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870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docx

《池上》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8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12古诗两首池上

高新区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学校___实验学校___年级__一年级__主备人王馨悦审核人备课时间2019.4.29

课题

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教材

分析

地位: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内容:

《古诗两首》为两首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

《池上》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小池》文中的两幅中国画分别于两首古诗相配,诗中景物与画中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融合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课标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三)综合性学习: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

在第四单元

已经学习过古诗《静夜思》,对于中国故事的韵律、五言绝句有了一定的接触。

已有生活经验:

对于古诗中出现的白莲、小艇等意象

有一定了解。

已有策略经验: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

学习困难障碍: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

另外,受年

龄的影响,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有限。

具体突破措施:

1.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情境创设、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并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以及观察、归类的方法,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3.能正确朗

读、背诵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4、通过观察、描红、评价反馈等方式,会写“首”“采”两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达标反思

、激趣导入

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复习听写上节课学的字词。

活动1:

师:

同学们,现在已经逐渐进入了夏天,说到夏天,你能想到哪些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夏天的古诗《池上》

活动1:

学生交流自己的所想。

预设:

蝉、雪糕、空调。

评价1:

指名回答,能简单说说自己想到的事物。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目标1:

3.通过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以及观察、归类的方法,认识“首、踪”

等5个生字。

 

活动1:

出示自读要求:

①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借助拼音或者同桌帮忙读准字音。

逐句检查朗读。

活动2:

出示带拼音词语。

两首踪迹浮萍

活动3: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同桌互查词语,集中讲解难识记的字。

 

活动4:

出示“首”,讲解这是一个量词,可以说“一首诗”,还可以是一首什么?

 

活动5:

出示本课二类字。

活动1:

生自读古诗。

 

活动2:

学生自己拼读词语。

 

动3:

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活动4: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预设:

一首歌、一首曲子。

活动5:

学生认读二类字。

评价1:

点名优等生读古诗,学生能正确读古诗。

 

评价2:

同桌互相拼读检查。

 

评价3:

同桌互读检查,找出读不准的生字,互相教会。

评价4:

知道“首”是个量词。

评价5:

通过开小火车、摘苹果等方式检查。

 

85%的孩子能很好的掌握重点的二类字的读音,并能认清二类字的形。

“踪迹”“浮萍”有个别学生记不住。

措施:

1.通过分析字形字义帮助识记。

2.课后多复习

 

三、

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三、

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目标3: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活动一:

出示古诗。

出示词组“撑小艇”,请学生做动作读,以词带句,指导读好“小娃撑

小艇”

出示卡片“藏踪迹”,提示“踪”是平舌音,指导读好“不解藏踪迹”

卡片出示“浮萍”,同时课件出示浮萍照片,讲解浮萍:

浮萍是漂浮在水里的一种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指导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请学生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

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通过课件划分诗句的断句与停顿,指导学习诵读。

活动二:

带领学生背古诗。

 

活动一:

学生做动作,读词组,读诗句。

 

活动二:

分组读古诗、男女对读古诗、齐读古诗。

 

评价一;评价:

分小组读古诗,点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读古诗,点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读古诗,学生能够正确、带节奏读古诗。

 

评价二:

点名优等生背诵古诗,学生能够流利的背诵。

 

80%的孩子能较好的读古诗。

20%的学生诵读时语速较快,读不出韵律。

 

四、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4.目标2: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活动一:

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

活动二:

出示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演示“采”的动作,讲解:

“爪字头”代表手,采代表用手采摘树上的果子。

请学生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

并指导朗读

 

活动三:

出示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教学“踪迹”,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三幅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

出示课本图片,找小娃娃留下的踪迹。

 

活动四:

出示整首诗。

活动一:

学生将图片与相对应的诗句连起来,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

生生演示动作,齐读诗句。

 

活动三:

学生用“什么是什么留下的踪迹”练习说话

预设:

生答“踪迹”在这首诗里指的是船开过后在水里留下的痕迹。

 

活动四:

通过对读、齐读的形式朗读整首诗

点名学生连线,回答。

点名学生读课文,学生能够读出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兴奋的心情。

点名学生回答问题。

点名优等生回答问题,学生能说出“踪迹”大意。

点名不同层次学生读古诗,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的读古

诗。

 

99%的学生能够连线,并说明理由。

50%的学生能够尝试背诵古诗。

 

五、学写生字

 

目标4:

通过观察、描红、评价反馈等方式,会写“首”这个生字。

 

 

活动1:

出示生字“首”。

问:

写好这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2:

范写。

 

活动3:

指导展评。

 

活动4:

再次强调书写要求。

活动二:

同样方法学“采”。

活动1:

观察生字“首”,说注意事项。

预设:

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下方“自”的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

活动2:

书空、描红。

 

活动3:

生互评、自评。

写的过宽

占格不准确

横的长短掌握不好。

活动4:

生练习。

评价1:

指名能说出要注意的地方。

 

评价2:

正确书空、描红。

评价3:

学生评价优缺点。

 

90%的孩子能按笔顺,掌握正确的坐姿,规范的进行标准的书写。

作业布置

1、有节奏的读古诗,背诵古诗。

2、向父母说一说古诗大意。

板书设计

1、池上

浮萍

踪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池子与河流人教(部编版)

8*.池子与河流

课题

池子与河流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全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安逸、清闲的生活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最后池子干枯,而河流长流不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教学时,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状态及最后的结果,深刻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识8个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生活。

