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54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方净土发微Word下载.docx

对于宗教,一般人每每是误解,浅解,故不得不略为解说。

宗教(不仅是佛教),各区域,各时代,各民族,有各式各样的宗教;

尽管不完全相同,但都有宗教。

那么悠久,那么广泛,那么深入人心的宗教,说他是错误,也一定有他的迷谬根源,不容许我们忽视!

何况这还是表达出人生的崇高意义,究极归趣呢!

过去,曾写过“我的宗教观”,发表在“潮音”月刊。

现在,从三点来说:

(一)、宗教的(信仰)对象,与人类触对的境界有关;

即人类依于触对的境界,想像为信仰的对象。

我们生活于世间──器世间,地球上,每天都面对蔚蓝色的天空,光辉出没的太阳与月亮,风雨雷电,山河木石等自然现象;

及家庭,部落,国家──社会的组织形态;

还有自己身心的活动。

日常触对这些,在有意无意中,启发人类的宗教观念。

这是说:

我们触对的境界中,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自我的,都觉到有一番力量,限制(控制)一切,不得不如此,而表现出宇宙──自然,社会,自身所有的轨律。

如太阳和月亮,天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四季节令,夏去秋来,都有一定的轨律。

人类(社会或自身)的一切。

也受有轨范的限定,似乎都不是个人(或大众)的意志、能力所能决定的、改变的(其实,从前认为不可能的,不可知的,现在很多成为可知可能了)。

这才从自我意识的想像中,觉得有一(或多)大力者,在主宰一切。

所说‘自我意识的想像’,意思是说:

照著自我意志的主宰性(自由、支配),想像那触对境界,有超越的高高在上,或内在的深深在内,自由自在的(无限或是有限的)支配(或管理)一切者,这是自古以来的拟人的宗教观。

这拟人的宗教对象,究竟是什么,虽是各说各的,而几乎谁都感到有或一或多的大力存在,主宰一切,轨范一切,使一切都非如此不可。

这从外界启发而来的宗教意识,为宗教的一大根源。

由于环境不同,注意的对象不同,而宗教的信仰对象,也就不同。

如近水的拜水神,住山的拜山神,农村拜土地(社与稷)。

印度是热带,毒蛇特别多,所以崇拜蛇神。

有的崇拜太阳、月亮、星宿等天体现象;

有的比拟社会,而有城隍、祖先的崇敬;

还有崇敬山精、木怪、狐狸等。

但在人类知识进步的过程中,动物等崇拜,逐渐衰落,因为这都是局部的,过于具体的。

而人类之祖,或世界之主(这是影射专制王国的,现在也逐渐衰退嬗变了);

以及天空现象,便铸成更普遍的大神,而成为更持久的信仰。

有以为这都是迷信,太阳,木,石,有什么可崇拜呢?

不知道,这不只是崇拜那事物自身,而是崇拜那一切所以如此,而形成如此的轨律。

(二)、宗教不仅受有环境的启发,更主要的是内在的宗教意欲。

人的自身,受自然的、社会的给与,也就受这些的束缚。

有生就有老死,有健康就有疾病,有友爱就有怨敌,有团结就有分散,有喜乐就有忧苦──非依赖这些不可,而这些就成为自己的束缚,不得自在。

如有利于人的,引起对外的依赖感,感恩与赞叹,想像而成为善神。

反之,如拘束与障碍于人的,即引起畏惧、厌恶,引生对外的超越感,想像对方为恶者。

人在层层的束缚中,依赖现实,又不满现实(超现实的自由意志),引发为依赖与超越的宗教情绪。

无知蒙昧的想法(偏于依赖的他力),想在信赖天神中,得到离苦得乐,永恒的快乐。

不过,在人类知识的进步中,揭开了神力的虚伪面目;

知道从自然、社会、自身去求超脱,去寻求解决,而不再是依赖外在的神力。

探求一切拘碍,不得自在的根源,发见了根源于自身的愚昧(无明),所引起的思想迷谬,行为错误。

因之,宗教的真正意义,是身心清净,智能德性开展,而一切契合于正理。

惟有内心的智慧开发,德性高明,能力广大,顺从(依赖)宇宙人生的轨律──真理,才能不受环境的限制和束缚,而超越于现实。

这里面,包含了两方面:

一是自身的彻底完善,一是实现理想世界(净土)。

这是自我意欲的净化与完成!

