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29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docx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四章行为主义心理学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征,理解行为主义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

重点是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及托尔曼提出的认知变量和符号-格式塔学习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内涵。

难点是行为主义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

课时分配:

6课时

第一节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1910年左右的时候,心理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人开始对心理元素的存在、内省的价值和纯科学的心理科学观产生怀疑。

此时,机能主义逐步成熟,但构造主义的势力依然强大,两者鼎足对立。

1913年,一个新的观点产生了。

它公开向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宣战。

它是一场有意识的抗议运动,其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观点。

它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行为主义。

其领导人是35岁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BWatson)。

就在10年之前,华生在芝加哥大学从师于安吉尔,获得了博士学位,而华生想要摧毁的两个目标之一就有机能主义。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宗旨非常简单、直接和大胆。

他呼吁建立一种科学的心理学。

这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的是能用“刺激”、“反应”这些术语进行客观描绘的、可观察的行为。

此外,华生的心理学拒绝一切心灵主义的概念和术语。

那些由过去的心灵哲学继承而来的词语,如“表象”、“感觉”、“心灵”、“意识”等,对于华生所倡导的心理科学没有任何的意义。

华生坚决地拒绝意识概念。

他指出,意识“从来没有被观察、触摸、嗅、品尝或者推动过,它不过是一种假设,就像传统的灵魂概念那样无法证明”。

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一)社会背景行为主义之所以产生于美国,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改良的需要有关。

首先,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

到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同时开始了城市化运动。

农业人口逐渐成为城市人口,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在19世纪初美国只有1/4的人口住在城市,到了19世纪中叶则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

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必须学会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国家需要加强对这些人的训练。

正如杜威在1900年所指出的,对他们训练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社会适应的新手段。

强调社会适应就是指强调行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

美国这一社会条件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同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在机械和技术方面已取得了最高效率,若再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通过提高工人的身体动作效率来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诚如华生所言,心理学家要帮助和鼓励工业家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工人总体的活动效果上去加以研究。

可见,华生所倡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工作量及其效率,这也是大工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其次,行为主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进步主义运动是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的一场广泛的政治革新运动。

这个运动试图撤换政治机构中老的成员,使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贤人进行治理。

它是温和的乌托邦,而它的目的则是控制社会。

“社会控制万岁……不仅使我们能够对付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酷要求,而且还可以作为即将到来的和平与兄弟般关系的基础。

”对许多革新者来说,行为主义似乎向他们提供了能够合理地、有效地管理社会的科学工具。

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革新思想。

总之,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绝非偶然,它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

(二)哲学背景

华生表面上是反对哲学的,他拒绝以任何哲学作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但实际上,他的行为主义是以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

(1)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心理学史家米切尔·惠特海默指出,虽然行为主义是美国最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但它的前驱却在欧洲而不在美国。

自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以来,各种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它们对人类生活发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而在当时自然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力学,因此,作为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哲学是机械唯物主义。

例如,笛卡尔认为“动物是机器”,是没有意识的,并提出了人的身体机械论的思想;拉·美特利则进一步强调“人也不过是一架机器”,同动物相比人这架机器不过就是多了几个齿轮、多了几个弹簧而已。

这样的观点对行为主义有明显的影响。

坎姆特尔指出,所有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圣经都来自于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1770年发表的《自然的体系》一书,该书是对心灵概念的第一个行为分析。

(2)实证主义哲学

对华生行为主义产生影响的另一个哲学思潮是实证主义。

而且实证主义的影响一直在扩大,实际上直到它规定了新行为主义的意义。

正如黎黑指出:

“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

他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方法论原则实现的。

一是经验证实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概念和理论都必须以可以观察的事实为依据,能为经验所证实;超出事实与经验范围的任何概念和理论都应划为非科学的一类。

孔德始终倡导“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精神,实在、确定和证实是实证精神的要素。

二是客观主义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分离,主体的知识应绝对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不掺杂个人的态度和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否则这些概念和理论就不是科学的知识。

孔德从他的实证主义原则出发,认为科学的资料必须是社会的、公开的事件,是可证实的事实。

单独的、私人的意识内省所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是非科学的知识。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描述一切可能观察到的事实,然后指出事物的一般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自然的目的。

至于用那些无法观察的东西作为了解自然的工具,就会重返神学和形而上学的阶段。

这是各种形态的实证主义哲学都必须遵守的实证原则。

孔德的激进行为主义影响了华生等人的激进行为主义。

华生等人的早期行为主义正是根据这样一种标准,放弃了对不可观察的意识的研究而改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了主观的内省法而改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所以墨菲说:

“孔德以现代行为主义精神极力贬斥内省法;假如他曾经提供一个研究方案,他本可以被公正地称为第一个行为主义者的。

(3)实用主义哲学——强调行为、实践、生活的哲学;

作为美国官方哲学的实用主义比起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对于华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

实用主义英文(pragmatism)原义是行为和行动。

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都声称,实用主义就是强调行为、实践、生活的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的要点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华生否定不可直接经验的意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把人的实践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把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目的,这些都是实用主义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具体体现。

(三)、神经生理学背景

(1)谢切诺夫的研究——俄国生理学之父

强调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谢切诺夫,他认为对心理学进行研究应该采用生理学的客观方法。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反射”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反射不仅是动物活动的方式,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方式,反射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在1863年出版的《脑的反射》一书中,他把意识现象看作是神经反射的特例,认为诸如学习、记忆和思维这样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复杂的反射行为链。

通过对自然科学应该建立在可公开观察的事实基础上的论证,谢切诺夫坚持认为心理学也必须采用同样的客观程序。

这些观点显然影响了华生对心理学性质的看法。

(2)巴甫洛夫的研究——首创条件反射法

如果没有巴甫洛夫的研究,华生的行为主义也许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巴甫洛夫为华生的心理学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材料。

他首创并运用条件反射法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了严格而客观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以条件反射学说为核心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理论。

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主张采用条件反射这一客观的试验方法来科学的研究主观心理现象,强调一切主观活动都是由客观外界所决定的。

华生几乎整个的利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和方法,华生认为,既然如此,就可以利用生理学中的刺激、反应、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等客观术语来取代主观的心理、意识等概念,这样就为心理学走向自然科学的行列扫清了概念术语的障碍;而且他还进一步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具体的客观方法,并借此达到行为研究和控制的目的。

(3)别赫切列夫的研究

别赫切列夫是俄国另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支持建立在反射学基础上的理论解释;赞成客观心理学。

他发展了一种运动条件作用的方法,鼓励研究运动性条件作用;。

他认为,条件反应指的是肌肉反应,而不是巴甫洛夫所谓的腺体分泌。

别赫切列夫“通过否认对心理事件的主观解释而鼓励行为主义的取向”,如条件性手指收缩并不是由于心理联想的结果,而是在条件性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神经联结。

他于1910年出版了《客观心理学》一书,主张心理学研究应采用客观方法,反对用精神术语来研究心理学。

他还进一步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即使是思维这种高水平的心理过程,也是由较低水平的感觉-运动反射所组成的复合物。

企图建立“没有心理的心理学”。

这些观点显然对华生的行为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

(四)、心理学背景

(1)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局势,似乎这也是一种环境决定,在多种背景的融合产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论,得到认可也是一种强化,会鼓励人们进一步探索。

行为主义的产生虽受美国当时的社会、哲学、神经生理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心理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是其产生的内因。

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一直把意识作为其研究对象。

但意识心理学在解决美国社会当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时,第一次感到是那样的无能为力,以至美国心理学界乃至美国社会因此对意识心理学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正如巴契勒在概括1906年美国心理学的进展时所指出的那样,心理学“正在产生不满的潮流”,学术上的纷争、实践上的无能以及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意识心理学的危机。

这种危机必然导致心理学家开始从另一极来展开研究,实现心理学从研究意识到研究行为的转向。

华生则顺应了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创立了行为主义这一新的心理学流派,实现了心理学的行为主义革命。

(2)动物心理学的发展:

华生曾明确宣称,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直接结果,表明行为主义与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华生对动物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的关系作了清楚的论述。

在他看来,“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期动物行为研究的直接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华生行为主义的最重要的先驱是动物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是从进化论发展出来的。

进化论证明

(1)低等动物心灵是存在的;

(2)动物心灵和人的心灵是连续的。

摩尔根“吝啬律”:

在动物心理研究中,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解释活动,就绝不用更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

洛布“向性学说”:

向性本是植物所持有的一种属性,动物反应只是对刺激的直接作用,没有必要用意识的术语来进行解释。

桑代克的机械学习理论:

在研究动物学习时尽量避免使用主观性概念,而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具体联结来解释学习。

到了1910年,在美国已有哈佛等8所大学建立了动物心理学实验室。

华生明确承认,正是在芝加哥大学长期从事动物心理的研究,使他形成了一种观念,既然能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纯粹客观的观察和解释,那么也就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同样纯粹客观的观察和解释。

