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590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限时规范训练文档格式.docx

纯合红花的基因型有1+3+3=7(种),白花的基因型只有aabbcc1种,B正确;

基因型为AaBbCc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2×

1/4×

3+1/4×

1/4=7/64,C正确;

基因型为AaBbCc的红花植株测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2×

1/2×

3+1/2×

1/2=1/2,D错误。

D

3.鹌鹑的羽色十分丰富,控制羽色的基因多达26个,其中有4个复等位基因(A1、A2、A3、a),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

A1、A2、A3之间为共显性。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羽色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

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羽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错误;

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C正确;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C

4.(2018·

湖北黄冈联考)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常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人类遗传病,分析、研究人类遗传病对于人类遗传病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为伴X隐性遗传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卵细胞异常

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为9/19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给女儿,所以他们所生的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

设与血友病有关的基因用H/h表示,母亲患血友病(XhXh),父亲正常(XHY),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该孩子的基因型一定为XHXhY,结合父母的基因型分析可知,其形成原因是精子异常,C错误;

若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人群中不患该病的比例为1-19%=8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9/10,A的基因频率为1/10,人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100,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100。

在患病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100÷

(1/100+18/100)=18/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18/19Aa),丈夫正常(aa),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aa)的概率是18/19×

1/2=9/19,D正确。

5.A是人体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如图)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携带A基因的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1条 B.2条

C.3条D.4条

A基因位于人体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同时含有X、Y染色体,携带A基因的染色体条数为2;

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或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携带A基因的染色体条数为2,因此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携带A基因的染色体条数最多为2。

6.图1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

用与该遗传病相关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制成探针对家系中1~4号四个个体分别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杂交带2为致病基因制成的探针进行基因检测时所形成的杂交带

C.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D.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据图分析,图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4号,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为隐性纯合子,只有一个杂交带,对应图2中的c,A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杂交带2为以隐性致病基因为探针杂交形成的,B正确;

9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3×

1/4=1/6,C错误;

根据图2可知,3号肯定是Aa,而8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所以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正确。

7.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

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

如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A正确;

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

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C正确;

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玉米的籽粒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籽粒甜对非甜为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

现有纯合籽粒饱满非甜玉米和纯合籽粒皱缩甜玉米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籽粒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饱满甜∶饱满非甜∶皱缩甜∶皱缩非甜=1∶4∶4∶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控制籽粒饱满与皱缩的基因A与a遵循________定律;

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籽粒饱满甜玉米,最好进行________育种。

(3)若用纯合甜玉米作母本与非甜玉米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的籽粒为非甜性状。

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籽粒饱满∶籽粒皱缩=1∶1,符合测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控制籽粒饱满与皱缩的基因A与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但两对性状综合考虑,F1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不是1∶1∶1∶1(或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是1∶1∶1∶1),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短时间内育种一般选择单倍体育种。

(3)纯合甜玉米基因型BB,纯合非甜玉米基因型bb,F1基因型应为Bb,表现为甜玉米。

而出现的非甜玉米基因型为bb,所以推测原因可能是Bb→bb,雌配子形成时,B基因突变为b基因,也可能是雌配子形成时,含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了,Bb→_b。

(1)分离 不符合 F1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不是1∶1∶1∶1(或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是1∶1∶1∶1)

(2)单倍体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B基因突变为b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9.棉花花色由两对具有完全显隐关系的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花色遗传机制如图。

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棉花花色遗传可以看出,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一株紫花棉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填数字)种可能性,现有一株开白花棉花,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纯合子与之杂交:

若杂交后代花色全为紫色,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

若既有紫花又有红花,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

若后代花色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

(3)已知棉花的抗病与易感病为第3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R和r表示,抗病为显性)控制,用一株开紫花易感病棉花与一株开白花抗病棉花杂交,若统计到紫花抗病占后代比例为

,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1)据题意可知,基因A和B分别控制前体物质转化为红色素、红色素转化为紫色素。

基因A、B作用是控制合成相关的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由图可以判定,A_B_紫色、A_bb红色、aaB_白色、aabb白色;

紫色棉花(A_B_)有4种基因型;

白花的基因型有3种:

aaBB、aaBb、aabb,要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区分,可选纯合子有4种:

AABB、AAbb、aaBB、aabb,通过简单实验,发现只有AAbb才能区分,AAbb表现型为红色;

3种白花棉花与它杂交后代分别为:

aaBB×

AAbb→AaBb紫色、aaBb×

AAbb→1AaBb紫色∶1Aabb红色、aabb×

AAbb→Aabb红色。

(3)根据题意,紫花易感病(A_B_rr)×

白花抗病(aa__R_)→

紫花抗病(A_B_R_)。

因为这三对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A_×

aa后代为A_的概率为1或

B_×

__后代为B_的概率为1或

rr×

R_后代为R_的概率为1或

综合考虑,

可以拆分为

×

,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rr、aaBbRr。

(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4 开红花 aaBB aaBb 全为红花 aabb

(3)AaBbrr、aaBbRr

10.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甲病由A、a控制,乙病由B、b控制),系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回答:

①Ⅱ5在甲病方面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1)据不患甲病的Ⅰ3和Ⅰ4生下患甲病的Ⅱ8女孩,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据图可知:

