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48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docx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概论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汉沽版画以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渔业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及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采用木刻、纸版等表现形式创作,深受百姓喜爱。

汉沽版画的成功表明(  )

A.绘画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只要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的创新

C.艺术的形式决定艺术的内容

D.艺术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2.一部反映80后奋斗历程的《奋斗》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它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证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之所以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因为(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③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的动力和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

《新贵妃醉酒》实现了京剧、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

当前,这种风格的歌曲有很多,更有甚者,把外语、ACG、R&B等元素融入传统戏曲当中,从而进行创新。

这说明在今天,通过多种手段或方式,传统戏曲也可以实现“华丽转身”,逐渐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

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承袭传统、推陈出新

4.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风尚,如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吕不韦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等。

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确的态度是(  )

①要在继承中发展 ②要对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5.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自身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7.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

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

A.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舍弃传统文化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认同外来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交流 借鉴融合 走向文化同一

8.2014年2月11日是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6周年纪念日。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

这是(  )

A.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趋同的表现

B.弘扬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表现

C.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表现

D.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科学尝试

9.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

①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是否承认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10.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的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

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

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

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这说明要以中国人容易接受的形式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  )

A.固守本民族的文化

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C.推崇外来文化

D.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1.“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

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  )

A.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12.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

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

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3.传统的绵竹年画的题材通常都是福、禄、寿、喜。

现在年画村的群众在传统的迎合大众求吉避凶的题材方面,也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删减了鬼神形象,增添了更具时代色彩的内容;在制作工艺上,在坚持木版印制、保护绵竹年画独特韵味的同时,开始借鉴现代印刷技术;在弘扬地方传统特色的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年画的长处,开发了年画T恤衫等,创造了绵竹年画的新形式。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绵竹“年画文化”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14.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了对外来文化应该发扬“拿来主义”,实质上也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鼓吹“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主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

(1)“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有何本质区别?

(2)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解析】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A。

艺术内容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C不正确。

B绝对化。

题中汉沽版画以生活为题材,说明D。

【答案】 D

2.【解析】 ③表达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故排除,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一知识点。

材料强调推动传统戏曲的创新和发展既要继承传统戏曲,更要融入时代元素,故选C。

【答案】 C

4.【解析】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错误。

【答案】 A

5.【解析】 考查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

要选出同时体现三者联系的选项,只有A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 A

6.【解析】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表明文化创新要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表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在该观点中未体现,③排除。

【答案】 A

7.【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是正确的,但舍弃传统文化是错误的,排除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表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但笼统地说认同外来文化是不准确的,排除B;D中“走向文化同一”的说法错误。

【答案】 C

8.【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外来文化,即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体现了D。

A说法错误,B、C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D

9.【解析】 两种观点斗争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

文化发展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选A。

【答案】 A

10.【解析】 坚持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A、B、C表述均错误。

【答案】 D

11.【解析】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民族虚无主义,“闭门造车”是封闭主义,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选D。

A、B、C观点错误,应排除。

【答案】 D

12.【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不能毁坏历史文物,说明原因时要从历史文物的巨大文化价值角度去说明,①③当选,②④说法错误,选B。

【答案】 B

13.【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要注意审准题干要求,回扣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答案】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绵竹年画在制作、学习借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体现了绵竹“年画文化”的创新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绵竹年画在题材、制作工艺等方面既保留传统年画的精华,又融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印刷技术,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地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绵竹年画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年画的长处,融合创新,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4.【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旨在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防止片面性。

【答案】 

(1)“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是一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

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一种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态度。

(2)①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必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基于传统,不等于沉迷于传统、简单回归传统,而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吸收和借鉴,不是简单组合和移植,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在吸收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自我。

③在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问题上要坚决反对全盘吸收和全盘抛弃的错误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