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847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文档格式.docx

1.按成分不同划分: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2.根据物理状态划分:

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3.按用途划分:

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具体教学过程:

引言

•人要吃饭,动物要饲料,庄稼要施肥!

•因为生物需要从外界取得进行生命活动的原料。

•用生物学家的话来说,生物为了生命活动而从外界获取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就是营养。

•营养是生物的基本功能,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营养同样是其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

•统一性和各异性;

微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样,为了生存必须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其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或代谢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将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那些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化学元素(chemicalelement)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基础是各种化学元素。

根据微生物对各类化学元素需要量的大小,可将它们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这六种主要元素可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

微量元素包括锌、锰、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常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异。

不仅如此,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也常随菌龄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幼龄的比老龄的含氮量高,在氮源丰富的培养基生长的细胞比在氮源相对贫乏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含量高。

2.化学成分及其分析

各种化学元素主要以有机物、无机物和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糖、脂、核酸、维生素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和一些代谢产物等物质。

二、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主要以相应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形式提供的,也有小部分可以由分子态的气体物质提供。

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同,可以将它们区分成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1.碳源

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称为碳源。

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后成为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和代谢产物,碳可占一般细菌细胞干重的一半。

同时绝大部分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生化反应过程中还能为机体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因此碳源物质通常也是能源物质。

但有些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源则并非来自碳源物质。

微生物利用碳源物质具有选择性,糖类是一般微生物较容易利用的良好碳源和能源物质,但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糖类物质的利用也有差别,例如在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然后利用半乳糖,前者称为大肠杆菌的速效碳源,后者称为迟效碳源。

目前在微生物工业发酵中所利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是单糖、糖蜜、淀粉、麸皮、米糠等。

为了节约粮食,人们已经开展了代粮发酵的科学研究,以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来培养微生物。

不同种类微生物利用碳源物质的能力也有差别。

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糖类、有机酸、醇、脂类、烃、CO2及碳酸盐等。

对于为数众多的化能异养微生物来说,碳源是兼有能源功能营养物。

2.氮源

凡是能被用来构成菌体物质中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氮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主要用来合成细胞中的含氮物质,一般不作为能量。

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利用銨盐、硝酸盐作为氮源和能源。

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包括蛋白质及其不同程度的降解产物(胨、肽、氨基酸等)、铵盐、硝酸盐、分子氮、嘌呤、嘧啶、脲、胺、酰胺、氰化物等。

常用的蛋白质类氮源包括蛋白胨、鱼粉、蚕蛹、黄豆饼粉、玉米浆、牛肉浸膏、酵母浸膏等。

微生物对这类氮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

例如:

土霉素产生菌利用玉米浆比利用黄豆饼粉和花生饼粉的速度快,这是因为玉米浆中的氮源物质主要以较易吸收的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而降解产物特别是氨基酸可能通过转氮作用直接被机体利用,而黄豆饼粉和花生饼粉中的氮主要以大分子蛋白质形式存在,需进一步降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对其利用的速度较慢。

因些玉米浆为速效氮源有利于菌体生长;

而黄豆饼粉和花生饼粉为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在发酵生产土霉素的过程中,往往将两者按一定比例制成混合氮源,以控制菌体生长时期与代谢产物形成时期的协调,达到提高土霉素产量的目的。

微生物吸收利用铵盐和硝酸盐的能力较强,NH4+被细胞吸收后可直接利用,因而(NH4)2SO4等铵盐一般被称速效氮源,它是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而NO3-被吸收后需进一步还原成NH4+后再被利用。

能够利用铵盐或硝酸盐作为氮源的微生物很多如: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放线菌可以利用硝酸钾作为氮源,霉菌可以利用硝酸钠作为氮源。

以(NH4)2SO4等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H4+被吸收后,会导致培养基PH下降,因而将其称为生理酸性盐;

以硝酸盐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O3-被吸收,会导致PH升高,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

为避免培养基PH变化对微生物生长造成影响,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物质。

3.能源

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营养物或辐射能。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就是碳源,葡萄糖便是常见的一种兼有碳源与能源功能的双功能营养物。

所有真菌、放线菌和大部分细菌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主要是无机物,这些微生物都是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等。

光能自养和异养微生物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如蓝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等。

4.生长因子

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养微生物和某些异养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不需要外源生长因子也能生长。

不仅如此,同种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也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鲁氏毛霉(Mucorrouxii)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时需要维生素B1和生物素(维生素H),而在好氧条件时自身能合成这两种物质,不需外加这两种生长因子。

有时对某些微生物生长所需生长因子的本质还不了解,通常在培养时培养基中要加入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及动物组织液等天然物质以满足需要。

根据生长因子的化学结构与它们在机体内的生理功能不同,可以将生长因子分为维生素、氨基酸及和嘌呤及嘧啶碱基三大类。

维生素首先发现的生长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

如B1它就是脱氧酶的辅酶。

氨基酸也是许多微生物所需要的生长因子,这与它们缺乏合成氨基酸的能力有关,因此,必须在它们的生长培养基里补充这些氨基酸或者含有这些氨基酸的小肽物质,如Leuconostocmesenteroides生长机需要17种氨基酸才能生长。