在神教中,表现为神与天国。

不知神是自我意欲的客观化,想像为宇宙的主宰(我的定义,就是主宰)。

不知理想国土,要从自身净化中去实现,并非天神所准备的,也非天神所赐与的。

人类的知识,不断开发,就逐渐从蒙昧的依赖的宗教,而归于自身净化与超脱的宗教。

超脱现实的层层束缚,而达到真平等与自由;

约内心说,是智慧、慈悲、能力的圆成,这一理想,在人类内心,不断的鼓动,而成为高尚的宗教倾向。

在较高的宗教中,都如此地显示出来。

而惟有佛教,才彻底而清晰的表达,不再存有蒙昧的神教气息。

不过,说到内心的净化,在一般宗教中,有的重智慧,有的重仁爱;

有的重信愿,有的重智证;

有的重于内心的净化,有的重视身体的永存:

因而成为各有所重的宗教,片面的不完善的宗教。

惟有身心德性的圆满开发,不落于偏颇的,才是最圆满的宗教。

(三)、环境的启发,内心的向上意欲,还不一定成为宗教;

宗教是有赖于特殊的经验。

可以说,一切宗教,都有一种特殊经验为支柱的。

如说鬼,有些人虽没有见过,但说起来如此的亲切,实由于过去或别人,曾有见鬼的经验。

这可能是误会的,也可能是真实的,但凭自己的经验而宣说起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也增强了别人的坚信。

又如神教徒在祷告或平时,见到耶稣、马利亚等。

信佛的,念佛的,见到佛与菩萨;

参禅的得到悟入的经验。

这些是否正确,并不一定,也许是见绳疑蛇。

但经验过了的,无论是与不是,在同样的经验者来说,那是最真实的。

这些宗教经验,是邪正浅深不等的。

更纯正更圆满的正觉,才能指正浅薄与似是而非的谬误!

总之,宗教是由人类内心的向上意欲,在不同的环境约束下,经各种特殊经验而展开。

一、佛菩萨依德立名

在这一论题中,首先要说明:

宗教一定有崇敬的对象,这不外乎法与人二者。

拿高等宗教来说:

法(或称为道)是永恒普遍的最高真理──绝对真理。

人(具有人格的)呢?

有的是拟人的(有意志的)神,以神为绝对真理的,如以色列人信仰的耶和华,回教的阿兰等。

有的是绝对真理(其实是拟人的神)的现化人间(道成肉身),而表现为导人归向于神的身份,如耶稣。

这些,都渊源于拟人的神教。

佛教是以人(众生)身的向上熏修,而体现绝对真理的(肉身成道)。

其中,佛是即人而到达绝对真理的圆满体现;

菩萨(声闻圣者等)是部分的体现了真理。

所以,佛菩萨的崇仰,好像类似于神或耶稣的崇仰,而实质上完全不同。

佛菩萨的崇仰,是以此为理想,为师范,而使自己进向于真理,人人终能达到佛的境地,也就是绝对平等,绝对自由的圣域。

佛教所崇仰的佛菩萨,都是依德立名的。

这或约崇高的圣德立名,以表示佛菩萨的性格。

如弥勒菩萨,是‘慈’;

常精进菩萨是永恒的向上努力。

或者是取象于自然界,人事界,甚至众生界的某类可尊的胜德,而立佛菩萨的名字。

取象于自然界的,如须弥相佛,表示佛德的崇高;

雷音王佛,表示佛法音声的感动人心。

取象于人事界的,如药王佛,表征佛能救治众生的烦恼业苦──生死重病;