患乙病的男性和不患乙病的女性的后代男性均患乙病,女性不患病,则可判断乙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3)①由于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对甲病而言,Ⅱ4和Ⅱ6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Ⅱ3和Ⅱ5个体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

②男孩(Ⅳ1)患甲病的概率为1/36(2/3×

2/3×

1/4);

由于乙病呈现父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不患病儿子不患病的现象,则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Y遗传,Ⅲ2(男性)患乙病,则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

1=1/36。

女孩不可能患乙病,故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0。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X显性遗传

(3)①AA或Aa ②1/36 0

11.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易饲养、繁殖快,是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雌蝇、雄蝇都有),而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

让β与________眼果蝇杂交,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并且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由此判断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________性突变。

(2)已知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管果蝇,甲管全部是灰身果蝇,乙管果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已知甲乙两管的果蝇为亲代和子代的关系:

关系1:

乙管中“灰身×

黑身”→甲管;

关系2:

甲管中“灰身×

灰身”→乙管。

现要通过对某一管的果蝇进行性别鉴定的方式来确定亲子关系。

①需对________(填“甲管”或“乙管”)果蝇进行性别鉴定。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关系1;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关系2。

(3)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

红眼果蝇γ(如图)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明果蝇γ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稳定遗传。

(1)根据题意可知:

果蝇纯系都是红眼,突变后出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让紫眼果蝇β与红眼果蝇杂交,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说明F1红眼果蝇均为杂合体,因此,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突变。

(2)由于甲管全部是灰身果蝇,而乙管果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所以要通过对某一管的果蝇进行性别鉴定的方式来确定亲子关系,则需要对既有灰身,又有黑身的乙管果蝇进行性别鉴定。

若灰身为一种性别,黑身为另一种性别,则乙管中的果蝇为亲代,甲管中的果蝇为子代;

若灰身和黑身均有雌雄,则甲管中的果蝇为亲代,乙管中的果蝇为子代。

(3)根据图解可知,果蝇γ的基因型为AaCcSsTt,由于分别有两对基因连锁,因此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cSt、AcsT、aCSt、aCsT,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又由于“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因此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AaCcSsTt,表明果蝇γ以杂合子形式连续稳定遗传。

(1)红 隐

(2)①乙管 ②灰身为一种性别,黑身为另一种性别 灰身和黑身均有雌雄

(3)AaCcSsTt 可以

12.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

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果蝇A×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果蝇B×

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

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1)实验一果蝇A与纯合正常雄果蝇交配,后代雌性一半正常,一半褐眼,而雄性只有雌性的一半,且表现为正常,说明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其遗传图解如下:

(2)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后代正常∶褐眼=1∶2,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

(3)由上述分析已知褐眼受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两对基因分别是A-a、B-b,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aaXBXb,果蝇B的基因型是AaXbXb,则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让果蝇A(aaXBXb)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AaXbY)杂交,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

2/3=1/3,所以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1-1/3=2/3。

(1)显 X(答性染色体不恰当)

(2)显 常染色体 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

(3)2/3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二)

1.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

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D.红色大花瓣与白色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50%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有5种:

红色大花瓣(AAB_)、白色大花瓣(AAbb)、红色小花瓣(AaB_)、白色小花瓣(Aabb))、无花瓣(aa__),A错误;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AAB_)占1/4×

3/4=3/16,B正确;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有四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共三种表现型:

红色大花瓣、白色大花瓣、无花瓣,C错误;

红色大花瓣有两种基因型:

AABB和AABb,而只有当红色大花瓣的基因型为AABb时,与白色无花瓣(aabb)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才为50%,D错误。

2.(2018·

山东实验中学一模)果蝇的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卷翅和非卷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一对后胸正常卷翅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后胸异常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非卷翅个体占1/4。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

B.子代不会出现后胸正常非卷翅雌果蝇

C.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两对基因只能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后胸正常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出现后胸异常、非卷翅,说明后胸正常对后胸异常是显性性状,卷翅对非卷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非卷翅占1/4,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控制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果蝇都是后胸正常,不会有后胸异常,由于子代出现后胸异常雌果蝇,因此控制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都含有两种隐性基因,A错误,C正确;

两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子代可能会出现后胸正常非卷翅雌果蝇,B错误;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是不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3.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雌猫和雄猫的体色分别各有3种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最大比例地获得玳瑁猫

D.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雌猫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所以表现型有3种,而雄猫的基因型只有XBY和XbY,所以表现型只有2种,A错误;

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XBXb占25%,B错误;

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杂交(XBY)都可得到1/2的玳瑁猫,玳瑁猫比例是最大的,C正确;

玳瑁猫只有雌性的,只保留玳瑁猫不能繁殖,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需用黑猫和黄猫进行杂交,D错误。

4.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

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

已知黑颖(B)对黄颖(Y)为显性,只要有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

A.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F2黑颖的基因型有5种,F2黄颖中杂合子占2/3

C.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yyBb×

Yybb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D.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

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9∶3∶3∶1的变式)可知,B(b)与Y(y)分别存在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F2黑颖的基因型有Y_B_和yyB_,所以F2黑颖的基因型共6种,F2黄颖的基因型为YYbb或Yybb,其比例为1∶2,所以F2黄颖中杂合子占2/3,B错误;

黑颖(Y_B_和yy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