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66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18日林树森省长在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难得机遇,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政府职责,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实施“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效益大幅度提高。

预计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左右,五年年均增长11.7%。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56.8亿元和284.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74倍和2.63倍。

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40亿元,是前五年的2.37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

200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2年的2.47倍和2.22倍。

  

(二)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全面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有常年生活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开创了从制度上抑制贫困和扶贫的新格局。

提前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84.91%。

“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五年累计达到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全面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制度基本建立。

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目标。

全面启动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投入大幅增加。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价上涨、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带来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信访工作不断加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4元和2300元以上,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6%以上。

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是2002年的4.54倍,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数量均翻了一番以上。

  (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建成了玉屏至凯里、扎佐至南白、清镇至镇宁等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7公里,新增626公里。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万公里,五年新增近7.6万公里。

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开工建设,其中,贵阳至都匀段是我省第一个采用招投标方式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

渝怀铁路贵州段建成通车,黔桂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有望尽快开工。

贵阳龙洞堡机场升级为4E级,建成和改造了4个支线机场。

内河航运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我们坚持把水利设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

切实加大了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烟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滋黔”工程、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等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的步伐。

五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63亿元,是建国以来前53年总和的1.2倍。

解决了农村556万人的饮水困难,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由0.31亩提高到0.46亩。

  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实施“西电东送”工程,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五年新增1407万千瓦,是1927年我省首次发电以来前75年装机总和的2.35倍。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电、通电话,累计建成沼气池88万口,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

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7∶42.5∶41.8,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3.7和3.2个百分点。

我们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7年粮食产量超过1170万吨,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巩固,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3%,比2002年提高6个百分点;特色优势经济作物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我们坚持把培育和壮大重点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工业结构呈现出新的格局。

以电力和煤炭为重点的能源工业成长为第一支柱产业。

烟草工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五年累计实现税收281.5亿元,是前五年的1.92倍。

以茅台酒为龙头的白酒行业快速发展,茅台酒经济效益居全国白酒行业之首。

铝、磷等优势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壮大。

特色食品、民族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装备制造业和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成效显著。

旅游业迅速发展,五年累计接待旅游者1.75亿人次,比前五年增长72%;实现旅游总收入1432亿元,是前五年的4.23倍。

  (五)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力度不断加大,生态优势进一步显现。

我们坚持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立省之本,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林业投资近100亿元,营造林1845.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4.9%提高到39.93%。

荔波县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有新突破,55个县被列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占全国试点县的55%。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46平方公里。

切实加大了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力度,2007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37.3%和39.4%,比2002年提高34.9和28.5个百分点。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7.7%。

循环经济建设稳步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矿产资源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建筑节能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自然灾害防治成效显著。

  (六)重点领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应改制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85.5%,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一批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任务,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和困难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五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以“三改革一化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国首批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粮食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稳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供销社体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水利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展顺利。

财政预算刚性得到强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价格关系进一步理顺,煤炭价格全面放开,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基本实现同网同价,“西电东送”电价进一步提高,开征了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使用权出让金,加强了对涉农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的监管。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基本建立。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完成,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工作有序展开。

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旅游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

毕节、安顺试验区改革工作不断加强。

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6.21亿美元,是前五年的2.4倍;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1154.5亿元和4.23亿美元,年均增长49.8%和25.3%;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协作更加紧密。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42%和11%,比2002年提高16.4和2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37万人,比2002年增长85%。

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

实现了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在我省“零”的突破。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启动建设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我省;累计专利授权量占全省历年来授权总量的5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逐步提高。

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成功防止了“非典”疫情发生,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展开,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得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不断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明显提高;重大传染病发生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人均预期寿命由67.48岁提高到68.62岁。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0.75‰下降到6.68‰,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省进入低生育水平。

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加强。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贵州省图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顺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组建了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企业,打造了《多彩贵州风》等一批文化精品;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整脏治乱”等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

人事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体育事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人防、参事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作为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深入贯彻依法治省基本方略,认真抓好《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草案47件,制定政府规章33件,依法废止和修改了部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开展了综合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工作;“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

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

完成了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政府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加大审计、监察力度,认真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