导师菩萨,表示能引导众生,离险恶而到达目的。

取象于众生界的,如香象菩萨,狮子吼菩萨等。

其中,依天界而立名的,如雷音,电德,日光,月光等,更类似于神教,而实质不同。

可以说,这是顺应神教的天界而立名,既能显示天神信仰的究极意义,也能净化神界的迷谬,而表彰佛菩萨的特德。

二、天与觉者

东方净土,是以天界为蓝图的。

这是顺应众生的天界信仰,而表现佛菩萨的圣德。

印度所说的天,原语为提婆,译义为光明。

无论白天晚上,所见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光明,都是从天空照耀下来的。

仰首远望,天就是光明体。

一般人就从天空的光明,而拟想为神。

所以,印度的天,与神的意义相近。

提婆(天)是光明喜乐,相对的地下──地狱,就是黑暗苦痛。

在佛教中,崇敬的圣者,不是神教徒所想像的神,而是佛、菩萨、声闻等。

圣者有无量的清净功德,而特性是觉,慧。

断烦恼,证真理,是由般若(慧)的现证,而般若也称为明。

与般若相对的,就是无明(黑闇)。

如佛陀,意义是觉者。

菩萨,是有菩提(觉)分的众生。

缘觉与声闻圣者,也是得三菩提(正觉)的。

三乘圣者,都是觉者,明者。

所觉证的,是法性(也叫真如、空性、法界)。

法性是本性清净,由慧光而觉证;

也由于清净法性,而显现般若的慧光。

所以,真如法性,也称为性天,第一义天。

如“涅槃经”五行中的天行,就是圣者正觉的大行。

圣者的觉,与天神的明,有著类似性(所以“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等,大菩萨每示现天神)。

天的特性是光明,常人就从光明而想像天神。

圣者,觉证法性清净(或称心清净性、心光明性)而显现慧光,佛就依世俗天界的现象,扫除神教的拟想,而表征慧证真理的圣者。

东方净土的佛,名琉璃光佛。

琉璃──毗琉璃,译为远山宝,是青色宝。

在小世界中间,有最高的须弥山,四面是四宝所成的。

南面是毗琉璃宝所成,所以我们──南阎浮提的众生,仰望虚空,见有青色。

青天,就是须弥山的琉璃宝光,反射于虚空所致。

东方净土,以此世俗共知蔚蓝色的天空,表现佛的德性,而名为毗琉璃光。

每一佛出世,都有二大弟子,助扬佛化。

如释迦佛有舍利弗与目犍连;

毗卢遮那佛,有文殊与普贤二大士;

阿弥陀佛有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

现在东方净土,琉璃光佛也有二大菩萨──日光遍照、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

这显然是取譬于天空的太阳和月亮。

天界的一切光明中,日月是最大的,一向为人类崇拜的对象。

佛的左右胁侍,就依此立名,为一切菩萨的上首。

在我国丛林中,中秋晚上,都传有礼拜月光遍照菩萨的习俗。

日与月的光,对人类来说,特性是不同的。

太阳的光明,是热烈的,给人以温暖,生命力的鼓舞;

在佛法中,每用日光来表示智慧。

月亮的光明,是温柔的,清凉的,使人在黑夜中消除恐怖。

尤其是热带,炎热不堪,一到月亮东升,清风徐来,真是能除热恼而得舒畅的。

在佛法中,月亮也每用来表示慈悲,安慰众生。

这是以天界的日月光辉,表现二大菩萨的德性。

东方净土中,除二大菩萨外。

还有八大菩萨,如说:

‘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

据经上说:

欲生西方净土而还不能决定的,八大菩萨能引导他,使得往生净土。

为什么东方净土,只有八位菩萨,不是七位,也不是九位呢?

这应该是取法于天界的。

原来以太阳系为中心的行星,有九(从前说八大行星,后又发现了冥王星,故共为九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我国所说的五星,也离不了这些。

现在,对此世界(地球)而说东方净土,所以除地球不论,还有八大行星于天界运行。

换言之,除日月外,还有八大明星,与我们这个世界,关系极为密切。

依此,所以除二大菩萨,还有八大菩萨,护持东方净土。

‘八大菩萨乘空而来’,是怎样明白的说破这一点。

此外,还有十二药叉大将──宫毗罗、伐折罗、迷企罗、安底罗、頞你罗、珊底罗、因达罗、波夷罗、摩虎罗、真达罗、招杜罗、毗羯罗。

每一位药叉大将,又各有七千眷属,共为八万四千。

八万四千,表示一切的一切。

如一切烦恼是八万四千,一切法门也称八万四千法门。

所以从天界来说,八万四千眷属,即一切的小星星、小光明。

小星的领导者──十二药叉呢?