嘌呤(或)嘧啶作为生长因子在微生物机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以及用来合成核酸和辅酶。

5.无机盐

矿质元素也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们具有以下作用:

①参加微生物中氨基酸和酶的组成。

②调节微生物的原生质胶体状态,维持细胞的渗透与平衡。

③酶的激活剂。

根据微生物对矿质元素需要量大小可以把它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Na、K、Mg、Ca、S、P等。

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其微小的元素,通常需要量在10-6--10-8mol/L:

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6.水

是微生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水在细胞中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起到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必须以水为介质才能完成;

②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

③维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

④因为水的比热高,是热的良好导体,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并及时地将热迅速散发出体外,大而有效地控制细胞内温度的变化;

⑤通过水合作用与脱水作用控制由多亚基组成的结构,如微管、鞭毛的组装与解离。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其营养类型(nutritional)比较复杂,人们常在不同层次上和侧重点上对微生物营养类型进行划分。

划分依据

营养类型

特点

碳源

自养型

异养型

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以有机物为碳源

能源

光能营养型

化能营养型

以光为能源

以有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

电子供体

无机营养型

有机营养型

以还原性无机物为电子供体

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

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可将绝大多数微生物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photolithoautotrphy)、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trphy)、化能无机自养型(chemolithoautotrphy)、化能有机自养型(chemoorganoheterotrophy)四种类型。

举例

光能自养型

H2、H2S、S、H2O

CO2

光能

蓝细菌、藻类

光能异养型

有机物

红螺细菌

化能自养型

H2、H2S、NH3、NO2-、Fe2+

化学能

(无机物氧化)

氢细菌、硫杆菌、硝化杆菌等

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氧化)

全部真核微生物、绝大多数细菌

必须明确,无论那种分类方式,不同营养类型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的,异养型微生物并非不能利用CO2,只是不能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而且在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也可将CO2同化为细胞物质。

同样,自养型微生物也并非不能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

另外,有些微生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生长时,其营养类型也会发生改变,例如紫色非硫细菌在没有有机物时可以同化CO2,为自养型微生物,而当有机物存在时,它又可以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此时它为异养型微生物。

再如紫色非硫细菌在光照和厌氧条件下可利用光能生长,为光能营养型微生物,而在黑暗与好氧条件下,依靠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生长,则为化能营养型微生物。

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无疑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微生物没有专门摄取营养物质的器官,它们摄取营养是依靠整个细胞表面进行的。

营养物质能否进入细胞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①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相对分子量、质量、溶解性、电负性等);

②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温度、PH等);

③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等)。

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自由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

一、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也称单纯扩散。

原生质膜是一种半透性膜,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行扩散。

自由扩散是非特异性的,但原生质膜上的含水小孔的大小和形状对参与扩散的营养物质分子有一定的选择性。

它有以下特点:

①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②不消耗能量;

不能逆浓度运输;

③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自由扩散不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的主要方式,水是唯一可以通过扩散自由通过原生质膜的分子,脂肪酸、乙醇、甘油、一些气体(O2、CO2)及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二、促进扩散

与自由扩散一样,促进扩散也是一种被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在这个过程中①不消耗能量,②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③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④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⑤需要载体参与。

通过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维生素及无机盐等。

一般微生物通过专一的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的物质,但也有微生物对同一物质的运输由一种以上的载体蛋白来完成。

三、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与上面两种运输相比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且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运输物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因微生物不同而不同,好氧型微生物与兼性厌氧微生物直接利用呼吸能,厌氧微生物利用化学能,光合微生物利用光能。

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类似之处在于物质运输过程中同样需要载体蛋白,载体蛋白通过构象变化而发迹与被运输物质之间的亲和力大小,使两者之间发生可逆性结合与分离,从而完成相应物质的跨膜运输,区别在于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载体蛋白构象变化需要消耗能量。

四、基团移位

基团移位是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它与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运输。

在研究大肠杆菌对葡萄糖和金黄色葡萄糖对乳糖的吸收过程中,发现这些糖进入细胞后以磷酸糖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表明这些糖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作用,其中的磷酸基团来源于胞内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因此也将基团转位称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糖转移酶运输系统(PTS),PTS通常由五种蛋白质组成,包括酶I、酶II、和一种低相对分子量的热稳定蛋白质(HPr)。

在糖的运输过程中,PEP上的磷酸基团逐步通过酶I、HPr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作用,最终在酶II的作用下转移到糖,生成磷酸糖放于细胞质中。