  2007年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4%和2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00亿元,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1%;进出口总额增长29.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左右。

“十件实事”顺利完成。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是我们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和完善发展思路的五年。

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作出“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指示后,围绕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在具体工作中有以下体会:

第一,必须探索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跨越之路。

发展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

从“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出发,我们既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更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积极探索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第二,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

历史性跨越是发展阶段的跨越。

当前人类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切实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大力推进绿色工业化、绿色城镇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才能够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直接进入生态现代化这个现代化进程的最新阶段,实现历史性跨越。

第三,必须把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目标。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上,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幸福,追求片面的增长指标。

第四,必须正确把握历史性跨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历史性跨越首先是重点领域的跨越。

要选择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和事关全局的关键环节,朝着全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去努力,集中有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跨越。

第五,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动力。

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在深入研究省情、正确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负责,大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绝不能畏首畏尾、安于现状、裹足不前。

以上五条,是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长期坚持。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国家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化和城镇化滞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形势严峻,有些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任务繁重,生态建设、资源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的压力很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体制和机制的问题突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政府职能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然存在,有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还很突出。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省实现历史性跨越承前启后、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坚持抢抓机遇、好字优先、能快则快,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明显加强,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和谐安定,基层民主健全,法治秩序良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谐贵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农”工作是现阶段我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工作的最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民增收,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这就取决于农产品能否顺利流通;同样,提高我省工商企业的竞争力,当务之急也是尽快改善商品流通条件。

流通的基础还是交通。

因此,打牢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坚持“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快形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确保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建成通车,力争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建成投入使用。

力争全面开工建设我省境内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路段和目前我省规划的省内高速公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骨架公路网规划,使所有县都有高速公路连接。

到2012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0公里。

加快公路路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

积极推进我省连接重庆、昆明、成都等周边省区市中心城市的快速铁路建设。

进一步完善民用航空网络。

继续加强内河航运建设。

  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是当前做好我省“三农”工作的根本。

要统筹考虑农村饮水和农业灌溉,统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切实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烟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开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继续实施一批“滋黔”工程项目,完成小

(1)型及重点小

(2)型病险水库治理,充分发挥电站水库在解决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中的作用。

大力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使之为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作出贡献。

确保2009年以前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亩,2012年以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

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草地养羊、养牛,积极发展家禽和特色养殖,进一步巩固生猪生产,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力争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烤烟、油菜、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对农产品生产质量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保障,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发整理耕地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0万亩;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条件,切实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按照“捆绑使用、样板先行、先易后难、滚动发展”的原则,改进支农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

  扶贫开发是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绝不意味着扶贫开发工作的终结。

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在继续落实好现有各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帮助贫困地区找准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坚持围绕农业产业化办工业、围绕旅游业办工业,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旅游商品、民族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使之逐步成长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积极支持能源工业加快发展,统筹安排现有电源项目建设,为将来的发展预留空间;切实加强输电通道建设,为培育省内电力市场和拓展省外电力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以铝、磷、煤为重点的原材料工业,要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依托我省军工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人才、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装备工业;以国际合作研制4座级通用飞机为突破口,重点发展30座级通用飞机,启动建设贵州区域通用航空网络;有重点地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烟酒工业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近期有利于财政和农民增收的“短平快”产业。

要坚持科技兴烟,加快实施贵阳烟厂异地技改工程,切实提高卷烟工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加强卷烟品牌和销售网络建设,扩大高档卷烟比重和我省卷烟在全国市场的份额。

加大白酒行业整合力度,加快国酒茅台发展,振兴传统品牌,培育新的名优品牌,打造“贵州白酒”整体品牌,扩大生产规模。

  发展旅游业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要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按照“分时、分级、分档”和“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的要求,打造一批设施完备、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景区景点,切实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以突出原生态的自然和文化为原则,高起点做好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城镇开发建设规划。

加快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景区景点进入条件,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民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加强旅游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将旅游业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开展“满意在贵州”专项行动,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旅游招商、旅游商品开发力度。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业领域。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完善商品流通网络,活跃城乡市场,扩大内需总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

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认真落实全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抓好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采取综合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着力提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科学知识普及力度。

  (三)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切实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