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45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精品doc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内容主要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其中,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是研究离子反应的基础,也是第二册《电离平衡》的基础。

因此,能否理解基本概念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学会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

     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简单复习进而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并不困难,但是电解质的含义,电解质导电的原理,这些都是新内容,理解分析起来并不容易;实验现象容易观察到,但为什么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根据现象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对“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2)心理特征

     本章位于第一册第一章,本节知识源于初中化学又高于初中化学,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学习化学。

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五、教学方法

1. 本节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思总结。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准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教学展开

【实验探究】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请你认真观察、记录现象并对现象做出解释。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现象

形成规律

1、在烧杯中放入氯化钠固体

 

 

 

2、取出碳棒并擦净,插入盛有纯水的烧杯中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

3、将氯化钠固体逐勺加入纯水中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现象

形成规律

1、在烧杯中放入氯化钠固体

 灯泡不亮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某些物质溶于水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后能导电,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2、取出碳棒并擦净,插入盛有纯水的烧杯中

 灯泡不亮

 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太小

3、将氯化钠固体逐勺加入纯水中

 灯泡逐渐变亮

 氯化钠溶于水后能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引导学生归纳】

【动画演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

【总结】电离的概念:

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过渡】怎样表示氯化钠的电离呢?

【引入】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重点分析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NaCl==Na++Cl-,强调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探究练习】

请分别书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和盐。

1、硫酸、硝酸

2、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3、硫酸铜、氯化钡

【学生板书】

1、H2SO4=2H++SO42-HNO3=H++NO3-

2、KOH=K++OH-Ba(OH)2=Ba2++2OH-

3、CuSO4=Cu2++SO42-BaCl2=Ba2++2Cl-

【教师分析】酸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思考与交流1】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学生归纳】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思考和交流2】

1、已知NaHSO4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Na++H++SO42-,请问NaHSO4属于酸类还是盐类?

2、还有哪些物质溶于水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呢?

【学生讨论】酸、碱、大多数盐

【引入】电解质的概念: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问题探究】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铝线B、加碘食盐C、氯化钠D、氯气E、蔗糖水溶液

F、酒精G、盐酸H、二氧化碳

【学生讨论】理解电解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归纳】

(1)电解质为化合物,这是判断前提。

单质、混合物(如:

盐酸溶液)不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而且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不是电解质。

(4)H2SO4、NaOH、NaCl等酸、碱、盐类物质是电解质,Na2O、Al2O3等部分金属氧化物也是电解质

【设疑】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它属于哪类物质呢?

【引入】非电解质的概念: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问题探究】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铝线B、加碘食盐C、氯化钠D、氯气E、蔗糖水溶液

F、酒精G、盐酸H、二氧化碳

【学生归纳】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离

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如:

NaCl==Na++Cl-(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3、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4、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

 

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五、教学方法  :

1、实验探究法。

2、分组讨论。

3、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学案.

(2)3-4个人一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2人一组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2)准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实验仪器:

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实验药品:

0.5mol/LCuSO4溶液、0.5mol/LNaCl溶液、0.5mol/LNa2SO4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对于教学条件不足的地区,可以由教师演示实验,但教学效果可能相对差一点)。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教学展开

【引入】引入电解质的概念,得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提问不通电解质的离子相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由实验引导大家一起去探究答案。

由实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分组探究实验1]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 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3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NaOH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OH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SO42-和Na+,能否用实验证明?

 

3.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

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混合前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

实际发生反应的离子

CuSO4+NaCl

CuSO4+BaCl2

[板书]         反应前                          反应后

   Cu2+ Cl-  SO42-    Ba2+                   BaSO4↓    Cu2+   Cl-

[板书]Ba2++SO42-==BaSO4↓

教师:

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引出问题:

什么样的条件下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板书]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对比刚才的实验,总结出反应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板书]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离子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呢?

 [探究实验2]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3mL的HCl溶液。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3mL的HCl溶液

[学生归纳]有气体和水生成

教师总结条件之二——放出气体

然后探究有水的生成是不是可以发生离子反应?

[探究实验3]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3滴)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溶液。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由现象推断生成的物质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离子方程式

向3mL的NaOH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归纳有水生成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条件之三——生成水

[教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1Na2CO3+CaCl2②Ba(NO3)2+CuCl2  ③K2CO3+HCl   

[教师]上面能发生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呢?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步骤

①“写”,例:

BaCl2+CuSO4===BaSO4↓+CuCl2

②“拆”,Ba2++2Cl-+Cu2++SO2-4===BaSO4↓+Cu2++2Cl-

注意:

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

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即为:

Ba2++SO2-4===BaSO4↓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思考]你认为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步中,哪一步最困难,需多留意?

[小结]四步中,“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既然拆是关键,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物质仍写化学式。

练习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K2CO3+HCl

  2、Ba(OH)2+H2SO4

练习2: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三组)。

①HCl+NaOH ②H2SO4+KOH ③HNO3+Ba(OH)2

[学生总结]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

H++OH-===H2O,这说明该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反应。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讲解]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如上述三个中和反应。

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了反应的本质。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条件之一——生成沉淀

条件之二——放出气体

条件之三-——有水生成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步骤

①“写”,例:

BaCl2+CuSO4===BaSO4↓+CuCl2

②“拆”,Ba2++2Cl-+Cu2++SO2-4===BaSO4↓+Cu2++2Cl-

③“删”,Ba2++SO2-4===BaSO4↓

④“查”,原子守恒,质量守恒

四.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十、教学反思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