还原现实,以现实品味人生,表现出一为全新的“高尔基”。

第一章个人生平及文学作品

1.1高尔基简介

马克西姆·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

马克西耶维奇·

彼什科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

父亲是木工,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

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

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2高尔基的早期文学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

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写的《依则吉尔的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

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

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凄惨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

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

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3高尔基的文学“革命”之路。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

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错误作品长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

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

《夏天》《三人》《马特维·

克日米亚金的一生》《俄罗斯童话》《海燕之歌》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

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68岁。

他的死亡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第二章创作背景及意义

2.1“高尔基”之由来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

楚德拉》。

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

“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

“那就这样署名:

玛克西姆·

高尔基。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

合起来,便是“最大的痛苦”之意。

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2.2高尔基创作的文学作品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

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

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

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

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大海,波浪象征--革命力量乌云闪电狂风象征--反动势力,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

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

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

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

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

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

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

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

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

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

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3高尔基人生的“三部曲”

1905年革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

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

于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而《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在小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

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

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

高尔基描述了一个这样的黑暗环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作为一名旁观者心情竟如此压抑,那么身处那时环境的阿廖沙该是多么的艰难。

还好高尔基在文章中,找到了一丝光明。

世界不全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力量,使他敢于与黑暗斗争,感到了光明和希望。

并且,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阳。

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

外婆也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真正地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

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

但她也遭遇不幸,被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同时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

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

”与此同时,我从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

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

“她(外祖母)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

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

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

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

《在人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

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

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

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高尔基自传体小说部,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

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绘了一个半孤儿(阿廖沙父母双亡)怎样奋斗,在社会上艰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经历。

不仅是作者童年时代的自传,不仅是一个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一个时代艺术性的史册,反映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成长引起的小资产阶段手工业的瓦解过程。

阿瘳沙的外祖父卡希林一家的破产,就是俄国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真实写照。

小说描述了普通俄国人的困苦生活和他们日常的苦闷,显示出这个少年对这种生活的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了。

从而创造出一个能干、求知欲很强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

书中真实地描写了人民下层的严峻的、阴暗的生活,也描述这个来自下层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观。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到喀山去原本是希望能进大学读书,由于生活的原因,他只有在另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这所大学里接受熏陶。

除了能见到一些真正的大学生外,高尔基更多地是和贫苦市民、工人、黑帮、妓女这些社会的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

在他们中间高尔基了解了社会民众的疾苦,也看到他们中一些人的觉醒意识。

高尔基也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成长起来。

小说叙述十六岁的主人公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从下诺夫哥罗德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

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的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

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

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

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

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

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

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2.4高尔基文学的存在的意义

高尔基作品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自传性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革命后写的《我的大学》(1922),它不象以往一些作家那样重在写个人的感受和悲欢,而是通过高尔基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和追求光明的历程,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人民的历史和无产阶级新一代的成长。

十月革命以后至1936年高尔基去世,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尔基的主要功绩,一是对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是在创作上,他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写了一系列反映资本主义灭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作品。

如:

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通过阿尔塔莫诺夫一家三代人的生活,艺术地概括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兴衰史。

未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表现了十月革命前40年间俄国思想领域的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个人主义者的可耻下场。

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别的人》(1931)则形象地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精神崩溃。

与此同时,在这些作品中还显示了布尔什维克思想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再有,高尔基还写了一组别具艺术特色和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大量的政论和文艺批评的文章。

其中最重要的是回忆录《列宁》(1930)。

高尔基笔下的列宁,体现了长期以来他关于大写“人”的理想。

综上所述,高尔基的一生是在列宁和党的培养、教育下,不断进步,努力攀登无产阶级文化艺术高峰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他一生经历了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代,通过他的创作,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得到生动、深刻、正确的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说,高尔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任何其他作家所不能比拟的。

3.1高尔基人格魅力

就高尔基的成就而言,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于1934年,他组织成立了并主持召开了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同时自己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

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列宁也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3.2高尔基文学作品对我的启发

通过对高尔基文学的研读及人生的品味,使我真实地感受了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

在那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俗话说: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高尔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啃”的书,所以他获得了成功、赢得了尊重。

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

当然,这也不得感谢他的外祖母的功劳和自身的努力。

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还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构成了一个天堂吗?

天堂与人间只一线之隔,却就大不相同。

有的人家有万卷书,却腹无点墨;

有人做乞丐,却也能读好书,学到不少的知识。

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

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

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在人间》是一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

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

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懂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

在肮脏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与淫荡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

“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

”爱情已经完全扭曲为一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

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

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习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

家中厚厚的书,却让它们闲着,难道是“书非借不能读?

”不,自以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说“学无止境”吗?

难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长?

不,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明白: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3.3文学感悟,大家共勉。

通过对高尔基的其他部分文学研读,阐述“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高尔基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变成现在的高尔基。

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

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高尔基”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你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也会因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

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第四章致谢

我的论文在历时2个多月终于完成了,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

在老师的专业的指导和耐心的帮助下,使我明确地了解论文的不足,得以对其进行修改和改进。

在这次的论文写作中,发挥了我在工作中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的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高尔基《海燕—高尔基中短篇作品精髓》满江出版社2003

∙高尔基《高尔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版

∙陆凤《高尔基戏剧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版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版

∙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