为此,华生彻底地贯彻摩尔根的吝啬律,走上行为主义的立场。

(3)机能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机能主义本身并不是客观心理学,其创始人杜威和安吉尔都在心理学内部保留了意识,但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已远离了那种纯粹的意识心理学。

1906年安吉尔当选为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他的就职演说被看作是“通向行为主义的一个里程碑”(黎黑,1998,p523),他的整个演说充斥着这样一种观点“机能主义是架于心灵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的一座主要桥梁,一个路站,而不是一个自主的持久性运动”(黎黑,1998,p523);卡特尔则公开表示对内省的不满,主张“心理学应把注意力集中于行为而不是集中于意识”(华生,1998,p4),从而导致了一种客观的机能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为华生的行为主义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正如华生本人所指出的“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叶浩生等,1998,p185)。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学科背景以及心理学内部的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华生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时代,实现了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革命”。

第二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生平

约翰·华生(Watson,JohnBroadus,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广告大师。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

《行为:

比较心理学导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行为主义》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

2.心理学的对象。

华生的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就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有机体反应,其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而刺激-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传统的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诸如感觉、情绪、思维等

3.刺激——反应

所谓刺激,就是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内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能引起有机体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刺激。

刺激因此可分为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对于人来说,刺激既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刺激视网膜的光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刺激同样可以更复杂一些。

复杂的情境也是一种刺激。

因此有时我们把刺激叫情境。

所有的刺激必然具有物理或化学的属性。

无论刺激多么复杂,最后总要通过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才能对有机体产生作用。

所谓反应则是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内隐或外显的变化,而行为则是由这些简单的生理反应所组成的一套复杂反应系统。

反应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外显的反应是公开的和可直接观察的。

内隐反应,如心跳、腺体分泌和神经冲动等,发生于有机体的内部。

这些反应尽管不是公开的,它们仍然属于行为。

反应可分为四种:

1外显的遗传反应:

如抓握、眨眼等,

2潜在(内隐)的遗传反应:

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如腺体分泌等,

3外显的习惯反应:

如打球、跳舞、与人说话、与人交往等,

4潜在(内隐)的习惯反应:

如思维、想象等。

但是无论反应多么复杂,最终都可归结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当然也都是物理或化学变化。

刺激和反应既然都是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那么行为不过是由一种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的另外一种物理化学变化。

这样一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它同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

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反应。

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华生坚持认为,心理学应该把自身严格地限制在自然科学的数据上,即那些可以观察的东西。

简单地说就是:

心理学应该把自身限制在行为的客观研究上。

在行为主义的实验室中,只有那些严格遵循客观程序的研究方法才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华生来说,这些方法包括:

1.使用和不使用仪器的观察法;2.测验法;3.语言报告法;4.条件反射法

观察是其它方法的一个必要基础。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帮助的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的观察。

华生认为这种观察也可以了解引起反应的刺激及反应和动作的性质。

但由于对许多现象不能加以充分的控制,因而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简便的方法。

另一类是借助仪器的观察。

华生认为,全体科学的进步都与实验手段和设备的改进有关。

因此,心理学为了研究行为,效法自然科学,就有必要设计精密的仪器有效地控制被试,更加精确地研究行为。

这种观察实际上就是通常的实验法。

客观测验法华生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纯粹的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差异越来越小,测验法也逐渐由应用的方法成为研究的方法。

他认为已有的测验方法的一个重大问题就在于它们大多数都是与语言行为有关的,这就使有语言缺陷的人不能运用这种方法。

因此,他主张要设计和运用不一定需要语言的明显外部表现的行为测验。

华生认为,测验的结果应该被看作是行为的样本,而不是心理品质的指标。

对于华生来说,测验并不是测量智力或者人格,而是测量被试对刺激情境的反应,仅此而已。

语言报告法引起了较多的争议。

由于华生如此强烈地反对内省,因而在实验室中语言报告法的使用使他受到了不少的批评。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报告法是华生对内省法的妥协,华生从前门把内省法赶了出去,后门又偷偷地把它放了进来。

为什么华生接纳了语言报告法呢?

