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695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

《走月亮》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走月亮

【创新教案】

《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教学本文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使学生不仅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

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应抓

词抓句去重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

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

首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flash动画。

(多媒体播放flsh动画:

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对儿母女悠闲地漫步。

此间,

配以优雅

的音乐。

师:

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妈妈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学习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

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

设想学生找到的语句:

a: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师:

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呀?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作答。

师:

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学生读出那种美好的意境,在读中,在倾听别人读中仿佛看到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秋天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出示静态画面:

柔和的月光下,高高的山,村头的树,村间的路,一片幽静、祥和的景象。

进一步体会自己那种美好的境界,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

秋天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b: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提问: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小溪、山草、野花构成的一幅甜美画面,体会到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附着上甜美、欢快、幸福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媒体出示动态画面: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淙淙地

流着,鹅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映着月光。

从而让学生体会“我”和阿妈欣赏到的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

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

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

摇荡。

师:

这么美好的画面,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呢?

学生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

让学生读出欢快、幸福的语气。

c: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

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

”,“走过……走过……走过……走过……”“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

月光下,秋虫鸣唱,夜鸟飞翔。

妈妈拉着“我”的手,走过溪岸、走过石拱桥……漫步的画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三、思想感悟,情感体验

师:

你们觉得“我”和妈妈幸福吗?

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体会到:

“我”和阿妈在美丽的月光下散步非常幸福,充满情趣。

师:

你有没有和妈妈或者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或者家人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感受妈妈、家人身上的温暖气息。

教师随机点拨: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

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总结

《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

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室外田园般的画卷中。

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学生轻声感情朗读。

五、尝试着背诵全文

六、布置

作业

小练笔: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

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提示:

过年过节、生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小路温馨

溪边快乐

景美情浓

田埂甜美

……幸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走月亮人教(部编版)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会认“鹅、卵、俗”等七7个生字,会写“淘、牵、鹅”等13个字,掌握“淘洗、柔和、灰白色”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4.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5.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6.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

走月亮)

3.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

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4.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

说得好,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带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心耳朵、眼睛、鼻子和心到书本上去看看月月亮。

(1)生字词扫盲。

(2)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 在你读课文时,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报。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

①“洱海”是个海吗?

它在哪?

②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

③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播放课件:

金钥匙)

自读课文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

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解决。

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一般这类问题,应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同学们提出的第一题,有查到河海的资料了。

(生:

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

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

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第二题与课文关系不大以后再解决。

第三题,就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

3.理清文章大致顺序。

(1) 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

对,是四次。

(2)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

第一次, 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三、课程小结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

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请大家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跟随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

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

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

为什么?

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一)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1.师:

为什么喜欢这?

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

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

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

(手电筒、太阳、灯塔。

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

更柔和,更浪漫。

师:

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

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师:

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

(更美丽,更宁静。

)板书。

师:

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

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

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

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二)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

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

生找到第二段。

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

生:

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

师:

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

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

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

生:

有水塘、还有月亮。

(师板书:

水塘抱月)

师:

每个水塘里还抱着一个月亮,水塘多不多,月亮多不多,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

多美的景啊,谁来读一读。

师:

孩子,老师发现你读“抱”字的时候特别有感情,这个抱字让你感觉到什么?

“水塘抱月亮”让你想到了谁?

(妈妈。

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

(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

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

(很美,很快乐。

师:

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

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什么?

(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

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

读得真好,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纸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4.本课虽为散文,却带均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

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

你发现了什么?

生:

都带韵母ang。

师:

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朗读,初步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到后来感受到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令学生打开文本,嫁接生活,读出不同的感悟,由景美升华至情深。

(三)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师:

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品景、品情的方法,下面这一段请你自己来学习体味一下月光下的景,月光下的情,试着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

师:

谁先来?

波光粼粼,月光闪闪的溪岸,真美。

谁还来读。

师:

你感受到什么?

生:

特好看。

师:

谁还想读。

师:

月亮妈妈牵着星星宝宝走啊走,你感觉到什么?

(妈妈的爱。

师:

说的真好,谁能试着背一背。

(看大屏幕背诵)

生充分背诵。

师总结:

嗯~我闻得见妈妈的气息,妈妈的气息是什么气息呢?

(家的气息,温暖的气息,爱的气息)

师:

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浓浓的爱。

三、拓展、写作训练

师:

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

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师:

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师:

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来说一说你和妈妈在一起感觉最温暖,最快乐,最难忘的事,然后写一小段在小本本上。

师:

课下作业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摘抄在小本本上,收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走月亮人教部编版

《走月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

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读与想象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

解决教学重点。

   ②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词语的理解仍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可设计这样的导语:

“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

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

小作者发现的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曾经留意过。

现在我们一定要用心来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了我们也许曾经有过的感受。

  2.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要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精神,要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用这种情愫的陶冶,让学生触景生情。

新课标倡导:

“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要我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所以,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抓住了几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布置学生自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2)小组交流。

  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不仅喜欢自己反复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争论,在生生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3)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蕴涵的真挚的亲情。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卵石问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朗读时要强调。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但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少可爱”引导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一个“抱”字:

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们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②“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方,除了从重叠用“走过”这个词感受到,还可以从文中的“……”看出来。

引导学生想象:

“我”和妈妈还去了那些地方。

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

  (孩子会有很多奇异和美丽的想象。

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美的陶醉。

  ③学习反复句

  “我和阿妈走月亮!

”在文中出现三次。

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3.拓展延伸.说月夜。

  语文教学重在体悟,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美的欣赏是不能缺少的。

我们教给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要引导学会他们感悟。

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

  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也同样会感染我们,让学生深情地读:

“多美的夜晚啊!

  

(2)读了课文,孩子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乡村月夜的美丽,乡村月夜这是一种自然,宁静的美丽。

孩子们写几句广告语向朋友介绍乡村的月夜,有时间去欣赏月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