中国与印度,都有十二辰说,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西方,名十二宫。

在地球绕日旋转的运动中,转动的范围内,名黄道带;

黄道带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十二辰,四方各有三个。

不论是西方或印度,都以畜生来称呼这十二。

这一世俗的星辰说,在佛法中,就如“大集经”‘虚空目分’所说:

有十二位菩萨,在四方的山里修慈、都现畜生相──南方是蛇、马、羊,西方是鸡、猴、犬,北方是猪、鼠、牛,东方是龙、象、狮。

这与中国传说的十二生肖,仅狮与虎的差异而已。

十二药叉大将,便是取象于黄道带中的十二星;

而每一药叉大将,统领七千眷属,共八万四千,无疑为一切小星了。

这一切是光明,也就都是菩萨。

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这是非常明显的。

据虚大师说,净土都是天国的净化,而佛法以佛菩萨化导的净土,与神教的拟想,非常不同。

三、圣性的本质及其显现

圣者的特性,是觉(明),所以约光明的天界,来比喻佛菩萨与净土。

但约天界来表示圣性,推究到圣性的本质,那决不是有限量的日月星星可比拟,而仅可以无限量的。

明净的虚空来比说。

在“药师经”中,称佛土为净琉璃世界,称佛为琉璃光佛;

这都是约我们现见的苍空来比说的。

佛是称法性而现觉者,如如如如智,平等不二(人法不二)。

约所证法说(常寂光土),称为净琉璃土。

约能证者说(法身),称琉璃光佛。

而其实,如智平等的绝待圣性,是超越能所、彼此、数量等概念的。

我们坚定的确信,佛所开示的究竟归宿,说为涅槃、法身。

无论涅槃或法身,在相对的名言中,是什么都难以说明的。

不得已,只可以虚空界来比说;

也就是唯有虚空性,才能多少使我们领会一些。

如佛在“阿含经”中,说涅槃为:

‘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

‘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

这是释迦佛开示涅槃的主要句义。

如从现实生死的存在(有)与生起(生)来说,那末涅槃是‘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

‘如来若有,若无,若亦有亦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记说’。

因为,这是契入绝对圣性而超越相对界的。

声闻的涅槃,是这样;

大乘的法身、涅槃,也是这样。

所以“华严经”中说到佛法身,‘唯有虚空为譬喻’。

虚空是什么?

姑且不论。

一般的看法,虚空是‘遍’,不可说在这里那里的,是无所在的;

要说在,那就是无所不在。

是‘自在’,因为是无著无碍的。

没有时间性的变化,所以是‘常恒’的。

没有质量等差别,所以是‘无二’的。

尤其是,虚空虽有时为云雾等蒙蔽而现昏相,一旦云消雾散,就显出‘明净’。

其实,在云雾障蔽时,虚空也还是明净的(这就譬说离垢清净与本性清净)。

所以,佛典中以此表示法空性(一切法的究竟真性),也以此表示圆满体证(或分证)这最清净法界者──法身。

约绝待空性的本来如此,永久如此,普遍如此说,叫做‘法性、法住、法界’。

约体证这法性而成为绝对真理的体现者说,称为法身。

约证入而众苦(不自在)毕竟解脱说,称为涅槃。

这是自证方知的;

佛也只能随顺众生的心境,方便善巧地指示,引导我们从离执证真中去体现。

由于这是超越相对性的(非心量境、非言说所及),所以难以宣说,约虚空界来喻说,也只能多少领会而已。

虚空,不问是实有的,假有的;

客观的实在,还是内心的格式,总之、在一般人及神教徒看来,无量无数,广大甚深,高高在上的苍空,为一切光明,或者说一切神圣的依处,一切依此而活动显现出来。

在没有显现时,似乎存在于空界的深处,不能说是没有。

佛法中,假藉这空界以显示绝对法性,以及圣者证入的涅槃,小乘与大乘,多少有点差别。

从无数无量,广大甚深、寂灭来说,大乘与小乘,完全是一样的。

小乘从现象界矛盾苦迫的止息消散,表示圣者证入的涅槃,著重于消极的说明。

但要说他生死取消了,什么都没有,那是任何学派所不承认的。

只是寂然而止,不再重演生死的流转而已。

这样的涅槃,意味著相对的融入于绝对,不再落入时空而矛盾变化。

所以,涅槃是常住的、清净的、安乐的,可说是离言的妙有。

如以虚空界来比说,好像风息云散,显出了空界的本来明净一样。

这仅可以虚空界来拟说,而不能以日,特别是月亮来比说。

因为,月是黑白白黑的反复不已,而涅槃是永恒的稣息。

这样的涅槃,仅是契当于小乘阿罗汉的证境,正确而没有圆满。

这样的涅槃观,容易引起误解,以为现象的生死界,真实的涅槃界,为截然不同的对立物。

这在大乘经论,才充分表达涅槃的圆义。

从生死法说,生死的本性,就是涅槃性,所以说:

‘一切法中有安乐性’。

这就到达了即事而真,真不碍俗的法界观。

也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无住涅槃。

从法性说(体现法界性的为法身,得无碍自在为涅槃),法性空中,本有无量的清净功德,只为了迷而不能显现。

以修而显发这无边功德;

圣德以觉(明)为本,也就是显发无边智光,而有难可思议的妙用。

如以虚空界来比说,虚空界本来明净,为一切光明本体;

从此显现出日月等无边的光明。

依现代的知识来说,星有恒星、行星、卫星,如八大行星与月亮的光明,都从日而来。

但古人,是把日月星星的光明,想像为从虚空界而显现,所以空界是‘明净’的。

比拟于空界的明净,所以称佛为琉璃光。

约智慧说,名法界体性智。

上来的说明,著重在涅槃唯有虚空可为比喻;

或者说,取象于虚空界的明净,而表示佛与涅槃的真义。

四、涅槃与月亮

神类学者杜而未,卖弄民俗学、字源说,认为婆罗门教的涅槃一词,从月亮神话而来。

他虽说:

‘释迦是否知道,尚成问题’,却一厢情愿,以为佛教的涅槃,也非如此不可。

如果不是这样说,那是佛教徒不懂涅槃,还得向杜而未学习。

庸俗的神类学者,想以这样的研究,动摇佛教的根本──涅槃,让耶和华来代替佛陀,来宰制中华人心。

作为耶和华的奴仆,存这样的野心,原是不足怪的。

但我们,并不想作谁的奴隶,所以对神类学者的野心杰作,没有丝毫的同情!

关于语文(依佛法说,文是依音声流变,表达情意或认识而成立;

有音声上的文,而后有形色(书写)的文),我们与杜而未的看法,是根本不同的。

人类的语文,起初,或是表达情意的,如欢笑、号哭、惊呼、呼召,以及忧喜悲惧所引起的声音。

或是指示事务的,如天、地、日、月、明、暗、风、雨、山、河、草、木、鸟、兽、虫、鱼、上、下、父、母、自、他等名称。

人类的文化日渐进步,语文也日渐繁复起来。

而且是由具体的事物,而到达抽象的关系、法则等。

语文的由简而繁,或是依旧有的,引申意义而略为变化;

或触对新的事理,而创造新的语文。

就是旧有的语文,音声也在随时随地而演化不已(标准语音是人为的、后起的);

意义也在变,所以不论古今中外,一字每有不同的意义。

在印度,即使是‘字界’,也有不同的意义。

‘字界’与‘字缘’相合而成字,由于字界字缘的解说不同,和合而成的字义,解说也可作多样的解说。

语文的音义,只是约定俗成,一直在演化中。

也就因此,印度的声常论者,想以梵文的音韵,表显宇宙的真相,完全是神学路数!

这里,有一点是必要记得的。

应用语文的比较研究,探求一字的原意,只能证明某时某地某字的本义是什么,不能就此否定演化发展的新意义。

这样,即使婆罗门教的涅槃原义,与月亮神话有关,不能就此论定佛教的涅槃,也不过如此。

耶稣以完成‘上帝’的律法自居;

孔子是宪章尧舜文武之道,事实上,也只是‘以述为作’,旧瓶装入新酒。

这还不能以旧义来论定耶稣或孔子的是否,何况释迦以反婆罗门的立场,而宣告无师自悟呢?

释迦说法,当然应用当时的语言与术语;

业、轮回、菩提、涅槃,这都是旧有的语文。

而释迦不像神类学者那样的卖弄字源说,而是从‘空相应缘起’,悟入无常、无我而体现涅槃;

涅槃是内自证知的,不是外在的他力信仰。

释迦教证的特质在无我;

在‘知法(即绝对真理、即涅槃)入法’时,‘但见于法,不见于我’。

这所以彻底否定了神的创造,而洗尽神教的愚昧。

杜而未漠视这些,竟敢武断地,以为佛教的涅槃也不外乎此,真是荒谬之极!