PEP-P+HPr→HPr-p+酶I→酶I+丙酮酸

酶I-P+HPr→酶III+酶I

HPr-P+酶III→酶III-P+HPr

糖+酶III-P→糖-P+酶III

四种运送营养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移位

特异载体蛋白

运送速度

溶质运送方向

由浓至稀

由稀至浓

平衡时内外浓度

内外相等

内部高

运送分子

无特异性

特异性

能量消耗

不需要

需要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不变

改变

载体饱和效应

与溶质类似物

无竞争性

有竞争性

运送抑制剂

运送对象举例

水、甘油乙醇、O2、CO2

糖、SO42-、PO43-

氨基酸、乳糖等糖类,少量无机离子

葡萄糖、果糖、嘌呤、嘧啶等

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无论是以微生物为材料的研究,还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都必须进行培养基配制,它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础。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目的明确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针对强的培养基。

2.营养协调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与配比。

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

例如,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培养基碳氮比为4/1时,菌体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

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

再如,在抗生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培养基中速效氮(或碳)源与迟效氮(或碳)源之间的比例来控制菌体生长与抗生素的合成协调。

3.控制PH、渗透压等条件

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

各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最适PH条件各不相同,一般来讲,细胞生长的最适PH范围在PH7.0--8.0之间,放线菌在7.5--8.5 

之间,酵母菌在3.8--6.0 

之间,而霉菌则在4.0--5.8之间。

4.经济节约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的原料为培养基成分,特别在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体现出其经济价值。

如在微生物单细胞蛋白的工业生产中,常常用利用糖蜜、豆制品工业废液等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另外大量的农副产吕如麸皮、米糠、玉米浆、酵母浸膏、酒糟、豆饼、花生饼等都是常用的发酵工业原料。

经济节约原则大致有:

以粗代精、以野代家、以废代好、以简代繁、以烃代粮、以纤代糖、以氮代朊和以国(产)代进(口)等方面。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培养基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分、物理状态和用途可将培养分成多种类型。

1.按成分不同划分

(1)天然培养基

含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就属于此类。

常用的天然有机营养物质包括牛肉膏、蛋白胨、酵母浸膏、豆芽汁、玉米粉、牛奶等。

天然培养基成本较低,除在实验室经常使用外,也适于用来进行工业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2)合成培养基

是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就属于此种类型。

配制合成培养基时重复性强但与天然培养基相比其成本较高,微生物在其中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适用于在实验室用来进行有关微生物营养需求、代谢、分类鉴定、生物量测定、菌种选育及遗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根据物理状态划分

(1)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即为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琼脂含量一般为1.5%-2.0%理想的凝固剂应具有下列条件:

①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

②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③凝固剂凝固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④凝固剂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

⑤凝固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

⑥透明度好,粘着力强。

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agar)、明胶和硅胶等。

对绝大多数微生物而言,琼脂是最理想的凝固剂,琼脂是藻类(石花菜)中提取的一种高度分支的复杂多糖。

除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制备的固体培养外,一些由天然固体基质制成的培养基也属于固体培养基。

如马铃薯块、胡萝卜条、米糠等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就属于此类。

又如生产酒的酒曲,生产食用菌的棉子壳培养基。

在实验室中,固体培养基一般加入平皿或试管中,制成培养微生物的平板或斜面。

固体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一个营养表面,单个微生物细胞在这个营养表面进行生长繁殖,可以形成单个菌落。

固体培养基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及菌种保藏。

(2)半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中凝固剂的含量少比固体培养基少,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一般为0.2%-0.7%。

半固体培养常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分类鉴定及噬菌体效价滴定等。

(3)液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中未加任何凝固剂,在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通过振荡或搅拌可以增加培养基的通气量,同时使营养物质分布均匀。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3.按用途划分

(1)基础培养基

尽管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不同,但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是相同的。

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

也称为营养培养基,即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

加富培养基一般用来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微生物,如培养百日咳博德氏菌需要含有血液的加富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还用来富集和分离某种微生物,这是因为加富培养基含有某种微生物所需的特殊营养物质,该种微生物在这种培养基中较其他微生物生长速度快,并逐渐富集而占优势,逐步淘汰其他微生物,从而容易达到分离该种微生物的目的。

(3)鉴别培养基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在培养基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咱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别开来。

鉴别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快速分类鉴定,以及分离和筛选产生某种代谢产物的微生物菌种。

(4)选择培养基

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一种类型选择培养基是依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设计的,例如,利用以纤维素或石蜡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或石蜡油的微生物;

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用来分离固氮微生物。

另一类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没有营养作用,对所需分离的微生物无害,但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例如分离真菌的马丁氏选择培养基:

葡萄糖10g蛋白胨5gK2HPO41gMgSO4.7H2O0.5g琼脂20gH2O1000ml另外加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孟加拉红(1/3万),链霉素(30单位/每毫升)和金霉素(2单位/毫升)

现代基因克隆技术中也常用选择培养,在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株过程中,利用质粒上具有的对某种抗生素的抗性选择标记,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抗生素,就能比较方便地淘汰非重组菌株,以减少筛选目标菌株的工作量。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配制既有选择作用又有鉴别作用的培养基。

如当要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7.5%NaCl、甘露糖醇和酸碱批示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耐高浓度NaCl,且能利用甘露糖醇产酸。

因此能在上述培养基生长,而且菌落周围颜色发生变化,则该菌落有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再通过进一步鉴定加以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