因为尽管华生厌恶内省,但是他不能忽视心理物理学家的工作,而心理物理学家的工作使用的是内省法。

因此华生认为,在正常人身上,有一种在动物身上不存在的,甚至在变态的人身上也不完善的能力,即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而且,人对于各种情境的顺应更经常地用语言而不用其他运动来实现。

有时,这甚至是唯一可观察到的反应。

这也决定了对人的研究不仅可能,而且必须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

华生所讲的口头报告法所报告的只是自己机体内部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意识的活动,因而并不是通常所谓的内省。

由于语言反应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对于行为主义是有意义的。

“说就是做,换言之,说就是行为。

出声的言语和对我们自己的言语(思维)就像棒球那样也是一种客观行为”。

然而,行为主义的语言报告法是对内省法的让步,因而受到了严肃的挑战。

反对者认为,华生在玩弄概念游戏,仅仅提供了一个语义上的变化。

华生也承认,语言报告法是不完善的。

条件反射方法。

华生认为条件反射法是非常客观的方法,他把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

华生不仅把条件反射法正式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亲自应用这一方法对儿童的情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当一种反应同一个并非原来引起它的刺激联系或联结在一起时,那么这个反应就是条件反射了,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而不是看到食物就产生唾液分泌,那就是一种条件反应。

华生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它提供了分析行为的客观方法。

它使得人们在分析行为时,可以把行为还原为它的基本单位,即刺激反应的联结。

由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还原为这些元素,因而条件反射法使得心理学家可以对复杂的人类行为进行实验室研究。

对于心理学来说,这种对客观方法的绝对依赖和对内省法的排斥意味着心理学实验室中人类被试特性和作用的变化。

对于冯特和铁钦纳来说,被试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因为他们观察的是自己的意识经验。

他们的角色无疑比实验者更为重要。

在行为主义那里,被试本身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他们不再进行观察,相反,他们被实验者观察。

有了这种变化,那些原来被称为观察者的被试现在成了真正的被试。

真正的观察者是实验者,即那些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家,他们确立实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

因此,人类被试的地位降低了。

他们不再积极地观察自己的特征,而是仅仅做出行为。

每一样东西都有行为:

婴儿、儿童、心理和情绪障碍的人、鸽子或老鼠等等。

这种观点强化了“人是机器”的论断。

三、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在方法和对象上,华生的行为主义尝试建立一种象物理学那样客观的、摆脱主观概念和主观方法的行为科学。

让我们来看看华生是怎样对待本能、情绪和思维这三个问题的。

就像所有的理论家那样,华生所建立的心理学与他的基本信念是一致的,那就是行为的所有领域都可以使用客观的刺激---反应(S-R)术语来加以考察。

1.本能理论

环境决定论。

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华生早期并不否认本能,只是要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本能。

他认为“本能是一连串的反射,这串反射的个别元素是按照严格的遗传方式而连续进行的。

到1925年的时候,华生修改了他的观点。

此时他认为,那些看似本能的行为实际上是社会化的条件反应。

学习或条件反射是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样一来,华生就走向了极端的环境决定论,成为了一个环境主义者。

而且华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不仅否认本能,而且在他的体系中不接纳任何种类的遗传的能力、气质和才能。

那些看似遗传的行为可以追溯至儿童早期的训练。

例如,儿童天生并不具备成为伟大的运动员或音乐家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对那些适当的行为进行鼓励和强化的结果。

华生对家庭和社会环境所给予的无与伦比的重视是他的理论观点受到热烈欢迎的原因之一。

华生认为,可以把儿童训练成任何他想要他们成为的那种人。

遗传因素不起作用。

华生指出:

给我一打健康、健全的婴儿,并让我自己设定一个特殊的世界去抚养他们,我敢保证随机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把他训练成为我们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乞丐和小偷,而不考虑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先的种族。

(Watson,1930,p.104)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

他的观点受到了20世纪早期美国心理学中应用倾向的影响。

除非认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否则心理学就无法应用于行为的改变。

由本能控制的行为是无法矫正的,只有那些依赖于学习或训练的行为才可以进行矫正。

2.情绪的理论:

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了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

但他认为本能和情绪有区别。

如果刺激所引起的适应是内部的,而且是局限于主体的身体之内的,那么这就是情绪;如果刺激引起整个有机体对各种对象的顺应,那么这就是本能。

对华生来说,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的生理反应。

刺激(如面临危险时)可以引起身体的内部生理变化和相应的外显反应,如心跳加快和其他外显习得反应。

他的这一对情绪的解释否认了任何意识和来自于内部器官的感觉的作用。

每一种情绪都涉及到一种特定的生理变化模式。

因此,情绪是一种内隐行为的形式,在这种内隐行为中,内部反应明显地表现在诸如面红耳赤、呼吸加速或心率加快等等上面。

华生的一个著名的研究是他查明了刺激可以引起婴儿的情绪反应。

他发现了儿童有三种基本的非习得性情绪反应模式:

恐惧、愤怒和爱。

巨响(高声)和支持的突然丧失可以造成恐惧;

对身体运动的限制可以引起愤怒;

对皮肤的抚摸或者摇晃和轻拍引起爱。

这些是不学而能的情绪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