3.从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结果中,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用时: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河流。

2.教师课件出示清清的池水和奔涌的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3.板书课题,简介文体。

1.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河流。

2.交流讨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状态。

3.学生交流自己喜欢池水还是河流,为什么。

二、初读感知。

(用时:

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2.启发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易读错的字:

碌(lù)

遵循(zūnxún)

2.多音字“应”要读正确。

3.诗歌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状态。

1.比一比,再组词。

三、深入探究。

(用时:

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诗歌第1~6节,了解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生活状态。

2.课件出示河流奔腾、河面上货船、木筏、小船图片,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河流的生活。

3.出示池子安静地躺在泥土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它的安逸。

4.齐读第7~8节,引导学生了解河流被人尊敬的原因。

5.齐读第9节,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命运。

6.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思考其中的道理。

1.在体现池子生活安逸的句子下画上“____”,在体现河流的生活的句子下画上“”。

2.分析两者不同的生活状态。

河流:

滚滚滔滔,背货船、驮木筏和小船,贯穿全国。

池子:

躺在泥土里,像贵妇人。

3.画出写河流受人尊敬的原因的句子。

4.了解池子和河流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

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干枯。

5.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2.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河流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升华。

(用时:

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全文,联系实际谈体会。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河流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淘汰。

4.从河流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自己融入故事之中,真切地感受池子的安闲和河流的滚滚滔滔。

最后又引导学生将池子与河流的最终命运进行对比,这样,让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池子与河流》教学片段

◆对比阅读,感悟道理。

师:

读了课文,你能用两个词语分别概括池子和河流的生活状态吗?

生:

池子生活安闲,河流长流不断。

师:

我们先来了解池子的生活状态吧。

谁来读一读?

生:

“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师:

这样的生活看上去很好,但这样的生活能长久吗?

池子最后的命运是什么?

生:

一年年淤塞,铺满青苔,芦苇遮掩,完全枯干。

师:

河流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生1:

背着沉重的货船,驮着长串的木筏、小划子和小船。

生2:

蜿蜒贯穿全国,被诗人歌唱。

生3: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师:

你是喜欢池子的生活,还是河流的生活?

为什么?

生:

我喜欢河流的生活,河流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人服务,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而池子只顾眼前的享受。

师:

对,河流不仅为人们服务,它还记住了一条自然规律。

生:

这条自然规律就是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师: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谈谈你的体会吧。

(生齐读)

生1:

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享受,要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事。

生2:

如果我们现在只顾玩,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也会一事无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池子与河流(人教部编版)

8《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应”,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理解课文讲述的勤快才能永远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应”,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系生活,理解课文讲述的勤快才能永远进步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拜读一篇外国寓言故事。

2.走进作者

克雷洛夫(1769—1844):

俄罗斯作家,全名是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一生写了203篇寓言,他的作品生前就被译成十多种文字,而现在则已有五六十种,成为与伊索、拉封丹齐名的寓言作家。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易读错字和多音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

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说一说: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畅所欲言。

四、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质疑的问题和批注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

交流;

2.出示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

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什么样的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什么样的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核心问题)

(2)“这是怎么回事?

”池子对她的邻居河流说道,“我什么时候看见你,你总是滚滚滔滔!

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通过池子的疑问写出了河流总是滚滚滔滔的特点。

(3)“我差不多老是看见,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

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写河流忙碌的生活。

(4)“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我可真要愁死啦!

我的命运有多好,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由河流的忙碌的生活过渡到写池子的生活!

(5)想一想

(6)仿写

(7)“固然,我并不出名,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

——这一切其实都是空的。

对比手法写池子的平庸生活。

(8)想一想

(9)“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

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我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至多,有一两片树叶

被微风吹落,在我的胸膛上轻轻摇荡。

第一句运用比喻,说明

自己生活的安逸、闲散。

(10)“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

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写池子对自己生活的满足。

(11)“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回答道,“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写河流的反驳。

(12)拓展

(13)“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

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语言写出河流的追求与预言

“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水要流动了才能够保持清洁。

也就是说流水不腐——激荡变化充满挑战的生活才能让生命力更加顽强!

(14)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整个让青苔铺满,又让芦苇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

以河流目前的川流不息对比池塘最后的的淤塞直至灭亡。

揭示出只有

抛开安逸才能永葆生机的道理。

(15)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它会逐步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点明寓言故事的寓意。

2.

河流:

代表勤奋的人。

池子:

代表懒惰的人。

3.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组织一次主题为“池子与河流——我支持你”班级辩论会吧。

大家可以上网、可以走访家人,尽可能多的了解池子与河流的特点,辩论时说清自己的理由。

我支持你河流,查阅资料我知道,农民用你及时浇灌庄稼,获得丰收;渔夫用你行船打鱼,供养生活;商人用你运送货物,促使流通……正是你的常年奔流不息,使得大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想

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是一篇用诗歌形式写的寓言故事。

池子代表懒惰的人;河流代表勤奋的人。

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的进取人生态度。

2.本课主旨: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核心问题)

这是一篇用诗歌形式写的寓言故事。

池子

代表懒惰的人;河流代表勤奋的人。

诗歌

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

的进取人生态度。

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六、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河水和河岸》。

2.小结:

这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寓言故事。

让我们懂得了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

让我们真正理解了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