我相信,真正的人类学者与字源说,与神化了的人类学,歪曲伪滥的字源说,并不相同。

上面说过,宗教的崇敬对象,有关于我们触对的境界。

人类的语文,起初依指事而引申演化。

在佛教,依德立名,无论称为什么,都不离取象于世俗的事理来诠表‘正法’。

所以,涅槃的原义,与月亮神话有关或无关,都没有什么。

不过我要说的,大小乘所共的涅槃,‘无数无量,广大甚深,寂灭’,不是取象于月亮,月亮那里有‘无数无量,广大甚深,寂灭’的德性?

取象于世俗的方便假说,佛经是约虚空界以譬说‘正法’(法性、空性);

体法性而成身的‘法身’;

契入法性而无碍自在的‘涅槃’(涅槃也名无上法)。

约大乘从体起用,即事显理(融相归性)来说,约虚空日月为比喻,倒不是没有的,但决不离却空界。

如说: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慧日除诸闇,普明照世间’。

经中更多说太阳:

如佛名毗卢遮那,即是‘遍照’;

有的即称为‘大日’。

这是以杲日当空的光明遍照,来喻说觉法性而成佛的智光普照。

成佛与示现涅槃,也就以日出及日轮潜晖来比喻了。

阿弥陀(婆耶)佛,是无量光。

“观无量寿经”,以落日为观而生起一切,那是比喻从今生到后生,此土到彼土,意味著那边(净土)的光寿无量。

至于月轮,是取象于夜晚的空月皎洁,清凉寂静的境地。

以此表达圣者的解脱,也比喻圣者的利益众生,如说:

‘如月清凉被众物’。

我想告诉神类学者杜而未:

佛教的涅槃,无论取象于什么,无论依什么而演化,主要是自内证知的寂灭,超越相对名相的绝对界。

这不是根源于初民的神话,照著人类自己样子所造成的神。

这里面,没有主宰(我)的权力欲,与一切神教──多神、一神无关。

初民蒙昧意识所造成的,拟人的神,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早已宣告消失,无影无踪。

当然,杜而未如以为初民蒙昧意识所想像的神最好;

或者一心一意,羡慕那不识不知,不知人间有羞耻事(眼目一明亮,知有羞耻,就失去了乐园)的亚当夏娃,那是各人的自由。

不过,无论如何,不要为了这个,神经失常,满眼所见无非月亮才好!

一、东方的理想国

净土,是佛菩萨的清净土,也是人间的理想国。

约智证毕竟空性以明清净,只就佛的自证说;

而净土是有社会性的,有众生,有衣食等一切问题。

现实人间,是无限的苦迫与缺陷;

净土是无限的清净庄严,自由与安乐。

在这净土中,一切圆满,经常受佛菩萨的教化庇护。

生在此中,一直向上修学,过著光明合理的生活。

约佛的真净土说,一切佛土都是一样的。

如有什么不同,那是适应教化的示现不同。

那末,东方净土与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呢?

阿弥陀佛,在因中发愿,主要是:

凡愿生我国土的,只要念我名号,决定往生。

这著重在摄受众生,使死了的众生,有著光明的前途。

琉璃光如来,因中发十二大愿,都是针对现实人间的缺陷而使之净化,积极地表现了理想世界的情况。

这对于人间,富有启发性,即人间应依此为理想而使其实现。

十二大愿是:

(一)、人人平等。

一切众生的相好庄严,都与佛一样;

这意味著众生与佛的本性不二。

净土的众生身相,都是黄金色的,表示了种姓的平等。

印度种姓的阶级森严,起初依形色来分别。

所以梵语的‘种姓’,从色字而来。

到现在白种人还歧视有色人种呢!

这是人间苦迫的根源之一;

所以净土中人人金色,也就是人人平等,没有种族歧视等因素了。

(二)、佛光普照,人人能成办一切事业。

依世间的光明说,如白日临空,才能进行各种的事业。

依智光说,没有智慧,什么都不会,什么困难都不能解决;

有了智慧,才能无事不办。

佛以无量智光普照大众,普熏众生而智慧渐长,所以所作事业,没有不成就的。

(三)、资生物非常充足。

在人人平等,智力开展下,无事不成,所以生产丰富,民生安乐。

(四)、人人安住大乘。

在这苦迫的人间,都安住凡夫法。

凡夫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享受而努力;

或为了自己,而专修禅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